正在阅读:

【书单】小说中的10个小团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书单】小说中的10个小团体

在小说中,小团体往往代表了霸凌、敌对与痴迷。

1966年上映的电影《少女群像》(The Group)的剧照,该片改编自作家玛丽·麦卡锡于1954年出版的同名小说 图片来源:United Artists/Kobal/Rex/Shutterstock

“团体”:一小伙关系紧密的人群,他们不乐意其他人再加入。社团、组织、帮派。从童年这块战场上幸存下来的多数人都可以证实,用几个词汇就可以粗暴地总结团体这个概念:内/外;我们/他们。

然而团体理当承受所有负面指责吗?一些伟大的文艺运动正是受团体力量所激励。阿尔冈琴圆桌社团在每日的午餐间互相分享妙言趣语;“迷惘的一代”聚在一块儿四处漂泊;布鲁姆斯伯里团体共同反抗布尔乔亚价值观;“垮掉的一代”萍聚于哥伦比亚,迹象文学社邂逅于剑桥大学。这些是团体,但它们也是创造力的催化剂。

形成这种小集体的因素是什么?我的处女作探讨了这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天鹅之歌》(Swan Song)聚焦于作家杜鲁门·卡波特与二十世纪中叶的权势名流——那些被他称为“天鹅”的女人们——之间的密切关系。进入她们令人目眩的生活圈后,卡波特最终做下了一桩不可原谅的罪行:将她们的部分秘密生活写入了《应验的祈祷》中,虽然这本纪实小说他没有写完。从她们身份的性质和长存的友谊关系来看,“天鹅社”是彻彻底底的小团体。她们允许卡波特加入,但是当他违反了规矩,她们报复回去,卡波特被逐出团体。为惩罚他的背叛,她们用了小团体最具杀伤性的武器:驱逐。

以下是我挑选的小说中的十个著名小团体,它们跨越年龄、性别和时代。

1、《校园秘史》

《校园秘史》
[美]唐娜·塔特 著 胡金涛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8

对我来说,唐娜·塔特笔下那迷人的学者社团就是理想的文学团体,是那种18岁时我极度渴望加入的团体(肮脏的谋杀因素除外)。局外人理查德·帕蓬在校园里看到了这个乍眼的五人组并为之侧目:亨利·温特,希腊语古典学者,英格兰式着装,钢铁般缄默;弗朗西斯·阿伯内西,瘦削而优雅,“气质介于学生中的王子和开膛手杰克之间”;“永远愉快”的邦尼·科科伦;双胞胎查尔斯·麦考利和卡米拉·麦考利,苍白空洞的视线,“像是从某个被遗忘的游园会里走出来的离世已久的司仪神父”。为了践行导师所谓的希腊式美感的信条,理查德想要加入他们纯净的圈子。他加入的欲望如此强烈,以至于竟纵容自己与他们一道实施谋杀。这个团体因集体抉择而堕落,正是这种堕落赋予了小说以力量。

2、《猫眼》

《猫眼》
[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著 杨昊成 译
译林出版社 2002-4

被问及《猫眼》的内容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说道:“小女孩们可不是糖果和香料做成的……尽管在写给小女孩的书里,你总能找到最好的伙伴和最坏的敌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她们通常是同一个人。”因画作回顾展而重返多伦多,成年的伊莱恩·里斯利开始回忆与童年敌手科迪莉亚有关的记忆。她回想起,科迪莉亚抢走了她最好的朋友格蕾丝和卡罗尔,彻底改变了原先的团体形态。这三人开始欺负伊莱恩,虐待升级至身体伤害。到了青春期,伊莱恩与科迪莉亚重新联络,嘲弄这位从前的施虐者。伊莱恩一直带着心灵伤痕,小说就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来回切换。

3、《死伢颂》(Deadkidsongs

《死伢颂》

如果说《猫眼》描绘的是女孩之间为了泄愤的迫害行为,那么《死伢颂》表现的则是男孩团体的恐怖潜能。安德鲁、马修、保罗、彼得组成了“帮派”,他们成天玩着精心制作的“战争”游戏。他们评价并模仿身边的大人们,敬佩“最好父亲”肆意施暴的男子气概,蔑视其他人无用的和平主义。利特深入挖掘了年轻男性团体中的阴暗心理。

4、《她们》

《她们》
[美]玛丽·麦卡锡 著 叶红婷 译
重庆出版社 2016-2

无数作品描绘过大学团体的转变,由于雄心壮志和不确定性的激励,从悠闲的校园生活转变到成人社会。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感谢这本20世纪中期开创这一类型的小说:1954年出版的《她们》。书中追踪了八个瓦萨学院毕业生的故事。麦卡锡这本畅销作,打破了女性禁忌,以前所未有的直白,畅谈工作、性、婚姻和母性。这些被选中的姐妹们之间复杂的真相被和盘托出;小说展现了她们的欢欣、挫败、敌对以及在其他人生命里逃不开的存在感。

5、《团体》(The Clique

《团体》

《团体》于1978年写成,2010年再版,这本书追踪了新人记者冈恩·戈特的经历,他从外省来到伦敦,希望能报道温斯顿·丘吉尔日渐逼近的死讯。在报道对象的宅邸外等候时,他查探到一个五人“小团伙”,他们打扮得很夸张,代表着活力60年代风格,这种风格曾在林肯群使冈恩感到困惑。《团体》是一部尖锐的战后作品,前撒切尔时代的讽刺小说,用来对抗使人崩溃的集体乏味和谈情说爱的气氛——一种对冈恩来说完全不能适应的环境。

6、《折翼天使》

《折翼天使》
[美]尤金尼德斯 著 李卉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3

尤金尼德斯给读者展示了两个不同的人群:用一个集体声音叙述的叙述者们,他们是底特律郊区的一群青春男孩,以及他们疯狂迷恋的对象:美丽但在劫难逃的里斯本姐妹,她们的悲剧命运在小说开头几行就已经揭示了。里斯本姐妹是家庭团体中最经久不衰的例子。她们亲密联系,不只是由于血缘,更是由于她们和同龄人之间与日俱增的隔离,他们是一个信奉福音派天主教而对孩子过度保护的母亲的无声受害者。男孩们只能远远观看,甚至到了中年仍会被回忆纠缠。这是他们所献上的徘徊不去的安魂曲。

7、《发条橙》

《发条橙》
[英]安东尼·伯吉斯 著 王之光 译
译林出版社 2016-8

本书用一种相当不同的视角描绘青年男子团体,这是一个因残暴聚集起来的青年男子们的反乌托邦噩梦。阿利斯和他的“哥们”帮派喝着伴有毒品的“摩洛克小刀手”鸡尾酒,为一整夜的反社会暴力犯罪做着准备。他们抢劫、强奸、谋杀,干下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罪行。团体内部具有等级秩序,由此造成了成员间的紧张局势,他们为了统治地位展开了挑战和混战。阿利斯被出卖,被逮捕入狱并接受“厌恶治疗”。这个团体既觉得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又渴望力量和情色文学里的暴行。小说提出了一些使人恐惧的关于群体心理和自由意志的问题。

8、《寄生虫》(The Parasites

《寄生虫》

本书是团体类情节的一个变种。德莱尼家族是一个混合家庭:同父异母的玛丽亚、尼尔和西莉亚,他们被一对神经质父母养大。小说由这三人中一个叙述出来(谁是这个聪明的叙述者有待读者去揣测),这是关于他们这个封闭团体的故事——一个类似于朋友、丈夫和情人的圈子。实际上,玛丽亚和尼尔之间存在着乱伦的情爱关系。玛丽亚的丈夫说:“在一个幻想世界里,你们互相折磨。”德莱尼家族自己承认:“我们博得了难缠的客人这样的坏名声,虽然不完全是我们自找的。”

9、《女孩们》

《女孩们》

邪教具有病态的魅力——没有什么比曼森“家族”更能说明这一点了。克莱因聚焦于该团体的女性追随者,透过14岁女孩埃薇·博伊德带有理想化滤镜的双眼来观察她们。1969年夏天,当埃薇在佩特卢马一个公园里认出她们时,她立刻被迷住了:“沿着女孩们穿过日常世界的道路,这一天被彻底搅乱了。如同鲨鱼冲出海面,她们光彩照人、不同流俗。”在充满魅力的曼森头目“罗素”的引领下,她逐渐深入这个团体。这是一个类似选举制家族的团体。

10、《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 冯涛 译
译林出版社 2012-5

跟《应验的祈祷》一样,这也是一部纪实小说,其人物均出自海明威“迷惘的一代”的海外团体。杰克·巴恩斯,一名因战争受伤导致性无能的记者,在巴黎与离了婚的英国人勃莱特·阿施利夫人陷入一场命中注定的浪漫爱情。他们一群人从巴黎咖啡馆转移到了潘普洛纳的斗牛节,在那里,性纠缠分裂了这个幻梦破灭的团体。和卡波特的故事一样,读者们会因为揭开现实生活的面纱而激动。但是《太阳照常升起》奠定了海明威的声望,而《应验的祈祷》却破坏了卡波特的名声。

(翻译:鲜林)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卫报

原标题:Top 10 cliques in fictio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书单】小说中的10个小团体

在小说中,小团体往往代表了霸凌、敌对与痴迷。

1966年上映的电影《少女群像》(The Group)的剧照,该片改编自作家玛丽·麦卡锡于1954年出版的同名小说 图片来源:United Artists/Kobal/Rex/Shutterstock

“团体”:一小伙关系紧密的人群,他们不乐意其他人再加入。社团、组织、帮派。从童年这块战场上幸存下来的多数人都可以证实,用几个词汇就可以粗暴地总结团体这个概念:内/外;我们/他们。

然而团体理当承受所有负面指责吗?一些伟大的文艺运动正是受团体力量所激励。阿尔冈琴圆桌社团在每日的午餐间互相分享妙言趣语;“迷惘的一代”聚在一块儿四处漂泊;布鲁姆斯伯里团体共同反抗布尔乔亚价值观;“垮掉的一代”萍聚于哥伦比亚,迹象文学社邂逅于剑桥大学。这些是团体,但它们也是创造力的催化剂。

形成这种小集体的因素是什么?我的处女作探讨了这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天鹅之歌》(Swan Song)聚焦于作家杜鲁门·卡波特与二十世纪中叶的权势名流——那些被他称为“天鹅”的女人们——之间的密切关系。进入她们令人目眩的生活圈后,卡波特最终做下了一桩不可原谅的罪行:将她们的部分秘密生活写入了《应验的祈祷》中,虽然这本纪实小说他没有写完。从她们身份的性质和长存的友谊关系来看,“天鹅社”是彻彻底底的小团体。她们允许卡波特加入,但是当他违反了规矩,她们报复回去,卡波特被逐出团体。为惩罚他的背叛,她们用了小团体最具杀伤性的武器:驱逐。

以下是我挑选的小说中的十个著名小团体,它们跨越年龄、性别和时代。

1、《校园秘史》

《校园秘史》
[美]唐娜·塔特 著 胡金涛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8

对我来说,唐娜·塔特笔下那迷人的学者社团就是理想的文学团体,是那种18岁时我极度渴望加入的团体(肮脏的谋杀因素除外)。局外人理查德·帕蓬在校园里看到了这个乍眼的五人组并为之侧目:亨利·温特,希腊语古典学者,英格兰式着装,钢铁般缄默;弗朗西斯·阿伯内西,瘦削而优雅,“气质介于学生中的王子和开膛手杰克之间”;“永远愉快”的邦尼·科科伦;双胞胎查尔斯·麦考利和卡米拉·麦考利,苍白空洞的视线,“像是从某个被遗忘的游园会里走出来的离世已久的司仪神父”。为了践行导师所谓的希腊式美感的信条,理查德想要加入他们纯净的圈子。他加入的欲望如此强烈,以至于竟纵容自己与他们一道实施谋杀。这个团体因集体抉择而堕落,正是这种堕落赋予了小说以力量。

2、《猫眼》

《猫眼》
[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著 杨昊成 译
译林出版社 2002-4

被问及《猫眼》的内容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说道:“小女孩们可不是糖果和香料做成的……尽管在写给小女孩的书里,你总能找到最好的伙伴和最坏的敌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她们通常是同一个人。”因画作回顾展而重返多伦多,成年的伊莱恩·里斯利开始回忆与童年敌手科迪莉亚有关的记忆。她回想起,科迪莉亚抢走了她最好的朋友格蕾丝和卡罗尔,彻底改变了原先的团体形态。这三人开始欺负伊莱恩,虐待升级至身体伤害。到了青春期,伊莱恩与科迪莉亚重新联络,嘲弄这位从前的施虐者。伊莱恩一直带着心灵伤痕,小说就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来回切换。

3、《死伢颂》(Deadkidsongs

《死伢颂》

如果说《猫眼》描绘的是女孩之间为了泄愤的迫害行为,那么《死伢颂》表现的则是男孩团体的恐怖潜能。安德鲁、马修、保罗、彼得组成了“帮派”,他们成天玩着精心制作的“战争”游戏。他们评价并模仿身边的大人们,敬佩“最好父亲”肆意施暴的男子气概,蔑视其他人无用的和平主义。利特深入挖掘了年轻男性团体中的阴暗心理。

4、《她们》

《她们》
[美]玛丽·麦卡锡 著 叶红婷 译
重庆出版社 2016-2

无数作品描绘过大学团体的转变,由于雄心壮志和不确定性的激励,从悠闲的校园生活转变到成人社会。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感谢这本20世纪中期开创这一类型的小说:1954年出版的《她们》。书中追踪了八个瓦萨学院毕业生的故事。麦卡锡这本畅销作,打破了女性禁忌,以前所未有的直白,畅谈工作、性、婚姻和母性。这些被选中的姐妹们之间复杂的真相被和盘托出;小说展现了她们的欢欣、挫败、敌对以及在其他人生命里逃不开的存在感。

5、《团体》(The Clique

《团体》

《团体》于1978年写成,2010年再版,这本书追踪了新人记者冈恩·戈特的经历,他从外省来到伦敦,希望能报道温斯顿·丘吉尔日渐逼近的死讯。在报道对象的宅邸外等候时,他查探到一个五人“小团伙”,他们打扮得很夸张,代表着活力60年代风格,这种风格曾在林肯群使冈恩感到困惑。《团体》是一部尖锐的战后作品,前撒切尔时代的讽刺小说,用来对抗使人崩溃的集体乏味和谈情说爱的气氛——一种对冈恩来说完全不能适应的环境。

6、《折翼天使》

《折翼天使》
[美]尤金尼德斯 著 李卉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3

尤金尼德斯给读者展示了两个不同的人群:用一个集体声音叙述的叙述者们,他们是底特律郊区的一群青春男孩,以及他们疯狂迷恋的对象:美丽但在劫难逃的里斯本姐妹,她们的悲剧命运在小说开头几行就已经揭示了。里斯本姐妹是家庭团体中最经久不衰的例子。她们亲密联系,不只是由于血缘,更是由于她们和同龄人之间与日俱增的隔离,他们是一个信奉福音派天主教而对孩子过度保护的母亲的无声受害者。男孩们只能远远观看,甚至到了中年仍会被回忆纠缠。这是他们所献上的徘徊不去的安魂曲。

7、《发条橙》

《发条橙》
[英]安东尼·伯吉斯 著 王之光 译
译林出版社 2016-8

本书用一种相当不同的视角描绘青年男子团体,这是一个因残暴聚集起来的青年男子们的反乌托邦噩梦。阿利斯和他的“哥们”帮派喝着伴有毒品的“摩洛克小刀手”鸡尾酒,为一整夜的反社会暴力犯罪做着准备。他们抢劫、强奸、谋杀,干下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罪行。团体内部具有等级秩序,由此造成了成员间的紧张局势,他们为了统治地位展开了挑战和混战。阿利斯被出卖,被逮捕入狱并接受“厌恶治疗”。这个团体既觉得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又渴望力量和情色文学里的暴行。小说提出了一些使人恐惧的关于群体心理和自由意志的问题。

8、《寄生虫》(The Parasites

《寄生虫》

本书是团体类情节的一个变种。德莱尼家族是一个混合家庭:同父异母的玛丽亚、尼尔和西莉亚,他们被一对神经质父母养大。小说由这三人中一个叙述出来(谁是这个聪明的叙述者有待读者去揣测),这是关于他们这个封闭团体的故事——一个类似于朋友、丈夫和情人的圈子。实际上,玛丽亚和尼尔之间存在着乱伦的情爱关系。玛丽亚的丈夫说:“在一个幻想世界里,你们互相折磨。”德莱尼家族自己承认:“我们博得了难缠的客人这样的坏名声,虽然不完全是我们自找的。”

9、《女孩们》

《女孩们》

邪教具有病态的魅力——没有什么比曼森“家族”更能说明这一点了。克莱因聚焦于该团体的女性追随者,透过14岁女孩埃薇·博伊德带有理想化滤镜的双眼来观察她们。1969年夏天,当埃薇在佩特卢马一个公园里认出她们时,她立刻被迷住了:“沿着女孩们穿过日常世界的道路,这一天被彻底搅乱了。如同鲨鱼冲出海面,她们光彩照人、不同流俗。”在充满魅力的曼森头目“罗素”的引领下,她逐渐深入这个团体。这是一个类似选举制家族的团体。

10、《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 冯涛 译
译林出版社 2012-5

跟《应验的祈祷》一样,这也是一部纪实小说,其人物均出自海明威“迷惘的一代”的海外团体。杰克·巴恩斯,一名因战争受伤导致性无能的记者,在巴黎与离了婚的英国人勃莱特·阿施利夫人陷入一场命中注定的浪漫爱情。他们一群人从巴黎咖啡馆转移到了潘普洛纳的斗牛节,在那里,性纠缠分裂了这个幻梦破灭的团体。和卡波特的故事一样,读者们会因为揭开现实生活的面纱而激动。但是《太阳照常升起》奠定了海明威的声望,而《应验的祈祷》却破坏了卡波特的名声。

(翻译:鲜林)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卫报

原标题:Top 10 cliques in fictio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