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消费论坛 | 圆桌对话:消费升级引领健康生活

8月30日,由上海报业集团 | 界面新闻主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与全球商会网联合主办、林肯中国提供活动官方指定用车的界面新消费论坛在杭州柏悦酒店盛大举行。主题为《消费升级引领健康生活》的健康圆桌对话在论坛上展开。

大健康圆桌对话环节由界面公司健康频道总监肖可女士主持,同场嘉宾包括医明康德总经理童国栋、微脉创始人兼CEO裘加林、微医品牌部副总经理张贵民,他们从消费升级切入,围绕当下医疗健康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展开对话。

圆桌对话:消费升级引领健康生活

肖可(主持人):大家好,我是界面健康频道总监肖可,这几位嘉宾先介绍一下,这是医明康德总经理童国栋先生,下一位是微脉的CEO裘加林先生,下面是微医的张贵民先生。

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消费升级下的健康产业。这半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不是药神》赚了很多人的眼泪,也引起大家对于看病难问题的关注。十九大提出我们当今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务院会议也提出要缓解看病难,提升人类的健康水平。在消费升级这个大趋势下,人们对于健康医疗的关注也前所未有地增长。在一系列的好消息下,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带来的一些挑战。那么如何建设健康中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需求,作为企业又如何参与其中,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想请各位嘉宾聊一下。

首先第一个问题,民众对于健康的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社会能够提供的服务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差距体现在哪里?

童国栋:我来自医药行业,在直接负责一个健康管理的板块,是医明康德的负责人。我们当下要解决的是医药和健康的各种矛盾,它必须是一个和谐的生态体

医药行业是一个高失败率、高风险的行业。有一个“双十魔咒”:十年时间,十亿美金的投入,才有可能做成一种药。最近,医药行业也发生了很多关于质量问题的事件,需要经营者思考,如何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每一天的生产经营活动是有效的,能闭环执行的。新药研发行业责任重大,也需要如履薄冰把合规和质量作为生命线!还要更努力进取,毕竟目前7000多种人类疾病里面只有1000多种有药可治。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们的原创西药还很少,几乎都是靠欧美研发的药。今天也向到场的医药行业科学家们、投资以及各朋友呼吁,多给医药研发行业一些支持。

裘加林:童总讲的非常专业,今天讨论新消费这个话题,我们确实要跟上时代。医疗里面也是一样,医疗的新消费是什么呢?五年前见到一个美女,如果第一句话说“整过容吧?”人家可能不高兴。但是现在问这个问题,绝对是一种赞美,表示你非常漂亮。这就是医疗里面的美容消费,这类消费在这个时代发生的变化。我有个朋友做一个整形的平台,让整形的人把整形记录、日记发在上面,五年前、十年前,别说整形了,稍微弄一下眉毛都不会跟别人讲的。但是现在他发现95后,会把自己的整形经历通过日记的方式告诉大家。这个是新新人类的变化,我们都要学习。

言归正传,医疗领域的消费其实一样,大家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接触范围有限,一般都是做高端人群的生意。生意无非两种:一种把客户数做多;第二种是把客户做大,单价做高。所有的生意模型无非就是这两个理念。如果不能把客户数做多,那就把客户做大,做高端人群。如果能把客户做多,先做大规模再提升单价。互联网对商业的变化在哪里?传统经济学里面有个供求曲线,用户价格越低,需求越大,但是供给越多,成本越高,所以有个黄金点,这个点就是你的边界成本。互联网就在于打破边界,互联网医疗也是一样,如何用互联网打破边界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这就是互联网医疗所做的事。互联网实际上也将原先非常复杂、昂贵的医疗服务消费变成便捷、便宜、好的服务。我们微脉就在这方面努力,用互联网平台来连接用户和医生,将受地域限制的医疗服务渗透到更广泛的用户中。所以我们的口号是,购物上淘宝,看病用微脉,这是我们企业的理念。

张贵民:大家好,今天这个会场非常的轻松,大家讨论也非常热烈。但是谈到看病问题,确实非常的沉重。大家去大医院看病的都有这种体会,排队要一个小时,候诊要一个小时,看病其实只有两三分钟。我们想要去找专家就更难了,可能还要整夜整夜地候诊,甚至还要找黄牛买票。从患者角度来说,感觉就医体验很差,但是从医生角度来说,其实医生非常辛苦,成为一个医生需要十年的时间,每天工作非常的沉重,很多医生甚至连水都不敢喝,省得去厕所。医生和患者都感觉看病出了问题,但是问题出在哪?我们觉得,现在缺少一个医疗“协调人”,这个在美国叫做家庭医生。当我们有小病的时候他会告诉我们病重不重,到哪个医院、哪个科室、如何转诊,治疗完之后会给你随访和康复咨询。整个就医过程有人在帮我们做管理,这样的话看病相对来说不难。

但在中国,这个问题很突出,我们就在想如何通过一些科技、互联网的方式让医生和患者之间匹配更有效率。当我们生病之后,我们首先知道找谁,找哪家医院,如何能够选择好的治疗方式。当诊疗之后,谁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全程的随诊服务。所以,我们一直在两个方面做探索:一方面,提升医患之间匹配效率;另外一方面,建立一个全程的、主动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在过去八年时间里,微医连接了全国2700多家医院,在全国各地建了19家互联网医院。到目前为止我们在线下4个城市开了5个全科中心,同时也有服务个人的APP,服务家庭的微医通,服务企业的智能医务室,服务药店的药诊店一体机。

我们就是想能不能在人们有医疗问题的时候,不用先到医院,在家中或医药店把这些问题解决掉,改变我们的就医场景。如果有问题,线上的全科医生做解答,到线下解答,如果需要再到专科医院治疗,随后再由我们的家庭医生提供随访和复诊。这样整个就医流程就可以得到重塑。我们觉得未来的医疗服务一定是有层次的、多环节相互协同的就医流程,这样我们看病的问题才能解决。这也是微医在这八年中想通过科技的力量做的创新。

肖可(主持人):我们发现微医和微脉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帮助我们缓解看病问题,满足健康需求。说到技术,医明康德也是研发企业,你们如何来帮助我们解决健康上面的需求?

童国栋:我刚才认真听两位所说,在思考他们对未来世界的看法。我们都在谈“新”,但在这之前先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不变的?“新”一定是变化的,什么是不变的?在我看来,健康和医疗的研发内容是不变的,因为每个人都想活的更久更长,活得更健康。进一步讲,健康管理十分重要,我们应知道风险所在,做好预案和准备。目前,基因学科蓬勃发展,基因药物、基因编辑也不断有所突破进展。基因学科一个重要的价值在于给我们人体的健康画图。乔布斯当年得胰腺癌以后做了全基因检测,那时候花了15-20万美金,半年时间才把人体的基因测完。但是现在扫描完2.5万个基因、30亿个碱基对,产生大约100G的数据,通过高通量的基因测序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了。现在基因测序成本仍然较高,未来五到十年还有下降的空间,届时人人都会享受全基因检测的福利。

第二,围绕健康需求,一定有很多场景从医院里面挪出来,真正解决中国的看病难问题。医生的重心放在病,真正要解决看病难问题,需要很多行业的努力,比如个性化的居家检测产品,包括提高疾病的筛查和精准。以前查血压要在医院,现在有很多居家产品,未来可能你的手机上的功能就能完成简易的健康检测。这些事物的发展会让我们走向自我健康的DIY管理。未来我们,包括媒体界一起做的事是,如何把健康管理变成人人愿意消费、愿意付钱的内容。现在大家愿意在网上买书,买文化娱乐产品,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能够引导大家进行个人健康的DIY管理。所以,未来健康资讯的消费会不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这也是我们值得分享的内容。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很多人愿意对自己的健康做投资。每次我跟朋友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在唤醒我们对健康及治未病的认知。

肖可(主持人):我发现今天邀请的几家企业都从不同层次上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果想让健康行业发展的更好,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或者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裘加林:医疗健康问题是服务的量,比如微信每天有5-8亿用户使用,有互联网打车之前,一天有4000万人次打车,有了网约车,每天有七、八千万人次。那么每天看病多少人呢?大家知道,打车每人每次平均十几块,一天也就15个亿,一年也就五千亿,看病呢?所以医疗健康市场仅看病市场就十分庞大。但互联网+医疗健康,还占比非常低。第二,互联网技术跟医疗服务结合之后,原先看病就诊的人将增加两倍。此前身体出问题,能忍住就不到医院去了,太麻烦了,有了互联网,远程咨询、远程买药十分方便。所以技术必然能带来服务的便捷,服务的便捷自然会大量释放需求。医疗和养老现在都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维度,是因为大健康领域确实存在十万亿体量的一个市场,确实可以拉动经济。但是难点在于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三四线城市与大城市的区别,医疗从业人员少等等。政策、观念、医疗服务非常分散,不能统一指挥。微脉现在做什么呢?就从三四线城市开始,因为在一二线城市,要把医疗资源整合到互联网还是有难度的。我们作为成立两年多的企业,关注三四线城市,整合医疗资源给当地人服务。要让整个城市所有人用你这个服务,必须抓住这个城市医疗供应的60%-70%的资源,用户才能形成这个习惯。在大城市,抓60%-70%的医疗资源太难了,所以我们的策略是选择在三四线,给老百姓提供一个统一的、全流程的闭环服务。   

张贵民:其实医疗行业跟其它行业有非常典型的差别,在医疗行业里面存在第三方支付,我们很多医疗的费用包括药品费用、住院的费用是通过医保的方式支付的。如果我们提供的服务不能进医保,会限制用户使用。我们微医在摸索如何打通医保。我们认为将来会出现一种新的就医方式,这种新的就医方式一定是线上线下、全科专科的结合,有问题的时候先通过线上问诊,再转到线下,所有的诊疗、处方、用药和治疗构成整个链条。这里面涉及的内容包括医疗部门、药品部门、医保部门、医院、医生。现在四川互联网医院,在四川在线刷医保,可以买药,但是目前仅仅是试点,没有全国范围扩展。所以互联网医疗将来发展要突破的一点就是在线医保。昨天国务院确定的2018年下半年工作重点,其中包括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这对所有的互联网医疗公司来说都是很大的促进。再者,我们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大医院的医疗资源集中,西部地区的稀缺,医生困在医疗体系之内,没办法自由流动,如果医生不在线上提供服务,会限制医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将来医生也会有新的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他们可能有一部分时间在医院诊室提供服务,更多时间可以在线上提供便捷服务,这对于均衡资源、提高效率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还有一点,现在顶级专家非常稀缺,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把大专家的经验复制到基层,提升基层医生的能力?微医做的就是通过AI、大数据的方式,把顶级的专家的经验,治疗的方案,包括名医名方等整合成临床路径,整合成一套算法,输出给基层。微医研发的中医的华佗智能医生和西医的睿医智能医生,已经在一些基层医院得到广泛使用,基层医生做出诊断的时候可以由人工智能的方式帮助他们做一些诊断,提升整体效率。

肖可(主持人):行业还是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无论政策角度还是技术进步,也变得越来越有利于行业的发展。最后给大家提个问题,在健康行业未来还有什么样的机会?

童国栋:我们的机会永远在的,有几个方向:第一,找到高性价比的治疗方案和医药方案。在健康领域里面一定要解决有效性和闭环问题。这段时间生物医药各类新药创新活动层出不穷,投资生命医药行业永远不会错。第二个解决知识或者赋能的积差问题。如果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医,这个事情好解决。可是愿意当医生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凡是解决知识、赋能的积差问题的公司、创业团队都有巨大的成长机会。比如刚才这两位嘉宾谈到的,人工智能和AI,我想这方面一定会有很大的机会。所以我也呼吁各位朋友继续关注医药产业这些商业机会,大家看看如何改变,为未来做点什么。

裘加林:医疗领域的机会,一切都是刚刚开始,我们这个年纪看到最多的词是改革,95后、00后问什么叫改革?现在办什么事、在哪些领域办事,第一反应是找关系,如果已经不需要找关系了,就是不需要改革了。我们很早以前,买张火车票需要托关系,现在买火车票谁还找关系吗?没了。所以医疗改革才刚刚开始,国家今年4月份发文,鼓励“互联网+医疗”的开放。所以这个有着十万亿市场的行业,改革才刚刚开始。如何判断这个行业可以进入?首先就是关注身边人是否有家庭医生。如果大家看病还是找医院,不是找医生,那么这个领域的改革才刚刚开始,这个领域的机会才刚刚开始。现在对所有的创业者来说,都是最佳的机会。

张贵民:健康可能有着千万亿的市场。现在的医疗现状其实是支离破碎的结构,我们每一个就医环节都是孤立的,我们去医院挂号就诊,包括健康管理,都是分散、孤立的。现在市场上推出很多种类的健康险,但是健康险本质只是医疗赔付,没有对健康起到管理作用。未来在医疗赔付向健康管理的转变过程中,一定会诞生千万亿的大市场。健康领域里面可以加入的东西非常多,当医疗、药品、器械整合在一起的时候,以个人健康为中心提供这些服务正好契合了当前的消费升级。未来的场景是在你身边有一个家庭医生,当你出现健康问题的时候,他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身边,给你很精准的方案,如果需要做转诊,他会帮你转到相应的专科医生。而这些统统不需要你来买单,会有第三方组织来帮你负责。这个时候我们的健康才能得到真正的管理。

微医致力于打造的就是在中国能够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就医体系。这个体系能够把人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所需涵盖其中。当用户成为微医会员之后,我们会给予会员包含健康管理、医疗、康复在内的一体化的服务。中国13亿人口,有4万多亿的家庭,这是一个非常大市场,这个市场包含的很多机会,很多企业都能够受益其中。

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通过各位嘉宾的分享,相信我们肯定能够享受到越来越好的医疗服务。这个话题还有很多可以讨论的,时间关系我们先到这里,再次感谢各位嘉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微医

2.2k
  • 贵阳市政府与微医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微医又又又又要上市了?这次又改去美股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界面新消费论坛 | 圆桌对话:消费升级引领健康生活

8月30日,由上海报业集团 | 界面新闻主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与全球商会网联合主办、林肯中国提供活动官方指定用车的界面新消费论坛在杭州柏悦酒店盛大举行。主题为《消费升级引领健康生活》的健康圆桌对话在论坛上展开。

大健康圆桌对话环节由界面公司健康频道总监肖可女士主持,同场嘉宾包括医明康德总经理童国栋、微脉创始人兼CEO裘加林、微医品牌部副总经理张贵民,他们从消费升级切入,围绕当下医疗健康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展开对话。

圆桌对话:消费升级引领健康生活

肖可(主持人):大家好,我是界面健康频道总监肖可,这几位嘉宾先介绍一下,这是医明康德总经理童国栋先生,下一位是微脉的CEO裘加林先生,下面是微医的张贵民先生。

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消费升级下的健康产业。这半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不是药神》赚了很多人的眼泪,也引起大家对于看病难问题的关注。十九大提出我们当今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务院会议也提出要缓解看病难,提升人类的健康水平。在消费升级这个大趋势下,人们对于健康医疗的关注也前所未有地增长。在一系列的好消息下,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带来的一些挑战。那么如何建设健康中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需求,作为企业又如何参与其中,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想请各位嘉宾聊一下。

首先第一个问题,民众对于健康的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社会能够提供的服务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差距体现在哪里?

童国栋:我来自医药行业,在直接负责一个健康管理的板块,是医明康德的负责人。我们当下要解决的是医药和健康的各种矛盾,它必须是一个和谐的生态体

医药行业是一个高失败率、高风险的行业。有一个“双十魔咒”:十年时间,十亿美金的投入,才有可能做成一种药。最近,医药行业也发生了很多关于质量问题的事件,需要经营者思考,如何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每一天的生产经营活动是有效的,能闭环执行的。新药研发行业责任重大,也需要如履薄冰把合规和质量作为生命线!还要更努力进取,毕竟目前7000多种人类疾病里面只有1000多种有药可治。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们的原创西药还很少,几乎都是靠欧美研发的药。今天也向到场的医药行业科学家们、投资以及各朋友呼吁,多给医药研发行业一些支持。

裘加林:童总讲的非常专业,今天讨论新消费这个话题,我们确实要跟上时代。医疗里面也是一样,医疗的新消费是什么呢?五年前见到一个美女,如果第一句话说“整过容吧?”人家可能不高兴。但是现在问这个问题,绝对是一种赞美,表示你非常漂亮。这就是医疗里面的美容消费,这类消费在这个时代发生的变化。我有个朋友做一个整形的平台,让整形的人把整形记录、日记发在上面,五年前、十年前,别说整形了,稍微弄一下眉毛都不会跟别人讲的。但是现在他发现95后,会把自己的整形经历通过日记的方式告诉大家。这个是新新人类的变化,我们都要学习。

言归正传,医疗领域的消费其实一样,大家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接触范围有限,一般都是做高端人群的生意。生意无非两种:一种把客户数做多;第二种是把客户做大,单价做高。所有的生意模型无非就是这两个理念。如果不能把客户数做多,那就把客户做大,做高端人群。如果能把客户做多,先做大规模再提升单价。互联网对商业的变化在哪里?传统经济学里面有个供求曲线,用户价格越低,需求越大,但是供给越多,成本越高,所以有个黄金点,这个点就是你的边界成本。互联网就在于打破边界,互联网医疗也是一样,如何用互联网打破边界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这就是互联网医疗所做的事。互联网实际上也将原先非常复杂、昂贵的医疗服务消费变成便捷、便宜、好的服务。我们微脉就在这方面努力,用互联网平台来连接用户和医生,将受地域限制的医疗服务渗透到更广泛的用户中。所以我们的口号是,购物上淘宝,看病用微脉,这是我们企业的理念。

张贵民:大家好,今天这个会场非常的轻松,大家讨论也非常热烈。但是谈到看病问题,确实非常的沉重。大家去大医院看病的都有这种体会,排队要一个小时,候诊要一个小时,看病其实只有两三分钟。我们想要去找专家就更难了,可能还要整夜整夜地候诊,甚至还要找黄牛买票。从患者角度来说,感觉就医体验很差,但是从医生角度来说,其实医生非常辛苦,成为一个医生需要十年的时间,每天工作非常的沉重,很多医生甚至连水都不敢喝,省得去厕所。医生和患者都感觉看病出了问题,但是问题出在哪?我们觉得,现在缺少一个医疗“协调人”,这个在美国叫做家庭医生。当我们有小病的时候他会告诉我们病重不重,到哪个医院、哪个科室、如何转诊,治疗完之后会给你随访和康复咨询。整个就医过程有人在帮我们做管理,这样的话看病相对来说不难。

但在中国,这个问题很突出,我们就在想如何通过一些科技、互联网的方式让医生和患者之间匹配更有效率。当我们生病之后,我们首先知道找谁,找哪家医院,如何能够选择好的治疗方式。当诊疗之后,谁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全程的随诊服务。所以,我们一直在两个方面做探索:一方面,提升医患之间匹配效率;另外一方面,建立一个全程的、主动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在过去八年时间里,微医连接了全国2700多家医院,在全国各地建了19家互联网医院。到目前为止我们在线下4个城市开了5个全科中心,同时也有服务个人的APP,服务家庭的微医通,服务企业的智能医务室,服务药店的药诊店一体机。

我们就是想能不能在人们有医疗问题的时候,不用先到医院,在家中或医药店把这些问题解决掉,改变我们的就医场景。如果有问题,线上的全科医生做解答,到线下解答,如果需要再到专科医院治疗,随后再由我们的家庭医生提供随访和复诊。这样整个就医流程就可以得到重塑。我们觉得未来的医疗服务一定是有层次的、多环节相互协同的就医流程,这样我们看病的问题才能解决。这也是微医在这八年中想通过科技的力量做的创新。

肖可(主持人):我们发现微医和微脉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帮助我们缓解看病问题,满足健康需求。说到技术,医明康德也是研发企业,你们如何来帮助我们解决健康上面的需求?

童国栋:我刚才认真听两位所说,在思考他们对未来世界的看法。我们都在谈“新”,但在这之前先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不变的?“新”一定是变化的,什么是不变的?在我看来,健康和医疗的研发内容是不变的,因为每个人都想活的更久更长,活得更健康。进一步讲,健康管理十分重要,我们应知道风险所在,做好预案和准备。目前,基因学科蓬勃发展,基因药物、基因编辑也不断有所突破进展。基因学科一个重要的价值在于给我们人体的健康画图。乔布斯当年得胰腺癌以后做了全基因检测,那时候花了15-20万美金,半年时间才把人体的基因测完。但是现在扫描完2.5万个基因、30亿个碱基对,产生大约100G的数据,通过高通量的基因测序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了。现在基因测序成本仍然较高,未来五到十年还有下降的空间,届时人人都会享受全基因检测的福利。

第二,围绕健康需求,一定有很多场景从医院里面挪出来,真正解决中国的看病难问题。医生的重心放在病,真正要解决看病难问题,需要很多行业的努力,比如个性化的居家检测产品,包括提高疾病的筛查和精准。以前查血压要在医院,现在有很多居家产品,未来可能你的手机上的功能就能完成简易的健康检测。这些事物的发展会让我们走向自我健康的DIY管理。未来我们,包括媒体界一起做的事是,如何把健康管理变成人人愿意消费、愿意付钱的内容。现在大家愿意在网上买书,买文化娱乐产品,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能够引导大家进行个人健康的DIY管理。所以,未来健康资讯的消费会不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这也是我们值得分享的内容。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很多人愿意对自己的健康做投资。每次我跟朋友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在唤醒我们对健康及治未病的认知。

肖可(主持人):我发现今天邀请的几家企业都从不同层次上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果想让健康行业发展的更好,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或者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裘加林:医疗健康问题是服务的量,比如微信每天有5-8亿用户使用,有互联网打车之前,一天有4000万人次打车,有了网约车,每天有七、八千万人次。那么每天看病多少人呢?大家知道,打车每人每次平均十几块,一天也就15个亿,一年也就五千亿,看病呢?所以医疗健康市场仅看病市场就十分庞大。但互联网+医疗健康,还占比非常低。第二,互联网技术跟医疗服务结合之后,原先看病就诊的人将增加两倍。此前身体出问题,能忍住就不到医院去了,太麻烦了,有了互联网,远程咨询、远程买药十分方便。所以技术必然能带来服务的便捷,服务的便捷自然会大量释放需求。医疗和养老现在都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维度,是因为大健康领域确实存在十万亿体量的一个市场,确实可以拉动经济。但是难点在于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三四线城市与大城市的区别,医疗从业人员少等等。政策、观念、医疗服务非常分散,不能统一指挥。微脉现在做什么呢?就从三四线城市开始,因为在一二线城市,要把医疗资源整合到互联网还是有难度的。我们作为成立两年多的企业,关注三四线城市,整合医疗资源给当地人服务。要让整个城市所有人用你这个服务,必须抓住这个城市医疗供应的60%-70%的资源,用户才能形成这个习惯。在大城市,抓60%-70%的医疗资源太难了,所以我们的策略是选择在三四线,给老百姓提供一个统一的、全流程的闭环服务。   

张贵民:其实医疗行业跟其它行业有非常典型的差别,在医疗行业里面存在第三方支付,我们很多医疗的费用包括药品费用、住院的费用是通过医保的方式支付的。如果我们提供的服务不能进医保,会限制用户使用。我们微医在摸索如何打通医保。我们认为将来会出现一种新的就医方式,这种新的就医方式一定是线上线下、全科专科的结合,有问题的时候先通过线上问诊,再转到线下,所有的诊疗、处方、用药和治疗构成整个链条。这里面涉及的内容包括医疗部门、药品部门、医保部门、医院、医生。现在四川互联网医院,在四川在线刷医保,可以买药,但是目前仅仅是试点,没有全国范围扩展。所以互联网医疗将来发展要突破的一点就是在线医保。昨天国务院确定的2018年下半年工作重点,其中包括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这对所有的互联网医疗公司来说都是很大的促进。再者,我们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大医院的医疗资源集中,西部地区的稀缺,医生困在医疗体系之内,没办法自由流动,如果医生不在线上提供服务,会限制医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将来医生也会有新的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他们可能有一部分时间在医院诊室提供服务,更多时间可以在线上提供便捷服务,这对于均衡资源、提高效率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还有一点,现在顶级专家非常稀缺,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把大专家的经验复制到基层,提升基层医生的能力?微医做的就是通过AI、大数据的方式,把顶级的专家的经验,治疗的方案,包括名医名方等整合成临床路径,整合成一套算法,输出给基层。微医研发的中医的华佗智能医生和西医的睿医智能医生,已经在一些基层医院得到广泛使用,基层医生做出诊断的时候可以由人工智能的方式帮助他们做一些诊断,提升整体效率。

肖可(主持人):行业还是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无论政策角度还是技术进步,也变得越来越有利于行业的发展。最后给大家提个问题,在健康行业未来还有什么样的机会?

童国栋:我们的机会永远在的,有几个方向:第一,找到高性价比的治疗方案和医药方案。在健康领域里面一定要解决有效性和闭环问题。这段时间生物医药各类新药创新活动层出不穷,投资生命医药行业永远不会错。第二个解决知识或者赋能的积差问题。如果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医,这个事情好解决。可是愿意当医生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凡是解决知识、赋能的积差问题的公司、创业团队都有巨大的成长机会。比如刚才这两位嘉宾谈到的,人工智能和AI,我想这方面一定会有很大的机会。所以我也呼吁各位朋友继续关注医药产业这些商业机会,大家看看如何改变,为未来做点什么。

裘加林:医疗领域的机会,一切都是刚刚开始,我们这个年纪看到最多的词是改革,95后、00后问什么叫改革?现在办什么事、在哪些领域办事,第一反应是找关系,如果已经不需要找关系了,就是不需要改革了。我们很早以前,买张火车票需要托关系,现在买火车票谁还找关系吗?没了。所以医疗改革才刚刚开始,国家今年4月份发文,鼓励“互联网+医疗”的开放。所以这个有着十万亿市场的行业,改革才刚刚开始。如何判断这个行业可以进入?首先就是关注身边人是否有家庭医生。如果大家看病还是找医院,不是找医生,那么这个领域的改革才刚刚开始,这个领域的机会才刚刚开始。现在对所有的创业者来说,都是最佳的机会。

张贵民:健康可能有着千万亿的市场。现在的医疗现状其实是支离破碎的结构,我们每一个就医环节都是孤立的,我们去医院挂号就诊,包括健康管理,都是分散、孤立的。现在市场上推出很多种类的健康险,但是健康险本质只是医疗赔付,没有对健康起到管理作用。未来在医疗赔付向健康管理的转变过程中,一定会诞生千万亿的大市场。健康领域里面可以加入的东西非常多,当医疗、药品、器械整合在一起的时候,以个人健康为中心提供这些服务正好契合了当前的消费升级。未来的场景是在你身边有一个家庭医生,当你出现健康问题的时候,他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身边,给你很精准的方案,如果需要做转诊,他会帮你转到相应的专科医生。而这些统统不需要你来买单,会有第三方组织来帮你负责。这个时候我们的健康才能得到真正的管理。

微医致力于打造的就是在中国能够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就医体系。这个体系能够把人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所需涵盖其中。当用户成为微医会员之后,我们会给予会员包含健康管理、医疗、康复在内的一体化的服务。中国13亿人口,有4万多亿的家庭,这是一个非常大市场,这个市场包含的很多机会,很多企业都能够受益其中。

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通过各位嘉宾的分享,相信我们肯定能够享受到越来越好的医疗服务。这个话题还有很多可以讨论的,时间关系我们先到这里,再次感谢各位嘉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