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天盛长歌》在豆瓣网上已有近6万人打分,以7.8分领先暑假同期在播电视剧。但收视率却在宫斗与仙侠的双重夹击中,日趋低迷,从首播0.558%,降至9月3日的0.363%。知乎上不由得有网友提问:《天盛长歌》为什么火不了?
究其根本,人们更好奇的是,《天盛长歌》到底是不是一部好剧?如果不是,收视低迷纯属合理,也不必成为一种值得讨论的现象。如果堪称好剧,它的收视率又为何为扑街呢?
反快爽之审美,收视扑街有迹可循
一部电视剧若想走红,天时(契合的审美标准)、地利(匹配的播放平台)、人和(足够量级的观众)缺一不可。
可《天盛长歌》却无一优势:在快爽时代,反其道而行之,走起了权谋诡谲的细水长流之路;
在考验观众智商的剧情之下,却选择了玛丽苏观众云集的湖南卫视开播;
历经多次改名,且放弃原著名称,无意间洗刷掉一波拥趸,,还撞上宣发缺位,真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剧也难夺观众之爱啊。
从审美标准、播放平台与观众积累上看《天盛长歌》,滑铁卢或许早有预兆:
2018年暑假档,在卫视整体收视下滑,网络平台收视上升的大背景下,《天盛长歌》前有《延禧攻略》收视率一骑绝尘,后有《如懿传》《香蜜沉沉烬如霜》两面夹击,在抢夺用户时间上,失了先机。相比魏璎珞2集干掉1个对手,观众对于宁弈用18年布局,显然缺乏耐心。
《天盛长歌》开篇叙事细水长流,人物关系众多但关系不明朗,倒序手法穿插其中,让观众有些云里雾里,难以在短短2集内梳理清楚该剧的核心主线,于是观剧后弃剧,在情理之中。
为权谋而铺陈的大戏,必然带着一环扣一环的跌宕起伏,但也伴随着情节错根盘节、权谋计策高深莫测的另一面,需要观众花心思、花精力去认真观看、揣摩,无意间提升了观剧成本。
而为了利益化最大化,电视剧原为50集,却被剪辑为70集,更是将矛盾集中、节奏流畅的故事,往冗长、乏味了逼。节奏过慢,仿佛成为《天盛长歌》的原罪,播出过半,也始终被1.5倍速所困扰。观众在快文化与爽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追剧耐心早已消磨殆尽。
而湖南卫视的主流收视群体多为偶像剧、言情剧培养出的玛丽苏式观众,与《天盛长歌》权谋主导、大戏铺陈的主调不匹配,也是导致卫视收视节节败退的原因之一。
最后一败,则在衣食父母——《天盛长歌》缺乏爆款应当具备的原始观众积累。作为天下归元同名小说《凰权》改编的大IP剧作,《天盛长歌》尚未开播,就为自己埋下了一颗地雷。在历经7个月的拍摄中,这部剧曾用名《凰权》、《凰权·弈天下》。2017年始的各类新闻通稿中,剧名均为《凰权》。直至开播前3个月,才宣布改名。不少海报仍保留原剧名。
虽有官方正式更名通知,但对于原著粉、早期接触了宣传的人而言,他们期待的是《凰权》,而非《天盛长歌》。于是,当《天盛长歌》接档《甜蜜暴击》时,必然丢失一批IP剧拥有的原著拥趸。
《延禧攻略》播放期间收割了四百多个热搜,《天盛长歌》播放至今,热搜第一的话题还未产生。即便在《延禧攻略》已经更新完毕的8月底-9月初,《天盛长歌》的搜索量也远不及《延禧攻略》。
据相关新闻显示,《天盛长歌》一剧中光陈坤、倪妮片酬已占总投资比例五分之一,尚不论其他演员。这般失衡比例,必将导致剧作在其他方面的经费有所压缩。因此,《天盛长歌》饱受诟病的宣发缺位,也便有据可依了。对外发声通道的缺失,好似将好酒藏入了深巷,哪怕酒香怕也无人问津。
前期观众积累未到达一定层次,开播出师未捷,实属正常。
流量与内容的权衡 也是电视剧的重要考题
当下,无论是观众还是影视工作者,似乎都有一个误区:好剧一定不缺高收视,有流量就一定有高收视。实则不然。
在《天盛长歌》公布陈坤为男主角时,有万众瞩目之感。在娱乐圈兼演技派与偶像派于一身的演员不多,陈坤是其中一个,甚至说被捧上神坛也不为过。从《金陵十三钗》中脱颖而出的倪妮,近些年征战荧屏,观众缘与关注度也不算低。而老戏骨倪大红、赵立新、刘敏涛等人的加持,更是为制片方安了定海神针。
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这些人的加持,就是演技与收视率的双重保障。
但实际上,近些年专注慈善事业的陈坤,告别电视剧多年,偶有现身也在大荧屏,关注度与影迷量早已不复当年,难以与当下号召力十足的流量小生抗衡。即便是陈坤参演的电影,也鲜有以陈坤作为主噱头来宣传的前车之鉴。
同样,在80后小花中因气质独特、演技超然而走红的倪妮,在红毯与恋情的新闻中维持热度。没有参演过电视剧的经历,让她在八点档积累观众缘中少了七大姑八大姨式的关注。遑论,以演技取胜,而新闻近无的倪大红、赵立新之流,几乎撑不起《天盛长歌》的流量消费。
但在选角上,因为流量小生小花一众,演技不堪考验,制作方若希望拍摄一部鸿篇巨作,便会有意回避这些演员。殊不知,他们身后站着的千千万万个粉丝,可能助电视剧突围。老戏骨们在流量小生面前,有其骨气、硬气,自然也有软肋不足。选角是场大考,真想异军突围,就不得不兼顾观众喜好与剧情质量。
选角之外,前文所提《天盛长歌》所欠缺之宣发,更是有着时代的特性与使命的关键所在。在信息日益繁杂、电视剧多如泥沙的今天,观众每天可能接触到的资讯、推荐与海报,数不胜数。他为何偏偏要在万千剧目中,选择你?
《延禧攻略》刚刚提交过的答卷,就是教科书式的回答:
《我不是药神》火爆,剧中的思慧扮演者谭卓,因在《延禧攻略》中出演,则成了前20集的宣传主角,号称《延禧攻略》挖掘演技派,让谭卓成为了另一个自己,蹭尽了大片热度;剧中所采用的服化道历史还原度较高,《延禧攻略》则大肆宣传自己为宫斗剧良心之作,以碾压其他作品来抬高自身身价……
反观《天盛长歌》,在服化道、灯光考究的大片风范之下,张叔平设计造型、采用电影标准画幅比、同期声录音、老戏骨飚戏,亮点诸多,却无热搜、无讨论、无新闻。
在收视低迷之时,贴出声明,声称该剧口碑与收视不相匹配,怀疑其他电视剧数据造假。除了对自身作品质量的盲目自信外,宣发部门似乎从未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了,或者,少做了什么。
当然,即便有了流量与宣传,若无优质内容撑住万千审判,自然也会扑街,如鹿晗、关晓彤之于《甜蜜暴击》。但有了优质内容,毫无宣发,大概就是陈坤、赵立新之于《天盛长歌》了。
自视甚高不讨喜,言其扑街亦尚早
但《天盛长歌》这部剧也并非全然无人喜爱。
对于追剧的“天盛女孩”来说,看不懂《天盛长歌》的人,皆是因为审美不足、品味低下、理解力有限。因为剧情复杂、连环套需要思考揣摩,《天盛长歌》的观众便有了迷之自信,这种自信是从片方毫不宣传到观众自视甚高而传递出来的一种微妙气息。
可实际上,观众却早已不买这一套。认为自己主宰审美的观念,早已不适用于交流通畅、个性嚣张的时代了。
市场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权谋剧《琅琊榜》可以功成名就,是剧本、演员和时代的共同造就。在《琅琊榜》以前,正午阳光品质保证还未形成品牌,于正阿宝色宫廷争斗深陷抄袭、雷同、雷人的漩涡,《琅琊榜》的横空出世,是品质真正与观众交锋而大获全胜的标志。而后来者《天盛长歌》同样架空历史、权谋诡谲,却难逃珠玉在前、大投资剧作在周的大环境。纵然一身亮点,恐怕也犹如生错了年代的英雄,难免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遇。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部恢弘巨作,无论在选角、剧情、场景与服化道上,片方和演员们都尽心尽力。用力的演出、投入的嘶吼,都是来自内心深处的认可与爆发。虽播放过半收视低迷,但豆瓣评分、知乎提问与弹幕感慨,都在说明《天盛长歌》绝非平庸之作。
收视率从来不是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前有2007年湖南卫视开年大戏《大明王朝1566》豆瓣评分9.7分,但收视率不到0.5%;后也有不少流量作品,低口碑却获得高收视。可见,口碑与收视率之间,并非绝对关系。
8月27日,陈坤发布微博称“喜欢的,多看看多推荐。不喜欢的,尽管批评。希望大家开心就好。”主演尚且如此心胸,观众大可释然。
何况,《天盛长歌》已被美国最大的娱乐平台被Netflix(奈飞),以最高级别的预购买下播放的版权,将成为继《白夜追凶》后第二部面向全世界观众的作品。
如此说来,现在就给《天盛长歌》判了死刑,还为时尚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