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演员的春天到了!”
9月8日晚,综艺节目《我就是演员》首播,这句被观众当口号喊了多年、媒体和从业人士百般质疑和追寻的“愿景”,终于借着导师徐峥之口说了出来。
去年《演员的诞生》应时而生,以娱乐聚焦表演立意新颖,吸引了大量关注,但最终在舆论发酵下沦为“戏精的诞生”,引群嘲无数;时隔一年,留给《我就是演员》的空间和时间并不多。
首播网播量1.3亿,豆瓣评分7.2,舆论发酵点也从《演员的诞生》时期郑爽、章子怡扔鞋等话题事件,发展到如今的“徐峥吴秀波的技巧和感情之争”、“任素汐左小青太会演”等表演层面,不夸张,《我就是演员》成功打响了逆风翻盘的第一仗。
只是,《我就是演员》的热播,是一如去年画下了一张“净化演员圈层”的大饼,还是真正成为“好演员”走向春天的舞台呢?或许可以从《演员的诞生》和《我就是演员》中一窥端倪。
赛制升级评委重组,陈凯歌成最大惊喜?
竞技性质的综艺,明星导师永远是第一大看点,而这也是节目和观众共同的默契。回顾《演员的诞生》的话题舆论,有一半对准了章子怡、刘烨和宋丹丹三位坐镇导师。发展到第二季,无论是原班人马还是导师重组,都话题十足,而《我就是演员》属于后者。
从《我不是药神》中走来的徐峥,迎来了演艺生涯的新高峰,也让他以山争哥哥之名稳坐“叔圈101”C位;吴秀波以《军师联盟》司马懿的传奇一生稳站演技派阵营,再加上第一季元老导师章子怡的加入,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第一期节目来看,章子怡坚持了从自身出发的直言不讳,“很失望”、“消化不良”等简单明了,吴秀波则留下了“孩子也可能是山大王”、“愿戏剧有悲天悯人之心”的宏观式评价,徐峥更加客观具体,就每个人的表演给出评价,三种不同的点评方式都直击要害,恰到好处。
在这场全新的碰撞里,有一个角色的加入让节目看点系数式扩增,那便是陈凯歌所代表的坐镇导演。当然这和此次节目的赛制升级有关,在《我就是演员》中,采取了挑战赛和晋级赛的赛制,名导坐镇选择晋级演员和一位导师拍摄短片。
陈凯歌的加入无疑迎来了“开门红”。“你什么时候喜欢上她的?”“你为什么给她鸡吃?”“为什么不想让她死?”“你凭什么对他好?”他的四问胡先煦,不仅揭开了导演导戏的神秘面纱,层层递进启发更是让网友力赞“问得漂亮”。
另一方面,作为“即兴表演”环节的出题人,如何合理安排导师和晋级演员搭配、同时给出适合他们的节目,又能让观众感受到难度和演技,是陈凯歌面临的难题。而他留给徐峥的“笑”、章子怡的”哭“都颇有恰到好处的意味,成为导师、演员和观众的一席盛宴。
“本来来看戏精的诞生,结果被陈凯歌圈了粉”、“陈凯歌一句话高下立判,他真的是很聪明通透的人,有气势但没那么多老气横秋的东西在里面”,豆瓣网友写道,陈凯歌的加入无疑为节目注入了新的生机。
在这场彪演技的大论战里,陈凯歌代表的导演派的加入不仅完善了表演评委席上最重要的链条,也更加全方位的考察了演员的应变性以及专业性,而这正是《我就是演员》的最大升级。
“我是演员”:一堂试图褪去八卦话题的表演专业课
“表演不朽,我是演员”。节目的最开始,导师三人组留下了掷地有声的话语,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感受到了其中的信念和力量感,事实上,这也是这季节目着重想要凸显的,一如其将名字从《演员的诞生》改为《我就是演员》。
在表演嘉宾的编排上,节目组仍然保持了《演员的诞生》的惯例,选择了年轻演员、实力派演员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演员三类型,同时形成梯队的还有他们的人气和流量基础。作用于第一期,便是徐娇胡先煦组合、任素汐左小青组合、杜淳和宋洋组合。
而表演嘉宾和导师组就位,导师和嘉宾之间、导师之间以及嘉宾之间的多维碰撞也正式拉开序幕,他们之间的互动也是舆论发酵的重点关注部分。第一季的“章子怡扔鞋子”、“宋丹丹点评哭戏”、甚至是对演员表演细节的强调,都是在这一环节放大。
第一期节目来看,节目组的求生欲更加强烈,导师们短短几分钟的点评金句频出,相比第一季很多地方的插科打诨更加直击要害。“我觉得一个好演员是能够时刻抓住每一个细节”,“俩人表演路子完全不一样,她们其实是各演各的,但是搭在一起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些前人趟过泥潭得出的金句或将成为年轻演员进步的座右铭。
“今天的这个表演加上两个孩子在内有五个人,在座的诸位,投给两个孩子的人有多少?”表演点评之外,吴秀波一席关于表演的看法也引发了现场新的小高潮。“如果表演是一门技术的话,那两个孩子有技术吗?所以表演究竟是什么?”
这场由任素汐和左小青表演引发的表演理念论战,在吴秀波和徐峥之间率先引爆。“能够调动你的情感,本身就是最大的技巧”,在徐峥看来;而吴秀波则更加倾向于表演应该是入境,“如果任素汐是一个妈妈,她的表演不会这么克制”。
最终这场论战以徐峥将票投给任素汐、吴秀波和章子怡把票投给左小青宣告终结。关于体验派和技术派的论战,是表演界长久以来存在的话题,而此次被提及在网友眼中也更多是一种交流和进步。或许正如陈凯歌导演所言,“俩人路子不一样,但是搭在一起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这才是表演的奥妙。
当然,关于表演的讨论也延续到了节目之外。在第一期播出之后,骨朵弹幕显示,舆论焦点除了评委导师和演员之外,“小孩演技”、“看哭”、“有演技”也成为网友热议的重点词汇,而这相较之第一季关于流量的论调、以及各种八卦舆论的热议,无疑是一种进步。
以《我就是演员》为镜,真能照亮“好演员”的前路吗?
一切都在向最好的方向发展,如今的《我就是演员》正在试图褪去过度娱乐化表达,真正成为一档向表演专业课进击的节目,更加重要的是,作为一档聚焦演员自身的综艺,其正在成为演艺圈的一面镜子,折射演技之外更多是演员的生存困境。
任素汐的出现再次敲响了警钟。“我为什么要来这儿?我看到很多好的剧本,但是他们不来找我,我想告诉他们我演得很好,所以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这句朴实但却让徐峥等人动容的,正是当下很多实力派演员的生存现状,他们视戏如命,却苦于没有好的剧本。
事实上,“劣币驱逐良币”在演艺圈甚至是一种常态,尤其是在流量为王时代催生的大量影视化明星,90后、00后观众愿意并热衷于为他们的高颜值买单,甚至选择性忽略演技等演员赖以生存的根本之后。
“你不得不被其他的剧组所选择,但是如果大家的导向不是以演技作为一个最高的标准的时候,那些特别会演戏的人从事这个职业会有一种悲哀。其实不是没有好演员,而是大家的标准开始谬误了。”徐峥的话残忍却现实。
如今,这样的情况虽然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但品质和流量、资本和口碑的矛盾在其中不断作用,想要一夕之间扭转显然不太现实。“素汐是演艺市场的稀有品,我希望市场里面能接纳和丰富演员的多样性,可以从素汐这样的演员开始”,阿里文娱大优酷天行工作室总经理袁玉梅表示。只是谈何容易。
以《演员的诞生》为例,抛开播出期间的娱乐话题不谈,节目对诸如辛芷蕾、周一围、翟天临、彭昱畅等演员的聚焦,确实为他们带来了一时的声名鹊起,也引发了大量关注,但是当节目终结,留给他们的时间又有多少呢?
以周一围为例,虽然出身海岩剧男一号,出演过大量优质影视作品,他是每一个角色却始终难以成为“周一围”。真正让他迎来人气巅峰的还是去年参加《演员的诞生》之后,又恰逢超级大剧《海上牧云记》播出、签约章子怡工作室的多重助推,让他终于被观众所熟悉。
今年的《我不是药神》热映之时,他终于以“周一围”的名字刷屏,事实上,他也将出现在下期《我就是演员》的舞台上助力表演。只是,又有几个人有章子怡这样的推手、大剧在播加持热度的运气,以及自身过硬的演技实力呢?
《我就是演员》是一面镜子,只是成为了表演舞台、折射了生存阴影之后,如何照亮前路,却仍需时日和机遇。而如论如何,它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未来,唯希望不要和《演员的诞生》一样,从演技出发,却沦为话题和流量的奴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