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种
1994年,VOLVO(沃尔沃)品牌全球赞助项目负责人梅尔·派亚特(Mel Pyatt)突然接到一项任务:打开中国内地市场。
从来没有踏足过中国内地的派亚特有些惊讶,他不明白公司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进军中国市场,又为什么选他完成这项工作。
派亚特对中国的了解只限于电视和报纸。他只知道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人口众多,国土辽阔,为了国家的强盛中国政府正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对于如何完成工作,派亚特没有任何头绪。几经思索,一筹莫展的派亚特想到了一个方法,在中国大陆举办一场VOLVO冠名的高尔夫赛事。
为派亚特提供信心支撑的是,VOLVO自1987年以来,持续赞助欧巡赛取得了丰厚回报。但很快他发现,1994年的中国与1987年的欧洲无法同日而语,不论市场还是经济环境,二者没有任何可比性。唯一令派亚特有所期待的就是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如果能够把中国人的高尔夫热情激发出来,在中国市场得到的收获将是欧洲的数十倍不止。” 派亚特一方面压抑着内心的这点希望,一方面迅速行动起来,着手制定打开中国市场的方案。
派亚特先是在中国考察了一番,结果令他有些沮丧,这个有着数十亿人口的国家只有8座高尔夫球场,打高尔夫的人凤毛麟角,大多是在华外企高管。现实不容乐观,但并不都是坏消息。派亚特发现,中国民众并不排斥高尔夫,对这项运动充满了好奇,而且VOLVO的市场定位与未来中国高尔夫人口重合。他认为,中国内地是高尔夫运动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未来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方案制定好后,派亚特怀着忐忑的心情呈报给了VOLVO的高层,结果他遭到了管理层强烈的质疑,他们质问派亚特:在一个连10座球场都没有的国度,耗资百万美元举办一场高尔夫赛事,值得吗?能为VOLVO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力?
不过,庆幸的是转机很快出现了。派亚特从朋友口中得知,时任中国香港高尔夫球会总经理的蒲俊生(Alistair Polson),当时正筹划在内地打造一个小规模的职业巡回赛——南中国职业巡回赛。
于是,派亚特特意在香港转机并致电蒲俊生,邀其见面。蒲俊生接到电话后,以为要赞助南中国职业巡回赛,因此急冲冲赶去会面。二人在尖沙咀喜来登酒店大堂面谈了10分钟,便决定按照派亚特的设想在国内办一场国家级的单站赛事——VOLVO中国公开赛。蒲俊生的小规模巡回赛方案被彻底抛弃。
两个人做了明确分工,派亚特返回VOLVO总部,游说高层同意举办赛事,蒲俊生负责与国内中高协联络。之后,蒲俊生又把中山球会总经理戴耀宗和时任中高协主席荣高棠拉了进来。三方经过谈判,最终确立于1995年举办由VOLOV冠名赞助的中国公开赛,首战比赛赛事奖金40万美元。
于是,VOLVO中国公开赛浮出水面。
1995年,首届VOLVO中国公开赛在北京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举行,赛事奖金VOLVO支付了40万美元,而整场比赛总支出高达120万美元,在13年前,这是一笔巨大的投资。
120万美元为VOLVO撬动了中国市场,也打破了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坚冰,中国人第一次在家门口亲眼目睹了高尔夫的魅力,认识了这项运动。这场比赛也让欧巡、美巡等世界主要巡回赛组织,注意到了中国高尔夫这片亟待开发的市场。
VOLVO中国公开赛成功举办也让国内企业眼前一亮,居然还可以这么玩:利用赞助高尔夫赛事的方式推广企业品牌、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比专门耗巨资做广告,获得效果好了有几百倍。
VOLVO试水成功后,让一些国际品牌突然意识到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纷纷摩拳擦掌,进入中国。与此同时,得益于上世纪90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有不少人率先迈入富裕阶层,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以参与高尔夫运动为豪。四年后,中国诞生了第一个男子职业巡回赛,BAT中国职业高尔夫球联盟杯(此BAT指的是英美烟草公司)。
2-命运多舛的中巡时代
诞生于1999年的BAT中国职业高尔夫联盟杯是严格意义上的巡回赛事体系。尽管在4年时间里只举办了24场比赛(相当于美巡半个赛季的比赛场次),且最后一年,BAT不再冠名,但它对中国男子职业高尔夫球员的成长功不可没。
中国男子职业高尔夫球手“一哥”张连伟,二代领军人物梁文冲,都得益于在这项巡回赛中的锤炼(张、梁二人合计拿到了4年24场比赛中的14个冠军),才使他们日后有机会在国际赛场与世界顶尖高手过招。成为中国高尔夫在世界高坛的名片式人物。2004年,张连伟收到奥古斯塔球会邀请函,成为第一个征战美国大师赛的中国球员。
BAT不再冠名赞助中国男子职业巡回赛的原因,业界一直语焉不详。有人说,BAT烟草公司的身份属性令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简称中高协)多有顾虑;也有人说,BAT在赞助巡回赛3个赛季后,并未从赛事冠名赞助上得到实惠。虽然,真正原因不得而知,但BAT之后,另几家冠名赞助商,也重蹈了BAT的覆辙。
爱立信首当其冲。
现在很多人不了解爱立信,这是一家在全球手机产业里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公司,这家公司的江湖地位就如同现在的苹果。财大气粗的爱立信需要中国市场,于是也在内地冠名赞助了职业巡回赛。但奇怪的是,被寄予厚望容纳了男子和女子职业赛事的巡回赛,只在2000年举办了一年4场比赛后,就戛然而止,生命极其之短,犹如昙花一现。
紧随其后的是欧米茄。
2008年5月25日,欧米茄中国高尔夫男子职业巡回赛即索菲特高尔夫锦标赛在南京钟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举行。
瑞士著名品牌欧米茄冠名赞助的中巡赛的5年,即使很多年后,依然被认为是中国男子职业高尔夫巡回赛最有序发展的5年。
2005年,欧米茄中巡赛以年度4场比赛拉开了系列赛事的大幕。其后,赛事以平均每年增加2站赛事的规模持续壮大,中国男子职业巡回赛迎来了最有可能成长为一个独立赛事品牌的机会。
命运好像总是喜欢开玩笑,欧米茄中巡赛的指针最后定格在了2009年。在没有显露出任何停办征兆的情况下,欧米茄中巡赛,在举办了5站赛事后,突然中止。
曾任赛事承办方世界体育集团东亚区副总裁的雷蒙,回应赛事中止原因时,给出的答案是:“经济形势不好,(欧米茄)没有达到预期赞助效果。”
但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真实原因是中高协与劳力士在2009年展开的合作谈判,触怒了中巡赛的冠名赞助商欧米茄……随着2010年劳力士与中高协正式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欧米茄从此再没有出现在中国高尔夫赛事赞助商名单上。
3-背后一枪
2010年,一篇《中巡赛之死》的文章,引发轩然大波。中国职业高尔夫赛事经过近15年培育,开始显现出茁壮成长的苗头,中国职业高尔夫巡回赛事却走进了死胡同。
15年间,VOLVO中国公开赛得到了欧巡赛的认证,并引发了连锁反应。各类高尔夫赛事不断登台中国市场,由欧巡、亚巡、澳巡同时认证的尊尼·获嘉精英赛在2005年举行;汇丰冠军赛,亦从一场普通的欧巡赛升格为世锦赛……
不过遗憾的是,不论是BAT、爱立信,还是欧米茄,都未能在国内打造出持之以恒的巡回赛事体系。烈火烹油的单站式高尔夫比赛,可以令世界高坛在某个瞬间聚焦中国高尔夫,但对培育中国高尔夫产业确无实质性帮助。中国需要打造巡回赛事体系——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高尔夫强国,诞生了无数职业高尔夫顶尖高手,与创立于1929年的美巡赛不无关系。
2009年,欧米茄中巡赛刹车后,中国男子职业高尔夫球手,除了极少数能参与VOLVO中国公开赛、世锦赛—汇丰冠军赛的球员外,大部分陷入了无赛可参加的窘境。一时间,球员、媒体、业界领袖纷纷发声,表达不满,中高协陷入了千夫所指的境地。
危难时刻,东铭体育雪中送炭,宣布将在国内举办中国男子职业高尔夫球锦标赛(简称中锦赛)。
为了避免重蹈之前赛事公司的覆辙,东铭体育董事长苏宝成透露,东铭体育与中高协签订了一份10年的赛事承办协议,东铭体育作为唯一承办方,运营时间为2010年至2020年,赛事奖金在2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
中高协将为中锦赛向世界高尔夫巡回赛组织申请赛事积分,这意味着,参加中锦赛的职业球员,有机会获得世界积分,成就个人品牌。
2010年,中锦赛扬帆起航,苏宝成为中锦赛找来的主力赞助商是国外一家博彩机构。因为当时没有找到愿意为每站近350万人民币,一年耗费数千万元之巨的中国职业巡回赛买单的其他企业。无奈之下,中高协虽然对赞助商有所不满但也只能默许。不过也为双方后续合作埋下了隐患。
中锦赛从2010年到2013年,一路走得磕磕绊绊,但至少保证了每年6场左右的赛事举办。
转折点发生在2013年世锦赛—汇丰冠军赛举办期间。
2013年11月3日,世锦赛—汇丰冠军赛第三天。赛事新闻中心引爆了一颗重磅炸弹,2014年中奥体育运营的美巡中国赛将正式登陆中国内地,比赛奖金在20万至100万美元之间。
敏感的苏宝成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双方的合同规定,2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区间的男子职业高尔夫赛事,东铭体育是唯一的运营机构,不允许有其他机构染指。
“这一奖金区间的赞助商不可能同时赞助两项巡回赛,”苏宝成严厉地说,“欢迎美巡赛的到来,但美巡赛的赛事奖金不能在此奖金区间。”
当时风传美巡赛是带着自己的赞助商来的,但2014年开打时,冠名赞助商是中奥体育找来的平安银行。
内幕人士透露,原美巡赛官员蒂姆·芬臣在出席11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时,从前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小宁和中奥体育董事长孙立平的讲话中得知,原本是由美巡赛、中高协和中奥体育三方合作举办的美巡中国赛变成了,由美巡赛、中高协、中奥体育以及东铭体育四方合作,芬臣感到不安。
中奥体育董事长孙立平在会后私下场合表示,美巡中国赛一年至少举办12场,中奥体育一家做不完,肯定会和其他公司,包括东铭体育一起做。
张小宁主任亦在公开场合发表了相同的声音,用以安抚苏宝成:“中高协会把中锦赛并入美巡中国赛。”
虽然方案并不完美,但至少把东铭体育纳入了其中,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美巡中国赛为冠军提供12个世界积分,而中锦赛只有6个;有了美巡赛的招牌,东铭体育日后比赛的招商工作也会顺利很多。这也是苏宝成愿意接受的原因。
不过,令人担心的变故还是来了。2014年初,美巡赛中国办公室的一纸声明将中奥体育和中高协承诺给东铭体育联合办赛的愿景化为泡影。
“美巡赛中国系列赛不会与其他任何巡回赛合并,或者增加巡回赛管理层级别的合作伙伴,我们仍然会坚持履行原始合作协议中提及的三方合管原则,即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中奥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和美巡赛。”
知天命的苏宝成感觉自己被摆了一道!
2014年,美巡中国赛元年,中锦赛在这一年3月后,再没举办过一场比赛。
东铭体育为了复活中锦赛做过最后的努力,在京东平台发起众筹,期望以众筹比赛奖金的方式继续办赛,但响应者寥寥,距离120万元人民币的众筹目标,相距甚远。
2014年,李昊桐成为首位美巡中国赛奖金榜冠军,拿到了韦伯巡回赛的全卡。东铭体育的苏宝成,在这一年心灰意冷地离开中国,远走加拿大。
4-乱局的始作俑者
其实,早在中奥体育动东铭体育的蛋糕前,东铭体育已经在2013年被摆了一道。
2013年10月,由中高协主办、欧洲挑战巡回赛(欧巡赛二级赛事)批准的“佛山公开赛”在佛山高尔夫球会打响,赛事总奖金35万美元。按照协议,运营权应归东铭体育所有,但东铭体育却并未从这场赛事上分得一杯羹。
对东铭体育来说,佛山公开赛对其巡回赛体系打造构不成威胁,因为这项赛事每年只举办一场。不过职业球员不这么看,佛山公开赛释放出一个讯号:在风闻美巡三级赛事将于2014年落户内地前,欧巡二级赛事开始在国内抢先布局,意欲美巡争夺市场。
“金融危机后,国内高尔夫赛事赞助商阵营出现变化,”高尔夫行业一位资深人士说,“金融危机前,国内高尔夫赛事赞助商大多以国际企业为主,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企业赞助高尔夫赛事的热情被点燃。”
该人士认为,欧巡和美巡在2013年前后相继在内地布局底部巡回赛,既有看重中国高尔夫市场的一面,也有在欧美地区赞助商缺乏的考量。
不过,美巡三级赛事和欧巡二级赛事,从2013年到2016年,双方所秉持的中国发展理念并不相同。美巡期望在中国打造巡回赛赛事体系,欧巡赛更乐意举行单站式比赛。区分始于美巡与欧巡各自财务状况的不同。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高尔夫巡回赛体系,美巡拥有全球顶尖职业球手,吸引了一流的赛事赞助商。欧巡由于无法控制巡回赛球员的流失,导致赞助商阵营每况愈下。
欧巡亟待解决为巡回赛现有球员寻找尽可能多的比赛场次,而不是开发新的巡回赛体系,因此,欧巡乐意为内地举办的职业赛事提供赛事认证。对于内地赛事来说,拥有欧巡赛的赛事认证,有助于招商工作,对于球迷来说,也更有吸引力。对于欧巡而言,只要提供了赛事认证,旗下的巡回赛球员就自动获得了参加该项赛事的资格,到中国打比赛,欧洲球员拥有夺冠优势。
这一点,可以从VOLVO中国公开赛、南山大师赛、佛山公开赛、深圳国际赛等一系列赛事冠军名录中,得到印证。中国球手在上述赛事中的夺冠经历,屈指可数。
与欧巡不同,美巡意欲将中国变成其一级赛事的“优秀球员供应商”。美巡赛深谙顶尖球员对一个巡回赛品牌建立的重要性,他们预感到中国高尔夫的崛起,因此提前布局。在中国举办美巡三级赛事,以美巡赛赛事品牌背书,以世界积分、打入美巡赛一级赛事为饵,将国内赞助商、球员纷纷网罗至旗下。
2014年至2016年,美巡中国赛举办三年后,于2017年退出中国。当2017年国内新的赛事公司重组中巡赛后,2018年美巡中国赛立刻宣布回归,仅举办一年的中巡赛,在2018年5月被迫宣布无限期休赛,因为寻找赞助商的工作再度变得困难。
本该为中国建立良好的巡回赛体系负全部责任的中高协,自1995年至2018年,并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相反,却以庞大的中国高尔夫市场为资本,在世界高尔夫巡回赛组织间左右逢源、长袖善舞,忽略了本土巡回赛的打造。
更为遗憾的是,为了争夺话语权,中高协甚至作出了与亚巡决裂,与日本高协、韩国高协及澳大利亚高协另组“同一亚洲”巡回赛的负气之举。中高协禁止国内职业球员参加任何亚巡赛比赛,甚至国内某赛事公司邀请到赞助商,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被亚巡赛认证的职业高尔夫赛事,其后参加该比赛的国内职业球员,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
“在国内,任何一项赛事的举办,都需要中高协的认可,”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职业球员对笔者说,“十几年来,中高协在职业巡回赛举办方面的表现,只能用业余形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