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

那些稀稀落落还在入场的观众或许不知道,他们将在舞台上看到的是一位老人从艺60年的积淀,那种特别的宽松自在,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

朱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15日凌晨2时20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朱旭患病已经有一段时日了,最终我们没能留住他。

作为一个常年报道舞台剧的记者,我有很多次和朱旭老爷子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09年,那一年他已经79岁了,还在人艺领衔主演话剧《生·活》,那是一出讲述一家人在汶川地震后,如何历经磨难,克服矛盾,相互支撑的戏。

79岁的朱旭领衔主演人艺话剧《生·活》(图源:北京人艺)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就像是现实中人艺的镇院之宝一样,朱旭在剧中也是一家人最终能够凝聚在一起的主心骨。

那一年的5月13日下午,在大戏开演前,人艺演员濮存昕、冯远征等在剧场旁边的会客室偷偷为朱旭老爷子准备好蛋糕,庆祝他老人家从艺六十周年。

朱旭的从艺时间与新中国成立同年(图源:北京人艺)

朱旭的从艺时间是与新中国成立同年的。他生于1930年2月辽宁省沈阳市,少年时曾在华北大学三部戏剧科学习戏剧专业,毕业后进入华大文工二团,先是做灯光师,之后才转为演员,并由华大转入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立,22岁的朱旭成为了北京人艺的演员。这一身份伴随他六十余载,是他一生最珍视和爱重的身份。

对于人艺要给他办的“从艺六十年”庆祝会,朱旭本人并不知道,他还像往常一样来到剧场准备,却被工作人员“骗到”简单布置的庆祝会场。记得当时的他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只是轻轻说了一声“我的天哪。”

濮存昕、冯远征这些也在《生·活》中表演的人艺中青年演员,就像戏里朱旭的孩子一样都围在他身边。冯远征先是向朱旭索抱,之后又把庆祝的蛋糕直接涂在了老爷子的脸上。当时50多岁的濮存昕说起话来也像个调皮的孩子,“今天,我们热热闹闹、快快乐乐地聚在我们自己的家,为我们敬爱的、亲爱的,也是最可爱的朱旭老师庆祝他从艺60周年……”而从始至终,老爷子都笑呵呵地看着大家,这种幸福感染着在场每一个人。

“非典”后朱旭第一时间投身《北街南院》的演出(图源:北京人艺)

看着小辈们给自己庆祝从艺60周年,朱旭谦和地说,“我先给大家鞠个躬吧。”19岁开始戏剧表演的朱旭,笑着说自己在人艺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人艺的老大哥老大姐都没办这样的庆祝,让我觉得这是一种‘罪过’,愧不敢当呀。回想这60年,真叫一晃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谁那儿学到了什么,谁的一句话给了我什么启发,如果说这一辈子还有些成就的话那都是人艺给的。我谢谢大家了。”

人艺剧院当时送给老爷子一本厚厚的影集,里面都是他曾经演出的话剧:《悭吝人》中的雅克大师傅,《三块钱国币》中的杨长雄,《女店员》中的卫默香,《蔡文姬》中的左贤王,《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请君入瓮》中的路奇欧,《左邻右舍》中的李振民,《咸亨酒店》中的阿Q,《屠夫》中的伯克勒,《推销员之死》中的查利,《红白喜事》中的三叔,《哗变》中的魁格,《芭巴拉少校》中的安德谢夫,《北街南院》中的老杨头,这些遥远年代里的角色就这样扑面而来。

朱旭《请君入瓮》(图源:北京人艺)

翻看着影集,每个戏里的排练故事,老爷子都能细细道来。“这是《悭吝人》,我和田冲演的。鞭子本来应该打在屁股上,服装特意在裤子里缝了个垫子,可是田冲一激动就抽到我的大腿上。”

翻到《骆驼祥子》的剧照时,他惊喜地叫了一声:“哇,这是唯一一张我和老伴的剧照!”(编者注:朱旭的妻子宋凤仪同样是北京人艺的优秀演员,曾塑造了《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小井胡同》中的春喜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二人于1957年结婚,携手走过了60年风风雨雨。2015年,宋凤仪去世,享年87岁。她的遗作——讲述朱旭人生、艺术之路的《老爷子朱旭》于2017年出版发行。)

朱旭《屠夫》(图源:北京人艺)

而除了在舞台上塑造角色,朱旭被普通观众所熟知,是他在晚年出演的一系列影视作品。1984年,已经54岁的朱旭初涉影坛,从此便成为了银幕和荧屏上的常青树。他先后参演电影《红衣少女》《清凉寺的钟声》《小巷名流》《鼓书艺人》《阙里人家》《心香》《我们天上见》《变脸》《洗澡》《刮痧》及电视剧《末代皇帝》《大地之子》《似水年华》《沧海百年》《日落紫禁城》等。他是观众心目中儒雅的君子,慈爱的长者,可爱的老头儿。不留痕迹的表演,被评论为“完全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生活。”

永远乐呵呵的老爷子(图源:北京人艺)

接过朱旭的接力棒,续演人艺经典剧目《哗变》的冯远征说:“《哗变》是朱老师演成功的,我接过来演的时候要努力去够他塑造的形象,压力非常大。但朱老师无私地把他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走过的弯路都一点一点地告诉我,化解了我的压力。”

朱旭《哗变》(图源:北京人艺)

和朱旭一起出演过《清凉寺的钟声》的濮存昕说,“我以前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听他的戏,后来才发现是喜欢听他的台词,他是个‘会说话’的演员,每一句词都砸得瓷瓷实实。”

而04年来到人艺的青年演员王雷说,他能在舞台上看着老爷子演戏,是一种幸福。“我每次演完戏最想听他的意见,《知己》一首演完,我衣服都没换,就跑下去问他怎么样。他就像我的爷爷,每次给我的意见都让我豁然开朗。”

朱旭与英若诚合作的《推销员之死》(图源:北京人艺)

在庆祝会后,老爷子还是早早进入后台化妆间准备。我看到他在静静地翻看一个本子,走进才发现竟然是他自己亲手抄写的台词。虽然剧本早就有了打印版,虽然这戏对他来说演起来毫不费力。而在他身边躺着的是他即将上场要用的胡琴。原来老爷子把自己“兴趣爱好”也利用上,要更丰富地诠释角色了。

其实这已不是他第一次“带艺”上场,在话剧《名优之死》中,他操着京胡上阵,技法娴熟,让人叫绝。而在胡琴之外,下围棋、扎风筝、习书画、画彩蛋,这些爱好都被他操练到精通,并一有机会就用到戏里,用到人物上。就像他曾说的,一位演员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习惯,还要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看了一会儿台词本,朱旭抬眼看表,19点25分,“还有5分钟,我该上场了”,他边对我说,边一手拿着要在台上用的胡琴一手托着茶杯,慢悠悠地走向台前。

《甲子园》中的姚半仙是朱旭最后一个话剧角色(图源:北京人艺)

虽然此后朱旭依然活跃在人艺的舞台上,2012年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时,已经82岁的他还出演了人艺院庆大戏《甲子园》,那也是他最后一次站在首都剧场里与观众“亲密”互动。但对于我而言,2009年那次近距离观察他,看他从台后走向台前的背影,永远印在我脑海中。他待人真诚、友善,为人随和、热情。从艺六十余载,他舞台上下乐乐呵呵,有着睿智的幽默。在同辈艺术家面前,他是相伴一生的艺术伙伴,在晚辈面前是德艺双馨,高山仰止的艺术大家。

那时候看着他上台的我就想,对于观众,朱旭是怎样的存在,有了朱旭饰演的作品,都是幸运的,而能看到他表演的观众也是幸运的。表演即将开始,剧院里那些稀稀落落还在入场的观众或许不知道,他们将在舞台上看到的是一位老人从艺60年的积淀,那种特别的宽松自在,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

那些稀稀落落还在入场的观众或许不知道,他们将在舞台上看到的是一位老人从艺60年的积淀,那种特别的宽松自在,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

朱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15日凌晨2时20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朱旭患病已经有一段时日了,最终我们没能留住他。

作为一个常年报道舞台剧的记者,我有很多次和朱旭老爷子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09年,那一年他已经79岁了,还在人艺领衔主演话剧《生·活》,那是一出讲述一家人在汶川地震后,如何历经磨难,克服矛盾,相互支撑的戏。

79岁的朱旭领衔主演人艺话剧《生·活》(图源:北京人艺)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就像是现实中人艺的镇院之宝一样,朱旭在剧中也是一家人最终能够凝聚在一起的主心骨。

那一年的5月13日下午,在大戏开演前,人艺演员濮存昕、冯远征等在剧场旁边的会客室偷偷为朱旭老爷子准备好蛋糕,庆祝他老人家从艺六十周年。

朱旭的从艺时间与新中国成立同年(图源:北京人艺)

朱旭的从艺时间是与新中国成立同年的。他生于1930年2月辽宁省沈阳市,少年时曾在华北大学三部戏剧科学习戏剧专业,毕业后进入华大文工二团,先是做灯光师,之后才转为演员,并由华大转入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立,22岁的朱旭成为了北京人艺的演员。这一身份伴随他六十余载,是他一生最珍视和爱重的身份。

对于人艺要给他办的“从艺六十年”庆祝会,朱旭本人并不知道,他还像往常一样来到剧场准备,却被工作人员“骗到”简单布置的庆祝会场。记得当时的他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只是轻轻说了一声“我的天哪。”

濮存昕、冯远征这些也在《生·活》中表演的人艺中青年演员,就像戏里朱旭的孩子一样都围在他身边。冯远征先是向朱旭索抱,之后又把庆祝的蛋糕直接涂在了老爷子的脸上。当时50多岁的濮存昕说起话来也像个调皮的孩子,“今天,我们热热闹闹、快快乐乐地聚在我们自己的家,为我们敬爱的、亲爱的,也是最可爱的朱旭老师庆祝他从艺60周年……”而从始至终,老爷子都笑呵呵地看着大家,这种幸福感染着在场每一个人。

“非典”后朱旭第一时间投身《北街南院》的演出(图源:北京人艺)

看着小辈们给自己庆祝从艺60周年,朱旭谦和地说,“我先给大家鞠个躬吧。”19岁开始戏剧表演的朱旭,笑着说自己在人艺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人艺的老大哥老大姐都没办这样的庆祝,让我觉得这是一种‘罪过’,愧不敢当呀。回想这60年,真叫一晃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谁那儿学到了什么,谁的一句话给了我什么启发,如果说这一辈子还有些成就的话那都是人艺给的。我谢谢大家了。”

人艺剧院当时送给老爷子一本厚厚的影集,里面都是他曾经演出的话剧:《悭吝人》中的雅克大师傅,《三块钱国币》中的杨长雄,《女店员》中的卫默香,《蔡文姬》中的左贤王,《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请君入瓮》中的路奇欧,《左邻右舍》中的李振民,《咸亨酒店》中的阿Q,《屠夫》中的伯克勒,《推销员之死》中的查利,《红白喜事》中的三叔,《哗变》中的魁格,《芭巴拉少校》中的安德谢夫,《北街南院》中的老杨头,这些遥远年代里的角色就这样扑面而来。

朱旭《请君入瓮》(图源:北京人艺)

翻看着影集,每个戏里的排练故事,老爷子都能细细道来。“这是《悭吝人》,我和田冲演的。鞭子本来应该打在屁股上,服装特意在裤子里缝了个垫子,可是田冲一激动就抽到我的大腿上。”

翻到《骆驼祥子》的剧照时,他惊喜地叫了一声:“哇,这是唯一一张我和老伴的剧照!”(编者注:朱旭的妻子宋凤仪同样是北京人艺的优秀演员,曾塑造了《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小井胡同》中的春喜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二人于1957年结婚,携手走过了60年风风雨雨。2015年,宋凤仪去世,享年87岁。她的遗作——讲述朱旭人生、艺术之路的《老爷子朱旭》于2017年出版发行。)

朱旭《屠夫》(图源:北京人艺)

而除了在舞台上塑造角色,朱旭被普通观众所熟知,是他在晚年出演的一系列影视作品。1984年,已经54岁的朱旭初涉影坛,从此便成为了银幕和荧屏上的常青树。他先后参演电影《红衣少女》《清凉寺的钟声》《小巷名流》《鼓书艺人》《阙里人家》《心香》《我们天上见》《变脸》《洗澡》《刮痧》及电视剧《末代皇帝》《大地之子》《似水年华》《沧海百年》《日落紫禁城》等。他是观众心目中儒雅的君子,慈爱的长者,可爱的老头儿。不留痕迹的表演,被评论为“完全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生活。”

永远乐呵呵的老爷子(图源:北京人艺)

接过朱旭的接力棒,续演人艺经典剧目《哗变》的冯远征说:“《哗变》是朱老师演成功的,我接过来演的时候要努力去够他塑造的形象,压力非常大。但朱老师无私地把他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走过的弯路都一点一点地告诉我,化解了我的压力。”

朱旭《哗变》(图源:北京人艺)

和朱旭一起出演过《清凉寺的钟声》的濮存昕说,“我以前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听他的戏,后来才发现是喜欢听他的台词,他是个‘会说话’的演员,每一句词都砸得瓷瓷实实。”

而04年来到人艺的青年演员王雷说,他能在舞台上看着老爷子演戏,是一种幸福。“我每次演完戏最想听他的意见,《知己》一首演完,我衣服都没换,就跑下去问他怎么样。他就像我的爷爷,每次给我的意见都让我豁然开朗。”

朱旭与英若诚合作的《推销员之死》(图源:北京人艺)

在庆祝会后,老爷子还是早早进入后台化妆间准备。我看到他在静静地翻看一个本子,走进才发现竟然是他自己亲手抄写的台词。虽然剧本早就有了打印版,虽然这戏对他来说演起来毫不费力。而在他身边躺着的是他即将上场要用的胡琴。原来老爷子把自己“兴趣爱好”也利用上,要更丰富地诠释角色了。

其实这已不是他第一次“带艺”上场,在话剧《名优之死》中,他操着京胡上阵,技法娴熟,让人叫绝。而在胡琴之外,下围棋、扎风筝、习书画、画彩蛋,这些爱好都被他操练到精通,并一有机会就用到戏里,用到人物上。就像他曾说的,一位演员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习惯,还要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看了一会儿台词本,朱旭抬眼看表,19点25分,“还有5分钟,我该上场了”,他边对我说,边一手拿着要在台上用的胡琴一手托着茶杯,慢悠悠地走向台前。

《甲子园》中的姚半仙是朱旭最后一个话剧角色(图源:北京人艺)

虽然此后朱旭依然活跃在人艺的舞台上,2012年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时,已经82岁的他还出演了人艺院庆大戏《甲子园》,那也是他最后一次站在首都剧场里与观众“亲密”互动。但对于我而言,2009年那次近距离观察他,看他从台后走向台前的背影,永远印在我脑海中。他待人真诚、友善,为人随和、热情。从艺六十余载,他舞台上下乐乐呵呵,有着睿智的幽默。在同辈艺术家面前,他是相伴一生的艺术伙伴,在晚辈面前是德艺双馨,高山仰止的艺术大家。

那时候看着他上台的我就想,对于观众,朱旭是怎样的存在,有了朱旭饰演的作品,都是幸运的,而能看到他表演的观众也是幸运的。表演即将开始,剧院里那些稀稀落落还在入场的观众或许不知道,他们将在舞台上看到的是一位老人从艺60年的积淀,那种特别的宽松自在,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