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自动驾驶车挑战中国路况 沃尔沃要来试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自动驾驶车挑战中国路况 沃尔沃要来试试

“在全球最严苛道路上进行测试,我们可以洞察中国客户在自动驾驶汽车里的反应和需求,使得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得到完善。”

 

文|AutoR智驾 肖波

 

自动驾驶概念从去年至今一直概念喧嚣,中国这样复杂、拥堵的路况能不能接受自动驾驶,沃尔沃日前宣布,其要做第一个在中国公共道路上公开进行自动驾驶测试和展示,时间就在本月下旬。

据称这是沃尔沃首次将自动驾驶汽车带到中国,这次测试也将是中国乃至亚洲首个面向媒体和公众的真实道路自动驾驶测试项目。

为了让此次展示为更多人所知,沃尔沃不仅邀请了众多中国媒体业内人士,同时也邀请了政府相关行业的监管人士和科研机构及众多科技公司的领军人士共同参加测试和体验。

沃尔沃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专家Erik Coelingh博士说:“中国是全球交通和路况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在中国进行自动驾驶的实际道路测试对沃尔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全球最严苛道路上进行测试,我们可以洞察中国客户在自动驾驶汽车里的反应和需求,使得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得到完善。”

沃尔沃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CEO拉尔斯·邓(Lars Danielson)表示,作为具有88年历史传承的全球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汽车始终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发明和创造了汽车历史上与安全相关的绝大多数核心技术,包括三点式安全带、儿童安全座椅、带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等。在展示未来全面创新能力的自动驾驶领域,在技术、理念和实践方面沃尔沃都属于先行一步者。

在技术方面,沃尔沃是最早进行“高度自动驾驶”的实质性项目测试和商业化的公司。沃尔沃将自动驾驶分为驾驶员辅助、半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四个阶段,其研发沿着这四步走的技术路径目前正稳步推进。沃尔沃推动的自动驾驶与无人驾驶不同,自动驾驶让驾驶者在解放双手的同时不剥夺驾驶乐趣,并能更高效地利用行车时间,享受更智能的交互界面和更舒适的行车体验。

沃尔沃自动驾驶技术让驾驶者解放双手,尽享舒适行车生活

在理念方面,沃尔沃是较早提出自动驾驶概念的一方,也是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导者和先行者。它提倡与实际交通环境中的各方(政府、交管部门、科研机构、驾驶者等)一同探讨未来可持续的、智能交通环境解决方案。在对未来交通的设想中,沃尔沃对智能安全Intellisafe尤其重视并身体力行。与众多科技公司不同的是,沃尔沃强调建设一个智能交通生态系统。

为了推动这一想法成真,沃尔沃汽车目前已集合了爱立信、百度、联通、高德、豆瓣等多家合作伙伴,构建一套完整的基于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能化汽车生态系统。

在相关的数据测试中,自动驾驶可以减少10%-20%尾气排放,自动驾驶在沃尔沃内部被称为通往其提出的“2020零排放、零伤亡”愿景的必由之路。

秉持这样的理念,沃尔沃在实践方面,一直领先于众多同行,2012年9月,三辆无人驾驶的沃尔沃汽车,在一辆有人驾驶的卡车带领下,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公路上,以90km/h时速完成欧洲环保型道路安全列队行车(SARTRE)的测试项目。这是当时第一家在开放的高速公路实现完全自动跟车测试的汽车厂商。2013年12月,沃尔沃汽车开始在瑞典哥德堡进行全球首个大型公共自动驾驶路测项目“Drive Me”。这个项目在规模上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它不是在封闭的道路上进行测试,而是在真实的城市交通状态下去测试,并第一次把实际交通环境中的所有因素囊括了进来,是自动驾驶测试中相关参与方最多、合作程度最深入的项目。该项目由瑞典政府批准并支持,凭借着与当地政府、交管部门、科研机构的深入合作,以更贴近实际需求的思维研究高度自动驾驶技术在真实交通环境下的适用性,促进了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步伐。本月下旬沃尔沃终于将其自动驾驶带入中国,而其全球首款带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车型全新XC90也将正式在中国上市。

全新沃尔沃XC90将成为全球首款带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车型

自动驾驶,中国准备好了吗?

在中国,在交通事故多发和路况极其复杂的情况下,自动驾驶汽车是否能游刃有余地行驶?中国复杂质路况正成为各大厂商获取路况数据的首选舞台,去年宝马公司与百度合作,在上海已悄悄开始了对中国路况的采集。

在沃尔沃看来,自动驾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沃尔沃宣称,愿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寻求与中国政府、汽车行业,跨行业知名IT企业探讨与合作,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创造面向未来的安全、高效和互联的智能交通环境。获评《AutoR智驾》杂志(微信号:ZhiNengQiChe)年度汽车科技进步奖的“Drive-Me”自动驾驶技术首次探路中国,让看似遥不可及的自动驾驶第一次走近中国公众的视线,让中国用户直观感受智能汽车的魅力。

这项最前沿且具有开创意义技术能否经受住中国道路的挑战,本月即见分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自动驾驶车挑战中国路况 沃尔沃要来试试

“在全球最严苛道路上进行测试,我们可以洞察中国客户在自动驾驶汽车里的反应和需求,使得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得到完善。”

 

文|AutoR智驾 肖波

 

自动驾驶概念从去年至今一直概念喧嚣,中国这样复杂、拥堵的路况能不能接受自动驾驶,沃尔沃日前宣布,其要做第一个在中国公共道路上公开进行自动驾驶测试和展示,时间就在本月下旬。

据称这是沃尔沃首次将自动驾驶汽车带到中国,这次测试也将是中国乃至亚洲首个面向媒体和公众的真实道路自动驾驶测试项目。

为了让此次展示为更多人所知,沃尔沃不仅邀请了众多中国媒体业内人士,同时也邀请了政府相关行业的监管人士和科研机构及众多科技公司的领军人士共同参加测试和体验。

沃尔沃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专家Erik Coelingh博士说:“中国是全球交通和路况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在中国进行自动驾驶的实际道路测试对沃尔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全球最严苛道路上进行测试,我们可以洞察中国客户在自动驾驶汽车里的反应和需求,使得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得到完善。”

沃尔沃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CEO拉尔斯·邓(Lars Danielson)表示,作为具有88年历史传承的全球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汽车始终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发明和创造了汽车历史上与安全相关的绝大多数核心技术,包括三点式安全带、儿童安全座椅、带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等。在展示未来全面创新能力的自动驾驶领域,在技术、理念和实践方面沃尔沃都属于先行一步者。

在技术方面,沃尔沃是最早进行“高度自动驾驶”的实质性项目测试和商业化的公司。沃尔沃将自动驾驶分为驾驶员辅助、半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四个阶段,其研发沿着这四步走的技术路径目前正稳步推进。沃尔沃推动的自动驾驶与无人驾驶不同,自动驾驶让驾驶者在解放双手的同时不剥夺驾驶乐趣,并能更高效地利用行车时间,享受更智能的交互界面和更舒适的行车体验。

沃尔沃自动驾驶技术让驾驶者解放双手,尽享舒适行车生活

在理念方面,沃尔沃是较早提出自动驾驶概念的一方,也是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导者和先行者。它提倡与实际交通环境中的各方(政府、交管部门、科研机构、驾驶者等)一同探讨未来可持续的、智能交通环境解决方案。在对未来交通的设想中,沃尔沃对智能安全Intellisafe尤其重视并身体力行。与众多科技公司不同的是,沃尔沃强调建设一个智能交通生态系统。

为了推动这一想法成真,沃尔沃汽车目前已集合了爱立信、百度、联通、高德、豆瓣等多家合作伙伴,构建一套完整的基于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能化汽车生态系统。

在相关的数据测试中,自动驾驶可以减少10%-20%尾气排放,自动驾驶在沃尔沃内部被称为通往其提出的“2020零排放、零伤亡”愿景的必由之路。

秉持这样的理念,沃尔沃在实践方面,一直领先于众多同行,2012年9月,三辆无人驾驶的沃尔沃汽车,在一辆有人驾驶的卡车带领下,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公路上,以90km/h时速完成欧洲环保型道路安全列队行车(SARTRE)的测试项目。这是当时第一家在开放的高速公路实现完全自动跟车测试的汽车厂商。2013年12月,沃尔沃汽车开始在瑞典哥德堡进行全球首个大型公共自动驾驶路测项目“Drive Me”。这个项目在规模上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它不是在封闭的道路上进行测试,而是在真实的城市交通状态下去测试,并第一次把实际交通环境中的所有因素囊括了进来,是自动驾驶测试中相关参与方最多、合作程度最深入的项目。该项目由瑞典政府批准并支持,凭借着与当地政府、交管部门、科研机构的深入合作,以更贴近实际需求的思维研究高度自动驾驶技术在真实交通环境下的适用性,促进了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步伐。本月下旬沃尔沃终于将其自动驾驶带入中国,而其全球首款带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车型全新XC90也将正式在中国上市。

全新沃尔沃XC90将成为全球首款带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车型

自动驾驶,中国准备好了吗?

在中国,在交通事故多发和路况极其复杂的情况下,自动驾驶汽车是否能游刃有余地行驶?中国复杂质路况正成为各大厂商获取路况数据的首选舞台,去年宝马公司与百度合作,在上海已悄悄开始了对中国路况的采集。

在沃尔沃看来,自动驾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沃尔沃宣称,愿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寻求与中国政府、汽车行业,跨行业知名IT企业探讨与合作,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创造面向未来的安全、高效和互联的智能交通环境。获评《AutoR智驾》杂志(微信号:ZhiNengQiChe)年度汽车科技进步奖的“Drive-Me”自动驾驶技术首次探路中国,让看似遥不可及的自动驾驶第一次走近中国公众的视线,让中国用户直观感受智能汽车的魅力。

这项最前沿且具有开创意义技术能否经受住中国道路的挑战,本月即见分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