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徐峥:回归,在中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徐峥:回归,在中年

46岁的徐峥,商业性、娱乐性、创作性,一个也没有落下。

《我不是药神》剧照

文│夏天

2018年,徐峥是影视圈十分有分量的一位人物。

在综艺节目《我就是演员》里,徐峥用一段“傻笑”即兴表演收获了满屏的关于演技的赞美,他振臂疾呼“好演员的春天到了”,为好演员摇旗呐喊,#徐峥力挺阚清子# #徐峥没选王媛可# 等与徐峥有关的话题屡次登上热搜。在骨朵艺人综艺嘉宾排行榜中,他以414的全网热度位居第五。

而在电影领域,徐峥上半年监制的三部电影《幕后玩家》《超时空同居》《我不是药神》,分别获得了3.57亿、8.99亿、30.7亿,用亮眼的成绩重新证明了其作为电影人洞若观火的眼光和一窥先机的实力。就连近期热映的贾樟柯电影《江湖儿女》中,也都有他的身影。

在8月份,徐峥骨朵艺人整体数据趋势实现了断裂式增长,集演员、导演、监制、投资人、创业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徐峥,以中年电影人的姿态,牢牢占据着影视圈的“流量C位”。

且就在几个月前,微博上还掀起了一股“山争哥哥”风,徐峥微博超话一跃至明星榜第十名,大批微博网友为他应援,签到、修图、做数据、集资,将饭圈的应援方式都再现了一遍,引发“叔圈101”评选,创造了2018年继创造101“杨超越”“王菊”后的又一娱乐现象。

人到中年,46岁的徐峥,商业性、娱乐性、创作性,一个也没有落下。

曾想做“先锋艺术家”

徐峥的影视奋斗征途是漫长的。

很多人是通过《春光灿烂猪八戒》里的“猪八戒”一角认识的徐峥。在出演电视剧之前,他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一名话剧演员,还兼任过导演职务,参演的是《陪读夫人》《商鞅》《陪读》等话剧作品。就在毕业第四年,徐峥凭借话剧《股票的颜色》,摘得白玉兰最佳男主角奖。

在一次访谈中,徐峥曾表示,基于这些演话剧、导演话剧经历,他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先锋艺术家”。

让这位“先锋艺术家”措手不及的是,第一次出演电视剧演绎肥头大耳的“猪八戒”,一炮而红,被观众牢牢套上了“猪八戒”的标签。他表示过无奈,“虽然我知道观众是因为喜欢这个角色,才这样称呼我,但我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难道这就是做演员要付出的代价吗?我怎么就成了猪八戒了呢?”

显然,这与他的自我定位,以及初入演艺行业严肃高雅的艺术理想是格格不入的。然而他并没有就此停歇,反而就此在通俗喜剧之路上一路狂奔。

就是在1999年主演《春光灿烂猪八戒》之后,徐峥先后出演了《李卫当官》系列、《穿越时空的爱恋》《满汉全席》等电视剧作品,且都以一种或大智若愚、或幽默接地气的形象示人。

很多年以后,他回首道,“因为不当红,所以一直是被选择的状态。”

他甚至羡慕王宝强,“作为演员,我并不是一出来就有很多很好的机会找来那种。不像王宝强,本身悟性特别好,上来就被挑去演《盲井》,马上就会被人注意到,陈凯歌导演、贾樟柯导演、冯小刚导演都去找他了。而我在当演员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我觉得非常被动。”

从被动到主动,转折点发生在2006年。当时,宁浩将《疯狂的石头》的剧本发到陶虹邮箱,原是想邀请她出演一个重要角色。由于陶虹与徐峥共用一个邮箱,徐峥无意看到剧本后,自告奋勇,零片酬出演了《疯狂的石头》。

这部中国电影界最早的小成本黑马,以三百万投资撬动了三千万票房,也让徐峥成功由电视剧演员转型为电影演员,并强化了其喜剧演员的标签。在此之后,徐峥出演《爱情呼叫转移》系列、《疯狂的赛车》、《夜 店》,演艺事业稳步提升。

也就是在这时,拥有了主动选择权的徐峥,开始有了自我表达(这种自我表达在其导演的作品中意图更为明显)。在《疯狂的石头》里,他饰演飞扬跋扈的地产商,《爱情呼叫转移》里,他饰演经过七年之痒,要与妻子离婚的徐朗,《人在囧途》里他饰演在妻子与情人间摇摆的动漫公司老板……他出演的角色,笼罩在巨大的中年焦虑中。

虽然此时与其最初的“先锋艺术家”的定位相距甚远,不难看出,作为演员,他始终对自己保有要求。然而对于演绎事业,徐峥是有遗憾的。“如果问别人,你心目中的演员有谁,绝对没有徐峥。”他曾这样无奈的表示。

贯穿始终的自我表达

这么多年来,于观众而言,徐峥的转变是肉眼可见的。

2010年7月31日的凌晨,徐峥在自己的微博中用“超级大烂片”形容自己主演的《嘻游记》。“早想对所有的观众说一句’对不起’,《嘻游记》的确是一部超级大烂片!所有因为我而进影院的朋友们,一念之差我错了,不解释,再也不会了!我会永远把这部电影当作我的重要作品,以示警戒,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引发了一场关于演员职业道德的讨论。

在这之后,徐峥仿佛“化悲痛为力量”为一般,出演的作品,鲜少有口碑差的,即便是吐槽声一片的《港囧》,事实上,也不能粗暴的归结为烂片范畴。

进入制作领域,对于一部电影的介入越多,徐峥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

“一旦抓到一个自己特别想表达的题材,这一切都是按照你的想象去规划、去构建的时候,就是一件非常过瘾的事情。做导演成就感会高一点,风险也更大一点。”

也许就是在这种渴望掌控更多,渴望突破自我、表达自我的情感驱使下,徐峥跨界做了导演。屡获成功,徐峥在圈内还获得了“最牛产品经理”的外号。

2012年,延续《人在囧途》与王宝强碰撞出的喜剧效应,徐峥自导自演《泰囧》,囊获12.67亿票房,成功开启了导演之路,并且进入了“出道即巅峰”的状态。

事实上,早在2004年,徐峥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李卫当官2》,才是他作为“导演徐峥”的开端。相比于《李卫当官2》的初次试水,《泰囧》对徐峥而言无疑是更为重要的节点。除了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导演能力备受肯定外,更为重要的是,《泰囧》让徐峥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自我表达,尽管这次自我表达,商业元素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在其后的《港囧》中,他加入了更多的自我表达元素,反倒没有收获《泰囧》的好口碑。虽然这部影片最终取得了17亿票房,但大范围的差评,让徐峥陷入了沉思。他甚至出现在知乎上,对此次滑铁卢,做出了细致的解释和反思。

在影片《港囧》中,徐峥身兼演员、编剧、导演、制片人多重身份,作为导演,他期望内容上有所突破,而作为制片人,他又希望商业上取得一定成绩,混杂的身份使得《港囧》内容上出现了分裂。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就是这部徐峥最被诟病的电影《港囧》,让徐峥大赚特赚了一笔。外界评价《港囧》,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还是一出资本界和影视界的借力游戏。有好事者仔细算了一笔账,通过这场游戏,徐峥净赚16.49亿元。

沉寂了三年,2018年,徐峥选择以监制身份回归。

实现财务自由,有了资本加持,回归后的他,变得更加游刃有余。他频频与新导演接触,不遗余力扶持青年导演。而对于喜剧,这个外界主动或被动给予的标签,徐峥开始慢慢弱化,不设防、不设限,致力于更丰富题材的探索。其监制的《幕后玩家》《超时空同居》《我不是药神》都算不上国产电影中的热门类型。

《我不是药神》更是暴露了他在电影创作与表达上的野心。

起初,宁浩与徐峥看到《我不是药神》剧本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部不能错过的好电影。但两人都没有选择自己导演,而是交给了新人导演文牧野。也许是《港囧》的惨痛教训还没有散去,徐峥说,他们要拍一部最好的作品。即,将每部分工作交给最合适的人来做。

事实证明,徐峥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不是药神》取得30.7亿票房,豆瓣评分9.0,成为近年来少有的口碑和票房双高的罕见的好电影。这给徐峥带来的喜悦是无与伦比的,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表示,“我以前演过很多喜剧,每次跟观众见面,观众更多收获的是开心。但这次走路演,第一次感到电影人的尊严感。”

也许是在商业上太成功,反倒让观众忽略了徐峥在创作表达上的追求。尽管他十分注重艺术表达与商业的平衡,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商业背后,徐峥心底,还是保有严肃、高雅的艺术理想的“光”。

克服中年危机

在第九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7年度表彰盛典的演讲上,徐峥这样说道,“我刚才看到大家颁了一个青年导演奖,其实我拍第一个电影的时候就想要拿这个奖,但是我过了这个年龄了,拿不到。然后,我一看看了下拿终身成就奖要三十年之后了。所以强烈建议少红导演设立一个“中年危机导演奖”,这样大家就可以经常拿到这个奖了”。

带有徐峥标签的作品,始终离不开“中年危机”四个字。

《泰囧》里有对事业失败的焦虑,《港囧》里是对爱情和中年生活的焦虑,不论是在进军电影界开始有了角色选择权,还是担任导演、监制参与的作品,徐峥塑造的角色,或事业有成或落魄潦倒,人生故事背后总藏着不能直视的小秘密,这种焦虑始终挥之不去,伴随着他对中年人生活困境的思考。

有影评人评价徐峥,“很少有演员或者导演对自身的中年危机有着如此清醒而深刻的自我认识和剖析”,而徐峥却认为“中年危机”的“危机”两个字很有迷惑性。

“所谓的中年危机其实就是所有人都会遇上的人生困境,比如我怎么生活才能幸福?怎么处理问题才是对的?我们应当如何和自己和解?当然不是妥协,不是接受自己生活在痛苦中,而是求得解决、改变的方法。我希望通过我的每一部电影来反映自己的思考,给别人一点思考和启发,这是我从20多岁就开始思考的问题。”

那么,一直让徐峥执着的“中年危机”从何而来?

他在一次演讲上与观众分享他的过去时,提及了自己曾经失落和自卑的青年时光。他曾经因为自己二十岁就谢顶的事儿沮丧了很多年。甚至调侃说,“除了绿色,我什么颜色的帽子都有。”就在二十多岁,他提前步入了中年危机。

在此之后,除了演艺事业,他的具体人生经历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他曾为被动的演艺事业而焦虑,也曾因为参演烂片而懊恼悔恨。毕竟,他在没有出演《春光灿烂猪八戒》之前,他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先锋艺术家”,对演艺事业有着自我要求和野心。

囧系列、《我不是药神》等作品,也许就是徐峥将多年来的内心焦虑外化的一个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徐峥创作角色的过程和人生轨迹是并行的。”

在取得一系列商业成功后,如何在资本与创作之间找到平衡?是徐峥一直在致力的方向。从《超时空同居》《我不是药神》收获的票房和口碑上来看,他平衡得相当出色。尽管“先锋艺术家”的自我定位,曾被现实狠狠击碎,在46岁这年,有了更多话语权和选择权的徐峥正在逐渐回归。

徐峥并非完美。近年来关于他私生活的传言屡见不鲜,但大众似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忽视。对于这样的电影人,相比于私生活,观众似乎更愿意看到他还能为中国电影贡献多少。

有了物质基础,经过一段时间沉淀,懂影视行业规则,拥有创作实力和审美能力,且对创作有自我要求的徐峥,一方面回归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完成年轻时投身行业时就保有的“抱负”,一方面“如何在商业环境中呈现出一个个有艺术表达的作品”,他在努力探索答案。随着这个答案的揭开,徐峥或许将为电影市场带来更多惊喜,也未为可知。

 

来源:骨朵网络影视

原标题:徐峥:回归,在中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徐峥

  • 绑定张艺谋王家卫徐峥等,为什么欢喜传媒9年有7年亏损?
  • 2月网剧备案:古装升温、男频起势、尾鱼IP出新剧,徐峥《囧徒》系列通过备案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徐峥:回归,在中年

46岁的徐峥,商业性、娱乐性、创作性,一个也没有落下。

《我不是药神》剧照

文│夏天

2018年,徐峥是影视圈十分有分量的一位人物。

在综艺节目《我就是演员》里,徐峥用一段“傻笑”即兴表演收获了满屏的关于演技的赞美,他振臂疾呼“好演员的春天到了”,为好演员摇旗呐喊,#徐峥力挺阚清子# #徐峥没选王媛可# 等与徐峥有关的话题屡次登上热搜。在骨朵艺人综艺嘉宾排行榜中,他以414的全网热度位居第五。

而在电影领域,徐峥上半年监制的三部电影《幕后玩家》《超时空同居》《我不是药神》,分别获得了3.57亿、8.99亿、30.7亿,用亮眼的成绩重新证明了其作为电影人洞若观火的眼光和一窥先机的实力。就连近期热映的贾樟柯电影《江湖儿女》中,也都有他的身影。

在8月份,徐峥骨朵艺人整体数据趋势实现了断裂式增长,集演员、导演、监制、投资人、创业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徐峥,以中年电影人的姿态,牢牢占据着影视圈的“流量C位”。

且就在几个月前,微博上还掀起了一股“山争哥哥”风,徐峥微博超话一跃至明星榜第十名,大批微博网友为他应援,签到、修图、做数据、集资,将饭圈的应援方式都再现了一遍,引发“叔圈101”评选,创造了2018年继创造101“杨超越”“王菊”后的又一娱乐现象。

人到中年,46岁的徐峥,商业性、娱乐性、创作性,一个也没有落下。

曾想做“先锋艺术家”

徐峥的影视奋斗征途是漫长的。

很多人是通过《春光灿烂猪八戒》里的“猪八戒”一角认识的徐峥。在出演电视剧之前,他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一名话剧演员,还兼任过导演职务,参演的是《陪读夫人》《商鞅》《陪读》等话剧作品。就在毕业第四年,徐峥凭借话剧《股票的颜色》,摘得白玉兰最佳男主角奖。

在一次访谈中,徐峥曾表示,基于这些演话剧、导演话剧经历,他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先锋艺术家”。

让这位“先锋艺术家”措手不及的是,第一次出演电视剧演绎肥头大耳的“猪八戒”,一炮而红,被观众牢牢套上了“猪八戒”的标签。他表示过无奈,“虽然我知道观众是因为喜欢这个角色,才这样称呼我,但我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难道这就是做演员要付出的代价吗?我怎么就成了猪八戒了呢?”

显然,这与他的自我定位,以及初入演艺行业严肃高雅的艺术理想是格格不入的。然而他并没有就此停歇,反而就此在通俗喜剧之路上一路狂奔。

就是在1999年主演《春光灿烂猪八戒》之后,徐峥先后出演了《李卫当官》系列、《穿越时空的爱恋》《满汉全席》等电视剧作品,且都以一种或大智若愚、或幽默接地气的形象示人。

很多年以后,他回首道,“因为不当红,所以一直是被选择的状态。”

他甚至羡慕王宝强,“作为演员,我并不是一出来就有很多很好的机会找来那种。不像王宝强,本身悟性特别好,上来就被挑去演《盲井》,马上就会被人注意到,陈凯歌导演、贾樟柯导演、冯小刚导演都去找他了。而我在当演员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我觉得非常被动。”

从被动到主动,转折点发生在2006年。当时,宁浩将《疯狂的石头》的剧本发到陶虹邮箱,原是想邀请她出演一个重要角色。由于陶虹与徐峥共用一个邮箱,徐峥无意看到剧本后,自告奋勇,零片酬出演了《疯狂的石头》。

这部中国电影界最早的小成本黑马,以三百万投资撬动了三千万票房,也让徐峥成功由电视剧演员转型为电影演员,并强化了其喜剧演员的标签。在此之后,徐峥出演《爱情呼叫转移》系列、《疯狂的赛车》、《夜 店》,演艺事业稳步提升。

也就是在这时,拥有了主动选择权的徐峥,开始有了自我表达(这种自我表达在其导演的作品中意图更为明显)。在《疯狂的石头》里,他饰演飞扬跋扈的地产商,《爱情呼叫转移》里,他饰演经过七年之痒,要与妻子离婚的徐朗,《人在囧途》里他饰演在妻子与情人间摇摆的动漫公司老板……他出演的角色,笼罩在巨大的中年焦虑中。

虽然此时与其最初的“先锋艺术家”的定位相距甚远,不难看出,作为演员,他始终对自己保有要求。然而对于演绎事业,徐峥是有遗憾的。“如果问别人,你心目中的演员有谁,绝对没有徐峥。”他曾这样无奈的表示。

贯穿始终的自我表达

这么多年来,于观众而言,徐峥的转变是肉眼可见的。

2010年7月31日的凌晨,徐峥在自己的微博中用“超级大烂片”形容自己主演的《嘻游记》。“早想对所有的观众说一句’对不起’,《嘻游记》的确是一部超级大烂片!所有因为我而进影院的朋友们,一念之差我错了,不解释,再也不会了!我会永远把这部电影当作我的重要作品,以示警戒,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引发了一场关于演员职业道德的讨论。

在这之后,徐峥仿佛“化悲痛为力量”为一般,出演的作品,鲜少有口碑差的,即便是吐槽声一片的《港囧》,事实上,也不能粗暴的归结为烂片范畴。

进入制作领域,对于一部电影的介入越多,徐峥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

“一旦抓到一个自己特别想表达的题材,这一切都是按照你的想象去规划、去构建的时候,就是一件非常过瘾的事情。做导演成就感会高一点,风险也更大一点。”

也许就是在这种渴望掌控更多,渴望突破自我、表达自我的情感驱使下,徐峥跨界做了导演。屡获成功,徐峥在圈内还获得了“最牛产品经理”的外号。

2012年,延续《人在囧途》与王宝强碰撞出的喜剧效应,徐峥自导自演《泰囧》,囊获12.67亿票房,成功开启了导演之路,并且进入了“出道即巅峰”的状态。

事实上,早在2004年,徐峥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李卫当官2》,才是他作为“导演徐峥”的开端。相比于《李卫当官2》的初次试水,《泰囧》对徐峥而言无疑是更为重要的节点。除了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导演能力备受肯定外,更为重要的是,《泰囧》让徐峥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自我表达,尽管这次自我表达,商业元素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在其后的《港囧》中,他加入了更多的自我表达元素,反倒没有收获《泰囧》的好口碑。虽然这部影片最终取得了17亿票房,但大范围的差评,让徐峥陷入了沉思。他甚至出现在知乎上,对此次滑铁卢,做出了细致的解释和反思。

在影片《港囧》中,徐峥身兼演员、编剧、导演、制片人多重身份,作为导演,他期望内容上有所突破,而作为制片人,他又希望商业上取得一定成绩,混杂的身份使得《港囧》内容上出现了分裂。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就是这部徐峥最被诟病的电影《港囧》,让徐峥大赚特赚了一笔。外界评价《港囧》,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还是一出资本界和影视界的借力游戏。有好事者仔细算了一笔账,通过这场游戏,徐峥净赚16.49亿元。

沉寂了三年,2018年,徐峥选择以监制身份回归。

实现财务自由,有了资本加持,回归后的他,变得更加游刃有余。他频频与新导演接触,不遗余力扶持青年导演。而对于喜剧,这个外界主动或被动给予的标签,徐峥开始慢慢弱化,不设防、不设限,致力于更丰富题材的探索。其监制的《幕后玩家》《超时空同居》《我不是药神》都算不上国产电影中的热门类型。

《我不是药神》更是暴露了他在电影创作与表达上的野心。

起初,宁浩与徐峥看到《我不是药神》剧本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部不能错过的好电影。但两人都没有选择自己导演,而是交给了新人导演文牧野。也许是《港囧》的惨痛教训还没有散去,徐峥说,他们要拍一部最好的作品。即,将每部分工作交给最合适的人来做。

事实证明,徐峥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不是药神》取得30.7亿票房,豆瓣评分9.0,成为近年来少有的口碑和票房双高的罕见的好电影。这给徐峥带来的喜悦是无与伦比的,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表示,“我以前演过很多喜剧,每次跟观众见面,观众更多收获的是开心。但这次走路演,第一次感到电影人的尊严感。”

也许是在商业上太成功,反倒让观众忽略了徐峥在创作表达上的追求。尽管他十分注重艺术表达与商业的平衡,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商业背后,徐峥心底,还是保有严肃、高雅的艺术理想的“光”。

克服中年危机

在第九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7年度表彰盛典的演讲上,徐峥这样说道,“我刚才看到大家颁了一个青年导演奖,其实我拍第一个电影的时候就想要拿这个奖,但是我过了这个年龄了,拿不到。然后,我一看看了下拿终身成就奖要三十年之后了。所以强烈建议少红导演设立一个“中年危机导演奖”,这样大家就可以经常拿到这个奖了”。

带有徐峥标签的作品,始终离不开“中年危机”四个字。

《泰囧》里有对事业失败的焦虑,《港囧》里是对爱情和中年生活的焦虑,不论是在进军电影界开始有了角色选择权,还是担任导演、监制参与的作品,徐峥塑造的角色,或事业有成或落魄潦倒,人生故事背后总藏着不能直视的小秘密,这种焦虑始终挥之不去,伴随着他对中年人生活困境的思考。

有影评人评价徐峥,“很少有演员或者导演对自身的中年危机有着如此清醒而深刻的自我认识和剖析”,而徐峥却认为“中年危机”的“危机”两个字很有迷惑性。

“所谓的中年危机其实就是所有人都会遇上的人生困境,比如我怎么生活才能幸福?怎么处理问题才是对的?我们应当如何和自己和解?当然不是妥协,不是接受自己生活在痛苦中,而是求得解决、改变的方法。我希望通过我的每一部电影来反映自己的思考,给别人一点思考和启发,这是我从20多岁就开始思考的问题。”

那么,一直让徐峥执着的“中年危机”从何而来?

他在一次演讲上与观众分享他的过去时,提及了自己曾经失落和自卑的青年时光。他曾经因为自己二十岁就谢顶的事儿沮丧了很多年。甚至调侃说,“除了绿色,我什么颜色的帽子都有。”就在二十多岁,他提前步入了中年危机。

在此之后,除了演艺事业,他的具体人生经历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他曾为被动的演艺事业而焦虑,也曾因为参演烂片而懊恼悔恨。毕竟,他在没有出演《春光灿烂猪八戒》之前,他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先锋艺术家”,对演艺事业有着自我要求和野心。

囧系列、《我不是药神》等作品,也许就是徐峥将多年来的内心焦虑外化的一个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徐峥创作角色的过程和人生轨迹是并行的。”

在取得一系列商业成功后,如何在资本与创作之间找到平衡?是徐峥一直在致力的方向。从《超时空同居》《我不是药神》收获的票房和口碑上来看,他平衡得相当出色。尽管“先锋艺术家”的自我定位,曾被现实狠狠击碎,在46岁这年,有了更多话语权和选择权的徐峥正在逐渐回归。

徐峥并非完美。近年来关于他私生活的传言屡见不鲜,但大众似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忽视。对于这样的电影人,相比于私生活,观众似乎更愿意看到他还能为中国电影贡献多少。

有了物质基础,经过一段时间沉淀,懂影视行业规则,拥有创作实力和审美能力,且对创作有自我要求的徐峥,一方面回归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完成年轻时投身行业时就保有的“抱负”,一方面“如何在商业环境中呈现出一个个有艺术表达的作品”,他在努力探索答案。随着这个答案的揭开,徐峥或许将为电影市场带来更多惊喜,也未为可知。

 

来源:骨朵网络影视

原标题:徐峥:回归,在中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