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法治周末记者 马金顺
“新车刚买不到一个月、行驶里程仅为2000公里的时候,右前轮外侧便出现了一个大约5公分左右的口子,车子直接爆胎了!”作为世界轮胎业三巨头之一的普利司通,近日受到不少中国消费者的抱怨。
安徽省合肥车主游亮(化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他于今年5月购买了一辆宝马X1尊享版,该车搭配的是普利司通防爆轮胎,有一次,路过一段平坦道路时,车子便突然爆胎。
随后,游亮便联系了宝马4S店,并将爆破的轮胎拿到4S店,由其申请厂家去鉴定。一个半月后,一份由普利司通签章的轮胎鉴定报告显示,该轮胎故障是由于车辆在不良路况(路面凹坑、凸起窨井盖、石块等)驶过时,轮胎下胎侧瞬时受到路面及轮辋边沿强烈挤压,造成胎侧架构破损。非轮胎品质问题,不予理赔。
然而,对于厂家给出的鉴定结果,游亮并不接受。
“我从网上也看到有其他消费者反映爆胎问题的,为何出现问题的轮胎都是普利司通品牌,其他品牌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游亮很是费解。
对于游亮的说法,法治周末记者联系了宝马和普利司通相关公关人员。
“由于爆胎原因较多,所以,当遇到爆胎问题后,车主需要及时到店进行检查,查明原因。”宝马公关人员解释说,“轮胎毕竟是损耗品,爆胎的问题,每个品牌每个店都遇到过。”
普利司通公关人员则表示,从普利司通受理的鉴定来看,掌握到BMW X1 RFT轮胎相关的投诉多是由于垫伤导致的轮胎破损。垫伤是由于撞击到路缘石(马路牙子)之类突起物、经过路面坑洼处受到外部冲击等,引起的胎侧部位受损,这不是由于轮胎质量问题导致的。
并非个例
游亮所遇情形并非个例。
北京车主李华(化名)也向法治周末记者反映称,他于2017年10月购买的宝马120i,搭配的也是普利司通轮胎,新车购买不到一个月,行驶里程仅为2000公里的时候,也出现了爆胎情况。厂家给出的鉴定结果也是人为冲撞所致。
“因为是新车,我一直都很小心地驾驶,车子并无任何的刮、擦、扎痕迹,也从未出现过碰撞。”李华称。 相比李华和游亮,四川的吴琳的车辆轮胎受损更为严重。
“从买车不到半年时间换了4个轮胎,全是爆胎,其中有一个轮胎更换两个月后再次爆胎,严重怀疑该型号轮胎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吴琳在车质网投诉称。
法治周末记者根据车质网的投诉记录,统计了近几年有关普利司通轮胎的投诉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至2015年,有关普利司通轮胎的投诉量仅为43宗,2016年的投诉量却呈现了几何式的增长,投诉高达2092宗,2017年其投诉量又下降为327宗,截至9月10日,2018年有关普利司通的投诉量为148宗,其中多数为轮胎开裂,关于爆胎投诉为18宗,约占今年其投诉总量的12%。
“据车质网数据,2018年普利司通爆胎投诉量达18宗,虽然投诉量相对而言并不多,但普利司通以及消费者都不能对此熟视无睹。”车质网常务副总裁兼总编李熙表示。
前述车主游亮也认为,厂家在收到这么多反馈的时候,应该对爆胎这个问题引起重视,或者至少不应该再采用这个品牌的轮胎。
厂家鉴定为非质量问题
从前述车主提供给法治周末记者、签章为普利司通厂家的轮胎鉴定报告均显示,造成轮胎出现爆胎原因是行驶过程中被异物碰撞,即外力所致,非轮胎品质问题,不予理赔。
然而,从投诉情况来看,对于厂家的鉴定结果,相关车主并不认可,并怀疑轮胎质量可能存在问题。
汽车行业专家汪英来向法治周末记者分析说:“一般造成爆胎的原因除了胎压过高或过低之外,还有两个方面可以引发爆胎,一是轮胎质量问题引发爆胎,二是胎压监测系统减配导致,不少厂家为了节约成本,把带传感器的高成本胎压监测系统减配成间接式低成本胎压监测系统。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要在轮胎漏气跑上5公里后,才会报警,监测不及时,以致于发生爆胎。”
其实,早在2016年年底,就出现不少对普利司通轮胎的投诉,这些投诉称车辆轮胎(其品牌也是普利司通)出现不同程度的龟裂,而普利司通厂家回复车主称“属于自然老化,不影响正常行驶”,对此,车主并不认可。而普利司通当年曾以总投诉量高达2092宗、同比2015年116倍的增速位居2016年15家主流轮胎投诉排行榜的首位。
不过,当年投诉的主要是普利司通无锡工厂生产的DUELER H/L400 215/55 R18 95H“动力侠”轮胎,而从投诉车型推断,目前爆胎问题主要集中在“泰然者”系列轮胎中。
“尽管普利司通厂家目前并未承认‘动力侠’‘泰然者’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但就此前国内外召回公告来看,普利司通某些轮胎产品橡胶层及内部带束层的缺陷问题确实存在。”李熙说。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官网信息,2017年11月15日,普利司通在国内召回了部分国产TECHNO系列乘用车轮胎,原因为生产过程存在问题,可能导致轮胎强度不足,特别是在低气压等情况下持续使用,轮胎内部胎体帘布局部可能断裂。
这与此次部分车主反映的情况甚为相似。
“从两年前的‘动力侠’系列轮胎开裂到今年的‘泰然者’系列轮胎爆胎,连续而且集中的一致性问题,令普利司通这位世界橡胶轮胎老大的颜面相当难堪。”李熙说。
亟需完善相关立法
前述车主均称,当自己的车辆轮胎出现爆胎或者开裂后,4S店均以轮胎不在质保范围内为由拒绝为车主免费更换轮胎。
汪英来也表示,国内轮胎质保问题向来饱受诟病,这也和国标过低有关。
据悉,2013年10月1日正式出台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换责任规定》(汽车三包),让消费者的汽车维权有了法律依据,然而,作为汽车主要配件和易损件——轮胎的保修、包换并没有纳入到这次的三包之中。
“对于爆胎问题,我也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行了投诉,但对方表示,他们只能对此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消费者只能找第三方鉴定机构对爆破轮胎进行鉴定,但是需要消费者自行垫付高昂的鉴定费用。”前述车主李华说,“由于轮胎不在质保范围内,消费者维权真的很困难。”
汽车投诉网曾报道称,由于轮胎的保质期没有统一标准,车企和轮胎企业对轮胎的保质期有不同说法,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同品牌轮胎的质保期存在3、4、5年不等的现象。另外,轮胎质量问题的鉴定均有生产厂家自行操作,鉴定结果令人难以信服。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对轮胎的保修、包换等相关规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