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碰瓷巨头的隐秘商业帝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碰瓷巨头的隐秘商业帝国

我抄袭你的,抄完做好了,我再把成果卖给你。

文 / 华商韬略 王田 夏乔

小猪佩奇被抢注了!

据新浪财经报道,小猪佩奇商标及著作权权利人奈尔·特瑞娜表示此在华遭遇恶意抢注,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都是盗版。有关部门称,“小猪佩奇”及其相似商标申请者诸多,最早申请在2011年,最多申请的蔡某申请了100多个。这些非法擅用商标的行为,迫使公司重新设计一些标志,目前已损失数千万美元。

而前几天刚曝出腾讯捂脸表情包被一个浙江人抢注了。据悉,那是腾讯设计师团队耗时5个月的成果。

显然,腾讯和小猪佩奇公司都被“碰瓷”了。

商业碰瓷大致分两种。一是从业务层面碰,你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或者干脆是,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专门为了来碰你。

“碰瓷”巨头,是企业界一种“虽然已有时日,但却依然昌盛不衰”的经营策略表现形式。

这背后的隐秘江湖,既有机遇,又充满风险。

【1】

若要论“碰瓷”的最高境界,美国的VirnetX网络安全软件公司应该算是之一。

该公司成立13年,员工才20来人,但生意模式可谓相当刁钻:不做产品,专做可能会卡住巨头的专利,然后择机出击。

凭借此招,这个小公司屡屡向苹果、微软、思科、西门子等巨头公司大打出手,而且收获颇丰。

2007年,VirnetX起诉微软未经允许使用其VPN专利,这场官司打了3年,以微软支付2亿美元购买专利授权告终;2013年VirnetX故技重施,微软在法院“顽强抵抗”1年,又赔给它2.3亿美元;

跟微软干仗期间,VirnetX顺手还把苹果给告了——2010年,VirnetX起诉苹果的iOS系统侵犯了它的Face Time、VPN、域名相关的4个专利。

【2】

跟VirnetX比起来,Rocket Internet的碰瓷则别有一番“趣味”。

它的套路是,我抄袭你的,抄完做好了,我再把成果卖给你。

这听上去像是笑话,但却是事实。最近这10年,Rocket Internet就凭这么一招,捞到了超过10亿美金,也因此成为很多原创创业者最憎恨的对象。

Rocket Internet创办于2007年,由德国的三个兄弟创立。公司的目标很明确,成为中国、美国之外的全球最大网络公司,策略和方法正是:谁成功,就抄谁,抄完卖给它。

按此路数,他们先是做了德国版的eBay–Alando。上线100天,eBay扔下3800万美元“灭”了它。然后模仿Amazon做了Lazada。这次,Amazon没上他们的当,但马云和阿里却用10亿美元,把Lazada买回了家。

这简直就是抢钱啊!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要从这些巨头虎口夺食,得有一套过硬的本领。Rocket Interne,主要是把两点做到了极致。

首先是选对模仿对象:他们只抄值得抄、可以抄,能抄成的。

他们曾经雄心壮志地要抄袭Facebook,技术和专利太难了,没抄成;他们还曾尝试抄袭Airbnb,执行难度太大了,抄了两个月,也不抄了。

多年综合下来看,他们的套路,主要是抄袭新的商业模式,原因是,商业模式没有专利,抄起来虽不道德,但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商业模式的竞争,比的是执行力。这是他们的第二大本事:明确抄袭的目标后,会立即重金挖人,不光是挖业务线条上的人,也挖投资银行家、咨询顾问等等,组成“一边抄一边准备卖”的联合战队。

【3】

碰瓷巨头的业务,还有很多方式。比如模仿品牌、设计,最近发生的小猪佩奇和腾讯表情包被抢注一样都属于这一类。

今年4月,阿里和一家迪拜公司闹上了法庭,原因是该公司使用了一种名为“阿里巴巴币”的加密货币,筹资超过350万美元。阿里指控其涉嫌侵犯阿里巴巴商标权。

阿里一方在起诉书中解释,“阿里巴巴币”令用户产生混淆,误认为其产品附属于阿里巴巴,或是得到了阿里巴巴的支持。

在商标维权方面,阿里一向意识很高。

有公开数据表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注册的商标数量已超过10000个,像“阿里爷爷”等家族兄弟姐妹的称呼都注册了一遍。

没想到还是让人钻了空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碰瓷。

碰瓷巨头造就了不少经典案例,但也长期存在争议和风险。

看多碰瓷花样和案例的专业人士就总结:底线很重要。

这个底线,“有时候不是竞争对手的底线,而是消费者的底线”。

毕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碰瓷”是给群众看的,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旦被看穿,反而招致骂名,那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碰瓷巨头的隐秘商业帝国

我抄袭你的,抄完做好了,我再把成果卖给你。

文 / 华商韬略 王田 夏乔

小猪佩奇被抢注了!

据新浪财经报道,小猪佩奇商标及著作权权利人奈尔·特瑞娜表示此在华遭遇恶意抢注,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都是盗版。有关部门称,“小猪佩奇”及其相似商标申请者诸多,最早申请在2011年,最多申请的蔡某申请了100多个。这些非法擅用商标的行为,迫使公司重新设计一些标志,目前已损失数千万美元。

而前几天刚曝出腾讯捂脸表情包被一个浙江人抢注了。据悉,那是腾讯设计师团队耗时5个月的成果。

显然,腾讯和小猪佩奇公司都被“碰瓷”了。

商业碰瓷大致分两种。一是从业务层面碰,你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或者干脆是,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专门为了来碰你。

“碰瓷”巨头,是企业界一种“虽然已有时日,但却依然昌盛不衰”的经营策略表现形式。

这背后的隐秘江湖,既有机遇,又充满风险。

【1】

若要论“碰瓷”的最高境界,美国的VirnetX网络安全软件公司应该算是之一。

该公司成立13年,员工才20来人,但生意模式可谓相当刁钻:不做产品,专做可能会卡住巨头的专利,然后择机出击。

凭借此招,这个小公司屡屡向苹果、微软、思科、西门子等巨头公司大打出手,而且收获颇丰。

2007年,VirnetX起诉微软未经允许使用其VPN专利,这场官司打了3年,以微软支付2亿美元购买专利授权告终;2013年VirnetX故技重施,微软在法院“顽强抵抗”1年,又赔给它2.3亿美元;

跟微软干仗期间,VirnetX顺手还把苹果给告了——2010年,VirnetX起诉苹果的iOS系统侵犯了它的Face Time、VPN、域名相关的4个专利。

【2】

跟VirnetX比起来,Rocket Internet的碰瓷则别有一番“趣味”。

它的套路是,我抄袭你的,抄完做好了,我再把成果卖给你。

这听上去像是笑话,但却是事实。最近这10年,Rocket Internet就凭这么一招,捞到了超过10亿美金,也因此成为很多原创创业者最憎恨的对象。

Rocket Internet创办于2007年,由德国的三个兄弟创立。公司的目标很明确,成为中国、美国之外的全球最大网络公司,策略和方法正是:谁成功,就抄谁,抄完卖给它。

按此路数,他们先是做了德国版的eBay–Alando。上线100天,eBay扔下3800万美元“灭”了它。然后模仿Amazon做了Lazada。这次,Amazon没上他们的当,但马云和阿里却用10亿美元,把Lazada买回了家。

这简直就是抢钱啊!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要从这些巨头虎口夺食,得有一套过硬的本领。Rocket Interne,主要是把两点做到了极致。

首先是选对模仿对象:他们只抄值得抄、可以抄,能抄成的。

他们曾经雄心壮志地要抄袭Facebook,技术和专利太难了,没抄成;他们还曾尝试抄袭Airbnb,执行难度太大了,抄了两个月,也不抄了。

多年综合下来看,他们的套路,主要是抄袭新的商业模式,原因是,商业模式没有专利,抄起来虽不道德,但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商业模式的竞争,比的是执行力。这是他们的第二大本事:明确抄袭的目标后,会立即重金挖人,不光是挖业务线条上的人,也挖投资银行家、咨询顾问等等,组成“一边抄一边准备卖”的联合战队。

【3】

碰瓷巨头的业务,还有很多方式。比如模仿品牌、设计,最近发生的小猪佩奇和腾讯表情包被抢注一样都属于这一类。

今年4月,阿里和一家迪拜公司闹上了法庭,原因是该公司使用了一种名为“阿里巴巴币”的加密货币,筹资超过350万美元。阿里指控其涉嫌侵犯阿里巴巴商标权。

阿里一方在起诉书中解释,“阿里巴巴币”令用户产生混淆,误认为其产品附属于阿里巴巴,或是得到了阿里巴巴的支持。

在商标维权方面,阿里一向意识很高。

有公开数据表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注册的商标数量已超过10000个,像“阿里爷爷”等家族兄弟姐妹的称呼都注册了一遍。

没想到还是让人钻了空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碰瓷。

碰瓷巨头造就了不少经典案例,但也长期存在争议和风险。

看多碰瓷花样和案例的专业人士就总结:底线很重要。

这个底线,“有时候不是竞争对手的底线,而是消费者的底线”。

毕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碰瓷”是给群众看的,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旦被看穿,反而招致骂名,那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