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毛不易到蔡维泽的巨星打造,《明日之子2》做对了哪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毛不易到蔡维泽的巨星打造,《明日之子2》做对了哪些?

毛不易的流行、蔡维泽的出圈和冲撞正符合这个定位的缩影,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造星不红、无法出圈、风格单一的问题。

“好的音乐人会不会被埋没没有人能保证,但总是会存在的。在任何时代。”8月18日,蔡维泽在自己的微博“我是蔡维泽啦”分享了他和火箭少女101成员Sunnee在《明日之子2》节目中合唱《推开世界的门》的现场视频,并配上了这句话。

彼时蔡维泽已经成为节目中的九大厂牌之一,凭借独特的个人风格以及前几期中演唱的《5:10 a.m.》、《视线所及只剩生活》、《彼此》等歌曲收获了一批喜欢独立音乐的拥趸,不少人开始关注这个似乎与选秀有些格格不入的“傻子与白痴”乐队主唱,以及其背后代表的独立音乐人发展状况。

不过可能连蔡维泽自己也没有想到,9月14日最强厂牌荣耀战的结尾会是主持人何炅说出:“傻子与白痴蔡维泽成为《明日之子》最强厂牌,获得了白金唱片!……这个夏天的最高荣誉属于蔡维泽。”

以至于两天之后,蔡维泽在自己的微博上依旧有些恍然:“大家可能无法体会,选秀节目这样的舞台对于一位做小众音乐的人来说,是充满多大的文化差异与隔阂。”

有网友感叹《明日之子》是一档很神奇的节目,从毛不易到蔡维泽,一个粉丝主导热度的选秀节目,竟然两届冠军都出人意料地被外形不那么讨巧的独立音乐新锐代表拿走。不过从行业角度来看,市场最终选择独立音乐偶像,其实也算是情理之中,这一点从此前的《消愁》,以及这次的《5:10 a.m.》走红就可见一斑。正如蔡维泽所言,好的音乐人总会存在,而这次《明日之子2》正好做到了从不同角度记录并展现多元化偶像和音乐内容,参与内容制作的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TME)也在一定程度上用平台逻辑帮助节目解决了音乐人被埋没的问题。

打破伪命题选出“带领正流行的音乐偶像”

今年的《明日之子2》在音乐内容把控和造星节奏上的确有了许多提升。很多人到现在都记得华晨宇用专业音乐理念对待“抖音神曲”《离人愁》,指出作为创作者学习乐理很重要的事实,这个戏剧性的场景也让许多年轻人开始认真看待和理解歌曲创作过程。面对通过短视频火起来的草根选手斯外戈,李宇春作为“选秀前辈”也多次表达自己多年的成长思考,并对选手进行了价值观剖析以及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流量诱惑的引导。

这些细节让《明日之子2》显得更有话题性、更好看了,也让其自身节目定位得到了认可。根据官方资料,“音乐性”被看作是《明日之子》区别于其他偶像类节目的重要元素,“《明日之子》第二季将致力于打造音乐偶像厂牌,成为年度最专业的音乐偶像类节目,选拔出带领正流行的音乐偶像。”

与此对应,毛不易的流行、蔡维泽的出圈和冲撞正符合这个定位的缩影,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造星不红、无法出圈、风格单一的问题。

从行业角度来看,这次《明日之子2》能够做到打破造星伪命题,很大程度得益于制作方引入的变量,即作为资方的TME参与到了节目的内容生产层面。

今年4月,《明日之子2》进行了正式官宣,制作方称将继续保持“三大赛道九大厂牌”的创意内核模式并进行不同程度升级,TME也正式宣布投资《明日之子》第二季,并成为其联合出品方。

TME方面曾在发布会上表示,内容上,TME拥有的行业数字音乐平台生态以及对音乐类用户的精准画像和行为记录将会为《明日之子》第二季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全面强化节目的音乐属性;在互动上,节目将会接入其三大数字音乐平台,通过粉推互动、数字音乐销售等方式,实现《明日之子》第二季的玩法升级;同时,TME旗下的全民K歌和直播等全生态产品也都会服务《明日之子》第二季,成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音乐类用户中去。

听上去不错。最终节目呈现效果如何?从结束后的复盘来看,TME的参与的确让《明日之子2》实现了更多的玩法。一方面,打通三大数字音乐平台与腾讯视频,同步节目进度为9强进行了数字专辑发布,用户得以用音乐性的方法支持自己的偶像;另一方面,综合统计节目中歌曲在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中的视听及社交互动指数客观指数设置“明日金曲奖”,帮助《明日之子2》里有潜力的原创音乐人们更有效地获得平台用户对于自身音乐作品的一手数据反馈,进一步拉近选手和用户距离,帮助作品宣传和推广。

△蔡维泽《5:10a.m.》获“明日金曲奖”

可以看出,这些多元化的节目联动让音乐内容更好地进入了腾讯音乐娱乐的平台生态,从音乐性上帮助不同定位的选手展现出了各自优势,也让除了冠军蔡维泽之外的其他九大厂牌选手在节目后获得更多关注。

从《创造101》到《明日之子2》解决更多行业迷思

一直以来,主流平台与小众音乐的属性似乎是矛盾的,许多人也质疑平台方对于二次元、独立音乐等细分内容的扶持是否有效,以及号称能够“洞见潮流”的造星逻辑是否真正成立。

客观来看,潮流的预测往往与大众神经最细微的感受紧密相连,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细节把握正好是作为大众娱乐出口的平台方最大的优势。

今年TME参与内容制作的《创造101》和《明日之子2》都体现了这个结果,其为节目制作方提供了更准确的潮流方向预测,通过行业头部的数字音乐平台挖掘出海量音乐用户对内容的一手数据与情感需求,帮助节目制作方从外部反馈倒推出了什么样的内容和偶像值得“造”,再结合华晨宇、吴青峰、李宇春等各有专业的评委们的意见和制作团队经验,对不同类型选手进行多元化镜头语言和内容的解读,很大程度解决了有不同圈层受众的选手缺乏展示渠道的问题,让独立音乐人、二次元和偶像等不同圈层的节目造星逻辑得到了区分。

除此之外,平台方参与制作的另一个优势还在于,能够在节目结束后实现选手和音乐内容的长尾价值。

以从《创造101》走出的火箭少女101为例,其主打歌《撞》上线时,微博“#火箭少女新歌#”话题量在2小时内就突破了1200万次,位居热搜第一名,截止9月28日,《撞》总销量已突破180万张。榜单方面,三个月内发行的三支单曲以及所在专辑共获得了QQ音乐平台史上第6张殿堂金钻唱片、2018最快突破双钻石唱片等级认证等数十项成绩。

可以预见,《明日之子2》结束后,TME也将继续与诞生的厂牌进行深度合作,帮助选手作为艺人从节目到走向音乐市场,参与音乐宣发、音乐企划和运营,实现音乐价值和艺人价值最大化。

根据小鹿角智库的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到2017年,中国偶像团体市场上已出道的女子偶像团体超过80个,男子偶像团体共计接近50个。总体来看,已出道的偶像团体共计130个左右,加上即将出道的和练习生团体已经超过140组。2016年则成为中国偶像团体爆发的一年,有近40组团体/组合出道,超过历年出道数量整体的30%。艺恩咨询也在《2018中国偶像产业迭代研究报告》中预测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规模将超1000亿。

至此,2018年已到达最后一个季度,在经历了多档选秀综艺的轮番“轰炸”之后,偶像市场发展进入了生长期,造星产业链也正在补全与重塑过程中。为了避免“一个一个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个消失”的局面,如何挖掘出更多个性化、满足不同受众精神需求且能够输出优质音乐内容的年轻艺人是产业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TME今年在与综艺节目的内容合作中出了一些积极尝试,也通过资源积累以及平台方优势占据了“造星”领域的一席之地。未来,其或许能运用这些优势帮助音乐产业打破更多迷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毛不易到蔡维泽的巨星打造,《明日之子2》做对了哪些?

毛不易的流行、蔡维泽的出圈和冲撞正符合这个定位的缩影,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造星不红、无法出圈、风格单一的问题。

“好的音乐人会不会被埋没没有人能保证,但总是会存在的。在任何时代。”8月18日,蔡维泽在自己的微博“我是蔡维泽啦”分享了他和火箭少女101成员Sunnee在《明日之子2》节目中合唱《推开世界的门》的现场视频,并配上了这句话。

彼时蔡维泽已经成为节目中的九大厂牌之一,凭借独特的个人风格以及前几期中演唱的《5:10 a.m.》、《视线所及只剩生活》、《彼此》等歌曲收获了一批喜欢独立音乐的拥趸,不少人开始关注这个似乎与选秀有些格格不入的“傻子与白痴”乐队主唱,以及其背后代表的独立音乐人发展状况。

不过可能连蔡维泽自己也没有想到,9月14日最强厂牌荣耀战的结尾会是主持人何炅说出:“傻子与白痴蔡维泽成为《明日之子》最强厂牌,获得了白金唱片!……这个夏天的最高荣誉属于蔡维泽。”

以至于两天之后,蔡维泽在自己的微博上依旧有些恍然:“大家可能无法体会,选秀节目这样的舞台对于一位做小众音乐的人来说,是充满多大的文化差异与隔阂。”

有网友感叹《明日之子》是一档很神奇的节目,从毛不易到蔡维泽,一个粉丝主导热度的选秀节目,竟然两届冠军都出人意料地被外形不那么讨巧的独立音乐新锐代表拿走。不过从行业角度来看,市场最终选择独立音乐偶像,其实也算是情理之中,这一点从此前的《消愁》,以及这次的《5:10 a.m.》走红就可见一斑。正如蔡维泽所言,好的音乐人总会存在,而这次《明日之子2》正好做到了从不同角度记录并展现多元化偶像和音乐内容,参与内容制作的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TME)也在一定程度上用平台逻辑帮助节目解决了音乐人被埋没的问题。

打破伪命题选出“带领正流行的音乐偶像”

今年的《明日之子2》在音乐内容把控和造星节奏上的确有了许多提升。很多人到现在都记得华晨宇用专业音乐理念对待“抖音神曲”《离人愁》,指出作为创作者学习乐理很重要的事实,这个戏剧性的场景也让许多年轻人开始认真看待和理解歌曲创作过程。面对通过短视频火起来的草根选手斯外戈,李宇春作为“选秀前辈”也多次表达自己多年的成长思考,并对选手进行了价值观剖析以及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流量诱惑的引导。

这些细节让《明日之子2》显得更有话题性、更好看了,也让其自身节目定位得到了认可。根据官方资料,“音乐性”被看作是《明日之子》区别于其他偶像类节目的重要元素,“《明日之子》第二季将致力于打造音乐偶像厂牌,成为年度最专业的音乐偶像类节目,选拔出带领正流行的音乐偶像。”

与此对应,毛不易的流行、蔡维泽的出圈和冲撞正符合这个定位的缩影,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造星不红、无法出圈、风格单一的问题。

从行业角度来看,这次《明日之子2》能够做到打破造星伪命题,很大程度得益于制作方引入的变量,即作为资方的TME参与到了节目的内容生产层面。

今年4月,《明日之子2》进行了正式官宣,制作方称将继续保持“三大赛道九大厂牌”的创意内核模式并进行不同程度升级,TME也正式宣布投资《明日之子》第二季,并成为其联合出品方。

TME方面曾在发布会上表示,内容上,TME拥有的行业数字音乐平台生态以及对音乐类用户的精准画像和行为记录将会为《明日之子》第二季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全面强化节目的音乐属性;在互动上,节目将会接入其三大数字音乐平台,通过粉推互动、数字音乐销售等方式,实现《明日之子》第二季的玩法升级;同时,TME旗下的全民K歌和直播等全生态产品也都会服务《明日之子》第二季,成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音乐类用户中去。

听上去不错。最终节目呈现效果如何?从结束后的复盘来看,TME的参与的确让《明日之子2》实现了更多的玩法。一方面,打通三大数字音乐平台与腾讯视频,同步节目进度为9强进行了数字专辑发布,用户得以用音乐性的方法支持自己的偶像;另一方面,综合统计节目中歌曲在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中的视听及社交互动指数客观指数设置“明日金曲奖”,帮助《明日之子2》里有潜力的原创音乐人们更有效地获得平台用户对于自身音乐作品的一手数据反馈,进一步拉近选手和用户距离,帮助作品宣传和推广。

△蔡维泽《5:10a.m.》获“明日金曲奖”

可以看出,这些多元化的节目联动让音乐内容更好地进入了腾讯音乐娱乐的平台生态,从音乐性上帮助不同定位的选手展现出了各自优势,也让除了冠军蔡维泽之外的其他九大厂牌选手在节目后获得更多关注。

从《创造101》到《明日之子2》解决更多行业迷思

一直以来,主流平台与小众音乐的属性似乎是矛盾的,许多人也质疑平台方对于二次元、独立音乐等细分内容的扶持是否有效,以及号称能够“洞见潮流”的造星逻辑是否真正成立。

客观来看,潮流的预测往往与大众神经最细微的感受紧密相连,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细节把握正好是作为大众娱乐出口的平台方最大的优势。

今年TME参与内容制作的《创造101》和《明日之子2》都体现了这个结果,其为节目制作方提供了更准确的潮流方向预测,通过行业头部的数字音乐平台挖掘出海量音乐用户对内容的一手数据与情感需求,帮助节目制作方从外部反馈倒推出了什么样的内容和偶像值得“造”,再结合华晨宇、吴青峰、李宇春等各有专业的评委们的意见和制作团队经验,对不同类型选手进行多元化镜头语言和内容的解读,很大程度解决了有不同圈层受众的选手缺乏展示渠道的问题,让独立音乐人、二次元和偶像等不同圈层的节目造星逻辑得到了区分。

除此之外,平台方参与制作的另一个优势还在于,能够在节目结束后实现选手和音乐内容的长尾价值。

以从《创造101》走出的火箭少女101为例,其主打歌《撞》上线时,微博“#火箭少女新歌#”话题量在2小时内就突破了1200万次,位居热搜第一名,截止9月28日,《撞》总销量已突破180万张。榜单方面,三个月内发行的三支单曲以及所在专辑共获得了QQ音乐平台史上第6张殿堂金钻唱片、2018最快突破双钻石唱片等级认证等数十项成绩。

可以预见,《明日之子2》结束后,TME也将继续与诞生的厂牌进行深度合作,帮助选手作为艺人从节目到走向音乐市场,参与音乐宣发、音乐企划和运营,实现音乐价值和艺人价值最大化。

根据小鹿角智库的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到2017年,中国偶像团体市场上已出道的女子偶像团体超过80个,男子偶像团体共计接近50个。总体来看,已出道的偶像团体共计130个左右,加上即将出道的和练习生团体已经超过140组。2016年则成为中国偶像团体爆发的一年,有近40组团体/组合出道,超过历年出道数量整体的30%。艺恩咨询也在《2018中国偶像产业迭代研究报告》中预测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规模将超1000亿。

至此,2018年已到达最后一个季度,在经历了多档选秀综艺的轮番“轰炸”之后,偶像市场发展进入了生长期,造星产业链也正在补全与重塑过程中。为了避免“一个一个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个消失”的局面,如何挖掘出更多个性化、满足不同受众精神需求且能够输出优质音乐内容的年轻艺人是产业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TME今年在与综艺节目的内容合作中出了一些积极尝试,也通过资源积累以及平台方优势占据了“造星”领域的一席之地。未来,其或许能运用这些优势帮助音乐产业打破更多迷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