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波黑“配额”大选的背后:一个割裂国家的前世今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波黑“配额”大选的背后:一个割裂国家的前世今生

“民主代议制的所有缺点,都可以在波黑这个国家找到。”

10月12日,波黑南部城市莫斯塔尔的民众游行反对科姆希奇在大选中胜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曾在南斯拉夫解体中饱受战争之苦的波黑新一届大选落下帷幕,延续着这个巴尔干半岛国家割裂而动荡的命运。

当地时间10月8日早晨,大选结果公布,当选的三人分别为塞尔维亚族社会民主党人多迪克(55%)、穆斯林保守党人扎费罗维奇(38%)以及克罗地亚族社会民主党人科姆希奇(49.5%)。三人将共同组成新一届的三人主席团,并在接下来的四年中轮流担任主席团主席。

此次大选投票率仅为53%,列历次最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众对国家现状的不满。12日,南部城市莫斯塔尔数千民众举着“安息吧,民主”等标语走上街头,反对科姆希奇胜出代表自己。

三名新领导人中,塞族的多迪克和穆族的扎费罗维奇均持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立场。对于长久以来一直被民族融合、国家整合以及国家认同困扰的波黑而言,一个民族主义占优的主席团无疑将为这个国家的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现任克族主席乔维奇在结果出炉后就表示:“波黑将可能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之所以选出三人主席团而非单一国家领袖,与波黑长久以来极其复杂的政治体制和民族构成有关。波黑是一个仅有5.1万平方公里国土的联邦制国家,这里生活着塞尔维亚族(塞族)、穆斯林族(穆族,亦称波斯尼亚克族)和克罗地亚族(克族)三大主要民族。三者不仅宗教信仰不同,分别信仰东正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塞族和克族更是因为毗邻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而缺乏对波黑本国的认同感,致使波黑长期处于分裂的隐患中。

波黑行政划分及种族分布图:红色为塞族,绿色为穆族,蓝色为克族。图源:rferl.org
 

在激烈的民族矛盾、宗教冲突以及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国的对峙背景下,波黑战争于1992到1995年爆发。尽管《代顿协议》结束了战争并阻止了波黑进一步分裂,但是为了平衡波黑内部各族权力而起草的《波黑宪法》却在确立了全新民主政治体制的同时,也极大复杂化了政府机构,并为如今“外重内轻”的政治格局留下了隐患。德新社这样概括波黑的政治格局:“民主代议制的所有缺点,都可以在波黑这个国家找到。”

根据《波黑宪法》,如今的波黑由两个政治实体构成:穆族和克族主导的穆克联邦(亦称波黑联邦)以及塞族主导的塞族共和国(亦称斯普斯卡共和国)。这意味着,在波黑中央的政治体系机构以外,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各有一套行政系统,除了在经济层面完全独立外,还分别有各自的总统、海关、邮政甚至警察部队。除此以外,在穆克联邦管辖区域内,根据穆族和克族的聚居区又划分为十个州。加上各州分属的州政府体系,波黑的行政管理高度去中央化。上至国家最高机构层面,也会由塞族、穆族和克族分别选出一位主席,组成三人主席团,国家元首由三人轮流担任,每8个月轮换一次;上议院(人民院)和下议院(代表院)的议席同样由三大民族各占三分之一;而作为最终仲裁机构的9人宪法法院(最高院)同样分别由三族各占两个名额,外加欧洲人权法院派驻3位法官。

权力机构的“三足鼎立”之势,导致波黑在政治问题上更加容易发生内耗,而非一致对外。在大选中,每个民族都倾向于投票给代表本民族利益的政党,以争取本民族利益最大化,民族主义政党始终大受欢迎,各民族间的界限也越来越得以强化。塞族的最大党派SNSD,其政治诉求为全民公投脱离波黑,重新加入塞尔维亚;克族的民主共同体则追求成立由克族主导的第三个政治实体。尽管任何单一民族都无法在宪法法院和波黑国家议会中占到多数,这些主张都没有可操作性,类似的呼声却一直在民间不绝于耳。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在2005年《代顿协议》签订十周年之际,美国和欧盟敦促三大民族的主要政党进行宪法改革,以促进民族融和。改革方案包括常设一名主席以取代主席团、削减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的自治权力等,但是因为三大民族的分歧过大,宪法改革在十余年来的进展十分有限。

在今年10月7日的大选中,也许是受到了全球范围内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三大民族的各行其是表现较往年更为明显。

代表塞族的多迪克在当选前已就任塞族共和国总统多年,其立场因东正教的缘故而亲俄罗斯且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早在2010年《法兰克福评论报》的一次专访中他便公开表示:塞族共和国对加入欧盟没有兴趣,并在机会恰当时会推动独立公投,以求加入塞尔维亚。

代表穆族的扎费罗维奇来出自民主行动党(SDA),该党因为宗教和历史原因向来对土耳其抱有好感。今年5月20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访问波黑时,受到了同样出自该党的现任主席伊泽特贝戈维奇的热烈欢迎,并在当天的演讲中呼吁穆族中的土耳其侨民为埃尔多安的连任投票,更称埃尔多安为 “神的使者”。

相较之下,唯有代表克族的科姆希奇在政治态度上相比于前任克族主席乔维奇更为温和。他持有中间偏左的政治立场,尽管并未延续前任建立第三个政治实体的主张,但对于欧盟有明显好感。

除此以外,波黑政治上的复杂局面与其衰弱的经济状况互为因果。建国20余年来,波黑常年保持20%以上的失业率和不到6000美元的人均GDP,位于欧洲末流。同时,复杂而庞大的政府架构下产生了欧洲范围内最严重的腐败。波黑仅有350万人口的市场以及不到10%的大学毕业率无法吸引欧洲其他地区的投资,而三大民族的分歧又使得国家层面的经济改革无法得到实施,年GDP增长率常年仅有2%左右。德国的贸易信用研究机构裕利安怡(Euler Hermes)将波黑列入投资风险最高的第七级,和战乱中的阿富汗相同。在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的报告中,波黑的国家竞争力和清廉指数分别是全球103位和83位,均在欧洲垫底。

面对一蹶不振的经济形势,波黑各民族间采取的态度则是互相推诿。长期以来,波黑的对外贸易严重依赖欧盟、俄罗斯、塞尔维亚和土耳其,而波黑各民族与这些国家间的亲疏远近,又让这层贸易关系反过来影响波黑内政。举例来说,塞族共和国主要海外投资来源国俄罗斯在其首府巴尼亚卢卡援建了东正教堂;土耳其则在穆克联邦的首府萨拉热窝援建了私立大学和铁路。在更为关键的货币和军事方面,欧盟则牢牢掌握了波黑的“命脉”。波黑的法定货币为可兑换马克,和欧元实行固定汇率制,这使得波黑的货币政策受到欧洲央行掣肘;波黑境内最大的军事力量为欧盟维和部队,欧洲人权法院派驻在波黑宪法法院的三名法官也使波黑没有完全自主的司法权。现行体制下,各民族的政治地位完全相等,使得人口占比最少(14.3%)且亲欧的克族招致了亲俄的塞族和亲土耳其的穆族的不满,而欧盟对于波黑提出的诸多苛刻的入盟要求更让塞族深感失望。

波黑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国家部分。数据来源:德国贸易投资署
 
波黑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国家部分。数据来源:德国贸易投资署

在波黑新一届主席团成员确定后,根据宪法规定,三人中得票最高的塞族主席多迪克将首先就任8个月的波黑国家元首。在获悉当选次日多迪克接受俄罗斯《消息报》(Известия)采访时称,希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进行会晤,并认为克里米亚的入俄公投是塞族共和国的榜样。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多迪克上任后的第一项举措将是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对如今波黑宪法的基石《代顿协议》进行修改。

对于此次波黑大选的结果,德国《巴登州日报》评论道:“民族主义的胜利让人遗憾。如果波黑分裂,将造成不可预见的后果。自9月30日马其顿更改国名的公投失败以来,巴尔干各国的边界便处在了不稳定的边缘。对于欧盟而言,此次选举结果无疑是一次挫折,这是巴尔干地区对于欧盟长期以来无视的报复。”在欧俄、欧土关系都紧张的今天,一个民族主义情绪浓烈的波黑主席团是否会使波黑走向分裂,抑或是成为大国关系继续破裂的导火索?毕竟正是在波黑首府萨拉热窝的一枪,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本文作者陈英为界面新闻德国特约撰稿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波黑“配额”大选的背后:一个割裂国家的前世今生

“民主代议制的所有缺点,都可以在波黑这个国家找到。”

10月12日,波黑南部城市莫斯塔尔的民众游行反对科姆希奇在大选中胜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曾在南斯拉夫解体中饱受战争之苦的波黑新一届大选落下帷幕,延续着这个巴尔干半岛国家割裂而动荡的命运。

当地时间10月8日早晨,大选结果公布,当选的三人分别为塞尔维亚族社会民主党人多迪克(55%)、穆斯林保守党人扎费罗维奇(38%)以及克罗地亚族社会民主党人科姆希奇(49.5%)。三人将共同组成新一届的三人主席团,并在接下来的四年中轮流担任主席团主席。

此次大选投票率仅为53%,列历次最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众对国家现状的不满。12日,南部城市莫斯塔尔数千民众举着“安息吧,民主”等标语走上街头,反对科姆希奇胜出代表自己。

三名新领导人中,塞族的多迪克和穆族的扎费罗维奇均持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立场。对于长久以来一直被民族融合、国家整合以及国家认同困扰的波黑而言,一个民族主义占优的主席团无疑将为这个国家的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现任克族主席乔维奇在结果出炉后就表示:“波黑将可能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之所以选出三人主席团而非单一国家领袖,与波黑长久以来极其复杂的政治体制和民族构成有关。波黑是一个仅有5.1万平方公里国土的联邦制国家,这里生活着塞尔维亚族(塞族)、穆斯林族(穆族,亦称波斯尼亚克族)和克罗地亚族(克族)三大主要民族。三者不仅宗教信仰不同,分别信仰东正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塞族和克族更是因为毗邻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而缺乏对波黑本国的认同感,致使波黑长期处于分裂的隐患中。

波黑行政划分及种族分布图:红色为塞族,绿色为穆族,蓝色为克族。图源:rferl.org
 

在激烈的民族矛盾、宗教冲突以及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国的对峙背景下,波黑战争于1992到1995年爆发。尽管《代顿协议》结束了战争并阻止了波黑进一步分裂,但是为了平衡波黑内部各族权力而起草的《波黑宪法》却在确立了全新民主政治体制的同时,也极大复杂化了政府机构,并为如今“外重内轻”的政治格局留下了隐患。德新社这样概括波黑的政治格局:“民主代议制的所有缺点,都可以在波黑这个国家找到。”

根据《波黑宪法》,如今的波黑由两个政治实体构成:穆族和克族主导的穆克联邦(亦称波黑联邦)以及塞族主导的塞族共和国(亦称斯普斯卡共和国)。这意味着,在波黑中央的政治体系机构以外,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各有一套行政系统,除了在经济层面完全独立外,还分别有各自的总统、海关、邮政甚至警察部队。除此以外,在穆克联邦管辖区域内,根据穆族和克族的聚居区又划分为十个州。加上各州分属的州政府体系,波黑的行政管理高度去中央化。上至国家最高机构层面,也会由塞族、穆族和克族分别选出一位主席,组成三人主席团,国家元首由三人轮流担任,每8个月轮换一次;上议院(人民院)和下议院(代表院)的议席同样由三大民族各占三分之一;而作为最终仲裁机构的9人宪法法院(最高院)同样分别由三族各占两个名额,外加欧洲人权法院派驻3位法官。

权力机构的“三足鼎立”之势,导致波黑在政治问题上更加容易发生内耗,而非一致对外。在大选中,每个民族都倾向于投票给代表本民族利益的政党,以争取本民族利益最大化,民族主义政党始终大受欢迎,各民族间的界限也越来越得以强化。塞族的最大党派SNSD,其政治诉求为全民公投脱离波黑,重新加入塞尔维亚;克族的民主共同体则追求成立由克族主导的第三个政治实体。尽管任何单一民族都无法在宪法法院和波黑国家议会中占到多数,这些主张都没有可操作性,类似的呼声却一直在民间不绝于耳。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在2005年《代顿协议》签订十周年之际,美国和欧盟敦促三大民族的主要政党进行宪法改革,以促进民族融和。改革方案包括常设一名主席以取代主席团、削减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的自治权力等,但是因为三大民族的分歧过大,宪法改革在十余年来的进展十分有限。

在今年10月7日的大选中,也许是受到了全球范围内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三大民族的各行其是表现较往年更为明显。

代表塞族的多迪克在当选前已就任塞族共和国总统多年,其立场因东正教的缘故而亲俄罗斯且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早在2010年《法兰克福评论报》的一次专访中他便公开表示:塞族共和国对加入欧盟没有兴趣,并在机会恰当时会推动独立公投,以求加入塞尔维亚。

代表穆族的扎费罗维奇来出自民主行动党(SDA),该党因为宗教和历史原因向来对土耳其抱有好感。今年5月20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访问波黑时,受到了同样出自该党的现任主席伊泽特贝戈维奇的热烈欢迎,并在当天的演讲中呼吁穆族中的土耳其侨民为埃尔多安的连任投票,更称埃尔多安为 “神的使者”。

相较之下,唯有代表克族的科姆希奇在政治态度上相比于前任克族主席乔维奇更为温和。他持有中间偏左的政治立场,尽管并未延续前任建立第三个政治实体的主张,但对于欧盟有明显好感。

除此以外,波黑政治上的复杂局面与其衰弱的经济状况互为因果。建国20余年来,波黑常年保持20%以上的失业率和不到6000美元的人均GDP,位于欧洲末流。同时,复杂而庞大的政府架构下产生了欧洲范围内最严重的腐败。波黑仅有350万人口的市场以及不到10%的大学毕业率无法吸引欧洲其他地区的投资,而三大民族的分歧又使得国家层面的经济改革无法得到实施,年GDP增长率常年仅有2%左右。德国的贸易信用研究机构裕利安怡(Euler Hermes)将波黑列入投资风险最高的第七级,和战乱中的阿富汗相同。在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的报告中,波黑的国家竞争力和清廉指数分别是全球103位和83位,均在欧洲垫底。

面对一蹶不振的经济形势,波黑各民族间采取的态度则是互相推诿。长期以来,波黑的对外贸易严重依赖欧盟、俄罗斯、塞尔维亚和土耳其,而波黑各民族与这些国家间的亲疏远近,又让这层贸易关系反过来影响波黑内政。举例来说,塞族共和国主要海外投资来源国俄罗斯在其首府巴尼亚卢卡援建了东正教堂;土耳其则在穆克联邦的首府萨拉热窝援建了私立大学和铁路。在更为关键的货币和军事方面,欧盟则牢牢掌握了波黑的“命脉”。波黑的法定货币为可兑换马克,和欧元实行固定汇率制,这使得波黑的货币政策受到欧洲央行掣肘;波黑境内最大的军事力量为欧盟维和部队,欧洲人权法院派驻在波黑宪法法院的三名法官也使波黑没有完全自主的司法权。现行体制下,各民族的政治地位完全相等,使得人口占比最少(14.3%)且亲欧的克族招致了亲俄的塞族和亲土耳其的穆族的不满,而欧盟对于波黑提出的诸多苛刻的入盟要求更让塞族深感失望。

波黑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国家部分。数据来源:德国贸易投资署
 
波黑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国家部分。数据来源:德国贸易投资署

在波黑新一届主席团成员确定后,根据宪法规定,三人中得票最高的塞族主席多迪克将首先就任8个月的波黑国家元首。在获悉当选次日多迪克接受俄罗斯《消息报》(Известия)采访时称,希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进行会晤,并认为克里米亚的入俄公投是塞族共和国的榜样。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多迪克上任后的第一项举措将是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对如今波黑宪法的基石《代顿协议》进行修改。

对于此次波黑大选的结果,德国《巴登州日报》评论道:“民族主义的胜利让人遗憾。如果波黑分裂,将造成不可预见的后果。自9月30日马其顿更改国名的公投失败以来,巴尔干各国的边界便处在了不稳定的边缘。对于欧盟而言,此次选举结果无疑是一次挫折,这是巴尔干地区对于欧盟长期以来无视的报复。”在欧俄、欧土关系都紧张的今天,一个民族主义情绪浓烈的波黑主席团是否会使波黑走向分裂,抑或是成为大国关系继续破裂的导火索?毕竟正是在波黑首府萨拉热窝的一枪,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本文作者陈英为界面新闻德国特约撰稿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