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无双》 导演庄文强:“我都没死,港片怎么会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无双》 导演庄文强:“我都没死,港片怎么会死?”

“我是周润发的影迷,《卧虎藏龙》以后,我一直在等周润发的一个好电影,我等不到。为什么我会拍这个电影,也就是我看到人家拍不好,我就想我自己会怎么拍。”

采访|苏心卿、Wang先森

作者|Wang先森

《无双》的剧本是导演庄文强写在《无间道》之后,《窃听风云》之前,剧本拖了十年才拍出。

直到2013年,于冬接下这个本子。庄文强很坦白,其实《无双》一开始就是为周润发量身定制。

“我是周润发的影迷,《卧虎藏龙》以后,我一直在等周润发的一个好电影,我等不到。为什么我会拍这个电影,也就是我看到人家拍不好,我就想我自己会怎么拍。”

郭富城是庄文强很早就确定下来演员,郭富城的经纪人小美看完剧本后评价“假钞集团大哥”的角色很像周润发,在她的帮助下,庄文强把剧本送到周润发手中,“我和周润发交谈了两个小时,他最终答应了这部戏”。

在导演庄文强眼中,在他看来郭富城之前是不懂演戏的,直到主演了《父子》。“他在《父子》中的表演让我眼前一亮,感觉演技有了几何级进步,之后的《踏雪寻梅》又让我看到一个继续升级的郭富城。”在庄文强看来,郭富城这次的表演比《踏雪寻梅》还要好,是接近满分的表演,而周润发表现出来的放荡不羁也是自己想要的状态。

庄文强是地地道道的香港人,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小时候被父亲送进国语小学就读,时至今日,他不仅是导演和编剧,还是香港的一名国语配音师。为《无双》周润发配音的正是他的同界好友香港配音大师张济平。张济平的声音也正是“小马哥”的声音。

庄文强小时候一度被妈妈误认是智障,曾被带去医院测智商。然而,他大学第一年读的专业却是高智商学子云集的物理工程系。理工男出身,骨子里倒是文青影迷。他喜欢黑泽明的《天国与地狱》,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白》,近期最爱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办公室书架上摆的是关于马丁·斯科塞斯、罗伯特·德尼罗那群新好莱坞电影家伙们的书。

大学第二年,庄文强隐瞒家人,怀着满腔热血转学到香港浸会大学读电影。有同学问他,你将来要在电影行业里做出什么成绩?年轻的他斗志昂扬,“我要超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不过他也暗自心想,只需斯皮尔伯格百分之一的功力,也能闯出个名堂。毕业后,他在电视台做宣传部门的编导,快要升职的时候他又辞职跳到电影公司写剧本,剪预告,做幕后特辑。

“我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就想通了,因为我很喜欢片场这个地方,那时候我就问自己,我到底愿意为留在这个地方做什么事情,我自己的回应是,我愿意做任何事情!哪怕做一个长工,道具师傅,或是服装师傅,反正什么都行。”香港电影人的精神是什么?是学徒精神,是一股什么都愿意做的草根式的拼劲。 庄文强就在电影圈里摸爬滚打,从底层一路升到了顶层。

说起庄文强,不离麦兆辉。“麦庄”这个导演组合是后港片时代的代笔人物。他们俩最早是在1995年有过一面之缘。麦兆辉是陈木胜电影《欢乐时光》的副导演,庄文强负责剪片花,交接素材的时候结下短暂交情。

之后他们各奔东西,麦兆辉继续做副导,拍低成本小片,庄文强则埋头苦写剧本。直到2001年电影《愿望树》,两人才迎来第一次合作。

《愿望树》的故事原型就是《无间道》,创意来自麦兆辉。一个警匪卧底故事和陈木胜聊着聊着就成了爱情小品《愿望树》。杜琪峰和马伟豪都听过“麦庄”讲述《无间道》的故事梗概,回应都是点点头,“很好啊”,就都忘了这事。 写完了剧本,他们俩抱着不开拍就退出电影圈的决心上交给刘伟强。刘伟强看完剧本,立马通知到麦兆辉:这将是一部A级大制作,梁朝伟和刘德华来做主演。

 

《无间道》剧照​

《无间道》从此改变“麦庄”的命运。虽然庄文强是编剧,但他在片场全程参与拍摄,像个新导演一样跟着刘伟强,一路摸透了电影美术、灯光、摄影各大工种部门。拍完《无间道》三部曲,他和麦兆辉、刘伟强又接连合作了《头文字D》《雏菊》和《伤城》。两年后,“铁三角”分道扬镳,“麦庄”二人升起大旗。他们合作导演的《大搜查之女》《窃听风云》三部曲、《关云长》、《听风者》接连推出,质量都保持一定水准。

谈起合作,庄文强形容麦兆辉是一个很直接的人,“比方说我们骂副导演,他直接就讲脏话骂了,而我会绕个圈去跟副导演说,我就是常常会绕个圈去做事的人。”一个直接,另一个委婉,两人性格互补,对电影的各自追求也在合作中消磨、平衡。麦兆辉喜欢走双雄硬碰硬的路线,而庄文强自认就喜欢各种剧情上的反转再反转,“以前跟他合作的时候,一个反转,两个反转,他就受不了了。”

 

庄文强和麦兆辉​

《无双》是庄文强独自做导演的第二部影片,相比小成本的《飞砂风中转》,现已升级为大片级制作。没有了麦兆辉,庄文强形容这种单打独斗的感觉是“会孤独一点,但是会放肆一点。”放肆之处很明显,庄文强就在《无双》里肆意书写连续反转的叙事诡计,而麦兆辉第一次看完这个故事就自认没感觉,甚至表示这样拍电影太危险。

10月中旬,《无双》的内地票房已破十亿,黑白文娱用邮件的方式联合采访了导演庄文强(在此感谢博纳的河马),为了比较好的呈现导演的回答,采用导演庄文强的自述体。

《无双》 导演庄文强的“疯狂”与“傻”

现在《无双》内地的票房成绩刚刚过了10亿,在香港的票房也很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去看《无双》,还有很多网友看过电影之后有各种各样的分析和解读,我觉得观众真的很厉害,非常感谢大家喜欢这部电影。

在我看来,香港的电影人大多有两种特质,一种是“疯狂”,就是我们会为了完成一部电影去想尽办法,甚至做一些平时可能想都不敢想的事,即使是像我这样看起来没什麽攻击性的人,在入行之后也会变得疯狂起来,比如这次我就亲手印了好多假钞;第二个特质就是“傻”,你爱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就很容易变傻变笨,做香港电影的人也是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会用最笨的方法去学习新的东西,用最傻的方式去实现我们想要的效果,都是因为热爱这份工作,热爱香港电影,所以才会想要为它做更多的事。

在十多年前,要拍摄伪钞这个题材的话,确实会面临很多困难,比如很难过审啊,或是担心会造成很不好的社会影响等等,所以当时写完以后就一直放在那裡。过了几年之后,这个题材没有那麽敏感了,我觉得就是时候把它拿出来了,但依然有很多人不敢投,因为第一,没有经验能证明这个题材是能大卖的,第二就是这个反转结构,很多人认为一旦剧透,整部电影就完蛋了。所以又调整了一段时间,直到我遇到了于冬于老板,他很懂我,也愿意给我资金支援,所以就开始启动这个项目了。

十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当时我们做完《无间道》之后,希望再去找一个犯罪题材来写,在上网查资料做调研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大堆关于伪钞的东西,当时觉得很好奇,就在网上搜索 “伪钞”,结果搜到好多案件,其中有几个故事和几个人物,那个经历在我看来就像电影一样可以用“精彩”来形容。我记得当时最吸引我的罪犯是个30左右的年轻人,他印假美金印了好几年,被抓的时候是在美国中部的一个农场,当时他是逃到那裡的,但警方找到他的时候,看到的是他和2万亿印好的假美金,然后还有一台印刷机在不停地出假美金。

你能想像那个画面吗?他那时候肯定慌得要命,但他还在不停地印,他用这种方式来逃避现实裡被抓的恐惧。这个乍一看是不太合理的,但又是很真实的伪钞犯的现状,就是这个状态吸引到我,我当时就觉得要有一个这样的角色,然后再从他的身上发展出其他的东西。所以你们会看到郭富城演的李问,他被抓之后一直很镇定,但那个镇定都是假的,是他的一种掩饰恐惧的方式。也是这种状态吸引了我,让我想要去写一个这样的故事。

《无双》对于我是最特别的一部吧,因为有发哥啊,我从以前看他的电影,到今天我可以拍他,而且是想怎麽拍就怎麽拍,我已经很爽了。我之前说《无双》就像是我跟电影开的一个玩笑,我把我最喜欢的电影场面都放到里面了,希望等到影片上映的时候大家会找到它们,那我看到很多网友也确实找到了,包括《英雄本色》啊,《喋血双雄》啊,《辣手神探》啊等等,我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周润发”三个字意味著什麽了,作为发哥的粉丝我是很欣慰的。

至于为什麽执著这个故事,因为它很吸引我。你想想一个拥有顶级描摹技术的人,他不用这个本领去做其他的事情,偏偏要去造假,这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麽?其实是很值得琢磨的。

李问从画假画到画假钞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说服力,就势必要在过程上下工夫。创作的时候主要是以角色性格决定故事走向,这样才能显得更真实。到了实际拍摄的时候,我们是希望可以儘量去呈现假钞从无到有的整个流程,因为之前也没什麽人做过,我们也是没有足够的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是恰好我在香港的工作室,楼下就是一家印刷厂,所以我们专门请了印刷师傅来帮我们,在师傅们的指导之下把整个印钞过程从头到尾做了一遍,最后我们把伪钞印出来的,大家在电影里看到那麽多的伪钞,不是找电脑列印的,是真的是从印刷机印出来的。不过我们那部印刷机是凸版印刷机,不是凹版,因为只有凹版印刷机才会让那些墨水在纸的表面上凝固,才会有那个钞票的质感。但凹版印刷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严厉管制的,不容易买得到。我们最后印出来的伪钞也比真的钞票要小一点,但即使这样,印刷的过程也是非常刺激了,说真的,那个钞票印出来的时候,当时在场的每个人都跟电影裡发哥和郭富城的心情是一样的,所以大家看电影的时候看到那一幕觉得很爽,那就对了,因为我们当时拍得也很爽。

因为之前很多人都提醒过我,说这种结尾反转再反转的设计,一旦被提前剧透,所有的设计就都没用了,所以我在后来调整剧本的时候一直是试图往“即使被剧透也要好看”的方向去调整的。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就是要靠把控节奏和利用角色推动戏份,比如说我会故意埋一些东西,让观众一直保持很爽的状态,不是只爽一次的那种。就比如说郭富城刚刚到警察局,我就设置了一个爆炸,再出来“无双”两个字,时刻刺激观众。还有很多,像何蔚蓝用打火机敲桌子,发哥丛林枪战戏,这些都是要让观众集中精力,不会让整部戏的节奏掉下来。

这个我觉得要分开来讲。首先是“其他影片”,我看到的评论有两种,一种是发哥之前演过的电影,这一点我是承认的,毕竟我是发哥的粉丝,当年《英雄本色》我看了整整一个假期,看坏了三张光碟,放一些他之前电影的梗进去,一是给熟悉发哥电影的影迷带去一些小惊喜,二来也是让更多年轻人看过《无双》之后去翻发哥之前的电影来看,真正认识发哥的厉害。

另外一种是真正的“其他电影”,这部分我是觉得我们只是採用了同一种编剧结构,就是这种在结尾反转的故事架构,是很常见的,但我在原有的编剧架构上又加多两重反转,把反转变成故事本身的一部分,这是我的坚持,我觉得反转还是要为剧情服务,不能只是为了反转而反转。

至于“致敬”,我要承认的是,我全片只致敬了两件事,除了我偶像发哥之外,还有我们一直执著与热爱的香港电影。“我有点很不服气,常常说港片死了,港片死了,我都没死,港片怎么会死啊!”

我自己本身也是香港电影发展局的成员,跟很多业界同行也会经常讨论香港电影的发展方向。在我看来,香港电影不存在“没落”的说法,所谓的“没落”是跟过去的某个年代对比得出的一个结论,但并不客观。港片其实是一直在转变的,以前,一年365天,香港会拍360部片子,几乎每天都有一部新作品,品质也是有好与不好。但是现在不同了,随著投资规模增加,市场需求的改变,它的拍摄週期也会变长,从之前大批量生产的方式变得更加精细化,但每年依然会出现让人惊喜的作品,而且也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电影人,所以我相信港片不会死,它会一直存在下去的。

对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来说,香港电影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促进我们的成长,也承载了我们的梦想,它一路伴随我们走到今天,为我们带来了那麽多经典的作品,让世界认识到我们有那麽多了不起的电影人。它让我们怀念过去的时光,同时也会逼著自己继续往前走,对香港电影的爱让我们愿意去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它一直是我们的骄傲。

在我看来,香港的电影人大多有两种特质,一种是“疯狂”,就是我们会为了完成一部电影去想尽办法,甚至做一些平时可能想都不敢想的事,即使是像我这样看起来没什麽攻击性的人,在入行之后也会变得疯狂起来,比如这次我就亲手印了好多假钞;第二个特质就是“傻”,你爱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就很容易变傻变笨,做香港电影的人也是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会用最笨的方法去学习新的东西,用最傻的方式去实现我们想要的效果,都是因为热爱这份工作,热爱香港电影,所以才会想要为它做更多的事。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冷静又聪明,但对电影的热爱并不比我们少,希望他们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到这两点,然后一起为香港电影去做更多的事。

创新不是盲目的,也不是你一拍脑袋说“我要创新”就可以实现的,首先你要不停地学东西,我们每一次去碰一个新的题材,必须要重新去发展另外一种技术,因为每一个题材不一样,包含的技术含量自然也不同。比方说《窃听风云》讲的是金融犯罪和房地产犯罪,这个题材一直到今天都没什麽人去做,因为足够专业,还有《无双》拍的伪钞题材,我有信心,接下来一段时间应该也不会有人去碰这个题材,因为该说的都说得差不多了。说到底,不管是怎样的类型和题材,当你做到足够专业,你就有机会做到创新。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不要相信IP,要去创造IP。从《无间道》到《窃听风云》再到《无双》,我们一直都在做原创IP,确实很不容易,因为你没有过去的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最后的结果都还不错,因为你之前做足了功课,自然就会收穫之后的那个还不错的结果。

我觉得现在拍电影的地域界限已经不是那麽明显了,“港片标籤”只是外界的一种看法,我们自己并没有感受到那麽严格的界限,因为好的电影是不受题材、类型和地域限制的,只看你有没有那个能力去拍好它。林超贤导演拍出《红海行动》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总之我觉得就是顺其自然,未来我有感兴趣的题材,我就会继续写,如果需要我来拍我就会拍,游戏规则变化,环境变化,对我们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和考验。所以你问我未来的选择是什麽,简而言之一句话: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就可以了。

电影行业发展太快了,市场越来越大,入行的人越来越多,电影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样的环境下,我看到的就是大家好像都很急,演员急著做导演,导演急著出名,投资方急著买IP,创作者急著赚快钱。大概我一直以来习惯了我自己的节奏,所以我总觉得急不是什麽好事情,电影实现工业化,行业裡的人要做到更加专业化,我们还是要把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去放在如何把事情做好这个环节,而不是去总想著做什麽事才有好处,去拍什麽题材才能大卖。

我是觉得不管是什麽题材,由谁来拍,都要在故事的专业性和对角色的塑造上下工夫。故事必须足够专业,角色要做的事必须专业,要做到这样,你自己首先就要做到足够专业。其次,一个角色不管是警察还是罪犯,好人还是坏人,他首先要是个人,是人就要有人性的一面,只要是足够真实的人性都是可以打动人的,一个角色让不让人信服,就看他人性的那一面够不够强。能做到这两点我觉得基本上就可以了。

要对电影有敬畏心和平常心,心态决定一切。我在香港教学生的时候就经常跟他们说,你们对别人的电影要求那麽高,经常骂人家的电影是烂片,那你们自己做的时候就要做好一点才行啦。你们拍的电影起码得先过了自己这一关,作品拿出来是要见得了人的,不要难看到让人看一眼就知道是来骗钱的。你一次两次让观众失望的话,你在观众那裡的信用度就没了,所以不要急,准备好了再动手去做,宁愿让观众等你,也别让他们对你失望。

还有就是不要盲目迎合市场。我拍《无双》之前很多人劝我不要写这种高智商的犯罪片,说观众受不了,你要写一些笨一点的故事,那些比较容易卖。但现在《无双》证明了我之前的说法,就是观众没有那麽笨,而且是会越来越聪明的,所以,我觉得电影人都不要自作聪明,除了努力做到专业,努力把电影拍好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Q and A

苏心卿:老搭档麦兆辉担任《无双》艺术指导一职,具体是哪些方面的工作?

庄文强:我跟麦导合作过太多次了,有些默契是不用说出来的。这一次他更多的是给我精神支持,我每次写完剧本会第一个给他看,《无双》也是。当时他看完之后说了一句:“他那麽能画,不如让他画邮票吧。”我觉得,哎,好像可以哦,但是什麽人会需要画邮票呢?他也没有回答我,就走了。我就自己慢慢想,最后就想出了电影开头李问在监狱画邮票的那场戏。

苏心卿:在周润发郭富城的双雄飙戏里,如何评价张静初的表演?

庄文强:我们2009年之前在第一部《窃听风云》的时候合作过,距离现在也有十年的时间了。我一直知道她是非常优秀的演员,但是上次合作,她那个角色能发挥的空间很小,大家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这次阮文这个角色我就找到了她。结果这次合作我们发现她跟以前不一样了,除了对不同角色的把握精淮之外,在拍摄过程中,她也会给我一些她对电影和角色的想法,这裡面一定有她十年来的成长和沉淀,所以如今再合作我们都有种“赚到了”的感觉。电影上映后很多人都跟我说被张静初“美到了”,我想说我们也是一样的感受,她真的很棒。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无双》 导演庄文强:“我都没死,港片怎么会死?”

“我是周润发的影迷,《卧虎藏龙》以后,我一直在等周润发的一个好电影,我等不到。为什么我会拍这个电影,也就是我看到人家拍不好,我就想我自己会怎么拍。”

采访|苏心卿、Wang先森

作者|Wang先森

《无双》的剧本是导演庄文强写在《无间道》之后,《窃听风云》之前,剧本拖了十年才拍出。

直到2013年,于冬接下这个本子。庄文强很坦白,其实《无双》一开始就是为周润发量身定制。

“我是周润发的影迷,《卧虎藏龙》以后,我一直在等周润发的一个好电影,我等不到。为什么我会拍这个电影,也就是我看到人家拍不好,我就想我自己会怎么拍。”

郭富城是庄文强很早就确定下来演员,郭富城的经纪人小美看完剧本后评价“假钞集团大哥”的角色很像周润发,在她的帮助下,庄文强把剧本送到周润发手中,“我和周润发交谈了两个小时,他最终答应了这部戏”。

在导演庄文强眼中,在他看来郭富城之前是不懂演戏的,直到主演了《父子》。“他在《父子》中的表演让我眼前一亮,感觉演技有了几何级进步,之后的《踏雪寻梅》又让我看到一个继续升级的郭富城。”在庄文强看来,郭富城这次的表演比《踏雪寻梅》还要好,是接近满分的表演,而周润发表现出来的放荡不羁也是自己想要的状态。

庄文强是地地道道的香港人,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小时候被父亲送进国语小学就读,时至今日,他不仅是导演和编剧,还是香港的一名国语配音师。为《无双》周润发配音的正是他的同界好友香港配音大师张济平。张济平的声音也正是“小马哥”的声音。

庄文强小时候一度被妈妈误认是智障,曾被带去医院测智商。然而,他大学第一年读的专业却是高智商学子云集的物理工程系。理工男出身,骨子里倒是文青影迷。他喜欢黑泽明的《天国与地狱》,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白》,近期最爱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办公室书架上摆的是关于马丁·斯科塞斯、罗伯特·德尼罗那群新好莱坞电影家伙们的书。

大学第二年,庄文强隐瞒家人,怀着满腔热血转学到香港浸会大学读电影。有同学问他,你将来要在电影行业里做出什么成绩?年轻的他斗志昂扬,“我要超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不过他也暗自心想,只需斯皮尔伯格百分之一的功力,也能闯出个名堂。毕业后,他在电视台做宣传部门的编导,快要升职的时候他又辞职跳到电影公司写剧本,剪预告,做幕后特辑。

“我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就想通了,因为我很喜欢片场这个地方,那时候我就问自己,我到底愿意为留在这个地方做什么事情,我自己的回应是,我愿意做任何事情!哪怕做一个长工,道具师傅,或是服装师傅,反正什么都行。”香港电影人的精神是什么?是学徒精神,是一股什么都愿意做的草根式的拼劲。 庄文强就在电影圈里摸爬滚打,从底层一路升到了顶层。

说起庄文强,不离麦兆辉。“麦庄”这个导演组合是后港片时代的代笔人物。他们俩最早是在1995年有过一面之缘。麦兆辉是陈木胜电影《欢乐时光》的副导演,庄文强负责剪片花,交接素材的时候结下短暂交情。

之后他们各奔东西,麦兆辉继续做副导,拍低成本小片,庄文强则埋头苦写剧本。直到2001年电影《愿望树》,两人才迎来第一次合作。

《愿望树》的故事原型就是《无间道》,创意来自麦兆辉。一个警匪卧底故事和陈木胜聊着聊着就成了爱情小品《愿望树》。杜琪峰和马伟豪都听过“麦庄”讲述《无间道》的故事梗概,回应都是点点头,“很好啊”,就都忘了这事。 写完了剧本,他们俩抱着不开拍就退出电影圈的决心上交给刘伟强。刘伟强看完剧本,立马通知到麦兆辉:这将是一部A级大制作,梁朝伟和刘德华来做主演。

 

《无间道》剧照​

《无间道》从此改变“麦庄”的命运。虽然庄文强是编剧,但他在片场全程参与拍摄,像个新导演一样跟着刘伟强,一路摸透了电影美术、灯光、摄影各大工种部门。拍完《无间道》三部曲,他和麦兆辉、刘伟强又接连合作了《头文字D》《雏菊》和《伤城》。两年后,“铁三角”分道扬镳,“麦庄”二人升起大旗。他们合作导演的《大搜查之女》《窃听风云》三部曲、《关云长》、《听风者》接连推出,质量都保持一定水准。

谈起合作,庄文强形容麦兆辉是一个很直接的人,“比方说我们骂副导演,他直接就讲脏话骂了,而我会绕个圈去跟副导演说,我就是常常会绕个圈去做事的人。”一个直接,另一个委婉,两人性格互补,对电影的各自追求也在合作中消磨、平衡。麦兆辉喜欢走双雄硬碰硬的路线,而庄文强自认就喜欢各种剧情上的反转再反转,“以前跟他合作的时候,一个反转,两个反转,他就受不了了。”

 

庄文强和麦兆辉​

《无双》是庄文强独自做导演的第二部影片,相比小成本的《飞砂风中转》,现已升级为大片级制作。没有了麦兆辉,庄文强形容这种单打独斗的感觉是“会孤独一点,但是会放肆一点。”放肆之处很明显,庄文强就在《无双》里肆意书写连续反转的叙事诡计,而麦兆辉第一次看完这个故事就自认没感觉,甚至表示这样拍电影太危险。

10月中旬,《无双》的内地票房已破十亿,黑白文娱用邮件的方式联合采访了导演庄文强(在此感谢博纳的河马),为了比较好的呈现导演的回答,采用导演庄文强的自述体。

《无双》 导演庄文强的“疯狂”与“傻”

现在《无双》内地的票房成绩刚刚过了10亿,在香港的票房也很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去看《无双》,还有很多网友看过电影之后有各种各样的分析和解读,我觉得观众真的很厉害,非常感谢大家喜欢这部电影。

在我看来,香港的电影人大多有两种特质,一种是“疯狂”,就是我们会为了完成一部电影去想尽办法,甚至做一些平时可能想都不敢想的事,即使是像我这样看起来没什麽攻击性的人,在入行之后也会变得疯狂起来,比如这次我就亲手印了好多假钞;第二个特质就是“傻”,你爱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就很容易变傻变笨,做香港电影的人也是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会用最笨的方法去学习新的东西,用最傻的方式去实现我们想要的效果,都是因为热爱这份工作,热爱香港电影,所以才会想要为它做更多的事。

在十多年前,要拍摄伪钞这个题材的话,确实会面临很多困难,比如很难过审啊,或是担心会造成很不好的社会影响等等,所以当时写完以后就一直放在那裡。过了几年之后,这个题材没有那麽敏感了,我觉得就是时候把它拿出来了,但依然有很多人不敢投,因为第一,没有经验能证明这个题材是能大卖的,第二就是这个反转结构,很多人认为一旦剧透,整部电影就完蛋了。所以又调整了一段时间,直到我遇到了于冬于老板,他很懂我,也愿意给我资金支援,所以就开始启动这个项目了。

十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当时我们做完《无间道》之后,希望再去找一个犯罪题材来写,在上网查资料做调研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大堆关于伪钞的东西,当时觉得很好奇,就在网上搜索 “伪钞”,结果搜到好多案件,其中有几个故事和几个人物,那个经历在我看来就像电影一样可以用“精彩”来形容。我记得当时最吸引我的罪犯是个30左右的年轻人,他印假美金印了好几年,被抓的时候是在美国中部的一个农场,当时他是逃到那裡的,但警方找到他的时候,看到的是他和2万亿印好的假美金,然后还有一台印刷机在不停地出假美金。

你能想像那个画面吗?他那时候肯定慌得要命,但他还在不停地印,他用这种方式来逃避现实裡被抓的恐惧。这个乍一看是不太合理的,但又是很真实的伪钞犯的现状,就是这个状态吸引到我,我当时就觉得要有一个这样的角色,然后再从他的身上发展出其他的东西。所以你们会看到郭富城演的李问,他被抓之后一直很镇定,但那个镇定都是假的,是他的一种掩饰恐惧的方式。也是这种状态吸引了我,让我想要去写一个这样的故事。

《无双》对于我是最特别的一部吧,因为有发哥啊,我从以前看他的电影,到今天我可以拍他,而且是想怎麽拍就怎麽拍,我已经很爽了。我之前说《无双》就像是我跟电影开的一个玩笑,我把我最喜欢的电影场面都放到里面了,希望等到影片上映的时候大家会找到它们,那我看到很多网友也确实找到了,包括《英雄本色》啊,《喋血双雄》啊,《辣手神探》啊等等,我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周润发”三个字意味著什麽了,作为发哥的粉丝我是很欣慰的。

至于为什麽执著这个故事,因为它很吸引我。你想想一个拥有顶级描摹技术的人,他不用这个本领去做其他的事情,偏偏要去造假,这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麽?其实是很值得琢磨的。

李问从画假画到画假钞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说服力,就势必要在过程上下工夫。创作的时候主要是以角色性格决定故事走向,这样才能显得更真实。到了实际拍摄的时候,我们是希望可以儘量去呈现假钞从无到有的整个流程,因为之前也没什麽人做过,我们也是没有足够的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是恰好我在香港的工作室,楼下就是一家印刷厂,所以我们专门请了印刷师傅来帮我们,在师傅们的指导之下把整个印钞过程从头到尾做了一遍,最后我们把伪钞印出来的,大家在电影里看到那麽多的伪钞,不是找电脑列印的,是真的是从印刷机印出来的。不过我们那部印刷机是凸版印刷机,不是凹版,因为只有凹版印刷机才会让那些墨水在纸的表面上凝固,才会有那个钞票的质感。但凹版印刷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严厉管制的,不容易买得到。我们最后印出来的伪钞也比真的钞票要小一点,但即使这样,印刷的过程也是非常刺激了,说真的,那个钞票印出来的时候,当时在场的每个人都跟电影裡发哥和郭富城的心情是一样的,所以大家看电影的时候看到那一幕觉得很爽,那就对了,因为我们当时拍得也很爽。

因为之前很多人都提醒过我,说这种结尾反转再反转的设计,一旦被提前剧透,所有的设计就都没用了,所以我在后来调整剧本的时候一直是试图往“即使被剧透也要好看”的方向去调整的。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就是要靠把控节奏和利用角色推动戏份,比如说我会故意埋一些东西,让观众一直保持很爽的状态,不是只爽一次的那种。就比如说郭富城刚刚到警察局,我就设置了一个爆炸,再出来“无双”两个字,时刻刺激观众。还有很多,像何蔚蓝用打火机敲桌子,发哥丛林枪战戏,这些都是要让观众集中精力,不会让整部戏的节奏掉下来。

这个我觉得要分开来讲。首先是“其他影片”,我看到的评论有两种,一种是发哥之前演过的电影,这一点我是承认的,毕竟我是发哥的粉丝,当年《英雄本色》我看了整整一个假期,看坏了三张光碟,放一些他之前电影的梗进去,一是给熟悉发哥电影的影迷带去一些小惊喜,二来也是让更多年轻人看过《无双》之后去翻发哥之前的电影来看,真正认识发哥的厉害。

另外一种是真正的“其他电影”,这部分我是觉得我们只是採用了同一种编剧结构,就是这种在结尾反转的故事架构,是很常见的,但我在原有的编剧架构上又加多两重反转,把反转变成故事本身的一部分,这是我的坚持,我觉得反转还是要为剧情服务,不能只是为了反转而反转。

至于“致敬”,我要承认的是,我全片只致敬了两件事,除了我偶像发哥之外,还有我们一直执著与热爱的香港电影。“我有点很不服气,常常说港片死了,港片死了,我都没死,港片怎么会死啊!”

我自己本身也是香港电影发展局的成员,跟很多业界同行也会经常讨论香港电影的发展方向。在我看来,香港电影不存在“没落”的说法,所谓的“没落”是跟过去的某个年代对比得出的一个结论,但并不客观。港片其实是一直在转变的,以前,一年365天,香港会拍360部片子,几乎每天都有一部新作品,品质也是有好与不好。但是现在不同了,随著投资规模增加,市场需求的改变,它的拍摄週期也会变长,从之前大批量生产的方式变得更加精细化,但每年依然会出现让人惊喜的作品,而且也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电影人,所以我相信港片不会死,它会一直存在下去的。

对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来说,香港电影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促进我们的成长,也承载了我们的梦想,它一路伴随我们走到今天,为我们带来了那麽多经典的作品,让世界认识到我们有那麽多了不起的电影人。它让我们怀念过去的时光,同时也会逼著自己继续往前走,对香港电影的爱让我们愿意去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它一直是我们的骄傲。

在我看来,香港的电影人大多有两种特质,一种是“疯狂”,就是我们会为了完成一部电影去想尽办法,甚至做一些平时可能想都不敢想的事,即使是像我这样看起来没什麽攻击性的人,在入行之后也会变得疯狂起来,比如这次我就亲手印了好多假钞;第二个特质就是“傻”,你爱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就很容易变傻变笨,做香港电影的人也是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会用最笨的方法去学习新的东西,用最傻的方式去实现我们想要的效果,都是因为热爱这份工作,热爱香港电影,所以才会想要为它做更多的事。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冷静又聪明,但对电影的热爱并不比我们少,希望他们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到这两点,然后一起为香港电影去做更多的事。

创新不是盲目的,也不是你一拍脑袋说“我要创新”就可以实现的,首先你要不停地学东西,我们每一次去碰一个新的题材,必须要重新去发展另外一种技术,因为每一个题材不一样,包含的技术含量自然也不同。比方说《窃听风云》讲的是金融犯罪和房地产犯罪,这个题材一直到今天都没什麽人去做,因为足够专业,还有《无双》拍的伪钞题材,我有信心,接下来一段时间应该也不会有人去碰这个题材,因为该说的都说得差不多了。说到底,不管是怎样的类型和题材,当你做到足够专业,你就有机会做到创新。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不要相信IP,要去创造IP。从《无间道》到《窃听风云》再到《无双》,我们一直都在做原创IP,确实很不容易,因为你没有过去的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最后的结果都还不错,因为你之前做足了功课,自然就会收穫之后的那个还不错的结果。

我觉得现在拍电影的地域界限已经不是那麽明显了,“港片标籤”只是外界的一种看法,我们自己并没有感受到那麽严格的界限,因为好的电影是不受题材、类型和地域限制的,只看你有没有那个能力去拍好它。林超贤导演拍出《红海行动》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总之我觉得就是顺其自然,未来我有感兴趣的题材,我就会继续写,如果需要我来拍我就会拍,游戏规则变化,环境变化,对我们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和考验。所以你问我未来的选择是什麽,简而言之一句话: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就可以了。

电影行业发展太快了,市场越来越大,入行的人越来越多,电影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样的环境下,我看到的就是大家好像都很急,演员急著做导演,导演急著出名,投资方急著买IP,创作者急著赚快钱。大概我一直以来习惯了我自己的节奏,所以我总觉得急不是什麽好事情,电影实现工业化,行业裡的人要做到更加专业化,我们还是要把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去放在如何把事情做好这个环节,而不是去总想著做什麽事才有好处,去拍什麽题材才能大卖。

我是觉得不管是什麽题材,由谁来拍,都要在故事的专业性和对角色的塑造上下工夫。故事必须足够专业,角色要做的事必须专业,要做到这样,你自己首先就要做到足够专业。其次,一个角色不管是警察还是罪犯,好人还是坏人,他首先要是个人,是人就要有人性的一面,只要是足够真实的人性都是可以打动人的,一个角色让不让人信服,就看他人性的那一面够不够强。能做到这两点我觉得基本上就可以了。

要对电影有敬畏心和平常心,心态决定一切。我在香港教学生的时候就经常跟他们说,你们对别人的电影要求那麽高,经常骂人家的电影是烂片,那你们自己做的时候就要做好一点才行啦。你们拍的电影起码得先过了自己这一关,作品拿出来是要见得了人的,不要难看到让人看一眼就知道是来骗钱的。你一次两次让观众失望的话,你在观众那裡的信用度就没了,所以不要急,准备好了再动手去做,宁愿让观众等你,也别让他们对你失望。

还有就是不要盲目迎合市场。我拍《无双》之前很多人劝我不要写这种高智商的犯罪片,说观众受不了,你要写一些笨一点的故事,那些比较容易卖。但现在《无双》证明了我之前的说法,就是观众没有那麽笨,而且是会越来越聪明的,所以,我觉得电影人都不要自作聪明,除了努力做到专业,努力把电影拍好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Q and A

苏心卿:老搭档麦兆辉担任《无双》艺术指导一职,具体是哪些方面的工作?

庄文强:我跟麦导合作过太多次了,有些默契是不用说出来的。这一次他更多的是给我精神支持,我每次写完剧本会第一个给他看,《无双》也是。当时他看完之后说了一句:“他那麽能画,不如让他画邮票吧。”我觉得,哎,好像可以哦,但是什麽人会需要画邮票呢?他也没有回答我,就走了。我就自己慢慢想,最后就想出了电影开头李问在监狱画邮票的那场戏。

苏心卿:在周润发郭富城的双雄飙戏里,如何评价张静初的表演?

庄文强:我们2009年之前在第一部《窃听风云》的时候合作过,距离现在也有十年的时间了。我一直知道她是非常优秀的演员,但是上次合作,她那个角色能发挥的空间很小,大家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这次阮文这个角色我就找到了她。结果这次合作我们发现她跟以前不一样了,除了对不同角色的把握精淮之外,在拍摄过程中,她也会给我一些她对电影和角色的想法,这裡面一定有她十年来的成长和沉淀,所以如今再合作我们都有种“赚到了”的感觉。电影上映后很多人都跟我说被张静初“美到了”,我想说我们也是一样的感受,她真的很棒。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