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民营儿科医疗热度不减,“崔玉涛们”机会何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民营儿科医疗热度不减,“崔玉涛们”机会何在?

民营儿科行业整体上还很“年轻”,较之口腔、眼科等专科,目前中国的儿科诊所仍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大规模的连锁诊所出现;行业仍在探索合适的模式,且未来还会有新的形式出来,多数企业还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且各自侧重点有所不同。

行业洞察

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我国新生二胎现在和将来都将面临着高涨热潮。从整体数量上,截至2018年,我国0-14岁儿童的数量已高达近3亿;其中0-5岁的低龄儿童也达到了近亿的数量级。儿童医疗的便利化和高频化需求特点都催生着儿科市场的全面开花。

另外一方面,传统公立医院及儿科体系则远远无法满足现有的儿童医疗需求。此外,公立医院体系本身也面临着激烈变革,大量优质的儿科医生资源向民营医疗市场“溃逃”;儿科面临着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双向挤压。

内容 | 朱绍岳

统筹 | 林兰枫

儿科医疗行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变革。人口结构改变、二胎政策刺激和居民育儿消费意识的提升,不断升温着儿科医疗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本周二公布,为落实《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有关要求,2017年全国新建儿童医院19家,儿科床位增加2万张,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5.4万名,每千名儿童执业(助理)医师为0.63名。这一数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每千人配备2.06名医生的水平,且相对美国平均每千名儿童配备近1.5名儿科医师的差距也较大。

截至目前,提供儿科医疗服务的医院达到2万余家。业内认为,从需求端来看,儿科医疗领域需要更多的进入者。公立儿童医疗资源的稀缺,在客观上催发着民营儿科市场的勃发。

而在政策层面,国家也在推动医院分级诊疗的改革。一周前,上海印发了《上海市儿童健康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预计用三年时间加强儿科,到今年年底前,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提供儿科门诊服务。

青籽研究院根据公开数据测算,截止到2018年3月,我国新型儿科诊所品牌数量约为150家左右,70%为近三年成立;儿科诊所构成方面,其中综合诊所占总数量约65%,其次儿童口腔诊所和儿童中医诊所分别占比12%左右;大约18%的品牌开始发展连锁(直营2家以上),65%的连锁品牌处于初级阶段(2家-5家),只有少数几个品牌因创立较早,有超过10家诊所的规模。

在巨大的需求与政策支持下,北京亚美儿科诊所、天爱儿科诊所、浙大儿医泰迪熊诊所、北京崔玉涛育学园儿科诊所、深圳长和大蕴儿童康复门诊、上海美华儿童咨询门诊等都相继开业。

在此背景下,资本也看到了儿科诊所的发展前景。近两年,业界也不断传出儿科诊所融资的消息。日前,睿宝儿科证实为北京金融街集团旗下北京金融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多数股权并购,知贝儿科完成了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铱资本领投。

但实际上,民营儿科行业整体上还很“年轻”,较之口腔、眼科等专科,目前中国的儿科诊所仍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大规模的连锁诊所出现;行业仍在探索合适的模式,且未来还会有新的形式出来,多数企业还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且各自侧重点有所不同。

同时,连锁儿科诊所的发展仍存在诸多壁垒,包括医疗执业资质、医生资源、管理、品牌、地理半径等多方面制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民营儿科医疗热度不减,“崔玉涛们”机会何在?

民营儿科行业整体上还很“年轻”,较之口腔、眼科等专科,目前中国的儿科诊所仍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大规模的连锁诊所出现;行业仍在探索合适的模式,且未来还会有新的形式出来,多数企业还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且各自侧重点有所不同。

行业洞察

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我国新生二胎现在和将来都将面临着高涨热潮。从整体数量上,截至2018年,我国0-14岁儿童的数量已高达近3亿;其中0-5岁的低龄儿童也达到了近亿的数量级。儿童医疗的便利化和高频化需求特点都催生着儿科市场的全面开花。

另外一方面,传统公立医院及儿科体系则远远无法满足现有的儿童医疗需求。此外,公立医院体系本身也面临着激烈变革,大量优质的儿科医生资源向民营医疗市场“溃逃”;儿科面临着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双向挤压。

内容 | 朱绍岳

统筹 | 林兰枫

儿科医疗行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变革。人口结构改变、二胎政策刺激和居民育儿消费意识的提升,不断升温着儿科医疗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本周二公布,为落实《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有关要求,2017年全国新建儿童医院19家,儿科床位增加2万张,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5.4万名,每千名儿童执业(助理)医师为0.63名。这一数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每千人配备2.06名医生的水平,且相对美国平均每千名儿童配备近1.5名儿科医师的差距也较大。

截至目前,提供儿科医疗服务的医院达到2万余家。业内认为,从需求端来看,儿科医疗领域需要更多的进入者。公立儿童医疗资源的稀缺,在客观上催发着民营儿科市场的勃发。

而在政策层面,国家也在推动医院分级诊疗的改革。一周前,上海印发了《上海市儿童健康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预计用三年时间加强儿科,到今年年底前,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提供儿科门诊服务。

青籽研究院根据公开数据测算,截止到2018年3月,我国新型儿科诊所品牌数量约为150家左右,70%为近三年成立;儿科诊所构成方面,其中综合诊所占总数量约65%,其次儿童口腔诊所和儿童中医诊所分别占比12%左右;大约18%的品牌开始发展连锁(直营2家以上),65%的连锁品牌处于初级阶段(2家-5家),只有少数几个品牌因创立较早,有超过10家诊所的规模。

在巨大的需求与政策支持下,北京亚美儿科诊所、天爱儿科诊所、浙大儿医泰迪熊诊所、北京崔玉涛育学园儿科诊所、深圳长和大蕴儿童康复门诊、上海美华儿童咨询门诊等都相继开业。

在此背景下,资本也看到了儿科诊所的发展前景。近两年,业界也不断传出儿科诊所融资的消息。日前,睿宝儿科证实为北京金融街集团旗下北京金融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多数股权并购,知贝儿科完成了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铱资本领投。

但实际上,民营儿科行业整体上还很“年轻”,较之口腔、眼科等专科,目前中国的儿科诊所仍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大规模的连锁诊所出现;行业仍在探索合适的模式,且未来还会有新的形式出来,多数企业还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且各自侧重点有所不同。

同时,连锁儿科诊所的发展仍存在诸多壁垒,包括医疗执业资质、医生资源、管理、品牌、地理半径等多方面制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