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快看|ofo回应戴威‘让位’:实际控制人仍为戴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快看|ofo回应戴威‘让位’:实际控制人仍为戴威

ofo回应,法定代表人的变更仅是ofo内部正常的人事变动,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戴威,不存在某些媒体所解读的“让位”一说。

今日早上,据天眼查数据显示,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已经由戴威变成了陈正江,ofo创始人戴威不再担任该公司的法人代表。

据悉,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为一家香港注册的私人股份有限公司。

随后,ofo官方回应称:为简化办公流程、提升工作效率,ofo小黄车中国区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于2018年10月22日由戴威变更为陈正江。陈正江2014年年底加入公司,是ofo前五号员工,四年来在公司一直担任重要职务,目前是ofo中国区业务主要负责人之一。

ofo还表示,法定代表人的变更仅是ofo内部正常的人事变动,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戴威,不存在某些媒体所解读的“让位”一说。人事变更不会影响公司的任何经营和运营。

不过,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游云庭对此另有看法。他告诉界面记者,公司更换法人代表的原因可能是欠债太多,原法定代表人频繁被诉讼;也不排除股东方有其他安排,所以更替法人代表。

今年6月,《财新周刊》援引一名了解ofo财务情况的人士称,提供的截至5月中旬的ofo财务数据显示:ofo对供应商欠款约12亿元,城市运维欠款近3亿元,合计欠款15亿元,押金余额35亿元左右,账面可动用现金不足5亿元。

今年7月,《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有ofo智能锁通信服务商表示,由于ofo超过半年未支付智能锁通信服务费,该服务商将对其服务的300万辆单车智能锁停止服务。

今年8月31日,上海凤凰发布诉讼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因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ofo运营方)赔付货款6815.11万元。这是ofo第一次被供应商起诉。

据富士达相关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ofo欠他们的钱截止今年9月只还了一半。“接下来,应该会有更多供应商起诉。”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ofo资金链一直高度紧张。尽管ofo官方一再予以否认,但在去年11月滴滴和ofo矛盾公开化后,ofo的财务状况便每况愈下,ofo也不断在商业化上进行探索,谋求独立生存。

今年业内多次传言,滴滴要“收购”ofo,但滴滴和ofo双方始终予以否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ofo

  • ofo被强制执行1686万
  • 【独家】ofo创始人戴威美国二次创业项目陷入困境:资金链受阻,扩张彻底停滞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快看|ofo回应戴威‘让位’:实际控制人仍为戴威

ofo回应,法定代表人的变更仅是ofo内部正常的人事变动,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戴威,不存在某些媒体所解读的“让位”一说。

今日早上,据天眼查数据显示,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已经由戴威变成了陈正江,ofo创始人戴威不再担任该公司的法人代表。

据悉,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为一家香港注册的私人股份有限公司。

随后,ofo官方回应称:为简化办公流程、提升工作效率,ofo小黄车中国区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于2018年10月22日由戴威变更为陈正江。陈正江2014年年底加入公司,是ofo前五号员工,四年来在公司一直担任重要职务,目前是ofo中国区业务主要负责人之一。

ofo还表示,法定代表人的变更仅是ofo内部正常的人事变动,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戴威,不存在某些媒体所解读的“让位”一说。人事变更不会影响公司的任何经营和运营。

不过,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游云庭对此另有看法。他告诉界面记者,公司更换法人代表的原因可能是欠债太多,原法定代表人频繁被诉讼;也不排除股东方有其他安排,所以更替法人代表。

今年6月,《财新周刊》援引一名了解ofo财务情况的人士称,提供的截至5月中旬的ofo财务数据显示:ofo对供应商欠款约12亿元,城市运维欠款近3亿元,合计欠款15亿元,押金余额35亿元左右,账面可动用现金不足5亿元。

今年7月,《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有ofo智能锁通信服务商表示,由于ofo超过半年未支付智能锁通信服务费,该服务商将对其服务的300万辆单车智能锁停止服务。

今年8月31日,上海凤凰发布诉讼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因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ofo运营方)赔付货款6815.11万元。这是ofo第一次被供应商起诉。

据富士达相关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ofo欠他们的钱截止今年9月只还了一半。“接下来,应该会有更多供应商起诉。”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ofo资金链一直高度紧张。尽管ofo官方一再予以否认,但在去年11月滴滴和ofo矛盾公开化后,ofo的财务状况便每况愈下,ofo也不断在商业化上进行探索,谋求独立生存。

今年业内多次传言,滴滴要“收购”ofo,但滴滴和ofo双方始终予以否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