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归国四子流量消亡,偶像二代们忙“圈地割韭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归国四子流量消亡,偶像二代们忙“圈地割韭菜”

第一代流量明星们已经在滑落,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作者:浮萍

围绕鹿晗的流量讨论还在进一步发酵。

现在已经不仅仅北京站门票骨折,郑州站临时取消这么简单的事情了,而是上升到第一代流量偶像们的集体衰退,不论是吴亦凡、黄子韬、鹿晗、张艺兴为代表的归国四子们,还是以李易峰、杨洋、鹿晗、吴亦凡为代表的四大流量,人气、商业价值正在极速衰退,鹿晗只不过是一个代表而已。

杨洋转型影视剧的《武动乾坤》扑街、如今只剩下大量代言了;吴亦凡唯一寄希望的《中国新说唱》在暑期档热热闹闹的行情中,没有创造出《中国有嘻哈》的热度;李易峰金鹰节上的获奖不但没有起到演技肯定的作用,还和迪丽热巴一样遭遇到了群嘲、到如今代言也所剩无几……

长江后浪推前浪,将他们推上消亡之路的,正是以《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为代表的本土制造的偶像二代们。

这一群人从诞生起就带有强烈的商业化基因,将自己定位为纯粹的偶像,满足年轻人用流量偶像去填补自己的内心世界的需求,他们唯一的诉求是和粉丝交朋友,把他们圈养起来,然后进行最大化的商业收割。

一代偶像们流量滑落,转型也拯救不了

顶着归国四子光环的吴亦凡、黄子韬、鹿晗、张艺兴们,亦或者四大流量李易峰、杨洋、鹿晗、吴亦凡们,是中国第一代意义上的流量明星,也是日韩偶像产业与中国传统经纪模式结合的产物。

这一群体的特征当然是受训于偶像集中地韩国,但是在回国后发展路线偏离了原来纯粹偶像的路线,开始和中国本土的经纪模式结合,注重B端的传播与包装,比如频繁上所谓的时尚杂志封面、接电影电视剧资源,追求大众传播度和影响力。

这样做是没错的,对于偶像明星们个人来说,他们明白日韩等国偶像产业的残酷性,两三年一个轮回,过气了就是过气了,再也找不回当初的风光与咖位,所以也开始积极转型,还能搏一线生机。

比如李易峰参演了高口碑电影《动物世界》、最近好评不错的垂直综艺《这就是灌篮》,从大众层面看,李易峰是有进步的,是想真的转型、洗去流量明星的标签并努力去实践,但是在粉丝层面情况可能并不如此。

在衡量粉丝忠诚度和体现核心粉丝数量,相对的脱水数据微博超话签到情况来看,10月22日李易峰的签到人数不到10万人,拥有48.2万的影响力、156万的粉丝,排在明星超话社区的21位,远远落后于TFBOYS,《偶像练习生》中的蔡徐坤、陈立农等人。

这说明粉丝们是在流失的,当初他们就是冲着李易峰偶像人设去的,如今去偶像化期间不频繁的露面,让原来的很多非核心粉丝自然而然的脱离,也就是一个缓慢的脱粉过程。

商业的嗅觉最为灵敏,他们用脚都能衡量出哪些明星是真正有价值的。

2017年邀请李易峰代言的荔枝FM、雀巢咖啡等,在2018年也不再续约,转而请其他人代言。

和李易峰情况类似,杨洋的超话签到人数徘徊在7万、吴亦凡徘徊在8万、陈伟霆更是下降到4万左右,好一点的鹿晗尚能维持在10万左右,与他们的巅峰期动辄20-30万的超话签到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系列数据可以清晰地说明第一代流量明星们已经在滑落,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二代专职偶像们:圈地割韭菜

对于他们流量滑落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周期性,偶像产业注定了是一个短期的营生,城头变幻大王旗,隔一段时间总需要新的偶像带来新的流量。

就像现在的《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创造出来的二代流量明星一样,他们的势头完全冲破了既有的偶像格局,从微博超话签到人数来看,蔡徐坤、陈立农、朱正廷、范丞丞等人已经进入前十,成功挤掉了老一代的偶像们。

这是行业规律,路人和粉丝也不必过于纠结,即使现在的偶像二代们,三五年光景同样会被新人代替,到时候一代流量偶像们估计无人愿意提起了。

但是我们需要探究的是,二代新流量偶像们有什么样的群体特征,满足了粉丝们的什么需求?这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一产业的嬗变。

二代偶像们可以用一个特别典型的词去概括:专职偶像。

他们很清楚自己的使命就是满足95后、00后粉丝们的精神需求,所以专注于成为粉丝们心中样子即可,不是非常刻意地去追求所谓的大众曝光度,宁愿待在粉丝的小圈子里面。

无论是乐华七子还是坤音四子、亦或者火箭少女们,虽然频繁地参加活动,但是仍然围绕着自己的偶像主业,不刻意追求综艺、电视剧、电影带来的强大曝光量,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偶像与明星之间的区别,他们做好偶像这份职业就可以,无需或者说还没有到跨界演员的时候。

对于经纪公司们来说,职业偶像是天然的商品属性,所以粉丝们就是买主,也是被收割的对象。

二代偶像们在商业化上做得最积极,比如乐华娱乐推出付费制fan club微信小程序,售卖偶像们的独家音视频,只有购买VIP或者SVIP才可以享受到一些专属权益;觉醒东方推出的觉醒东方APP,发布秦奋、韩沐伯等人的日常动态,满足粉丝们的日常追星等。

“这样做的核心目的是将粉丝圈养起来,培养忠诚度以便商业化收割。”一位从事艺人宣传的经纪人对文娱商业观察表示,这是二代偶像们典型的商业化路径,追求快速变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归国四子流量消亡,偶像二代们忙“圈地割韭菜”

第一代流量明星们已经在滑落,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作者:浮萍

围绕鹿晗的流量讨论还在进一步发酵。

现在已经不仅仅北京站门票骨折,郑州站临时取消这么简单的事情了,而是上升到第一代流量偶像们的集体衰退,不论是吴亦凡、黄子韬、鹿晗、张艺兴为代表的归国四子们,还是以李易峰、杨洋、鹿晗、吴亦凡为代表的四大流量,人气、商业价值正在极速衰退,鹿晗只不过是一个代表而已。

杨洋转型影视剧的《武动乾坤》扑街、如今只剩下大量代言了;吴亦凡唯一寄希望的《中国新说唱》在暑期档热热闹闹的行情中,没有创造出《中国有嘻哈》的热度;李易峰金鹰节上的获奖不但没有起到演技肯定的作用,还和迪丽热巴一样遭遇到了群嘲、到如今代言也所剩无几……

长江后浪推前浪,将他们推上消亡之路的,正是以《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为代表的本土制造的偶像二代们。

这一群人从诞生起就带有强烈的商业化基因,将自己定位为纯粹的偶像,满足年轻人用流量偶像去填补自己的内心世界的需求,他们唯一的诉求是和粉丝交朋友,把他们圈养起来,然后进行最大化的商业收割。

一代偶像们流量滑落,转型也拯救不了

顶着归国四子光环的吴亦凡、黄子韬、鹿晗、张艺兴们,亦或者四大流量李易峰、杨洋、鹿晗、吴亦凡们,是中国第一代意义上的流量明星,也是日韩偶像产业与中国传统经纪模式结合的产物。

这一群体的特征当然是受训于偶像集中地韩国,但是在回国后发展路线偏离了原来纯粹偶像的路线,开始和中国本土的经纪模式结合,注重B端的传播与包装,比如频繁上所谓的时尚杂志封面、接电影电视剧资源,追求大众传播度和影响力。

这样做是没错的,对于偶像明星们个人来说,他们明白日韩等国偶像产业的残酷性,两三年一个轮回,过气了就是过气了,再也找不回当初的风光与咖位,所以也开始积极转型,还能搏一线生机。

比如李易峰参演了高口碑电影《动物世界》、最近好评不错的垂直综艺《这就是灌篮》,从大众层面看,李易峰是有进步的,是想真的转型、洗去流量明星的标签并努力去实践,但是在粉丝层面情况可能并不如此。

在衡量粉丝忠诚度和体现核心粉丝数量,相对的脱水数据微博超话签到情况来看,10月22日李易峰的签到人数不到10万人,拥有48.2万的影响力、156万的粉丝,排在明星超话社区的21位,远远落后于TFBOYS,《偶像练习生》中的蔡徐坤、陈立农等人。

这说明粉丝们是在流失的,当初他们就是冲着李易峰偶像人设去的,如今去偶像化期间不频繁的露面,让原来的很多非核心粉丝自然而然的脱离,也就是一个缓慢的脱粉过程。

商业的嗅觉最为灵敏,他们用脚都能衡量出哪些明星是真正有价值的。

2017年邀请李易峰代言的荔枝FM、雀巢咖啡等,在2018年也不再续约,转而请其他人代言。

和李易峰情况类似,杨洋的超话签到人数徘徊在7万、吴亦凡徘徊在8万、陈伟霆更是下降到4万左右,好一点的鹿晗尚能维持在10万左右,与他们的巅峰期动辄20-30万的超话签到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系列数据可以清晰地说明第一代流量明星们已经在滑落,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二代专职偶像们:圈地割韭菜

对于他们流量滑落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周期性,偶像产业注定了是一个短期的营生,城头变幻大王旗,隔一段时间总需要新的偶像带来新的流量。

就像现在的《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创造出来的二代流量明星一样,他们的势头完全冲破了既有的偶像格局,从微博超话签到人数来看,蔡徐坤、陈立农、朱正廷、范丞丞等人已经进入前十,成功挤掉了老一代的偶像们。

这是行业规律,路人和粉丝也不必过于纠结,即使现在的偶像二代们,三五年光景同样会被新人代替,到时候一代流量偶像们估计无人愿意提起了。

但是我们需要探究的是,二代新流量偶像们有什么样的群体特征,满足了粉丝们的什么需求?这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一产业的嬗变。

二代偶像们可以用一个特别典型的词去概括:专职偶像。

他们很清楚自己的使命就是满足95后、00后粉丝们的精神需求,所以专注于成为粉丝们心中样子即可,不是非常刻意地去追求所谓的大众曝光度,宁愿待在粉丝的小圈子里面。

无论是乐华七子还是坤音四子、亦或者火箭少女们,虽然频繁地参加活动,但是仍然围绕着自己的偶像主业,不刻意追求综艺、电视剧、电影带来的强大曝光量,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偶像与明星之间的区别,他们做好偶像这份职业就可以,无需或者说还没有到跨界演员的时候。

对于经纪公司们来说,职业偶像是天然的商品属性,所以粉丝们就是买主,也是被收割的对象。

二代偶像们在商业化上做得最积极,比如乐华娱乐推出付费制fan club微信小程序,售卖偶像们的独家音视频,只有购买VIP或者SVIP才可以享受到一些专属权益;觉醒东方推出的觉醒东方APP,发布秦奋、韩沐伯等人的日常动态,满足粉丝们的日常追星等。

“这样做的核心目的是将粉丝圈养起来,培养忠诚度以便商业化收割。”一位从事艺人宣传的经纪人对文娱商业观察表示,这是二代偶像们典型的商业化路径,追求快速变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