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何看待“不尊重女性”的童话故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何看待“不尊重女性”的童话故事?

儿童通过童话不仅能对自身的形象产生兴趣,也会去思考自身身上所发生的事件。童话为儿童所预备的是各样的心理方案,能帮助他们在日后应对可能遭遇的心理不安。

作者:吴瑶

最近,英国女明星凯拉·奈特莉在作客《艾伦秀》时谈到自己禁止3岁的女儿看《灰姑娘》、《小美人鱼》等童话故事。

“不要等着成为公主”、“不要等一个有钱的男人来解救自己!”凯拉·奈特莉这样评价灰姑娘辛德瑞拉的故事。她认为不该鼓励女孩们像小美人鱼一样,为了男人拿自己的声音去换巫婆的魔药,只为获得一双人类的腿去接近心仪的王子。

这些耳熟能详、广为流传的童话此番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并不是因为即将有某一部颇受欢迎的作品被真人化,而是流行已久的童话居然极有可能是“毒草”,根本是在向孩子们传递错误的信息。另一方面,对童话的批评也引起了各种不同意见。一些人认为如此去挑剔代表着真善美的童话故事,未免有些过于偏激。

早在2017年,法国知名的文化广播电台就在一期节目中讨论过另一则童话,主题关于童话的故事内容是否“不妥”。该期节目的缘由是因为一位英国母亲认为《睡美人》的故事中,王子的亲吻没有征得女性授意,属于侵犯。

她要求学校从教学内容中删除《睡美人》,同时反对与故事相关的各类影视作品。童话故事被质疑存在着强奸文化的影子。《睡美人》中的翩翩王子这下有很大嫌疑被认定为一名潜在的性捕食者。经典童话的形象一落千丈,几乎被视为是文化糟粕的载体。故事中男女不平等的框架在今日眼光敏锐的读者看来,显得格外刺眼。

文化电台的该期节目中,受邀的学者分享了贝特尔海姆关于童话功能的一些观点。他特别强调童话的叙事是能够帮助儿童获得一个构建内在世界的着力点。童话既不是为了刺激儿童,也非刻意教化儿童,而是在儿童生发自我、唤醒自我的过程中提供模式,给予支持和陪伴。

儿童通过童话不仅能对自身的形象产生兴趣,也会去思考自身身上所发生的事件。童话为儿童所预备的是各样的心理方案,能帮助他们在日后应对可能遭遇的心理不安。当下的时代,童话被诟病主要还在于故事中王子公主般的爱情套路,或是异乎寻常、神奇无比实则可能不着边际的魔法故事。人们轻易就能从童话中捕捉性别不平等一类的不合理构建。

人们不仅对童话故事的虚拟内容有着紧贴时代、紧跟文明发展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开始重视童话内容中各类形象和人物关系对儿童心理及行为的影响。童话并没有因为传承着人类一种普遍的叙事行为而免于遭受批评,相反,它可能被更加严格地要求在思想上保持绝对“纯洁”。

童话犹如儿童与世界、儿童与自我之间的桥梁。人们对不合理要素的敏锐觉察如果直接勾连出一种过于绝对的拒绝,那也意味着在刨出糟粕的同时,失去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叶君健先生曾在读了安徒生所著的《海的女儿》后深受触动,自言久久无法忘记“小美人鱼”。

后来,叶君健努力攻克下丹麦语,只为将安徒生童话从原文直译为中文,尽最大可能保留住原文朴素简洁的风格。叶君健在译著的后记中写到,“这些作品是诗,充满了哲理、人道主义精神和爱的伟大的文学名著。”而我们也需要在寻找失落的民间故事与自己民族的童话之时,充分借鉴世界优秀的儿童文学遗产。

文学视角下,许多童话故事不仅言语优美,更重要是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与完全内化的世界。“很久很久以前”作为童话常见的开篇范式,总能予以我们一个同现实拉开距离、封闭自足的叙事舞台。作为文化的一类载体,童话经得住时间的流逝。作为舞台上的展现,它对各种各样的不同文化参与持有开放释义的胸怀。

讲故事的人、各类故事的改编者其实拥有着极其充分的阐释空间,因此,我们也该在享有这份自由度的同时,给予童话最为慎重地对待。因为正是解释故事本身,使我们需要肩负起正确引导儿童,提供积极帮助的责任。

参考材料

法国文化电台节目:https://www.franceculture.fr/litterature/belle-au-bois-dormant-predateur-sexuel

叶君健翻译、叶君健评注《安徒生童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何看待“不尊重女性”的童话故事?

儿童通过童话不仅能对自身的形象产生兴趣,也会去思考自身身上所发生的事件。童话为儿童所预备的是各样的心理方案,能帮助他们在日后应对可能遭遇的心理不安。

作者:吴瑶

最近,英国女明星凯拉·奈特莉在作客《艾伦秀》时谈到自己禁止3岁的女儿看《灰姑娘》、《小美人鱼》等童话故事。

“不要等着成为公主”、“不要等一个有钱的男人来解救自己!”凯拉·奈特莉这样评价灰姑娘辛德瑞拉的故事。她认为不该鼓励女孩们像小美人鱼一样,为了男人拿自己的声音去换巫婆的魔药,只为获得一双人类的腿去接近心仪的王子。

这些耳熟能详、广为流传的童话此番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并不是因为即将有某一部颇受欢迎的作品被真人化,而是流行已久的童话居然极有可能是“毒草”,根本是在向孩子们传递错误的信息。另一方面,对童话的批评也引起了各种不同意见。一些人认为如此去挑剔代表着真善美的童话故事,未免有些过于偏激。

早在2017年,法国知名的文化广播电台就在一期节目中讨论过另一则童话,主题关于童话的故事内容是否“不妥”。该期节目的缘由是因为一位英国母亲认为《睡美人》的故事中,王子的亲吻没有征得女性授意,属于侵犯。

她要求学校从教学内容中删除《睡美人》,同时反对与故事相关的各类影视作品。童话故事被质疑存在着强奸文化的影子。《睡美人》中的翩翩王子这下有很大嫌疑被认定为一名潜在的性捕食者。经典童话的形象一落千丈,几乎被视为是文化糟粕的载体。故事中男女不平等的框架在今日眼光敏锐的读者看来,显得格外刺眼。

文化电台的该期节目中,受邀的学者分享了贝特尔海姆关于童话功能的一些观点。他特别强调童话的叙事是能够帮助儿童获得一个构建内在世界的着力点。童话既不是为了刺激儿童,也非刻意教化儿童,而是在儿童生发自我、唤醒自我的过程中提供模式,给予支持和陪伴。

儿童通过童话不仅能对自身的形象产生兴趣,也会去思考自身身上所发生的事件。童话为儿童所预备的是各样的心理方案,能帮助他们在日后应对可能遭遇的心理不安。当下的时代,童话被诟病主要还在于故事中王子公主般的爱情套路,或是异乎寻常、神奇无比实则可能不着边际的魔法故事。人们轻易就能从童话中捕捉性别不平等一类的不合理构建。

人们不仅对童话故事的虚拟内容有着紧贴时代、紧跟文明发展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开始重视童话内容中各类形象和人物关系对儿童心理及行为的影响。童话并没有因为传承着人类一种普遍的叙事行为而免于遭受批评,相反,它可能被更加严格地要求在思想上保持绝对“纯洁”。

童话犹如儿童与世界、儿童与自我之间的桥梁。人们对不合理要素的敏锐觉察如果直接勾连出一种过于绝对的拒绝,那也意味着在刨出糟粕的同时,失去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叶君健先生曾在读了安徒生所著的《海的女儿》后深受触动,自言久久无法忘记“小美人鱼”。

后来,叶君健努力攻克下丹麦语,只为将安徒生童话从原文直译为中文,尽最大可能保留住原文朴素简洁的风格。叶君健在译著的后记中写到,“这些作品是诗,充满了哲理、人道主义精神和爱的伟大的文学名著。”而我们也需要在寻找失落的民间故事与自己民族的童话之时,充分借鉴世界优秀的儿童文学遗产。

文学视角下,许多童话故事不仅言语优美,更重要是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与完全内化的世界。“很久很久以前”作为童话常见的开篇范式,总能予以我们一个同现实拉开距离、封闭自足的叙事舞台。作为文化的一类载体,童话经得住时间的流逝。作为舞台上的展现,它对各种各样的不同文化参与持有开放释义的胸怀。

讲故事的人、各类故事的改编者其实拥有着极其充分的阐释空间,因此,我们也该在享有这份自由度的同时,给予童话最为慎重地对待。因为正是解释故事本身,使我们需要肩负起正确引导儿童,提供积极帮助的责任。

参考材料

法国文化电台节目:https://www.franceculture.fr/litterature/belle-au-bois-dormant-predateur-sexuel

叶君健翻译、叶君健评注《安徒生童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