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精神病学医生、探险家伯特兰·皮卡德(Bertrand Piccard)在热气球环游之后这样描绘:“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令人振奋的感觉,难以形容,仅凭风力便飞翔在大洲之上。”也正是这次很棒的飞行体验之后,他又萌生了更酷的想法。
于是,新的冒险又开始了。他联合了一位力学和热力学工程师、企业家、麦肯锡咨询师同时也是一位战斗机飞行员的安德烈·博尔施博格(Andre Borschberg)在2003年11月发起了阳光动力(SOLAR IMPULSE)项目,想要实现他们使用太阳能驱动飞机进行环球飞行的梦想。
当2015年3月9日“阳光动力2号”从阿布扎比起飞时,数以万计的人们开始追踪这了不起的壮举。然而,对于伯特兰·皮卡德来说,这仅仅是踏寻他们皮卡德家族足迹的又一次迈步。
伯特兰·皮卡德出身于瑞士传奇的科学探险世家,他的祖父奥古斯蒂·皮卡德(Auguste Piccard)不仅飞过天而且下过海。电影《丁丁历险记》里发明鲨鱼潜艇和登月火箭的天才科学家卡尔库鲁斯教授的人物原型正是伯特兰·皮卡德的祖父。他发明了增压舱和同温层气球,并首次乘坐气球进入同温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看到地球弧线的人。二战后,他还将同温层气球原理应用在了抗压仓和封闭仓概念的深海潜水器“里雅斯特(Trieste)”中。
1953年,奥古斯蒂随“里雅斯特”下浅至第勒尼安海中3150米,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虎父无犬子,奥古斯蒂的儿子也就是伯特兰的父亲雅克·皮卡德(Jacques Piccard)在也参加了“里雅斯特”的设计制造,并在1960年1月23日,与美国海军军官唐·沃尔什(Don Walsh)共同潜抵马里亚纳海沟10916米处。至今保持着潜水深度的世界纪录。而在1969年,雅克驾驶特别研发的潜水艇“本弗兰克林号”(Ben Franklin)展开了对墨西哥湾暖流研究。6名科学家在300米深的海下待了一个月,据雅克回忆:“潜水艇在墨西哥湾暖流中,就像一个在风中飘浮的气球。”也正是这一次尝试,发现了紧凑的空间对飞行团队所造成的心理影响,美国航天局Nasa也将这些发现运用于航空试验室、航天飞机航行计划等项目的设置、布置之中。
受到家庭的影响,伯特兰·皮卡德也在延续着家庭的传统,3月31日,伯特兰驾驶的“阳光动力2号”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困难的飞行,安全降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由于天气不适合飞机起飞,打乱了飞机原定稍作停留就飞往南京的计划,界面新闻记者也在重庆见到了这位冒险家。
4月2日,重庆的气候已经没有了春天的温润,多了一点夏日的炎热。作为阳光动力项目的主赞助商之一,ABB派出了3名工程师在提升太阳能电池容量及改善飞机电池系统的充电电子设备等工作上与“阳光动力”团队合作。伯特兰也来到工厂,和ABB重庆变压器厂的职工见面。
在ABB全球最大的变压器基地重庆变压器厂的线圈车间里,伯特兰穿着飞行员服,头戴安全帽,站在高70米的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的测试设备旁,认真听工作人员关于ABB变压器的介绍。
参观之后,伯特兰来到会议室,与界面新闻记者面对面分享了飞行中的趣事以及阳光动力项目的未来。

界面:第五航段的飞行感受如何?
伯特兰·皮卡德:其实去驾驶这个飞机(阳光动力2号),对我是一种荣誉,是非常不一样的感受。因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有数以万计的人们在追踪我们,在支持清洁技术。同时呢,飞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飞机也是很困难的。因为,飞机自重很轻,而且飞机体积很大。气流更容易影响飞机的平稳性,比如说到重庆的这段航程,快要降落时,当时的风速比飞机的航速更快,飞机倒着飞了2个小时。安德烈在我降落之后还开玩笑说:“伯特兰是飞行界的倒飞冠军。”
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既然是环球旅行我们必须要到中国。而从缅甸起飞以后,我专注于飞行,直到地面信号告诉我到了昆明,我才发现我飞到了中国。于是我马上摘下左臂臂章,换上了“CHINA”字样的臂章。
另外,在飞行时候我通过催眠放松,飞机支持20分钟无人操作飞行。每天正常睡8个小时现在分为睡10次,每次20分钟。催眠就是让我很快就能入睡,来,我现在演示一次给你看,哈哈哈哈哈。
界面:您的家庭对您这次飞行有什么影响?
伯特兰·皮卡德:的确,我受到家庭的影响很深,无论父亲还是祖父给我的影响都很深。从小到大,我经常遇到各种航天、航空的飞行员和科学家,这些人对我的学习、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具有一种勇于去探索的勇气,探寻新的发现。
父亲、祖父经常鼓励我要保持好奇心,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凡是都要彻底弄清楚,同时,做事情不要满足于现状,永远去探寻更好、更多。阳光动力项目就是从小的激励带来的结果。它会创造人类的历史,同时也给全世界所有的大众传递一个信息:支持清洁能源,共同努力去创造美好世界,那么像这样一个项目,也使我的生命更富有意义,更激动人心。
界面:您一直强调阳光动力项目是您的梦想,您是怎样坚持并付之于实践的呢?
伯特兰·皮卡德:梦想是伟大的,在设立目标的时候要一定要远大,但在逐步执行的时候你必须严谨谦逊。实施过程中,又需要具有灵活性,适时而变、顺时而动,因为在每个创新的过程中你会碰到困难、挫折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这时候你必须要能说服自己去改变,调整策略适应新的情况。
其实当你着手去做的时候,什么方法正确,你心里是有底的。我和我的合作伙伴安德烈·博尔施博格在性格上是完全不同的人,他是一位工程师、企业家也是一位战斗机的飞行员,而我是一位精神病医生、热气球飞行发烧友、探险家。在阳光动力项目从梦想成为现实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我们两人的功劳,是他们一个团队的功劳。而我们不同的背景、性格,使我们相互质询又相互激励,这样就不断把事情做到了极致,得到的结果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简单说,你要达成一个梦想,最好去寻找与你不一样的人合作,而不是与你相似的人。
界面:有多少国家多少公司支持做这个事情?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伯特兰·皮卡德:总共有80个合作伙伴,其中12家投入了最多的技术和资金。这8个国家分别来自瑞士、法国、比利时、德国、美国、土耳其、印度、阿联酋。我们在全球合作伙伴中一共募集到1.5亿美元的经费。还有一些机构型的合作伙伴,他们不提供资金,但是会提供一些其他的帮助。比如在中国,我们合作的伙伴有新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他们是帮助传播这个项目的信息内容,同时激发青少年对太阳能飞机、清洁能源以及环球飞行的兴趣。
募集到的经费全部投入到技术的开发、产品的设计、制造等方面,未来的计划有三个方面:一是,征集了全球对于清洁能源的呼声之后,我们将会到联合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倡议决策制定者,不要再去讨论环境问题了,这是全世界人民都达成的共识。我们需要更加清洁的世界,我们需要更加清洁的技术,请政策制定者给出行动计划并去执行;二是,在阳光动力2运用的所有技术,可以制造太阳能无人机,它可以到3万米外的高空来承载WiFi GSM信号。这种新的无人机就可以替代目前使用的人造卫星;第三,如何有阳光动力3号,有两个飞行员的话,要实现这些可能还得再等十几年时间去作新的探索,到那个时候我和安德烈就只有拄着拐杖登机了,所以我太太认为这不是太有意思的想法。我相信未来会有这个方面的探索,但未必是这个方向了,如果要继续阳光2号的方向,这个任务就留给下一代的探索者来完成。
界面:能详细说一下太阳能无人机的用途?它比人造卫星的经济性高多少?
伯特兰·皮卡德:我们项目的目标不是去把太阳能飞机商业化。用太阳能动力支持飞行,这个计划应该是由航空工业来承担这个未来的使命。但是我们这个项目做完之后,我们就是全球具有在高空做太阳能平台最权威的核心技术拥有者。我们可以在3万米外的高空设一个完全能由太阳能提供动力的飞行器,可以支持区域的无线网络、通信网络。那么这样的一个新技术,比起目前人们使用人造卫星的技术,经济性要高很多,将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经济性的数据方面,目前还没有一个精确的数据。但是从技术的角度、从经验的角度而言,我们的团队肯定是掌握着最核心的技术及要领,未来扩大到我之前所讲的计划,还需要我们团队在这次环球飞行结束之后做具体的测算,做进一步的研究,可以给到一个比较明确的成本计算。其实,未来开发我们也很愿意和中国的合作伙伴来进行。相信中国从事这个领域研究工作的人员也能够成为我们未来去开发这些新产品的合作伙伴。
界面:目前阳光动力2号哪些技术是领先的?
伯特兰·皮卡德:比如说目前全球能效最高的电机,能效转换率能达到了97%;最高效太阳能电池、最轻的碳纤维机体构件、最高效的LED灯,还有非常高绝缘性的薄膜。这些技术很多都已经广泛运用了。拜耳科技的薄膜已经用于冰箱和房屋的隔热;碳纤维结构的构件已经在迅达电梯上使用了;电池也可以被广泛应用。
其实还有一点需要强调,人们通常认为新能源应用的关键在于技术,其实目前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技术来应对气候变化,来应对二氧化碳排放。比如说电力系统、绝缘技术、供热系统以及很多工业流程的创新上,其实都支持或者可以帮助解决环境问题、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气候变化的问题。所以呢,这个项目其实可以转化为非常盈利的商业活动,这些清洁技术可以给各个行业提供新产品,创造就业岗位、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再比如ABB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客户创造高效率的电力、能源的使用,能够更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节省电力,比如变频器可再生能源系统电动车方面的解决方案,这种种比较领先的概念,都可以汇成ABB首席执行官的史毕福的理念:我们去运行这个世界,而不去消耗这个地球。
界面:阳光动力项目也激发了中国对太阳能飞机的热情,由民企牵头、同济大学参与研发的“墨子号”太阳能飞机方案已经通过了评审预计年底首飞,您怎么看待?
伯特兰·皮卡德:这是一个非常棒的主意,绝对值得去尝试去做。我们也很高兴因为阳关动力2号来到中国,激起了国内大学学生、年轻科技人员的一个创新的热潮。我们很愿意看到中国未来有自己的太阳能飞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