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格鲁吉亚剧团揭秘莎翁喜剧魅力 主人公女扮男装演绎女性意识萌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格鲁吉亚剧团揭秘莎翁喜剧魅力 主人公女扮男装演绎女性意识萌发

在这部喜剧里,男子的一身马甲和长裤,滑稽的假胡子和假短发,是许给罗瑟琳发言特权的武器,但真正的武器,是女性对付男权社会话语范式的自觉与机智。

《皆大欢喜》剧照

“艺术的目的很简单,那便是给人带来快乐和勇气。”格鲁吉亚科捷·马加尼什维里国立戏剧院创办人科捷·马加尼什维里这样认为。在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戏剧院携作品《皆大欢喜》造访上海,于10月30、31两日在上海虹桥艺术中心上演这部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

格鲁吉亚名团来沪,莎翁经典再次亮相

早在2014年北京举办的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盛会上,科捷·马加尼什维里国立戏剧院便以《皆大欢喜》为中国观众所了解。这个在格鲁吉亚当地小负盛名的戏剧院于1928年创办,大部分作品以经典戏剧为蓝本,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契诃夫的《牵狗的女人》、狄更斯的《圣诞颂歌》等。

剧院成立至今,已在英国、德国、意大利、土耳其、波兰、美国、罗马尼亚、以色列等世界各国进行巡回演出。在新戏剧与经典作品的基础上,这支队伍将新技术与艺术家进行组合,为戏剧爱好者呈现众多精彩作品。

此次,他们带来的作品《皆大欢喜》改编自莎士比亚同名原著,这部时长125分钟的作品由莱文·特苏拉则执导。演出内容集齐一见钟情、女扮男装、以善胜恶、圆满爱情、智趣语言等多种元素,在舞台上呈现了莎士比亚善终胜恶的人文主义思想。故事灵感来源于莎士比亚童年时听长辈们讲述的森林和小镇上流传的各种传说和神怪故事。有兄弟之间的爱恨纠葛:老公爵被其弟弗莱德里克篡位,放逐至亚登森林;贵族青年奥兰多被兄长奥利弗追杀,逃亡亚登森林。有青年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老公爵之女罗瑟琳与奥兰多,新公爵之女西莉亚与奥列弗,宫廷小丑试金石与乡村姑娘奥德丽,牧羊女菲比与牧羊人西尔维斯。故事场景在宫廷与森林之间切换,剧中人物也历经各种风云际会。

《皆大欢喜》剧照

从宫廷到亚登森林:从黑暗中世纪到文艺复兴

《皆大欢喜》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洛奇的散文体牧歌传奇《罗瑟琳》,这种世外桃源式的牧歌文学是欧洲一个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在中世纪遭到中断,文艺复兴时代又重新兴盛。

本该和传统田园文学一脉相承的田园戏剧却反其道而行之。与远离现实、一尘不染的田园文学不同的是,《皆大欢喜》第一幕便向观众呈现了一座乌烟瘴气宫廷,四处充满着阴谋、暴力,人们为了争权夺利而不惜抛却骨肉之情,一场夺人眼球的摔跤比赛便是其缩影,演出却以趣味横生的表演对黑暗残酷的处境进行了滑稽模仿。当场景转换到亚登森林,绿意盎然的世界和朴实的人物面容让观众眼前为之一亮,回到大自然怀抱的人们仿佛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封建等级观念完全被抛掉,老公爵与他的旧臣称兄道弟,一心谋害兄弟的奥列弗以及篡位夺权的新公爵也突然间换了一副面孔,一旦进入亚登森林,他们立即受到感化,洗心革面。戏剧以宫廷至森林的场景切换,暗喻人们从中世纪走向文艺复兴。

剧名《皆大欢喜》表明剧中受迫害的好人全都得到好报,恶人受到感化,有情人喜结良缘,这反映了莎士比亚理想中的以善胜恶的美好境界。莎士比亚习惯于从人性论出发,把尖锐的社会矛盾理解为善恶两种力量的斗争,在喜剧中,他往往通过恶人的悔悟和好人的宽恕来求得矛盾的解决。

剧中不少台词像是一个个相声段子,穿插在戏剧中。这出喜剧将对话、说笑和讥讽杂糅到一起,让观众看到语言不仅仅是交流情感的载体,更是个性的印记,这种最通俗化的口头艺术为日常生活增添了光彩和情趣,也不失为一种开放的、多角度的人生透视。

喜剧《皆大欢喜》的原名是“As You Like It”——“正如你们所喜欢的”,体现了莎翁的人文主义精神:一是对人类追求美好事物、爱情、幸福的肯定,宣扬人类的真、善、美;二是恶人并没有得到惩罚而是得到宽恕,最终好人和恶人互相和解达到和谐统一。这些元素满足了观众对圆满结局的期许,他们随着舞台上的演员从宫廷漫步至森林,从中世界前往文艺复兴,从禁锢迈向解放。

《皆大欢喜》剧照

女扮男装:女性意识的萌发

《皆大欢喜》的主人公是罗瑟琳,她女扮男装,本是为了在流放至亚登森林的漫漫长途中寻求自保。当她在森林里遇到失散多年的老父亲,却不肯父女相认;遇到日思夜想的情人奥兰多,仍隐瞒真实的身份。后来的这番选择,恐怕是因为她意识到这套男子的长裤和马甲给予自己一种自由、一种解放、一种安全感。

在牧羊少年的伪装下,罗瑟琳摆脱了传统观念加诸于女性的束缚,在爱人面前无需以淑女的面貌掩藏本真性情,能够把女性隐藏在内心难以启齿的大胆、独立的想法,以戏谑的语气,轻松自如地表达出来。女扮男装的罗瑟琳让蒙在鼓里的奥兰多把自己假想为罗瑟琳,以此“训练”他对情人的爱情,实则为罗瑟琳对奥兰多的考验。由此,罗瑟琳抒发了许多无遮无拦的妙语:“你心中至真至美的罗瑟琳和我是一样的,喜怒无常、无理取闹、爱憎分明。”奥兰多:“不,她不会这样的,她是多么好的人儿。”罗瑟琳反驳:“如果你真的爱你的罗瑟琳,你就要爱她真正的样子。”这不可压抑、钻头觅缝、争强好胜的自我表现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萌发,长了小女人志气,灭了大男子威风。女性凭着这份机灵,要证明自己并非大男子眼中没有独立人格的附属品。她们有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欲望,她们可以向所爱之人奉献自己,但归根结底,她们是属于自己的。

女扮男装给予一个有见地的女性更多言论的自由,能够挑衅地向大男子主义发出抗议。在这部喜剧里,男子的一身马甲和长裤,滑稽的假胡子和假短发,是许给罗瑟琳发言特权的武器,但真正的武器,是女性对付男权社会话语范式的自觉与机智。

《皆大欢喜》剧照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格鲁吉亚剧团揭秘莎翁喜剧魅力 主人公女扮男装演绎女性意识萌发

在这部喜剧里,男子的一身马甲和长裤,滑稽的假胡子和假短发,是许给罗瑟琳发言特权的武器,但真正的武器,是女性对付男权社会话语范式的自觉与机智。

《皆大欢喜》剧照

“艺术的目的很简单,那便是给人带来快乐和勇气。”格鲁吉亚科捷·马加尼什维里国立戏剧院创办人科捷·马加尼什维里这样认为。在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戏剧院携作品《皆大欢喜》造访上海,于10月30、31两日在上海虹桥艺术中心上演这部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

格鲁吉亚名团来沪,莎翁经典再次亮相

早在2014年北京举办的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盛会上,科捷·马加尼什维里国立戏剧院便以《皆大欢喜》为中国观众所了解。这个在格鲁吉亚当地小负盛名的戏剧院于1928年创办,大部分作品以经典戏剧为蓝本,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契诃夫的《牵狗的女人》、狄更斯的《圣诞颂歌》等。

剧院成立至今,已在英国、德国、意大利、土耳其、波兰、美国、罗马尼亚、以色列等世界各国进行巡回演出。在新戏剧与经典作品的基础上,这支队伍将新技术与艺术家进行组合,为戏剧爱好者呈现众多精彩作品。

此次,他们带来的作品《皆大欢喜》改编自莎士比亚同名原著,这部时长125分钟的作品由莱文·特苏拉则执导。演出内容集齐一见钟情、女扮男装、以善胜恶、圆满爱情、智趣语言等多种元素,在舞台上呈现了莎士比亚善终胜恶的人文主义思想。故事灵感来源于莎士比亚童年时听长辈们讲述的森林和小镇上流传的各种传说和神怪故事。有兄弟之间的爱恨纠葛:老公爵被其弟弗莱德里克篡位,放逐至亚登森林;贵族青年奥兰多被兄长奥利弗追杀,逃亡亚登森林。有青年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老公爵之女罗瑟琳与奥兰多,新公爵之女西莉亚与奥列弗,宫廷小丑试金石与乡村姑娘奥德丽,牧羊女菲比与牧羊人西尔维斯。故事场景在宫廷与森林之间切换,剧中人物也历经各种风云际会。

《皆大欢喜》剧照

从宫廷到亚登森林:从黑暗中世纪到文艺复兴

《皆大欢喜》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洛奇的散文体牧歌传奇《罗瑟琳》,这种世外桃源式的牧歌文学是欧洲一个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在中世纪遭到中断,文艺复兴时代又重新兴盛。

本该和传统田园文学一脉相承的田园戏剧却反其道而行之。与远离现实、一尘不染的田园文学不同的是,《皆大欢喜》第一幕便向观众呈现了一座乌烟瘴气宫廷,四处充满着阴谋、暴力,人们为了争权夺利而不惜抛却骨肉之情,一场夺人眼球的摔跤比赛便是其缩影,演出却以趣味横生的表演对黑暗残酷的处境进行了滑稽模仿。当场景转换到亚登森林,绿意盎然的世界和朴实的人物面容让观众眼前为之一亮,回到大自然怀抱的人们仿佛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封建等级观念完全被抛掉,老公爵与他的旧臣称兄道弟,一心谋害兄弟的奥列弗以及篡位夺权的新公爵也突然间换了一副面孔,一旦进入亚登森林,他们立即受到感化,洗心革面。戏剧以宫廷至森林的场景切换,暗喻人们从中世纪走向文艺复兴。

剧名《皆大欢喜》表明剧中受迫害的好人全都得到好报,恶人受到感化,有情人喜结良缘,这反映了莎士比亚理想中的以善胜恶的美好境界。莎士比亚习惯于从人性论出发,把尖锐的社会矛盾理解为善恶两种力量的斗争,在喜剧中,他往往通过恶人的悔悟和好人的宽恕来求得矛盾的解决。

剧中不少台词像是一个个相声段子,穿插在戏剧中。这出喜剧将对话、说笑和讥讽杂糅到一起,让观众看到语言不仅仅是交流情感的载体,更是个性的印记,这种最通俗化的口头艺术为日常生活增添了光彩和情趣,也不失为一种开放的、多角度的人生透视。

喜剧《皆大欢喜》的原名是“As You Like It”——“正如你们所喜欢的”,体现了莎翁的人文主义精神:一是对人类追求美好事物、爱情、幸福的肯定,宣扬人类的真、善、美;二是恶人并没有得到惩罚而是得到宽恕,最终好人和恶人互相和解达到和谐统一。这些元素满足了观众对圆满结局的期许,他们随着舞台上的演员从宫廷漫步至森林,从中世界前往文艺复兴,从禁锢迈向解放。

《皆大欢喜》剧照

女扮男装:女性意识的萌发

《皆大欢喜》的主人公是罗瑟琳,她女扮男装,本是为了在流放至亚登森林的漫漫长途中寻求自保。当她在森林里遇到失散多年的老父亲,却不肯父女相认;遇到日思夜想的情人奥兰多,仍隐瞒真实的身份。后来的这番选择,恐怕是因为她意识到这套男子的长裤和马甲给予自己一种自由、一种解放、一种安全感。

在牧羊少年的伪装下,罗瑟琳摆脱了传统观念加诸于女性的束缚,在爱人面前无需以淑女的面貌掩藏本真性情,能够把女性隐藏在内心难以启齿的大胆、独立的想法,以戏谑的语气,轻松自如地表达出来。女扮男装的罗瑟琳让蒙在鼓里的奥兰多把自己假想为罗瑟琳,以此“训练”他对情人的爱情,实则为罗瑟琳对奥兰多的考验。由此,罗瑟琳抒发了许多无遮无拦的妙语:“你心中至真至美的罗瑟琳和我是一样的,喜怒无常、无理取闹、爱憎分明。”奥兰多:“不,她不会这样的,她是多么好的人儿。”罗瑟琳反驳:“如果你真的爱你的罗瑟琳,你就要爱她真正的样子。”这不可压抑、钻头觅缝、争强好胜的自我表现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萌发,长了小女人志气,灭了大男子威风。女性凭着这份机灵,要证明自己并非大男子眼中没有独立人格的附属品。她们有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欲望,她们可以向所爱之人奉献自己,但归根结底,她们是属于自己的。

女扮男装给予一个有见地的女性更多言论的自由,能够挑衅地向大男子主义发出抗议。在这部喜剧里,男子的一身马甲和长裤,滑稽的假胡子和假短发,是许给罗瑟琳发言特权的武器,但真正的武器,是女性对付男权社会话语范式的自觉与机智。

《皆大欢喜》剧照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