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作为车主每天都需要使用到唯一与地面产生摩擦力的车辆部件。轮胎将发动机传递出的性能传递至地面产生向前的推力,而轮胎磨损程度对于驾驶体验与安全上的影响十分直接。因此每次小编听到身边朋友说“自己的轮胎还能再开几千公里”的时候特别反感,一是对于这种轻浮的态度的不认可,二是鄙视这些买了车却不好好用车的吝啬态度。
轮胎改换就换是对于自己和他人安全的一种承诺,那对于什么时候换轮胎?具体要看哪些地方来依据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番。
1、磨损警戒线
在轮胎的纵向沟槽中又会有一个梯形的小凸起,它的名字叫“轮胎磨损标记”。这个标记主要是为提醒车主轮胎损耗程度而设计的,标记厚度2mm。如果台面厚度距离轮胎沟槽底部4mm时,就需要考虑近期更换轮胎了。
2、多次补胎
轮胎寿命降低不仅仅是因为胎面变薄,来自于路面上的各种异物和尖锐物体也是让轮胎“折寿”的因素之一。一般只要补胎得当,一两次的补胎完全不会影响行车安全,单多次补胎的情况下小编就建议换胎了。这是因为轮胎在破损后会形成一定量的伤口破损,虽然补胎可以将伤口填平密封,但在微观层面上并不是相容的物质。
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轮胎温度与压力上升就有可能将补胎位置老化的胶水撑开导致慢漏气,甚至于爆胎的风险。
3、橡胶老化
橡胶老化问题可谓是老生常谈了,轮胎虽然在制造过程中有加热硫化这种增加轮胎耐久度的工序。但依旧还是不能避免轮胎在紫外线、热量、水份所造成的自然老化,慢慢龟裂、硬化易碎等。所以,像开头小编所说的车子放着不开就不用换是特别不负责想法。
轮胎到底多久换一次,许多厂家在保养手册中有明确写出,但这到底可不可信呢?小编继续带大家分析一下。
按时间来看并不合理
虽然一部分车主喜欢根据保养手册的指示标准来更换,但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用车频率各不相同,用车强度不一。小编身边就有一个跑滴滴的好朋友,一年15万公里,两套胎妥妥磨得干干净净。也有身边的好姐妹,家里给买了车一年开不了几回,每次开车出门先去洗车(因为灰太厚),怕是轮胎都老化开裂了也跑不了几千公里。
按里程也不一定对
如果单从使用里程上来说,一条轮胎的标准寿命在5万公里左右。当然这也是取得平均值,市面上也有一些主打高里程高续航力的轮胎产品,就比如佳安ps21,跑个7到9万公里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综合考虑才是正确答案
轮胎的损耗其实和车辆损耗是一样的,一车一况同样也可以用在轮胎上。轮胎生产后的寿命需要通过年限与里程数综合考虑才能正确判定是否需要更换。如果平时用车比较少,可按2年的年限法计算,如果用车比较平凡,则根据里程数5到7万公里进行计算。其他情况下通过观察轮胎损耗也可以做判断。
以上三条都比较不易被人察觉,其余像爆胎、鼓包、胎壁破裂这种不用别人提醒,自己看一下就知道该换胎了,也就不谈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