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变形计》:一部纯商业的网红养成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变形计》:一部纯商业的网红养成记

参加过《变形计》的城市阔少们,大多都在新浪微博成了坐拥百万粉丝的大v网红,甚至利用人气开店代购。

根据官方的说法,《变形计》是湖南卫视重点研发的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2014年规则已改为一个月),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组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播出,它是中国第一档生活角色互换类节目,号称“新生态纪录片”。定位于大型青春励志生活类角色互换纪实节目,结合当下青少年最典型最突出问题,聚焦都市子女“现代病”:如网瘾、厌学、脆弱、暴力、物质、冷漠等,让节目影响更多电视机前的青少年,凸显节目的教育意义。

但是,近日“变形计失败”、“变形计主人公”等话题一度占据微博热搜榜首。《变形计》一时间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饱受争议。网友@djp727 说:“《变形计》已经完全商业化了,吸引眼球和捞钱是第一位!”网友@买权家桶送土豆腻 提议说:“广电应该整治一下这种带给青少年负面影响的节目。”网友@熊猫腻腻的黑眼圈 说:“曾经是这个节目的铁粉,每期都追的那种,现在好久不看了,也再也不会看了。节目已越来越变味了,超出其创办的真正目的。有必要停播!”

变“星”交换秀:农村孩子是最大受害者

金鹰网曾为《变形计》打出这样的口号:“《爸爸》团队再造《变形计》 看穷娃阔少换人生”。“穷娃阔少”一词本来就带有一定的歧视性,以此为宣传卖点本身就会对孩子的心灵成长造成伤害。城乡孩子互换生活,更是揭开了两种人生的全部痛苦与伤疤,逼着他们去面对沉重的现实,做更多的思考。把孩子当作消费道具的种种做法,着实令人心寒。

从节目选题定位上来看,《变形计》一般都是选择一个城市优越家庭的“坏”孩子与一个农村家庭条件艰苦但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进行角色互换。但值得商榷的是这样的交换究竟意义何在?

首先有钱人家父母为孩子报名参加《变形计》便无形中向大家表示自己对孩子的不认可。而不情愿去参加变形计的主人公最后只会因此而加剧与家长之间的隔阂。品学兼优的农村孩子初入城中也会产生各种不适应,再次返回贫穷落后的农村更会使他未谙世事的心灵感受到巨大的落差。

如果说有钱的孩子在变形计中懂得了感恩和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那么农村孩子在这场交换秀中得到了什么呢?众所周知,对孩子成长而言最关键的是家庭的教育。但我们看到的却是节目组故意将城市孩子变“坏”的根源定义为金钱在作怪。迎合部分仇富观众的心理预期,自然会取得不错的收视率。农村孩子在城市中同样被城市父母“娇宠”着,动辄几百块的零花钱,各种玩具零食。虽然城市父母是出于热情的好意,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农村孩子可能长这么大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和漂亮的玩具?而他们的无心之举必然会打击到农村孩子的自尊心。城市家长又何尝反思过家庭教育并不仅仅是金钱和玩具那么简单。还好农村孩子只是交换短短的十几天的时间,不然谁又能保证农村孩子不会变成另一个娇生惯养的公子哥?

在拍摄过程中节目组采用的是各种摄像机镜头24小时不间断明拍、暗拍的方式。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全都展现在亿万观众面前。有时主人公情绪激动想一个人独处时,摄像人员依然我行我素一直跟拍。甚至利用特写展现孩子因生气而变得扭曲的脸。难道为了节目效果就可以无视当事人的意见吗?节目组有考虑过未成年人的隐私需要得到保护吗?我们看到的是摄制人员向孩子问各种触动心灵伤痛的问题,揭开孩子们一个又一个伤疤。难道栏目组不曾想这些问题可能给孩子心灵造成创伤吗?在节目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他们都为节目牺牲了自己的很多隐私。

实质:城市阔少踩着淳朴农娃而成名的商业节目

变形计号称是“原生态公益记录片”。但它实际是一个商业冠名的节目,并且会在节目中多次插播广告。其拍摄手法也存在虚假和捏造。拍摄前一般也会有剧情大纲,跌宕起伏的内容迎合了观众的心理需要,为其带来了高收视率,实现了商业价值。在拍摄过程中用扭曲的心态看待乡村,有消费弱势群体之嫌。节目中一直灌输的价值观念就是:农村孩子要努力学习,改变命运逃出落后贫穷的农村。但其实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媒体节目应该告诉农村孩子的是:学有所成建设家乡。试问,如果连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都不知道感恩家乡,我们又怎么能期望农村变得更好?

回看那些曾经参加过《变形计》的城市主人公。从易虎臣到陈佩雯再到李耐阅,全都因为参加节目后粉丝大涨,成为人气爆棚的网络红人。想起农村孩子因为变形计而遭受的种种,我们不禁心酸。《变形计》已经成为有钱人花钱踩着淳朴的农村孩子成名的做秀节目了。寄希望于城市孩子体验几天农村生活就真的能脱胎换骨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也只能宣告失败。请不要因为收视率而忘了初心!

参加过《变形计》的城市阔少们,大多都在新浪微博成了坐拥百万粉丝的大v网红,甚至利用人气开店代购。

建议:铸人、筑梦、回归初衷

《变形计》日益暴露出的弊端说明该节目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和改进。比如在一个节目拍摄完成之后可以继续在当地停留一段时间,去关注栏目结束后孩子们和村子的变化。再如交换孩子回来时,可以更多的帮助他带回一些图书、学习器材,而不是零食、玩具。同时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交流座谈会。由交换的孩子和没有交换的孩子共同分享城市里的所见所闻。也可以以此为契机,为交换的孩子解释在城市遇见的不解与困惑。慢慢地引导这些孩子们从聚光灯下走出去,正常的回到自己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为孩子们创造出了一颗“同一个梦想”的心。只有回归“铸人、筑梦”的初衷,才不会让变形计沦为一场商业真人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变形计》:一部纯商业的网红养成记

参加过《变形计》的城市阔少们,大多都在新浪微博成了坐拥百万粉丝的大v网红,甚至利用人气开店代购。

根据官方的说法,《变形计》是湖南卫视重点研发的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2014年规则已改为一个月),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组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播出,它是中国第一档生活角色互换类节目,号称“新生态纪录片”。定位于大型青春励志生活类角色互换纪实节目,结合当下青少年最典型最突出问题,聚焦都市子女“现代病”:如网瘾、厌学、脆弱、暴力、物质、冷漠等,让节目影响更多电视机前的青少年,凸显节目的教育意义。

但是,近日“变形计失败”、“变形计主人公”等话题一度占据微博热搜榜首。《变形计》一时间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饱受争议。网友@djp727 说:“《变形计》已经完全商业化了,吸引眼球和捞钱是第一位!”网友@买权家桶送土豆腻 提议说:“广电应该整治一下这种带给青少年负面影响的节目。”网友@熊猫腻腻的黑眼圈 说:“曾经是这个节目的铁粉,每期都追的那种,现在好久不看了,也再也不会看了。节目已越来越变味了,超出其创办的真正目的。有必要停播!”

变“星”交换秀:农村孩子是最大受害者

金鹰网曾为《变形计》打出这样的口号:“《爸爸》团队再造《变形计》 看穷娃阔少换人生”。“穷娃阔少”一词本来就带有一定的歧视性,以此为宣传卖点本身就会对孩子的心灵成长造成伤害。城乡孩子互换生活,更是揭开了两种人生的全部痛苦与伤疤,逼着他们去面对沉重的现实,做更多的思考。把孩子当作消费道具的种种做法,着实令人心寒。

从节目选题定位上来看,《变形计》一般都是选择一个城市优越家庭的“坏”孩子与一个农村家庭条件艰苦但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进行角色互换。但值得商榷的是这样的交换究竟意义何在?

首先有钱人家父母为孩子报名参加《变形计》便无形中向大家表示自己对孩子的不认可。而不情愿去参加变形计的主人公最后只会因此而加剧与家长之间的隔阂。品学兼优的农村孩子初入城中也会产生各种不适应,再次返回贫穷落后的农村更会使他未谙世事的心灵感受到巨大的落差。

如果说有钱的孩子在变形计中懂得了感恩和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那么农村孩子在这场交换秀中得到了什么呢?众所周知,对孩子成长而言最关键的是家庭的教育。但我们看到的却是节目组故意将城市孩子变“坏”的根源定义为金钱在作怪。迎合部分仇富观众的心理预期,自然会取得不错的收视率。农村孩子在城市中同样被城市父母“娇宠”着,动辄几百块的零花钱,各种玩具零食。虽然城市父母是出于热情的好意,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农村孩子可能长这么大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和漂亮的玩具?而他们的无心之举必然会打击到农村孩子的自尊心。城市家长又何尝反思过家庭教育并不仅仅是金钱和玩具那么简单。还好农村孩子只是交换短短的十几天的时间,不然谁又能保证农村孩子不会变成另一个娇生惯养的公子哥?

在拍摄过程中节目组采用的是各种摄像机镜头24小时不间断明拍、暗拍的方式。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全都展现在亿万观众面前。有时主人公情绪激动想一个人独处时,摄像人员依然我行我素一直跟拍。甚至利用特写展现孩子因生气而变得扭曲的脸。难道为了节目效果就可以无视当事人的意见吗?节目组有考虑过未成年人的隐私需要得到保护吗?我们看到的是摄制人员向孩子问各种触动心灵伤痛的问题,揭开孩子们一个又一个伤疤。难道栏目组不曾想这些问题可能给孩子心灵造成创伤吗?在节目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他们都为节目牺牲了自己的很多隐私。

实质:城市阔少踩着淳朴农娃而成名的商业节目

变形计号称是“原生态公益记录片”。但它实际是一个商业冠名的节目,并且会在节目中多次插播广告。其拍摄手法也存在虚假和捏造。拍摄前一般也会有剧情大纲,跌宕起伏的内容迎合了观众的心理需要,为其带来了高收视率,实现了商业价值。在拍摄过程中用扭曲的心态看待乡村,有消费弱势群体之嫌。节目中一直灌输的价值观念就是:农村孩子要努力学习,改变命运逃出落后贫穷的农村。但其实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媒体节目应该告诉农村孩子的是:学有所成建设家乡。试问,如果连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都不知道感恩家乡,我们又怎么能期望农村变得更好?

回看那些曾经参加过《变形计》的城市主人公。从易虎臣到陈佩雯再到李耐阅,全都因为参加节目后粉丝大涨,成为人气爆棚的网络红人。想起农村孩子因为变形计而遭受的种种,我们不禁心酸。《变形计》已经成为有钱人花钱踩着淳朴的农村孩子成名的做秀节目了。寄希望于城市孩子体验几天农村生活就真的能脱胎换骨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也只能宣告失败。请不要因为收视率而忘了初心!

参加过《变形计》的城市阔少们,大多都在新浪微博成了坐拥百万粉丝的大v网红,甚至利用人气开店代购。

建议:铸人、筑梦、回归初衷

《变形计》日益暴露出的弊端说明该节目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和改进。比如在一个节目拍摄完成之后可以继续在当地停留一段时间,去关注栏目结束后孩子们和村子的变化。再如交换孩子回来时,可以更多的帮助他带回一些图书、学习器材,而不是零食、玩具。同时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交流座谈会。由交换的孩子和没有交换的孩子共同分享城市里的所见所闻。也可以以此为契机,为交换的孩子解释在城市遇见的不解与困惑。慢慢地引导这些孩子们从聚光灯下走出去,正常的回到自己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为孩子们创造出了一颗“同一个梦想”的心。只有回归“铸人、筑梦”的初衷,才不会让变形计沦为一场商业真人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