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巴黎停尸房漫游指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巴黎停尸房漫游指南

当人们来到巴黎停尸房时,他们关注的的也绝不止是尸体,而且还有他们各自背后的事件与人生。

我们知道,巴黎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人民心中的旅游圣地。虽然如今的这座城市既拥挤又无聊而且窃贼猖獗地铁里还有怪味,但在大家心中它仍然是老欧洲黄金时代的象征。

那么,在欧洲真正的黄金时代(比如说《午夜巴黎》女主角最热爱的19世纪下半叶),人们游巴黎时都会去些什么景点呢?

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显然是必选,埃菲尔铁塔1889年盖好之后也成了巴黎最著名的地标。但这些玩意儿现在也都有,并不具有黄金时代的特色。真正专属于那个时代的,是巴黎圣母院隔壁的一处名叫“巴黎停尸房”的场所。它现在已经被改成了公园,但在那个时代,这个专门展出惨死者尸首、建筑面积只相当于动物园单个展厅的地方却是巴黎最大红大紫的景点之一,每天都能吸引上万名游客,人流最大时单日有超过四万人入场参观。

除了巴黎本地人之外,外地游客也对这个奇妙的场所趋之若鹜。在它最终于1907年停业时,周边的40名商贩联名请愿要求重开停尸房,否则他们的生意会因为游客消失而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确实,根据当时人的记载,巴黎停尸房的门前就像今天的蒙马特高地一样站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贩,专门向远道而来的游客兜售停尸房纪念品。

群众围观无名尸体的盛况

显然,这个地方当初并不是为了旅游业而设立的。巴黎停尸房创建于1864年,本意是用来停放巴黎不时出现的无名尸体,供广大死者家属和友人前来认领,绝没有搞成旅游圣地的打算。如果你觉得这种地方的存在本身就难以理解的话,请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访问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开设的网站“无人认领尸体在线查询”。这个令人想起《八百万种死法》的网站每隔一阵都会发布他们新近收集的无名尸体,制成列表,供失踪者家属前来认领。就像巴黎停尸房一样,这个网站也曾在中文互联网上流行一时。

可想而知,事情很快就变味了。停尸房开业的消息传遍了巴黎,大家都知道巴黎圣母院旁边新开了个像动物园一样的地方,在玻璃笼子里展出人类尸体,而且还不要钱,人少的时候想呆多久呆多久。没过几个月,广大巴黎市民就都开始在这里流连忘返了。停尸房每天早上一开门,游客们便一拥而入,直到晚上6点半下班,参观者一直络绎不绝。作家左拉某部小说的主角就是停尸房的拥趸,每天早上上班路上都要进去转转。

除了不要门票之外,巴黎停尸房还有一个特点是任何动物园都不具备的,那就是展品常换常新,每周去参观见到的都不一样。跳塞纳河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那时候巴黎的犯罪活动和现在一样数量惊人,且在暴力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停尸房从来不愁展品的来源。

当人们来到巴黎停尸房时,他们关注的的也绝不止是尸体,而且还有他们各自背后的事件与人生。参观者热烈地讨论死者的身份和死因,带着电视剧编剧的心态打量每一具遗体。长此以往,这个停尸房便成为了某种新的社交中心——如果你错过了今天新到的尸体,那明天在单位还能跟同事聊什么呢?每当有特别恐怖的罪案发生,闻讯赶来参观被害者遗体的人们更是摩肩接踵,造成停尸房内拥挤不堪,保安要不断呼吁大家看完赶紧走。某些本地报纸还开有栏目,专门对最近参展的尸体进行点评。

到了这个地步,巴黎停尸房已经是个半娱乐设施了,而到了19世纪70年代,这里还发生一件更有娱乐性的事儿。为了减缓展品们腐败的速度,整栋建筑物中都不断流有冷水,因此停尸房里总是冰冷难耐,但展品们仍然只能参展3天左右,然后就烂得没法看了。于是,停尸房特意将其中一些尸体复制成蜡像,常年展览。

在19世纪80年代的一起著名分尸案中,一位被劈成两半扔进塞纳河的女士引起了轰动,开展后一小时内便有六千人入场参观,停尸房不得不推迟下班时间以应对接踵而来的参观者。尸体完全腐烂后,停尸房还继续展出这(两)具尸体的复制蜡像。这种展出开始后,蜡像做得像不像的问题也成了停尸房游客们的重要谈资。

离别了亲人 / 我来到这个地方 / 异乡的寒夜长又长

然而,巴黎停尸房虽然在娱乐业和旅游业中大放异彩,但在本职工作上的表现却谈不上出色。据当时报纸的报道,1891年共有750位成年死者入场参展,其中有680位的身份被成功确定,但通过公开展览确定的只有40位。即使对这40具尸体,报界也怀疑其中“有猫腻”,认为是停尸房为了招揽游客而故意策划了现场认尸的戏剧性场面。

而且,巴黎停尸房绝不只是巴黎市民自己的乐园。开张两三年后,停尸房的名声就传遍了欧洲,很多这一时期的巴黎旅游指南中都把它列为巴黎的重要景点。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便曾闻讯赶来,并成为该停尸房的忠实粉丝,多次到巴黎来参观游览,还在日记里将其称为“我的老熟人”。

一本巴黎旅游指南对停尸房的介绍

娱乐大众数十载后,巴黎停尸房于1907年宣布结业,不再对公众开放。虽然大家都觉得遗憾,小贩们还发起了示威抗议,但报界只表达了轻微的痛心病首,因为“毕竟我们谁也没花钱买过票”,“没资格对其经营说三道四”。

过了大约一百年以后,一位北碱友人梦见参观医学院实验室,大大小小的尸体都泡在福尔马林中。心惊肉跳之余,该友人走出房门,结果看到门前对联:何处青山埋忠骨,唯余毒水腌皮囊。

这个梦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至今还不是很明白。

最后,我们警告猎奇心强的读者,在浏览上文提及的广州无名尸体认领网站时,请谨慎点击查看死者的详细信息,因为其中含有的尸体照片对于非医学、刑侦科学工作者以外的人士,可能会引起极度的不适,而且印象挥之不去。

***

北碱读书会(微信号beijiandushuhui)是一个松散到存不存在都一样的非组织,出于对熬夜、五花肉、西方文学、寻衅滋事和各类精神疾病的共同爱好走到了一起。不定期更新,不定期冬眠。

转载请自觉联系我们(beijiandushuhui@126.com)。面斥不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巴黎停尸房漫游指南

当人们来到巴黎停尸房时,他们关注的的也绝不止是尸体,而且还有他们各自背后的事件与人生。

我们知道,巴黎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人民心中的旅游圣地。虽然如今的这座城市既拥挤又无聊而且窃贼猖獗地铁里还有怪味,但在大家心中它仍然是老欧洲黄金时代的象征。

那么,在欧洲真正的黄金时代(比如说《午夜巴黎》女主角最热爱的19世纪下半叶),人们游巴黎时都会去些什么景点呢?

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显然是必选,埃菲尔铁塔1889年盖好之后也成了巴黎最著名的地标。但这些玩意儿现在也都有,并不具有黄金时代的特色。真正专属于那个时代的,是巴黎圣母院隔壁的一处名叫“巴黎停尸房”的场所。它现在已经被改成了公园,但在那个时代,这个专门展出惨死者尸首、建筑面积只相当于动物园单个展厅的地方却是巴黎最大红大紫的景点之一,每天都能吸引上万名游客,人流最大时单日有超过四万人入场参观。

除了巴黎本地人之外,外地游客也对这个奇妙的场所趋之若鹜。在它最终于1907年停业时,周边的40名商贩联名请愿要求重开停尸房,否则他们的生意会因为游客消失而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确实,根据当时人的记载,巴黎停尸房的门前就像今天的蒙马特高地一样站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贩,专门向远道而来的游客兜售停尸房纪念品。

群众围观无名尸体的盛况

显然,这个地方当初并不是为了旅游业而设立的。巴黎停尸房创建于1864年,本意是用来停放巴黎不时出现的无名尸体,供广大死者家属和友人前来认领,绝没有搞成旅游圣地的打算。如果你觉得这种地方的存在本身就难以理解的话,请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访问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开设的网站“无人认领尸体在线查询”。这个令人想起《八百万种死法》的网站每隔一阵都会发布他们新近收集的无名尸体,制成列表,供失踪者家属前来认领。就像巴黎停尸房一样,这个网站也曾在中文互联网上流行一时。

可想而知,事情很快就变味了。停尸房开业的消息传遍了巴黎,大家都知道巴黎圣母院旁边新开了个像动物园一样的地方,在玻璃笼子里展出人类尸体,而且还不要钱,人少的时候想呆多久呆多久。没过几个月,广大巴黎市民就都开始在这里流连忘返了。停尸房每天早上一开门,游客们便一拥而入,直到晚上6点半下班,参观者一直络绎不绝。作家左拉某部小说的主角就是停尸房的拥趸,每天早上上班路上都要进去转转。

除了不要门票之外,巴黎停尸房还有一个特点是任何动物园都不具备的,那就是展品常换常新,每周去参观见到的都不一样。跳塞纳河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那时候巴黎的犯罪活动和现在一样数量惊人,且在暴力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停尸房从来不愁展品的来源。

当人们来到巴黎停尸房时,他们关注的的也绝不止是尸体,而且还有他们各自背后的事件与人生。参观者热烈地讨论死者的身份和死因,带着电视剧编剧的心态打量每一具遗体。长此以往,这个停尸房便成为了某种新的社交中心——如果你错过了今天新到的尸体,那明天在单位还能跟同事聊什么呢?每当有特别恐怖的罪案发生,闻讯赶来参观被害者遗体的人们更是摩肩接踵,造成停尸房内拥挤不堪,保安要不断呼吁大家看完赶紧走。某些本地报纸还开有栏目,专门对最近参展的尸体进行点评。

到了这个地步,巴黎停尸房已经是个半娱乐设施了,而到了19世纪70年代,这里还发生一件更有娱乐性的事儿。为了减缓展品们腐败的速度,整栋建筑物中都不断流有冷水,因此停尸房里总是冰冷难耐,但展品们仍然只能参展3天左右,然后就烂得没法看了。于是,停尸房特意将其中一些尸体复制成蜡像,常年展览。

在19世纪80年代的一起著名分尸案中,一位被劈成两半扔进塞纳河的女士引起了轰动,开展后一小时内便有六千人入场参观,停尸房不得不推迟下班时间以应对接踵而来的参观者。尸体完全腐烂后,停尸房还继续展出这(两)具尸体的复制蜡像。这种展出开始后,蜡像做得像不像的问题也成了停尸房游客们的重要谈资。

离别了亲人 / 我来到这个地方 / 异乡的寒夜长又长

然而,巴黎停尸房虽然在娱乐业和旅游业中大放异彩,但在本职工作上的表现却谈不上出色。据当时报纸的报道,1891年共有750位成年死者入场参展,其中有680位的身份被成功确定,但通过公开展览确定的只有40位。即使对这40具尸体,报界也怀疑其中“有猫腻”,认为是停尸房为了招揽游客而故意策划了现场认尸的戏剧性场面。

而且,巴黎停尸房绝不只是巴黎市民自己的乐园。开张两三年后,停尸房的名声就传遍了欧洲,很多这一时期的巴黎旅游指南中都把它列为巴黎的重要景点。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便曾闻讯赶来,并成为该停尸房的忠实粉丝,多次到巴黎来参观游览,还在日记里将其称为“我的老熟人”。

一本巴黎旅游指南对停尸房的介绍

娱乐大众数十载后,巴黎停尸房于1907年宣布结业,不再对公众开放。虽然大家都觉得遗憾,小贩们还发起了示威抗议,但报界只表达了轻微的痛心病首,因为“毕竟我们谁也没花钱买过票”,“没资格对其经营说三道四”。

过了大约一百年以后,一位北碱友人梦见参观医学院实验室,大大小小的尸体都泡在福尔马林中。心惊肉跳之余,该友人走出房门,结果看到门前对联:何处青山埋忠骨,唯余毒水腌皮囊。

这个梦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至今还不是很明白。

最后,我们警告猎奇心强的读者,在浏览上文提及的广州无名尸体认领网站时,请谨慎点击查看死者的详细信息,因为其中含有的尸体照片对于非医学、刑侦科学工作者以外的人士,可能会引起极度的不适,而且印象挥之不去。

***

北碱读书会(微信号beijiandushuhui)是一个松散到存不存在都一样的非组织,出于对熬夜、五花肉、西方文学、寻衅滋事和各类精神疾病的共同爱好走到了一起。不定期更新,不定期冬眠。

转载请自觉联系我们(beijiandushuhui@126.com)。面斥不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