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带着控制欲的爱,太可怕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带着控制欲的爱,太可怕了

我都是为了你好!

“爸妈还能害你吗?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别不领情。”

这不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背后还伴随着控制欲,一种从不允许任何质疑的权威。

干涉你交朋友,是为了你好,别被坏孩子影响你学习。

把你送给杨永信电击,是为了你好,网瘾害人。

你读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都得听我的,因为我是为了你好。

你如果有意见,他们就会说:父母怎么可能会错呢?你还年轻你不懂。

即使最后证明父母做得不对,只要带上“为了你好”这4个字,就多了一块免罪金牌。“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不感恩就算了,还怪我们,真是长大了翅膀就硬了!”

我们不能反驳。否则往小了说是不听话,往大了说就是白养你这个不孝子。

对青少年来说,“为了你好”就是一条束缚自己的枷锁。

打击式教育: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有个博主分享了自己身边的故事,有一个很厉害的老艺术家,她不仅自己追求完美,还对女儿特别严格。女儿考上了常春藤的博士以后问她,“我是不是永远不能让你满意?”得到的答案是:你以为自己做得很好吗?

女儿转身从阳台跳了下去,从此离开了人世。

这不是个例。

在众多讨论家庭关系的帖子底下,最高赞的评论都是:我从小受到的就是打击式教育,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我很努力地让他们满意,但是却很难听到一句夸奖。

认真学习,父母就说死读书,不如别人会来事。

多去社交,父母就说我心野,整天想着出去玩。

考了第二名,父母让我对比跟第一名差在哪。

同学都有新玩具新书包,但父母让我别去攀比。

“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很好,自家的孩子总是被苛责。

很多父母觉得,鼓励孩子容易让他骄傲自满,不求上进。但恰恰不是。

事实上,在孩子取得成就时,挖苦他,冷嘲热讽,不会让他变得更好,只会让他变得更加敏感,没有安全感,习惯性否定自己。

在氛围好、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更加自信、落落大方。

更可怕的是挥舞着“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帜,坚守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

朋友欣欣说,“我家的衣架都是打我打弯的”。父母每次都说,打你是想让你长教训,以后才能有出息。

但她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爸爸路过学校门口,看到她和男生说了几句话,就当着同学们的面打了她一耳光,还骂她“是不是在发骚?”

听同学说他们的父母都很爱自己,从来不会动手打人,而且从不干涉自己的选择,哪怕错了也还有父母做退路。她忍不住哭了。

被控制欲包裹的爱,很可怕

“我知道爸妈很爱我,但是他们施加太多的关注,让我觉得快要窒息了。”一个被误认为是“妈宝”的男性朋友如此说道。

前段时间,朱雨辰的妈妈刷屏了,因为她在综艺《我家那小子》里的言论让人目瞪口呆。

哪怕儿子身材发福,脸上长满痘痘,也必须得喝她特意熬的梨子糖水,一喝就喝了十年。

妈妈不允许他下厨房,否则就觉得自己愧对儿子。也不允许他在外面吃饭,朱雨辰去哪拍戏,她就跟到哪里给他做饭。

而且儿子找女朋友必须按照妈妈的标准,“他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但是我都是会去干扰的。”

在她眼里,“妈宝男”不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反而很可爱。

他妈妈觉得,我是因为爱你,才会用整个生命来对待你。但是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变相的过度控制,孩子会失去自我,甚至不敢再反抗。

父母的控制欲很可怕,划不清和孩子相处的界限。

同事对此很有共鸣,她爸妈的掌控欲极强,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追究到底。她自己在爸妈面前毫无隐私可言,感觉是赤裸裸的。

以前,她在日记里写了一些青春期少女的烦恼,因为忘记锁进抽屉,被父母偷看了。

他们当着她的面读出来。同事劝阻,父母还讽刺:诶哟,好意思写,不好意思听啊?

现在想起他们当时的冷笑,心里还在发颤。

想起父母说过的“世界上的人你谁都可以不信,只有父母能信。”可是从那以后,她对别人的信任感已经崩塌了。

在很多长辈心里,没有考公务员是不孝,没有在30岁之前结婚生孩子也是不孝,只要想法和他们不一致,就施加亲情压力。

被道德绑架的青少年,觉得自己得不到理解,很苦闷。

我知道你为我好,但我想决定自己的人生

摆脱父母的支配,治愈成长的阴影,是我们要学会的课题。

曾经在知乎看到过一个回答,大致是这样的:我们的人生都是为了自己而活,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你手上。当你选择听从父母的建议时,也意味着是你自己的决定。如果你没有听从父母的的安排而过得越来越糟时,这也怨不得父母。

在父母看来,他们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竭尽全力地在付出。骂我们是一时气不过来,打我们是恨铁不成钢。

你责备父母不理解你,觉得他们缺乏陪伴和沟通,不反思自己在教育上的缺失。

但是我们不能活在怨恨当中,这样的心态对谁都是煎熬。

很多被父母伤害过的人觉得,我现在依然在节日给他们送礼物,照旧保持和父母的联系,只是我变得不再袒露心扉,对亲密的拥抱或挽手会感到无所适从。

虽然童年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但是不想再回去了,不想回到那个没有力量反抗、被父母支配的时候。

我们在等父母一句道歉,而父母在等我们一句谢谢。

受伤以后,原谅不容易。但是放过自己,才是解脱。

也希望父母能够明白,我是你的儿女,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支配的物品,请尊重我作为人的权利。

抱抱当年那个委屈的自己

 

来源:蝉创意

原标题:带着控制欲的爱,太可怕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带着控制欲的爱,太可怕了

我都是为了你好!

“爸妈还能害你吗?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别不领情。”

这不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背后还伴随着控制欲,一种从不允许任何质疑的权威。

干涉你交朋友,是为了你好,别被坏孩子影响你学习。

把你送给杨永信电击,是为了你好,网瘾害人。

你读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都得听我的,因为我是为了你好。

你如果有意见,他们就会说:父母怎么可能会错呢?你还年轻你不懂。

即使最后证明父母做得不对,只要带上“为了你好”这4个字,就多了一块免罪金牌。“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不感恩就算了,还怪我们,真是长大了翅膀就硬了!”

我们不能反驳。否则往小了说是不听话,往大了说就是白养你这个不孝子。

对青少年来说,“为了你好”就是一条束缚自己的枷锁。

打击式教育: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有个博主分享了自己身边的故事,有一个很厉害的老艺术家,她不仅自己追求完美,还对女儿特别严格。女儿考上了常春藤的博士以后问她,“我是不是永远不能让你满意?”得到的答案是:你以为自己做得很好吗?

女儿转身从阳台跳了下去,从此离开了人世。

这不是个例。

在众多讨论家庭关系的帖子底下,最高赞的评论都是:我从小受到的就是打击式教育,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我很努力地让他们满意,但是却很难听到一句夸奖。

认真学习,父母就说死读书,不如别人会来事。

多去社交,父母就说我心野,整天想着出去玩。

考了第二名,父母让我对比跟第一名差在哪。

同学都有新玩具新书包,但父母让我别去攀比。

“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很好,自家的孩子总是被苛责。

很多父母觉得,鼓励孩子容易让他骄傲自满,不求上进。但恰恰不是。

事实上,在孩子取得成就时,挖苦他,冷嘲热讽,不会让他变得更好,只会让他变得更加敏感,没有安全感,习惯性否定自己。

在氛围好、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更加自信、落落大方。

更可怕的是挥舞着“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帜,坚守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

朋友欣欣说,“我家的衣架都是打我打弯的”。父母每次都说,打你是想让你长教训,以后才能有出息。

但她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爸爸路过学校门口,看到她和男生说了几句话,就当着同学们的面打了她一耳光,还骂她“是不是在发骚?”

听同学说他们的父母都很爱自己,从来不会动手打人,而且从不干涉自己的选择,哪怕错了也还有父母做退路。她忍不住哭了。

被控制欲包裹的爱,很可怕

“我知道爸妈很爱我,但是他们施加太多的关注,让我觉得快要窒息了。”一个被误认为是“妈宝”的男性朋友如此说道。

前段时间,朱雨辰的妈妈刷屏了,因为她在综艺《我家那小子》里的言论让人目瞪口呆。

哪怕儿子身材发福,脸上长满痘痘,也必须得喝她特意熬的梨子糖水,一喝就喝了十年。

妈妈不允许他下厨房,否则就觉得自己愧对儿子。也不允许他在外面吃饭,朱雨辰去哪拍戏,她就跟到哪里给他做饭。

而且儿子找女朋友必须按照妈妈的标准,“他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但是我都是会去干扰的。”

在她眼里,“妈宝男”不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反而很可爱。

他妈妈觉得,我是因为爱你,才会用整个生命来对待你。但是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变相的过度控制,孩子会失去自我,甚至不敢再反抗。

父母的控制欲很可怕,划不清和孩子相处的界限。

同事对此很有共鸣,她爸妈的掌控欲极强,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追究到底。她自己在爸妈面前毫无隐私可言,感觉是赤裸裸的。

以前,她在日记里写了一些青春期少女的烦恼,因为忘记锁进抽屉,被父母偷看了。

他们当着她的面读出来。同事劝阻,父母还讽刺:诶哟,好意思写,不好意思听啊?

现在想起他们当时的冷笑,心里还在发颤。

想起父母说过的“世界上的人你谁都可以不信,只有父母能信。”可是从那以后,她对别人的信任感已经崩塌了。

在很多长辈心里,没有考公务员是不孝,没有在30岁之前结婚生孩子也是不孝,只要想法和他们不一致,就施加亲情压力。

被道德绑架的青少年,觉得自己得不到理解,很苦闷。

我知道你为我好,但我想决定自己的人生

摆脱父母的支配,治愈成长的阴影,是我们要学会的课题。

曾经在知乎看到过一个回答,大致是这样的:我们的人生都是为了自己而活,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你手上。当你选择听从父母的建议时,也意味着是你自己的决定。如果你没有听从父母的的安排而过得越来越糟时,这也怨不得父母。

在父母看来,他们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竭尽全力地在付出。骂我们是一时气不过来,打我们是恨铁不成钢。

你责备父母不理解你,觉得他们缺乏陪伴和沟通,不反思自己在教育上的缺失。

但是我们不能活在怨恨当中,这样的心态对谁都是煎熬。

很多被父母伤害过的人觉得,我现在依然在节日给他们送礼物,照旧保持和父母的联系,只是我变得不再袒露心扉,对亲密的拥抱或挽手会感到无所适从。

虽然童年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但是不想再回去了,不想回到那个没有力量反抗、被父母支配的时候。

我们在等父母一句道歉,而父母在等我们一句谢谢。

受伤以后,原谅不容易。但是放过自己,才是解脱。

也希望父母能够明白,我是你的儿女,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支配的物品,请尊重我作为人的权利。

抱抱当年那个委屈的自己

 

来源:蝉创意

原标题:带着控制欲的爱,太可怕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