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圳设计互联办了一场“造物新世代”展览,我们提前去看了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圳设计互联办了一场“造物新世代”展览,我们提前去看了看

“当下的工艺正在经历重置。对于我们来说,它不再只代表着传统技艺,也并不只是关乎于过去。”策展人陈嘉莉说道。

造物新世代展览 题图来源:记者拍摄

文|李子慧

编辑|周卓然

提到中国的传统工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匠人、传统、历史与传承。但随着工业化的变革,机器逐渐代替手工生产,数字化逐渐成为新的设计驱动,所谓的传统工艺正在面临着两种不同的境遇——消失或者重塑。

在这个过程中,有这样一批中国乃至世界的年轻人,他们正在试图用现代科技中的算法、3D打印等技术将中国传统工艺的核心保留下来并进行创新。

基于这一点,不久前刚刚举办了强调当下数字化现象的“数字之维”展览的深圳设计互联,近期又邀请了陈幼坚、朱哲琴、石大宇、杨明洁、章俊杰、邵帆、刘建华等50余位设计师,举办了一场名为“造物新世代”的设计展,并就传统工艺如何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如何定义当代工艺以及如何在教育中提高新一代对“新”工艺的认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设计互联展馆外围 拍摄:李子慧
“造物新世代”展览 拍摄:李子慧

作为深圳为数不多的以艺术设计为主的展馆项目,深圳设计互联|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在去年10月刚刚开幕,其主展厅致力于探索数字化设计的未来,将深圳从“制造中心”向“智造中心”转型;V&A展馆则将持续V&A馆藏中选出涉及时尚、摄影、家具、产品与平面设计、戏剧和表演等多个领域的藏品进行展出;除此之外,它的内部还开放了一间330座的剧场,用于举办音乐会、演出和放映活动。

本次的“造物新世代”就位于设计互联的主展馆之中。根据设计师作品主题的不同,该展览主要分为了手工复兴、方法与技艺、迭代与创新以及理想社会四个部分。

“深山”里的传统艺术

家具品牌“素生”就是建立在传统手艺之上创新的品牌之一。其创始人章俊杰在本次展览中,通过数字建模设计并展出了一系列根植于竹编工艺的艺术作品。

“我在2011年底的时候参加了浙江绍兴嵊州一个竹编的展览,它是曾经的一个国营工厂的厂长举办的,展出的作品都是这个工厂在1960年代时期制作的。我当时也是偶然过去看了一下,但是大开眼界,他们所有的竹编都做的非常精致,惟妙惟肖。”章俊杰对界面记者回忆道。

而这次经历也为当时已经身为产品设计师的章俊杰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开始更多的关注起了中国的竹编工艺,并在2012年找到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手工艺匠人开始进行长期的合作。

根据北京每天的天空颜色而设计的瓷器瓶 摄:李子慧

同样擅于挖掘“深山”传统工艺的还有位于上海的环保品牌店klee klee,该店一直致力于推广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并于2015年与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以及云南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合启动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独龙族项目’”。在设计互联对该项目的介绍中,独龙族人世代居住在与缅甸接壤的云南山区,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他们却拥有独特的传统纺织技术以及运用这种织布技术编织成的彩色条纹毯。在2016年,klee klee邀请了两位独龙族的织布艺人与设计团队共同接受培训,从而使这种传统工艺得以重见天日。

类似的在偏远地区发掘出的传统工艺还有很多,而它们存在的意义也不只是体现在美学价值上,更多的则是在向当代社会展示着过去以及不同地区人们各自的生活方式。

“在我看来,传统工艺并不传统,它在当时也是现代的工艺。这是人们造物的方式。”在现场展出了竹制家具的设计师石大宇在此前接受策展人潘爱心的采访时说道。

工艺新革命的“难”

不过,无论是对于设计师本人还是传统工艺原始的传承者们来说,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及接受原始手工艺的新面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章俊杰对此深有体会,“在我刚开始找到合作的手艺人的时候,他没办法理解我所说的这种创新设计。因为他所掌握的技巧在他做学徒的时候就已经固定下来了,在几十年里,他最多也就是做一些很简单的调整和变化。我们的到来对他是一种冲击。”

拍摄:李子慧
拍摄:李子慧

这其实也代表了掌握中国传统工艺的一批手艺人的想法。在接触不到社交媒体以及种种数字化手段的时期,这些手艺人日复一日以最纯粹的手工工艺进行创作,而由于很多传统手工工艺对技巧有着极高的要求,这些已经成熟的工人师傅至少都有着20几年的经验,他们很难再去接受新的东西。

跟据章俊杰对界面记者的描述,他们在后来也接触了一些其他的工厂,也了解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竹子加工,在后来跟老师傅的不断沟通中,也使他最后接受了更为艺术化、现代化的竹编成品,而本次展出的竹柔系列,虽然设计过程与数字建模息息相关的,而它的编织方式仍是比较传统的。

但即使能够被传统手工艺者所接受,再将其进行合适的创新依旧不容易。“你在创新的时候,首先要去理解这种材料,了解人们在之前用这种材料做了什么,然后再去思考如何在当代把这种材料利用起来,并且做到能够与过去相连接。”同样以竹为核心材料的设计师石大宇解释道。作为出生于台湾但生长在美国的他来说,如何与做到与传统结合的创新则更加有难度。他指出,当代设计师面对着各种不同的材料,应对不同的行业及客户,他们更习惯于用电脑去处理这些事,反而没有时间去真正了解他们使用的工艺或者材料。

拍摄:李子慧

“我之所以做家具,是因为他非常贴近生活。中国最好的家具在明代,由文人们对工匠进行美学和功能上的指导,然后有工匠亲手制作,而我现在也是将我的设计,概念与工匠们相连接,去研究他们所缺乏的生产技术,从而实现我的创意。”石大宇在展览的介绍中讲道

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值得传承

在策展人以及设计师们眼中,这种融合了创意、新技术与传统工艺的新设计,远远比单纯的为传承而传承的传统工艺有价值的多。

“在很多中国设计师眼里,传统工艺更像是一种苦闷的修行,它被理解为日复一日对技术的沉醉。但实际上,我们现如今再去面对那些沾染着农耕社会生活痕迹的技术与艺术,真的就能找到文化自信么?只有那些经过了‘革命’的手工艺,才能更新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东西。”中国美术学院副校长杭间在该展览举办前夕就曾给出了这样的言论。

拍摄:李子慧

章俊杰在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即并不是所有的传统工艺都值得去传承。在他看来,即使是传统的手工艺,其实也在一直向前发展,但是作为传承者更多的是要去理解它的价值在哪里,它的价值是否可以被当今的生活以及市场所接受。而工艺从本质上来说也只是一种加工手段,不管是手工还是机器,其实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要去保留它的一种传统的精神,比如说细致以及在环境上的可持续性。

“传统工艺不能只做表面上的继承,”章俊杰补充道,“我看到很多品牌为了所谓的传承工艺,会把传统手工艺直接应用在自己的品牌中。其实这更像是一种猎奇的心态在驱动,你在某个山沟沟里发现了一种手工艺,然后你把它带到巴黎去做一个展览,这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概念性的短期行为,更像是一种发现。而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的去做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而不仅仅是一个发现工程。”

这也代表了“造物新世代”的参展设计师们的心声。

融设计图书馆 拍摄:李子慧

无论是建筑设计师黄明建以油纸伞为创意制作的空间建筑,还是Michael Young利用3D打印技术在陶瓷作品上呈现出的珐琅工艺图案,他们都以传统工艺为设计灵感的一种启迪,从而使其更加的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从而做到更自然的传承。

而这种传承亦没有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以钻研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为主的设计团体“品物流行工作室”将其在杭州的“融设计图书馆”也搬到了展览的现场。他们在工作室成立十年的时候创立了该公益组织,通过对全国31个省份手工艺品的解构,呈现出了更多传统手工艺的材料并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全世界的设计师都可以来这里寻找想用的手工艺或者材料,并通过每个材料与工艺背后的作坊去创作一些新的设计。”品物流行的创始人之一张雷在展览中介绍道。

设计互联馆长Ole Bouman 拍摄:李子慧

在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想传承、要传承这些手工艺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人依旧无法衡量是否可以用现代科技去与传统工艺做一个融合。

 “设计互联提出的工艺并非是对老套工艺传统的乡愁,而是对新商业模式、新生活方式、新科学技术与新文化感知力的灵活运用。这批造物新世代参展者,展现出来的就是工艺是可以塑造未来的。”设计互联馆长Ole Bouman在开幕现场说道。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月19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圳设计互联办了一场“造物新世代”展览,我们提前去看了看

“当下的工艺正在经历重置。对于我们来说,它不再只代表着传统技艺,也并不只是关乎于过去。”策展人陈嘉莉说道。

造物新世代展览 题图来源:记者拍摄

文|李子慧

编辑|周卓然

提到中国的传统工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匠人、传统、历史与传承。但随着工业化的变革,机器逐渐代替手工生产,数字化逐渐成为新的设计驱动,所谓的传统工艺正在面临着两种不同的境遇——消失或者重塑。

在这个过程中,有这样一批中国乃至世界的年轻人,他们正在试图用现代科技中的算法、3D打印等技术将中国传统工艺的核心保留下来并进行创新。

基于这一点,不久前刚刚举办了强调当下数字化现象的“数字之维”展览的深圳设计互联,近期又邀请了陈幼坚、朱哲琴、石大宇、杨明洁、章俊杰、邵帆、刘建华等50余位设计师,举办了一场名为“造物新世代”的设计展,并就传统工艺如何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如何定义当代工艺以及如何在教育中提高新一代对“新”工艺的认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设计互联展馆外围 拍摄:李子慧
“造物新世代”展览 拍摄:李子慧

作为深圳为数不多的以艺术设计为主的展馆项目,深圳设计互联|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在去年10月刚刚开幕,其主展厅致力于探索数字化设计的未来,将深圳从“制造中心”向“智造中心”转型;V&A展馆则将持续V&A馆藏中选出涉及时尚、摄影、家具、产品与平面设计、戏剧和表演等多个领域的藏品进行展出;除此之外,它的内部还开放了一间330座的剧场,用于举办音乐会、演出和放映活动。

本次的“造物新世代”就位于设计互联的主展馆之中。根据设计师作品主题的不同,该展览主要分为了手工复兴、方法与技艺、迭代与创新以及理想社会四个部分。

“深山”里的传统艺术

家具品牌“素生”就是建立在传统手艺之上创新的品牌之一。其创始人章俊杰在本次展览中,通过数字建模设计并展出了一系列根植于竹编工艺的艺术作品。

“我在2011年底的时候参加了浙江绍兴嵊州一个竹编的展览,它是曾经的一个国营工厂的厂长举办的,展出的作品都是这个工厂在1960年代时期制作的。我当时也是偶然过去看了一下,但是大开眼界,他们所有的竹编都做的非常精致,惟妙惟肖。”章俊杰对界面记者回忆道。

而这次经历也为当时已经身为产品设计师的章俊杰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开始更多的关注起了中国的竹编工艺,并在2012年找到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手工艺匠人开始进行长期的合作。

根据北京每天的天空颜色而设计的瓷器瓶 摄:李子慧

同样擅于挖掘“深山”传统工艺的还有位于上海的环保品牌店klee klee,该店一直致力于推广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并于2015年与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以及云南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合启动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独龙族项目’”。在设计互联对该项目的介绍中,独龙族人世代居住在与缅甸接壤的云南山区,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他们却拥有独特的传统纺织技术以及运用这种织布技术编织成的彩色条纹毯。在2016年,klee klee邀请了两位独龙族的织布艺人与设计团队共同接受培训,从而使这种传统工艺得以重见天日。

类似的在偏远地区发掘出的传统工艺还有很多,而它们存在的意义也不只是体现在美学价值上,更多的则是在向当代社会展示着过去以及不同地区人们各自的生活方式。

“在我看来,传统工艺并不传统,它在当时也是现代的工艺。这是人们造物的方式。”在现场展出了竹制家具的设计师石大宇在此前接受策展人潘爱心的采访时说道。

工艺新革命的“难”

不过,无论是对于设计师本人还是传统工艺原始的传承者们来说,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及接受原始手工艺的新面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章俊杰对此深有体会,“在我刚开始找到合作的手艺人的时候,他没办法理解我所说的这种创新设计。因为他所掌握的技巧在他做学徒的时候就已经固定下来了,在几十年里,他最多也就是做一些很简单的调整和变化。我们的到来对他是一种冲击。”

拍摄:李子慧
拍摄:李子慧

这其实也代表了掌握中国传统工艺的一批手艺人的想法。在接触不到社交媒体以及种种数字化手段的时期,这些手艺人日复一日以最纯粹的手工工艺进行创作,而由于很多传统手工工艺对技巧有着极高的要求,这些已经成熟的工人师傅至少都有着20几年的经验,他们很难再去接受新的东西。

跟据章俊杰对界面记者的描述,他们在后来也接触了一些其他的工厂,也了解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竹子加工,在后来跟老师傅的不断沟通中,也使他最后接受了更为艺术化、现代化的竹编成品,而本次展出的竹柔系列,虽然设计过程与数字建模息息相关的,而它的编织方式仍是比较传统的。

但即使能够被传统手工艺者所接受,再将其进行合适的创新依旧不容易。“你在创新的时候,首先要去理解这种材料,了解人们在之前用这种材料做了什么,然后再去思考如何在当代把这种材料利用起来,并且做到能够与过去相连接。”同样以竹为核心材料的设计师石大宇解释道。作为出生于台湾但生长在美国的他来说,如何与做到与传统结合的创新则更加有难度。他指出,当代设计师面对着各种不同的材料,应对不同的行业及客户,他们更习惯于用电脑去处理这些事,反而没有时间去真正了解他们使用的工艺或者材料。

拍摄:李子慧

“我之所以做家具,是因为他非常贴近生活。中国最好的家具在明代,由文人们对工匠进行美学和功能上的指导,然后有工匠亲手制作,而我现在也是将我的设计,概念与工匠们相连接,去研究他们所缺乏的生产技术,从而实现我的创意。”石大宇在展览的介绍中讲道

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值得传承

在策展人以及设计师们眼中,这种融合了创意、新技术与传统工艺的新设计,远远比单纯的为传承而传承的传统工艺有价值的多。

“在很多中国设计师眼里,传统工艺更像是一种苦闷的修行,它被理解为日复一日对技术的沉醉。但实际上,我们现如今再去面对那些沾染着农耕社会生活痕迹的技术与艺术,真的就能找到文化自信么?只有那些经过了‘革命’的手工艺,才能更新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东西。”中国美术学院副校长杭间在该展览举办前夕就曾给出了这样的言论。

拍摄:李子慧

章俊杰在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即并不是所有的传统工艺都值得去传承。在他看来,即使是传统的手工艺,其实也在一直向前发展,但是作为传承者更多的是要去理解它的价值在哪里,它的价值是否可以被当今的生活以及市场所接受。而工艺从本质上来说也只是一种加工手段,不管是手工还是机器,其实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要去保留它的一种传统的精神,比如说细致以及在环境上的可持续性。

“传统工艺不能只做表面上的继承,”章俊杰补充道,“我看到很多品牌为了所谓的传承工艺,会把传统手工艺直接应用在自己的品牌中。其实这更像是一种猎奇的心态在驱动,你在某个山沟沟里发现了一种手工艺,然后你把它带到巴黎去做一个展览,这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概念性的短期行为,更像是一种发现。而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的去做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而不仅仅是一个发现工程。”

这也代表了“造物新世代”的参展设计师们的心声。

融设计图书馆 拍摄:李子慧

无论是建筑设计师黄明建以油纸伞为创意制作的空间建筑,还是Michael Young利用3D打印技术在陶瓷作品上呈现出的珐琅工艺图案,他们都以传统工艺为设计灵感的一种启迪,从而使其更加的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从而做到更自然的传承。

而这种传承亦没有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以钻研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为主的设计团体“品物流行工作室”将其在杭州的“融设计图书馆”也搬到了展览的现场。他们在工作室成立十年的时候创立了该公益组织,通过对全国31个省份手工艺品的解构,呈现出了更多传统手工艺的材料并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全世界的设计师都可以来这里寻找想用的手工艺或者材料,并通过每个材料与工艺背后的作坊去创作一些新的设计。”品物流行的创始人之一张雷在展览中介绍道。

设计互联馆长Ole Bouman 拍摄:李子慧

在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想传承、要传承这些手工艺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人依旧无法衡量是否可以用现代科技去与传统工艺做一个融合。

 “设计互联提出的工艺并非是对老套工艺传统的乡愁,而是对新商业模式、新生活方式、新科学技术与新文化感知力的灵活运用。这批造物新世代参展者,展现出来的就是工艺是可以塑造未来的。”设计互联馆长Ole Bouman在开幕现场说道。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月19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