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家公司股东都是精英总裁,那这家公司必定前途远大。除了我们普通人这样想,很多“总裁”们也有这般想法,实践出真知,结果真是如此么?
10月26日,北京市海淀法院却受理了这样一个案件:34名清华总裁班的同学众筹680万元,开了一家餐厅,结果3年持续亏损,最终不仅破产,还欠下300多万元,以及100多名客户办理的充值卡费未退。
众筹开公司靠不靠谱?
事情是这样的,债务人称——设立公司的想法最初是在微信群里发起的,群内成员有120人左右,均是清华大学总裁高级研修班2007年至2013年不同班级的同学。
公司最初发起设立时有31名股东,股东均签署了《清华总裁会馆众筹项目自然人/企业法人入股登记表》,后增加至34名股东,后增加的3名股东则签署了《入股协议书》,期间有发生部分股权转让。
现公司注册资本680万元,34名股东均认缴出资20万元,持股比例均为2.94%。自2015年开业经营以来,餐厅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期间虽多次调整经营模式,但仍未能扭亏为盈,目前已经停止经营,经股东会决议向法院申请破产。
根据债务人提交的财产状况说明及债务清单,公司资产目前仅余账户资金5000余元,所负债务20余笔总计300余万元,此外还有100余名客户办理的充值卡费未退。
这家公司有怎样背景?
据悉,该公司是华清缘(北京)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由31名清华总裁发展促进会(“清促会”)会员以股权众筹的形式发起创立。华清缘开业时声势颇大。根据清华总裁发展促进会的官网,2015年1月17日,有超过150名领导、嘉宾、股东和同学参加了开业庆典。
其官网资料显示,“清促会”于2012年3月1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接受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注: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管理)的指导。旗下有投融资、房地产、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纺织服装等多个专业和产业合作委员会。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管理培训部的朱老师告诉记者,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确有针对企业高管的培训、研修项目,但是对外招生时不会用“总裁班”的说法,项目名字中也不会使用“总裁”等字眼,“清华大学对立项的要求很严格,这种做法是不允许的。”
记者通过清华继续教育学院官网查询发现,官网目前显示的培训课程中没有“总裁高级研修班”。但经官网链接的“清华继续教育与认证网”查询发现,2013年至2015年间,清华继续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院等均开办过各类总裁高级研修班。
行业乱象丛生
此外,在官网以外的地方查询“清华总裁班”后发现,以“清华大学总裁班”为名的项目招生信息比比皆是。
在一个名为“清华大学高级总裁研修班招生信息网”中,其最近正在招录的“物流与供应链总裁高级研修班”项目,招生对象是物流企业、电商、制造业董事长、总经理、高管,要求具备“专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该项目每两个月集中面授3天,共12次课程,学制两年,总计36天,学费6.8万元一人,不包含食宿行等费用。
而在“清华总裁培训网”也能查找到总裁班招生的相关信息,拨打咨询电话后,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不属于清华大学任何一个学院,是独立的机构,不过他向记者承诺,“来授课的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至于报名者自身的条件则十分宽松,并不需要真的是“总裁”或企业高管,甚至不需要一定的工作履历,“很多人都是冲经营人脉来的”。
其实目前这样的招生乱象很多,不少项目打着“总裁班”的幌子吸引想结交圈内成功人士的人缴纳高昂学费。其中的学员也是鱼龙混杂,学员并没有经过择优录取,而是人人皆可报名上课。这样的学习项目,不知含金量能保有几分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