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第一支乌兰牧骑来沪演出 带着原汁原味的草原风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第一支乌兰牧骑来沪演出 带着原汁原味的草原风情

雕工精美的梯形马头琴悠悠齐奏,才艺表演顶碗舞《祝福》、二重唱《敖包相会》、呼麦演唱《四季》等节目轮番上演。

摄影:祖忠人

11月11日至11月13日,中国第一支乌兰牧骑——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分别在金山区、青浦区及上海大世界举行了专场演出,这也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特别活动。

内蒙古乌兰牧骑和上海演艺界互动

乌兰牧骑和上海的结缘始于一年之前。2017年11月和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和上海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了“牵缘”信,文艺工作者们积极创作,将“两封信”化为“两地情”。

今年8月,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次在长三角之外设立分会场,歌唱家廖昌永联手青年作曲家龚天鹏、上海民族乐团二胡演员姚申申等上海艺术团的代表,远赴苏尼特右旗演出。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草原,艺术家们给草原人民带去了耳熟能详的《赛马》《茉莉花》《红旗飘飘》《不忘初心》《我和我的祖国》、舞蹈《野斑马》片段等节目。

而今,带着原汁原味的草原风情,乌兰牧骑队员们在11月金秋时节给奋战在进博会一线的电信工作者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草原歌舞专场慰问演出,这也是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场特别活动。

12日晚,蒙古长调《辽阔的草原》响彻上海青浦文化艺术中心整个大厅, 雕工精美的梯形马头琴悠悠齐奏,才艺表演顶碗舞《祝福》、二重唱《敖包相会》、呼麦演唱《四季》等节目轮番上演。演出在全体乌兰牧骑队员的《玛奈——乌兰牧骑》表演中结束。

此次演出除了来自内蒙古的乌兰牧骑队伍,还有一支上海本地的“小乌兰牧骑”——上海电信艺术团也带来了具有草原风味的节目。当晚的文艺演出交流互动频繁,蒙古族帅小伙和俏姑娘一边唱《敖包相会》一边走下舞台与观众握手,上海电信艺术团带来婀娜多姿的舞蹈《茉莉花开》与其遥相呼应。此外,上海电信艺术团的手技《眼花缭乱》、 快板《变革转型再出发》也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

11月13日上午,乌兰牧骑队员们在上海大世界又举行了一场专场演出,为沪上观众带来了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呼麦《四季》等极具草原风情的节目。

老队长巴图朝鲁:哪怕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认真演一场

60多年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以“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姿态不仅活跃在辽阔的草原上,也在中国各地巡演,更是多次走出国门。

78岁的老队长巴图朝鲁介绍说,乌兰牧骑和上海文艺界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交流。1981年,为了解决草原上牧民相对分散,牧区的孩子得不到好的学前教育的问题,巴图提出要组建木偶小组。当时,队员们既不会制作木偶,也不会表演,当时巴图就有了想来上海取经的想法。“当时上海木偶戏团长钱时信亲自来内蒙古指导队员,可以说是全力支持,乌兰牧骑在短短三个月培训时间内就学会了木偶戏,现在苏尼特右旗幼儿园木偶戏已经作为一门课程,孩子们都可以学到。”

“我18岁成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一份子,38岁当上了队长,今年我78岁了。”乌兰牧骑的老队长巴图朝鲁在11月12日演出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介绍自己。巴图朝鲁说,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每天演出一场到两场,每场两个小时,限于交通条件,一般一天只能辗转一个地方,但有时候会一天连演几场。草原上的牧民都会把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演出当成是一个重要的活动,每每逢此都盛装出席。如果有牧民放牧去了未能赶上演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就会为落单的人再演一次。

 “哪怕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认真地演一场,”讲到这里,巴图老人脸上满是自豪,“我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落下一个蒙古包,也不落下一个想看演出的牧民。”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第一支乌兰牧骑来沪演出 带着原汁原味的草原风情

雕工精美的梯形马头琴悠悠齐奏,才艺表演顶碗舞《祝福》、二重唱《敖包相会》、呼麦演唱《四季》等节目轮番上演。

摄影:祖忠人

11月11日至11月13日,中国第一支乌兰牧骑——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分别在金山区、青浦区及上海大世界举行了专场演出,这也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特别活动。

内蒙古乌兰牧骑和上海演艺界互动

乌兰牧骑和上海的结缘始于一年之前。2017年11月和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和上海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了“牵缘”信,文艺工作者们积极创作,将“两封信”化为“两地情”。

今年8月,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次在长三角之外设立分会场,歌唱家廖昌永联手青年作曲家龚天鹏、上海民族乐团二胡演员姚申申等上海艺术团的代表,远赴苏尼特右旗演出。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草原,艺术家们给草原人民带去了耳熟能详的《赛马》《茉莉花》《红旗飘飘》《不忘初心》《我和我的祖国》、舞蹈《野斑马》片段等节目。

而今,带着原汁原味的草原风情,乌兰牧骑队员们在11月金秋时节给奋战在进博会一线的电信工作者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草原歌舞专场慰问演出,这也是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场特别活动。

12日晚,蒙古长调《辽阔的草原》响彻上海青浦文化艺术中心整个大厅, 雕工精美的梯形马头琴悠悠齐奏,才艺表演顶碗舞《祝福》、二重唱《敖包相会》、呼麦演唱《四季》等节目轮番上演。演出在全体乌兰牧骑队员的《玛奈——乌兰牧骑》表演中结束。

此次演出除了来自内蒙古的乌兰牧骑队伍,还有一支上海本地的“小乌兰牧骑”——上海电信艺术团也带来了具有草原风味的节目。当晚的文艺演出交流互动频繁,蒙古族帅小伙和俏姑娘一边唱《敖包相会》一边走下舞台与观众握手,上海电信艺术团带来婀娜多姿的舞蹈《茉莉花开》与其遥相呼应。此外,上海电信艺术团的手技《眼花缭乱》、 快板《变革转型再出发》也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

11月13日上午,乌兰牧骑队员们在上海大世界又举行了一场专场演出,为沪上观众带来了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呼麦《四季》等极具草原风情的节目。

老队长巴图朝鲁:哪怕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认真演一场

60多年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以“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姿态不仅活跃在辽阔的草原上,也在中国各地巡演,更是多次走出国门。

78岁的老队长巴图朝鲁介绍说,乌兰牧骑和上海文艺界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交流。1981年,为了解决草原上牧民相对分散,牧区的孩子得不到好的学前教育的问题,巴图提出要组建木偶小组。当时,队员们既不会制作木偶,也不会表演,当时巴图就有了想来上海取经的想法。“当时上海木偶戏团长钱时信亲自来内蒙古指导队员,可以说是全力支持,乌兰牧骑在短短三个月培训时间内就学会了木偶戏,现在苏尼特右旗幼儿园木偶戏已经作为一门课程,孩子们都可以学到。”

“我18岁成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一份子,38岁当上了队长,今年我78岁了。”乌兰牧骑的老队长巴图朝鲁在11月12日演出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介绍自己。巴图朝鲁说,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每天演出一场到两场,每场两个小时,限于交通条件,一般一天只能辗转一个地方,但有时候会一天连演几场。草原上的牧民都会把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演出当成是一个重要的活动,每每逢此都盛装出席。如果有牧民放牧去了未能赶上演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就会为落单的人再演一次。

 “哪怕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认真地演一场,”讲到这里,巴图老人脸上满是自豪,“我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落下一个蒙古包,也不落下一个想看演出的牧民。”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