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英眼看中国】哀伤的一周:14万被遗忘的一战华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英眼看中国】哀伤的一周:14万被遗忘的一战华工

14万华工的义举更像是当年百废待兴的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秩序的伟大实践,留下了一个富有朝气的年轻开放的中国身影,对于我们今天的选择仍然具有镜鉴意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英眼看中国”,是旅英作家、记者杨猛在界面新闻开设的专栏。从一个旅英中国人视角、通过英国媒体解读中国。】

上周英国媒体关于中国内容的报道,主题可总结为:哀伤。

11月11日伦敦隆重纪念一战停战百年,保守党和工党党魁以及一众前首相集体出席仪式。查尔斯王子代表国家敬献虞美人花圈。年迈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神情肃穆,在儿媳卡米拉和长孙媳妇凯特的陪同下全程行注目礼。这是英国最顶尖的一批贵族精英阶层。一战中,英国贵族及贵族子弟身先士卒,入伍的贵族子弟1/5死在战场上,相比之下,普通士兵的死亡比例是1/8。一度没落的贵族阶层视战争为重振骑士雄风的大好机会,换来的却是整整一代人的消失。同时英国媒体也开始注意到,当年14万华工远涉重洋来到英国和法国帮助参战,如今却少有人知道华人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更是哀伤中的不幸事件。

天空电视台采访了英国“确保我们铭记”计划的负责人Steve Lau,他提到丘吉尔对于促进华工赴英参战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当时英国前线吃紧,很多国会议员仍然不愿意张口向落后的中国政府求助,年轻的丘吉尔力排众议说,“放下偏见吧,如果聘请中国人可以帮助我们赢得战争,就一定要这么做。”

结果,14万主要来自山东、河北的华工,扔下地里的镐头坐上了远洋客轮,有些人在海上就被德国人的鱼雷炸死了,有些人死于惊吓和水土不服,更多的华工来到前线承担了艰苦的体力劳动,他们的吃苦耐劳赢得了英国指挥官的赞誉。同时他们被限制在军营,长时间工作,不断遭遇敌人轰炸,仅西线前线就有2000多个华工坟墓。

尽管做出如此巨大牺牲,华工们在战争结束后基本上被遗忘了。现在,“确保我们铭记”正在发起一项计划,希望通过建立纪念馆来改变这种状况。14万华工的故事可歌可泣,在离乡背井的哀伤之余,我们还可以以新的眼光来看待那次史诗意义的出海:14万华工的义举更像是当年百废待兴的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秩序的伟大实践,留下了一个富有朝气的年轻开放的中国身影,对于我们今天的选择仍然具有镜鉴意义。

除了那些消逝在宇宙中的灵魂,上周内蒙古的一条忠心耿耿的小狗也感动了英国人。呼和浩特一个女孩在8月的车祸中死亡,她养的一条黑白相间的小狗在主人车祸的地方一直守候了80多天,这一幕在BBC电视台播放后感动了英国观众。

说起英国人爱狗可真是名不虚传。伊丽莎白女王就是柯基犬的忠实拥趸。媒体向来不吝于给狗很大的篇幅。关于狗,英国媒体还注意到云南文山出台了“禁止在早上7点到晚上10点之间遛狗”的史上最严禁令,指出,该规定似乎远超中国其他地区的法规。

对于全球最大的在线购物活动“双11”,英国媒体自然不会放过。天空电视台注意到“双 11”的另一个名字“光棍节”已经基本被废弃,它原本只是一个庆祝单身的学生活动,而今发展成一个为期一个月的在线购物节,远远超过黑色星期五,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销售活动。

同时天空电视台报道:虽然“双11”创下240亿英镑(约2167亿人民币)的新纪录,比去年增加了27%,但却是该活动10年历史上最慢的增长率。分析称,增长放缓是由于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所带来的压力。这反映在上周日的销售中,小家电和化妆品增长强劲,但对大件商品的需求放缓。这被视为中国住房市场低迷造成的结果 ,因为这意味着对大型家用电器的需求减少了。

中国内容如今在英国媒体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即便以八卦著称的民粹小报《太阳报》也时常报道中国题材,不过跟严肃媒体不同,《太阳报》喜欢剑走偏锋。这一次《太阳报》关注到了人民日报旗下《新闻战线》前总编胡欣上周坠楼事件,并且总结为是“由于出版宣传的精神压力”导致轻生。这有点歪嘴和尚乱念经。事实上,胡女士1952年生人,意外身亡时68岁,早就退休在家。

送走万圣节,英国就正式进入冬季。英国的冬天萧条阴郁,这个时候的媒体报道似乎多少带有悲伤色彩。来到英国之后,我发现英国人礼貌周到的外表下面,掩藏着深深的孤独,不知道是不是跟这种天气有关?鬼天气赶紧走开吧。

(作者杨猛,旅英作家、记者,著有《陌生的中国人》、《不平静的江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英眼看中国】哀伤的一周:14万被遗忘的一战华工

14万华工的义举更像是当年百废待兴的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秩序的伟大实践,留下了一个富有朝气的年轻开放的中国身影,对于我们今天的选择仍然具有镜鉴意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英眼看中国”,是旅英作家、记者杨猛在界面新闻开设的专栏。从一个旅英中国人视角、通过英国媒体解读中国。】

上周英国媒体关于中国内容的报道,主题可总结为:哀伤。

11月11日伦敦隆重纪念一战停战百年,保守党和工党党魁以及一众前首相集体出席仪式。查尔斯王子代表国家敬献虞美人花圈。年迈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神情肃穆,在儿媳卡米拉和长孙媳妇凯特的陪同下全程行注目礼。这是英国最顶尖的一批贵族精英阶层。一战中,英国贵族及贵族子弟身先士卒,入伍的贵族子弟1/5死在战场上,相比之下,普通士兵的死亡比例是1/8。一度没落的贵族阶层视战争为重振骑士雄风的大好机会,换来的却是整整一代人的消失。同时英国媒体也开始注意到,当年14万华工远涉重洋来到英国和法国帮助参战,如今却少有人知道华人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更是哀伤中的不幸事件。

天空电视台采访了英国“确保我们铭记”计划的负责人Steve Lau,他提到丘吉尔对于促进华工赴英参战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当时英国前线吃紧,很多国会议员仍然不愿意张口向落后的中国政府求助,年轻的丘吉尔力排众议说,“放下偏见吧,如果聘请中国人可以帮助我们赢得战争,就一定要这么做。”

结果,14万主要来自山东、河北的华工,扔下地里的镐头坐上了远洋客轮,有些人在海上就被德国人的鱼雷炸死了,有些人死于惊吓和水土不服,更多的华工来到前线承担了艰苦的体力劳动,他们的吃苦耐劳赢得了英国指挥官的赞誉。同时他们被限制在军营,长时间工作,不断遭遇敌人轰炸,仅西线前线就有2000多个华工坟墓。

尽管做出如此巨大牺牲,华工们在战争结束后基本上被遗忘了。现在,“确保我们铭记”正在发起一项计划,希望通过建立纪念馆来改变这种状况。14万华工的故事可歌可泣,在离乡背井的哀伤之余,我们还可以以新的眼光来看待那次史诗意义的出海:14万华工的义举更像是当年百废待兴的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秩序的伟大实践,留下了一个富有朝气的年轻开放的中国身影,对于我们今天的选择仍然具有镜鉴意义。

除了那些消逝在宇宙中的灵魂,上周内蒙古的一条忠心耿耿的小狗也感动了英国人。呼和浩特一个女孩在8月的车祸中死亡,她养的一条黑白相间的小狗在主人车祸的地方一直守候了80多天,这一幕在BBC电视台播放后感动了英国观众。

说起英国人爱狗可真是名不虚传。伊丽莎白女王就是柯基犬的忠实拥趸。媒体向来不吝于给狗很大的篇幅。关于狗,英国媒体还注意到云南文山出台了“禁止在早上7点到晚上10点之间遛狗”的史上最严禁令,指出,该规定似乎远超中国其他地区的法规。

对于全球最大的在线购物活动“双11”,英国媒体自然不会放过。天空电视台注意到“双 11”的另一个名字“光棍节”已经基本被废弃,它原本只是一个庆祝单身的学生活动,而今发展成一个为期一个月的在线购物节,远远超过黑色星期五,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销售活动。

同时天空电视台报道:虽然“双11”创下240亿英镑(约2167亿人民币)的新纪录,比去年增加了27%,但却是该活动10年历史上最慢的增长率。分析称,增长放缓是由于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所带来的压力。这反映在上周日的销售中,小家电和化妆品增长强劲,但对大件商品的需求放缓。这被视为中国住房市场低迷造成的结果 ,因为这意味着对大型家用电器的需求减少了。

中国内容如今在英国媒体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即便以八卦著称的民粹小报《太阳报》也时常报道中国题材,不过跟严肃媒体不同,《太阳报》喜欢剑走偏锋。这一次《太阳报》关注到了人民日报旗下《新闻战线》前总编胡欣上周坠楼事件,并且总结为是“由于出版宣传的精神压力”导致轻生。这有点歪嘴和尚乱念经。事实上,胡女士1952年生人,意外身亡时68岁,早就退休在家。

送走万圣节,英国就正式进入冬季。英国的冬天萧条阴郁,这个时候的媒体报道似乎多少带有悲伤色彩。来到英国之后,我发现英国人礼貌周到的外表下面,掩藏着深深的孤独,不知道是不是跟这种天气有关?鬼天气赶紧走开吧。

(作者杨猛,旅英作家、记者,著有《陌生的中国人》、《不平静的江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