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尾声近在眼前,一场酷寒正在各行业中间蔓延,作为今年火热开局的第一场“风口”,区块链虽然并不是唯一一个面临寒冬的,却无疑是降温最为迅猛的。
从凌晨三点钟热闹非凡的微信群到笼盖四野的熊市阴霾,只经过了半年左右的时间。铺天盖地的区块链项目、蜂拥而至的区块链媒体、五花八门的币种和峰会,曾在上半年强行抢夺大众眼球,如今却只剩下“倒闭”、“裁员”、“降薪”等关键词。
从九月底隐退的“币圈风云人物”李笑来,到11月初“败走区块链”的杨宁,币圈疯狂的世界正在加速崩塌,依附ICO形成的币圈交易所、项目方、投资方以及自媒体,都要直面泡沫破裂以后的现实。与此同时,一个新的世界正在开启。
区块链元年接近尾声之际,脉脉数据研究院结合脉脉平台的职场大数据、区块链人才招聘公司数据和对业内人士的走访,推出2018区块链行业人才洞察报告。
一、职场人理性看待区块链,7成以上话题关注“如何应用”
区块链一直以来都是个晦涩难懂的概念,而即便大众普遍反映“看不懂”,涌入币圈的小白用户和选择进入区块链行业的职场人并不在少数。这其中,投机者与信仰者的比例到底几何?
在今年的全民区块链浪潮中,职场人群对于区块链的态度相比之下要更为冷静与理性。脉脉大数据显示,职场人在谈论区块链时,7成以上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如何理解区块链”与“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等几个方面。
职场人对区块链的关注程度,虽然在趋势上与大众保持一致,但整体上更为均衡,并未完全受币价行情及政策调整上的影响。
从百度搜索指数来看,“区块链”关键词在今年下半年市场遇冷的情况下,下降非常明显。
2016-2018“区块链”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变化
而在脉脉平台上,职场人讨论区块链的话题数量相较于年初并未出现断崖式下跌。当平台上其它行业的大V,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知名人士发布准备进军区块链行业的动态时,往往能迅速引发关注,获得职场人的大量点评。
这说明,区块链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职场人群当中仍然具备相当大的吸引力。一些区块链市场的畸形变化,并不影响职场人对这一行业的理性观察与判断。潮水回落,留下的将是更为切实的关注和探讨。
二、2018年底区块链行业招聘收缩,沉淀高端人才
结合脉脉大数据及公开数据,2018年国内区块链相关职位招聘数量增长率预计达1642%,全年职位发布总量将超过12000。目前区块链行业招聘主要集中在北上深杭,这四个城市的区块链相关招聘岗位占比超过全国总量的80%,仅北京一地的占比就超过五成。成都、广州分列五、六名。
脉脉大数据显示,区块链职位在全行业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与其相关度最高的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区块链职位在互联网行业分布占比达71.58%,其中需求最高的三个岗位分别是:研发、运营和产品;在金融行业分布占比为16.20%,销售、市场是需求最高的两个岗位,并且主要集中在上海;而区块链职位在文化传媒行业的分布,主要需求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两地。
从人才流动数据来看,区块链行业人才也多来自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其中金融行业以P2P平台居多,而区块链行业流出人才也有不少是回流到P2P。
从全年趋势来看,区块链行业招聘市场大致经历了疯狂上涨期(3月份)、平稳期(年中)、到市场收缩期(8月份之后)三个阶段。
与招聘总量上的变化相比,区块链行业的招聘标准和人才专业程度的变化要更为明显。
从“低门槛”到“高要求”
年初疯涨的招聘需求让区块链人才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高薪”、“低门槛”几乎成为年初区块链行业招聘的关键词。专注区块链人才招聘的链人ChainHR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区块链岗位薪资集中在1万到3万间,普遍高于相应的互联网岗位20%~50%。
区块链行业中,技术人才的需求占比接近70%。无论市场如何波动,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一直稳定增长,尤其是高端人才稀缺。链人ChainHR人才数据显示,2018年区块链行业最供不应求五个岗位多于技术相关。
相比之下,区块链行业对市场、运营人员的需求受市场行情变动的影响则极为明显。2018上半年ICO项目、自媒体扎堆,都在抢夺市场,对应的内容、市场、运营人员也开始有大幅增长。也正是这个时期,区块链行业涌入了大量基本职业素质较低的从业人员。
区块链垂直媒体“区块链Truth”在一篇行业报道中引用猎头对该行业早期从业者的认知:“三流编辑到了区块链能做个PR高级经理”。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区块链项目的招聘负责人,陈明对此也有体会。今年4月份,因部门业务转型到区块链领域,陈明面试了三十几位“内容运营”岗位的应聘者。
“他们绝大多数是从事某区块链项目的社群运营或市场商务岗位,也是从去年底或今年初才开始接触这一行业,所谓的区块链行业从业经验,基本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在跟求职者沟通的过程中,陈明发现这些人对区块链的了解并不比自己多多少,“他们大都非常年轻,进入职场也就一两年左右,无论哪方面的工作经验都并不丰富,而期待薪资却都不低。”
行业的浮躁也让部分从业者产生了迷茫的情绪。今年6月,脉脉职言区就有一个从事区块链运营的职场人来吐槽,说自己从“一个不入流的专科学校,花了两年时间从游戏技美转型区块链运营,用了五个月的时间薪资从5000涨到2万”。而如今觉得这个圈子“浮躁”得只剩一夜暴富和整容脸,并不是自己喜欢的。
进入下半年,客服、投资、市场商务、销售和运营成为区块链行业人才需求降温最快的五个岗位。有业内人士向脉脉透露,如今部分岗位的平均薪资也下降了20%左右,而与人民币薪酬相比,Token的降幅要更为明显。
市场遇冷,行业面临重新洗牌之际,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也将面临新的选择和挑战。抱着“赚快钱”心态入行的,可能熬不过寒冬;未能持续学习进步的,也将面临淘汰。招聘收缩下,区块链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来自互联网行业和其他传统行业的高端人才却选择在此时走入区块链。
有着近十年工作经验的Maggie在两个月前做了一次重大的职业选择,加入了一家区块链创业公司,担任海外市场负责人。她有着六年多的媒体工作经验,此前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从事公关品牌工作。
“区块链的底层逻辑是解决公平问题,我相信这个行业未来对全人类社会的颠覆力是超过互联网的,”Maggie说。她表示虽然行业早期很多公司都是在数字货币领域搞投机,气氛相对浮躁,但是专注钻研技术,实打实创业的公司也不在少数。
在进入区块链行业之前,Maggie也犹豫和观望了很长时间:“这个行业不像互联网跟生活那么贴近,容易理解。”最终,身边众多朋友的加入让她下定了决心,“看到很多高学历、各领域的顶级人才也看好区块链的前景,我也希望能尽早入局,做个弄潮儿。”
Maggie最终选择了一家做数字货币资产管理的技术型公司,其创始团队成员多出自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头。“我们公司没有发币,”Maggie特别强调。她表示未来几年的职业规划将重点专注在区块链行业。
三、巨头低调布局区块链,技术信仰者愿意“深耕十年”
寒冬之中,不少区块链初创公司面临着降薪、裁员,甚至倒闭,赛道过于拥挤的领域或毫无价值的项目受创尤甚。
以区块链媒体为例,脉脉数据研究院统计,今年上半年市场上区块链内容应用有80多款(包括App和小程序),区块链媒体/自媒体超过100家,而其内容产品大多缺乏原创,低品质内容泛滥。到了下半年,数量锐减一大半,而这还并未到终局。
8月底,金色财经、火币资讯、大炮评级、币世界快讯服务、深链财经、TokenClub等十几家涉区块链微信大号被封。随着对币圈自媒体的监管进一步收紧,“去币留链”被看做是未来的主要趋势。
以区块链媒体这一赛道来看,最终的市场空间只能容纳下1到2家门户类媒体,最多10家左右垂直内容生产者,多余的都将被淘汰掉,区块链Truth主编贺树龙告诉脉脉数据研究院。
区块链技术需要与产业和金融结合,其局限不仅在技术成熟度本身,也在于对商业逻辑的重构。寒冬之中,只有能解决刚需的产品才有存活的机会,而对于很对区块链初创公司来说,这一点还很难。
相比之下,一些传统巨头对区块链领域的开发和应用,往往布局更早,且角度更为实际。微软、甲骨文、IBM,已经各自推出了相应的区块链即服务(Baas)产品。中国的BATJ等互联网大公司也从自身业务出发,低调布局区块链。
百度区块链开放平台度小满,目前已在资产证券化、消费金融、数字资产、版权保护方面得以应用;阿里则专注在电商领域,利用分布式的记账模式,解决交易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数据存储和高效传输;腾讯微众银行要做“分布式商业的基础设施提供者”;而京东区块链主要面向于企业级区块链应用的开发,将运用于供应链、金融、保险防欺诈等领域。
互联网在与实体经济结合上经验丰富,在推动区块链应用落地上更注重效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短板。中国互联网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超强的运营能力,而区块链还没有到这一阶段。
作为一个坚定的区块链技术信仰者,卢克(化名)在未来职业选择上,有这样的考虑:“一线互联网公司现有模式比较成熟,营收盈利比较稳定,对区块链的关注只是考虑纯架构上,或者只开展涉及区块链项目方需求的业务。”他表示自己更倾向于去专门做区块链的公司,“它们会更专注技术,资源更集中。”
但是卢克也表示自己近几年内要补充互联网行业的一些专业技能,钻研“互联网+”的模式和经验,在今后更多区块链项目落地化尝试的阶段,能以更专业的能力重返区块链行业竞争场。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需要时间,短短几年内未必能看到大的变化,但长远来看,技术突破一定会发生,”卢克说,区块链还处于整个应用市场的试错期与探索期,自己也会继续在这个领域至少深耕十年。
结语
从 2000 年的互联网泡沫,到进行中的移动互联网,再到区块链的世界,每一个周期里似乎都会上演相同的故事。只是在区块链的世界里,这一切发生的太快,让人更生虚幻感。
如果类比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泡沫消散过后真正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出现了,区块链也正在经历这样一个重新洗牌和去芜存菁的过程。让区块链重回技术和应用正常轨道,对于正规的区块链技术公司来说,反而是推动力和发展契机。未来几年,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