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800天上市,趣头条征战五环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800天上市,趣头条征战五环外

在BAT巨头的争霸中,社交和电商的肥肉都已被瓜分殆尽,而五环外人口未被满足的需求,的确是移动互联网所剩不多的大片蓝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张恒

昨天(11月29日),在北京五环外的一个卡丁车赛车场,趣头条召开了自己的第一次生态大会。地点的选择显然是刻意为之,随着「五环外人口」从拼多多创始人黄铮的揶揄变成互联网创投圈最火热的概念之一,趣头条无疑是想用场地暗示自己的定位和速度。

趣头条无疑是有自信的,虽然大多数人仍然对这个名字充满陌生感,甚至包括很多内容创业者听到之后也是一脸茫然,但数据自己会说话。

DAU接近3000万,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接近60分钟,而且仍然在保持高速增长。这个上线不到三年的新产品,和抖音、拼多多一起,成为互联网创投圈复盘讨论最多的现象级产品。更何况过去两三年内容资讯赛道上本来已经是巨头云集,腾讯和今日头条在前,各大门户在后,各大平台补贴砸了不下上百亿,好似凭空出现的趣头条是如何杀出重围的?

五环外人口包围城市

 

过去十年间,中国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我们习惯于谈论BAT的布局,谈论TMD的野心勃勃,但经常忽略两个更基础但也更重要的条件: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全球第一的制造业。

没有前者,就不会有3G、4G网络的普及,宽带、WiFi的全面覆盖,上网都很困难(不要忘了现在全球仍有一半人口没有触网);没有后者,就没有几亿部物廉价美的智能手机走进从未上过网的千家万户。

没有这两个基础条件,就没有5亿新增网民,没有全球独一份人口红利,没有后来无数的奇迹和励志故事。当然,也就没有「五环外人口」的故事。

一二线人口被过度服务,三到五线以及广大农村长期被漠视,创投圈比大众更早意识到其中隐含的问题,还有机会。

2015年,创业成功上岸的谭思亮开始思考自己要挑战的下一个山头。同年,黄铮在上海开始折腾拼多多。两位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互联网精英先后将目光瞄准了「五环外人群」。此举,可以解释为英雄所见略同,两位精英洞见到了相同的机遇;也可以解释为幸存者偏差,因为抓住「五环外人口」才实现了创业成功,我们后知后觉地从成功者身上总结出了共性规律。

不管怎么说,在BAT巨头的争霸中,社交和电商的肥肉都已被瓜分殆尽,而五环外人口未被满足的需求,的确是移动互联网所剩不多的大片蓝海。

如何抓住人口红利,更考验创业者的眼光和执行力。微信是通过熟人社交的自然传递,今日头条抢先意识到手机预装软件的低成本获客机遇,趣头条则另辟蹊径,成功摸索出了以收徒模式为核心的积分体系和社交裂变策略。

在眼花缭乱的奖励机制背后,其实趣头条的用户增长策略核心只有两点:

第一,通过社交裂变实现低成本拉新。

第二,解决留存和活跃度问题。

截止目前,趣头条的收入排行榜冠军,已经从平台上赚到近40万元,排名靠前的用户中好友达到五位数的不在少数。

趣头条不是唯一一个打出阅读奖励的内容App,甚至不是最早的一个,但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个。究其原因,趣头条其实是通过一套积分体系和奖励机制,把其它产品用来拉新和留存的费用直接交给了用户,实现全员拉新,全员运营的神奇局面。

2016年6月上线,2018年8月纳斯达克敲钟,趣头条上市仅仅用了800天。

趣头条补课

过去几年间,传统媒体的转型几乎尽数失败,究其原因,对渠道和内容关系的理解错位可能是关键。传统媒体遵守内容为王,而忽略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发生了倒转:有用户才能有流量,才能建立商业闭环。

无论今日头条,还是趣头条,则都是用户增长的高手,手中有用户、有流量之后才能站稳脚跟,而接下来就需要补齐内容这块短板。

“我们的平台,也受到了外界朋友的不少批评。我们非常感谢新闻媒体对趣头条的批评和监督……我们要在快车道上下慢工夫,满足用户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创始人谭思亮在发布会现场的自白并非全是公关辞令,对于趣头条而言,的确到了该“补课”的时候。

其实趣头条早已意识到其中的问题,趣头条总编辑肖厚君告诉新榜:“其实我们相应的工作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我们在今年Q2就开启了我们的定向拓展工作,大量的优秀创作者已经入驻我们平台。”

个人创作者56万+,新闻媒体2000+,企业、机构7000+,MCN400+,对于趣头条而言,这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其中的优质原创者更是稀缺。如何吸引更多优质内容创作者和机构入驻,拿出什么样的资源和诚意,是摆在趣头条面前最现实的难题。

自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开始,内容创业者已经从最初的单枪匹马、三五成群的兼职爱好或自由职业,变成专业化、公司化、集团化的正规军,成为数以百万计人口的谋生职业。但内容创业者始终渴求的两样东西并没有变化:流量和变现渠道。

趣头条的「收益倍增计划」正是对症下药:

首先是优质原创作者收益提升至全平台平均收益的6倍以上,具体来说,给予符合标准的创作者3倍的单价加成,流量上也至少给到2倍的加权倾斜。

其次是还有一系列的小额激励,每周奖励表现优异的创作者,每月奖励评选出的优质原创内容。

其中的核心是针对原创作者的签约计划:

  • 合伙人计划:将在一二线城市以外的每一个地级市,寻找趣头条内容合伙人,发掘各地有价值、有趣的内容,推荐给用户。

  • 放心看计划:健康、养生、育儿三个领域是平台用户喜爱的内容,同时也与用户健康息息相关。在这三个领域联合100个专业机构和权威专家,并将频道的全部流量提供给专业创作者,让用户看得放心。

  • 快车道计划:面向全部优质创作者开放的签约计划,为1000名优质创作者提供每月3000到30000万元的保底激励,并优先试用积分双向流通系统。

根据趣头条的计划,三个月后优质原创作者在大盘中的分成提升到55%以上,未来6个月内平台为内容生产者提供的分成将达到每天200万元。

趣头条能成为内容创业最后的快车道吗?

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众平台内测上线,四年后新榜喊出「内容创业者之春」后应者云集,投融资消息络绎不绝。时至今日,内容创业已经走向成熟,平台成熟了,创作者成熟了,内容生产与消费的链条也已经趋向成熟。

内容创业还有机会吗?机会可能在人群的两端:一端是年轻人群,一端是中老年人群。不同于15~45岁已经充分触网、被充分服务的成熟网民,两端「一老一少」群体是整个互联网新增人口的主要构成。

在现场,肖厚君还提到:“创作者在其他平台可获取的流量趋近天花板,而我们是这个市场上的新增长极,同时我们提供给创作者优渥的条件。”

「五环外人口」,曾经是众人嘲讽的对象,但时至今日,互联网从业者应该意识到总人数超过10亿的「五环外人口」才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他们有权利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为他们提供服务不仅是有利可图的创业机会,也是精英们和互联网先行者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个机会。

阳春白雪固然好,但下里巴人也没有错,让对的内容找到对的人才是各得其所。为趣头条以及其它内容资讯平台上的小镇青年和银发族提供他们喜欢的优质内容,或许是内容创业的最后一条快车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趣头条

2.6k
  • TOPBRAND | “怪物困了”获奈雪投资;趣头条将退市;雅诗兰黛冻龄白金举办抗老峰会;水獭吨吨推春茶新口味
  • 趣头条大跌超56%,股票将于3月23日暂停交易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800天上市,趣头条征战五环外

在BAT巨头的争霸中,社交和电商的肥肉都已被瓜分殆尽,而五环外人口未被满足的需求,的确是移动互联网所剩不多的大片蓝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张恒

昨天(11月29日),在北京五环外的一个卡丁车赛车场,趣头条召开了自己的第一次生态大会。地点的选择显然是刻意为之,随着「五环外人口」从拼多多创始人黄铮的揶揄变成互联网创投圈最火热的概念之一,趣头条无疑是想用场地暗示自己的定位和速度。

趣头条无疑是有自信的,虽然大多数人仍然对这个名字充满陌生感,甚至包括很多内容创业者听到之后也是一脸茫然,但数据自己会说话。

DAU接近3000万,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接近60分钟,而且仍然在保持高速增长。这个上线不到三年的新产品,和抖音、拼多多一起,成为互联网创投圈复盘讨论最多的现象级产品。更何况过去两三年内容资讯赛道上本来已经是巨头云集,腾讯和今日头条在前,各大门户在后,各大平台补贴砸了不下上百亿,好似凭空出现的趣头条是如何杀出重围的?

五环外人口包围城市

 

过去十年间,中国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我们习惯于谈论BAT的布局,谈论TMD的野心勃勃,但经常忽略两个更基础但也更重要的条件: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全球第一的制造业。

没有前者,就不会有3G、4G网络的普及,宽带、WiFi的全面覆盖,上网都很困难(不要忘了现在全球仍有一半人口没有触网);没有后者,就没有几亿部物廉价美的智能手机走进从未上过网的千家万户。

没有这两个基础条件,就没有5亿新增网民,没有全球独一份人口红利,没有后来无数的奇迹和励志故事。当然,也就没有「五环外人口」的故事。

一二线人口被过度服务,三到五线以及广大农村长期被漠视,创投圈比大众更早意识到其中隐含的问题,还有机会。

2015年,创业成功上岸的谭思亮开始思考自己要挑战的下一个山头。同年,黄铮在上海开始折腾拼多多。两位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互联网精英先后将目光瞄准了「五环外人群」。此举,可以解释为英雄所见略同,两位精英洞见到了相同的机遇;也可以解释为幸存者偏差,因为抓住「五环外人口」才实现了创业成功,我们后知后觉地从成功者身上总结出了共性规律。

不管怎么说,在BAT巨头的争霸中,社交和电商的肥肉都已被瓜分殆尽,而五环外人口未被满足的需求,的确是移动互联网所剩不多的大片蓝海。

如何抓住人口红利,更考验创业者的眼光和执行力。微信是通过熟人社交的自然传递,今日头条抢先意识到手机预装软件的低成本获客机遇,趣头条则另辟蹊径,成功摸索出了以收徒模式为核心的积分体系和社交裂变策略。

在眼花缭乱的奖励机制背后,其实趣头条的用户增长策略核心只有两点:

第一,通过社交裂变实现低成本拉新。

第二,解决留存和活跃度问题。

截止目前,趣头条的收入排行榜冠军,已经从平台上赚到近40万元,排名靠前的用户中好友达到五位数的不在少数。

趣头条不是唯一一个打出阅读奖励的内容App,甚至不是最早的一个,但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个。究其原因,趣头条其实是通过一套积分体系和奖励机制,把其它产品用来拉新和留存的费用直接交给了用户,实现全员拉新,全员运营的神奇局面。

2016年6月上线,2018年8月纳斯达克敲钟,趣头条上市仅仅用了800天。

趣头条补课

过去几年间,传统媒体的转型几乎尽数失败,究其原因,对渠道和内容关系的理解错位可能是关键。传统媒体遵守内容为王,而忽略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发生了倒转:有用户才能有流量,才能建立商业闭环。

无论今日头条,还是趣头条,则都是用户增长的高手,手中有用户、有流量之后才能站稳脚跟,而接下来就需要补齐内容这块短板。

“我们的平台,也受到了外界朋友的不少批评。我们非常感谢新闻媒体对趣头条的批评和监督……我们要在快车道上下慢工夫,满足用户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创始人谭思亮在发布会现场的自白并非全是公关辞令,对于趣头条而言,的确到了该“补课”的时候。

其实趣头条早已意识到其中的问题,趣头条总编辑肖厚君告诉新榜:“其实我们相应的工作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我们在今年Q2就开启了我们的定向拓展工作,大量的优秀创作者已经入驻我们平台。”

个人创作者56万+,新闻媒体2000+,企业、机构7000+,MCN400+,对于趣头条而言,这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其中的优质原创者更是稀缺。如何吸引更多优质内容创作者和机构入驻,拿出什么样的资源和诚意,是摆在趣头条面前最现实的难题。

自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开始,内容创业者已经从最初的单枪匹马、三五成群的兼职爱好或自由职业,变成专业化、公司化、集团化的正规军,成为数以百万计人口的谋生职业。但内容创业者始终渴求的两样东西并没有变化:流量和变现渠道。

趣头条的「收益倍增计划」正是对症下药:

首先是优质原创作者收益提升至全平台平均收益的6倍以上,具体来说,给予符合标准的创作者3倍的单价加成,流量上也至少给到2倍的加权倾斜。

其次是还有一系列的小额激励,每周奖励表现优异的创作者,每月奖励评选出的优质原创内容。

其中的核心是针对原创作者的签约计划:

  • 合伙人计划:将在一二线城市以外的每一个地级市,寻找趣头条内容合伙人,发掘各地有价值、有趣的内容,推荐给用户。

  • 放心看计划:健康、养生、育儿三个领域是平台用户喜爱的内容,同时也与用户健康息息相关。在这三个领域联合100个专业机构和权威专家,并将频道的全部流量提供给专业创作者,让用户看得放心。

  • 快车道计划:面向全部优质创作者开放的签约计划,为1000名优质创作者提供每月3000到30000万元的保底激励,并优先试用积分双向流通系统。

根据趣头条的计划,三个月后优质原创作者在大盘中的分成提升到55%以上,未来6个月内平台为内容生产者提供的分成将达到每天200万元。

趣头条能成为内容创业最后的快车道吗?

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众平台内测上线,四年后新榜喊出「内容创业者之春」后应者云集,投融资消息络绎不绝。时至今日,内容创业已经走向成熟,平台成熟了,创作者成熟了,内容生产与消费的链条也已经趋向成熟。

内容创业还有机会吗?机会可能在人群的两端:一端是年轻人群,一端是中老年人群。不同于15~45岁已经充分触网、被充分服务的成熟网民,两端「一老一少」群体是整个互联网新增人口的主要构成。

在现场,肖厚君还提到:“创作者在其他平台可获取的流量趋近天花板,而我们是这个市场上的新增长极,同时我们提供给创作者优渥的条件。”

「五环外人口」,曾经是众人嘲讽的对象,但时至今日,互联网从业者应该意识到总人数超过10亿的「五环外人口」才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他们有权利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为他们提供服务不仅是有利可图的创业机会,也是精英们和互联网先行者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个机会。

阳春白雪固然好,但下里巴人也没有错,让对的内容找到对的人才是各得其所。为趣头条以及其它内容资讯平台上的小镇青年和银发族提供他们喜欢的优质内容,或许是内容创业的最后一条快车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