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工智能不惧BAT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工智能不惧BAT

2016年大家关注的是Story(故事),今年大家喜欢看Number(数字)。

作者:王雷生

2016年,人工智能大热。金治与一位在互联网巨头公司工作的朋友吃饭,对方坦言想要创业,但只有一个想法,还没有拿到融资。一个月后,朋友发来消息,自己融到了2000万美元。金治感叹,“人工智能(AI)创业当时非常疯狂”。而他在今年感受到的,是整个行业投资逐渐回归理性。金治2016年加入一点资讯担任副总裁,2018年成为高级副总裁。

在由《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一汽-大众奥迪作为首席战略合作伙伴的2018(第十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有一场“人工智能新破局”的论坛,商业化和落地、与BAT竞争等已经取代前两年的行业展望与憧憬,成为讨论核心。

“2016年大家关注的是Story(故事),今年大家喜欢看Number(数字)。”云知声CEO黄伟表示。

铂诺董事长简毅应邀参会,并发表了重要观点:AI技术的应用将会成为中国资管行业变革的一个重要拐点,中国也可能产生万亿人民币规模的资管公司。

落地的选择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论坛主持人浦晓燕发现在整个2017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金额超过500亿元,但AI前100强企业当年收入的总和要远远少于100亿元。

浸透在多与少的数字之间的,是人们对于AI未来的过度乐观,与眼下商业化落地难的差距。

云知声曾经历一段长时间的商业化探索,这家专注语音识别及语言处理技术的公司成立于2012年,曾为锤子手机等提供语音技术支持。2016年,云知声从此前的冷落中站上人工智能风口。当时有人兴奋地问黄伟,“人工智能什么时候可以超过人类?”黄伟想了想说,“在我有生之年估计不太会。”

黄伟直言“此前很多人把AI捧的太高”。在他看来,AI公司需要清楚所处领域的技术到底处在什么阶段、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市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满足这两个前提,考虑落地场景的“天花板”是否够高才有意义。

以铂诺智投的主打产品Arno人工智能云策略系统为例,它对标的就是高盛资管用了将近30年时间不断迭代优化的SecDB系统。SecDB就像一个智能投资武器库。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他自己的投资风格、喜好、偏好从舆情、信息处理、策略和交易等多个维度用高盛这套系统来定制自己的武器。

旷视科技也用了4年时间做技术积累,直到2016年才开始商业化,并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独角兽。

在旷视科技总裁付英波看来,旷视在选择技术落地的方向时,首先会考虑赛道,也就是场景和行业是否足够大,如果够大,是不是重金投入打穿;其次是客户的需求;再者是一定能有好的解决方案的场景。

因此付英波在内部强调,“旷视科技不是一家技术公司,而是以AI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和方案公司。”

虽然目前客户主要在金融,但第四范式CEO戴文渊并不希望被外界视为金融领域的AI创业者。他的公司超过半数的员工投入在“先知”平台的建设,力图“打造一个人工智能界的JAVA”。

“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是AI需要一个中间平台,也就是PaaS。”戴文渊说。在他看来,在这样的平台出现以前,大家关心的是场景的规模和价值。而在平台出现以后,开发AI应用就像今天开发APP一样简单,几个人就可以开发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AI产品,落地也将大为不同。

“我们希望未来人工智能的落地,是像后一种,而不像前一种。”戴文渊表示。

从AI+机器人出发开始创业的郑勇,瞄准了因电商兴起而急速扩张的物流领域。2015年他创办物流机器人公司极智嘉并担任CEO。这让极智嘉从第一天起就有了明确的应用方向,它也与天猫、唯品会等达成了合作,有了一支从实战中起来的团队。

但在商业化上,郑勇有着自己的困惑,作为典型的To B,尤其是物流行业的企业,想要快速改变行业很难。他一直在思考,“究竟只制造‘武器’卖给行业客户,还是自己组织军队扛着武器上战场,变为一个物流公司,更快地改变行业?”

郑勇最终决定用80%的力量投入到to B业务,另外拿出20%精力,深入到行业之中,更好的理解行业,也“为客户做一个样板”。

在金治看来,“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以人为中心来做,否则就会失去意义。”也是从人出发,金治希望一点资讯可以实现“看一点资讯,可以看到自己”,但在实现过程中却发现有很多挑战,究竟是一直不停推送以满足用户某些不太高的趣味,还是有人工的选择?

一点资讯认为现阶段需要为算法加入人工干预的因素。“每个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无止境的。但是,在科技尚未发展到真正可以让价值观和技术融为一体前,一定要加入人工干预”,金治总结,在各类信息流产品中,一点资讯强调的机器算法+人工编辑的“人机结合”模式,这不仅让一点资讯实现了海量内容的有效分发,也克服了机器分发的盲目性,实现了内容到用户的精准连接。

BAT的竞争并不可怕

实际上,经过各个AI公司两三年的探索,“技术可实现+大赛道+用户需求大”等因素驱动下,不少公司从事的领域正在趋近。如云知声等语音识别和语言处理公司都在物联网、汽车等同领域深耕;旷视、商汤、云从、依图四大计算机视觉公司都已深入到安防、金融等领域。在外界看来,竞争在所难免。

但付英波认为创业公司之间的竞争“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竞争在单点项目上的确存在,也要分出行业的一二三名,但相互之间把行业共同做大的合作要高于竞争。

不重要的是,旷视等创业公司面对的最大竞争对手来自行业传统巨头,诸如安防领域的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等。付英波担心的是,如果不能用AI、算法、产品化能力“迈过这些山”,一旦技术门槛越来越低,这些传统巨头就可能再度抢占先机,“对于所有AI公司而言都将是灭顶之灾”。

相反之下付英波并不担心BAT带来的压力。虽然BAT在平台上拥有巨大的能力,但旷视更多从事的是To B,在安防等领域甚至不曾遇到过来自BAT的竞争。“BAT在To B细分行业的落地上其实做的都不好。”付英波表示。

同样主打to B的戴文渊对于巨头的竞争同样乐观。尽管据他透露不久前的一个与BAT面对面的竞标中,BAT直接给了一个超低价,却最终输掉了项目。

戴文渊觉得,to B的核心并不完全是低价,流量也不再重要,AI公司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技术壁垒,以产品为先。

黄伟也认为,AI领域的to B项目更碎片化,BAT并不擅长在细分场景领域打通打透,而且BAT的高人力成本也决定了它们做竞标项目时,会出现入不敷出。

黄伟提出云知声的挑战也来自自身。成立六年后,是不是可以形成更好的突破,将算法和工程化相结合做出更好的产品将非常关键。

而第三个层面竞争则更多来自于社会。AI公司一方面要面临行业的低价竞争,另一方面也要与客户竞争,他曾听到一家市值几百亿美元的公司,愿意为AI服务支付的费用只相当于一个普通员工一年的社保工资,他认为这对技术没有“最基本的尊重”。重要的是让整个社会重视科技,愿意为科技投入。

“做to B一家独大挺难,更多的都是多家共存。”郑勇判断,to B项目需要一个一个投标、谈判,遇到的不仅仅是技术竞争,还有价格与商务关系处理,这对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挑战。此前采访时他透露,也曾有巨头向极智嘉抛来橄榄枝,郑勇最终决定独立发展。

在一个更加明确的场景,郑勇认为短期内要获得竞争优势靠的是技术,这也是最明显、最需要保持的优势;中期竞争来自于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这需要不断的商业模式创新,思考如何快速改变行业;而长期的竞争来自于共同的愿景、价值观等企业文化。

“究竟是做to G(政府)、to VC(风险投资)为主导的公司,还是to B,to Value(价值)的公司,会影响到公司长远的发展。”郑勇说。

而在智能金融领域,2017年开始,多家外资资管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不久前,世界著名基金桥水基金完成在中国登记,曾经封闭的市场逐渐被打开。

互联网公司也给金融公司带来不小的压力。简毅透露,国内一家老牌公募基金董事长为了让蚂蚁金服给自己公司发行的ETF基金留一个流量入口,亲自拜访蚂蚁的一个总监,这给行业带来了震动。但好在“监管并不会让BAT在金融领域拿更多牌照”。简毅对于竞争、并购都准备好了开放心态。

简毅说:“现在我们看到了几个现象,世界最大的公募基金未来有可能进入到中国市场,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刚开了北京的办公室。最近的新闻,瑞银集团在控股一家券商的情况下,又要控股一家1000亿的头部公募基金。所以在这个行业里面目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是一个封闭竞争的市场,现在就要彻底打开了,这是被迫打开的。这里面会有巨大的机会,这个行业的玩法将会完全不一样。”

从入场先后来看,一点资讯与主要竞品起步时间差不多。分歧产生在对流量获取的克制与否。当一点资讯强调算法应有价值观时,行业对手选择用户爱看什么就推送什么。在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有些非常规手段的确有效。

在to B领域这样的逻辑正发生转变。金治在一点资讯负责的一个重要业务是渠道用户发展,包括与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的战略合作,包括在这些手机中预装一点资讯APP,以及为其浏览器提供信息流服务。目前,一点资讯的日活达到7000万。

事实上,手机渠道的流量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些巨头为何要选择一点资讯?金治认为有四点原因:第一,一点资讯算法+人工的模式,为手机厂商提供了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选择;第二,从技术层面来讲,一点资讯对于ToB服务的算法非常先进,获得了四大手机厂商的认可;第三,ToB的业务比拼的核心还是技术,而不是价格。第四,一点资讯是首家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的民营移动互联网企业。

新突破

金治透露,一点资讯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准备在C端加大投入,同时也将与更多B端手机厂商和信息流服务APP加强合作。

戴文渊希望提升“库存与效率”。就是让更多人能够参与AI落地,而后者则是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推动落地,这也是他的“先知”系统努力的目标。

在2018年增加了10%人力的云知声,营收增加了3倍。黄伟计划在明年再增加10-15%的资源,营收再增加2-3倍。因此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如何实现组织效率的升级。

这同样也是郑勇关注的焦点。极智嘉开始从10到N进军,郑勇觉得最大的挑战是“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搭建更强的业务团队”,在这一基础上向海外市场扩张。

简毅还表示,金融行业更要讲究原则,更要讲究道德边界、法律边界,作为一个创业公司一定要有最高的敬畏,这可能跟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略微有一点差别。在中国做这个行业很简单,不论你多大,一个红牌就让你破产,一个黄牌一定会让你元气大伤,所以这也是竞争里面最大的红线。

具体的战略上,铂诺是比较清晰的,铂诺现在最重要的是不断推进产品化,去争取更多的行业资源的合作。未来铂诺肯定要连通国内大型的国营企业、国资企业去做这件事情,跟本土行业头部的资管公司竞争,铂诺更多希望能够在机制上取胜。

员工人数近2000人的旷视科技同样把修炼内功作为来年的重要目标。“我们急需要关注的是整个组织和团队。”付英波表示,他希望能在未来一两年,不仅仅提升科学家、研发人员的数量和水平,也打造一支可以攻城拔寨的市场“铁军”。

在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之外,据付英波透露,旷视“最大的计划是在未来两到三年里面,能够大开大合地整合资源,对得起AI这波浪潮和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原标题:人工智能不惧BA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工智能不惧BAT

2016年大家关注的是Story(故事),今年大家喜欢看Number(数字)。

作者:王雷生

2016年,人工智能大热。金治与一位在互联网巨头公司工作的朋友吃饭,对方坦言想要创业,但只有一个想法,还没有拿到融资。一个月后,朋友发来消息,自己融到了2000万美元。金治感叹,“人工智能(AI)创业当时非常疯狂”。而他在今年感受到的,是整个行业投资逐渐回归理性。金治2016年加入一点资讯担任副总裁,2018年成为高级副总裁。

在由《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一汽-大众奥迪作为首席战略合作伙伴的2018(第十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有一场“人工智能新破局”的论坛,商业化和落地、与BAT竞争等已经取代前两年的行业展望与憧憬,成为讨论核心。

“2016年大家关注的是Story(故事),今年大家喜欢看Number(数字)。”云知声CEO黄伟表示。

铂诺董事长简毅应邀参会,并发表了重要观点:AI技术的应用将会成为中国资管行业变革的一个重要拐点,中国也可能产生万亿人民币规模的资管公司。

落地的选择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论坛主持人浦晓燕发现在整个2017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金额超过500亿元,但AI前100强企业当年收入的总和要远远少于100亿元。

浸透在多与少的数字之间的,是人们对于AI未来的过度乐观,与眼下商业化落地难的差距。

云知声曾经历一段长时间的商业化探索,这家专注语音识别及语言处理技术的公司成立于2012年,曾为锤子手机等提供语音技术支持。2016年,云知声从此前的冷落中站上人工智能风口。当时有人兴奋地问黄伟,“人工智能什么时候可以超过人类?”黄伟想了想说,“在我有生之年估计不太会。”

黄伟直言“此前很多人把AI捧的太高”。在他看来,AI公司需要清楚所处领域的技术到底处在什么阶段、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市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满足这两个前提,考虑落地场景的“天花板”是否够高才有意义。

以铂诺智投的主打产品Arno人工智能云策略系统为例,它对标的就是高盛资管用了将近30年时间不断迭代优化的SecDB系统。SecDB就像一个智能投资武器库。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他自己的投资风格、喜好、偏好从舆情、信息处理、策略和交易等多个维度用高盛这套系统来定制自己的武器。

旷视科技也用了4年时间做技术积累,直到2016年才开始商业化,并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独角兽。

在旷视科技总裁付英波看来,旷视在选择技术落地的方向时,首先会考虑赛道,也就是场景和行业是否足够大,如果够大,是不是重金投入打穿;其次是客户的需求;再者是一定能有好的解决方案的场景。

因此付英波在内部强调,“旷视科技不是一家技术公司,而是以AI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和方案公司。”

虽然目前客户主要在金融,但第四范式CEO戴文渊并不希望被外界视为金融领域的AI创业者。他的公司超过半数的员工投入在“先知”平台的建设,力图“打造一个人工智能界的JAVA”。

“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是AI需要一个中间平台,也就是PaaS。”戴文渊说。在他看来,在这样的平台出现以前,大家关心的是场景的规模和价值。而在平台出现以后,开发AI应用就像今天开发APP一样简单,几个人就可以开发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AI产品,落地也将大为不同。

“我们希望未来人工智能的落地,是像后一种,而不像前一种。”戴文渊表示。

从AI+机器人出发开始创业的郑勇,瞄准了因电商兴起而急速扩张的物流领域。2015年他创办物流机器人公司极智嘉并担任CEO。这让极智嘉从第一天起就有了明确的应用方向,它也与天猫、唯品会等达成了合作,有了一支从实战中起来的团队。

但在商业化上,郑勇有着自己的困惑,作为典型的To B,尤其是物流行业的企业,想要快速改变行业很难。他一直在思考,“究竟只制造‘武器’卖给行业客户,还是自己组织军队扛着武器上战场,变为一个物流公司,更快地改变行业?”

郑勇最终决定用80%的力量投入到to B业务,另外拿出20%精力,深入到行业之中,更好的理解行业,也“为客户做一个样板”。

在金治看来,“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以人为中心来做,否则就会失去意义。”也是从人出发,金治希望一点资讯可以实现“看一点资讯,可以看到自己”,但在实现过程中却发现有很多挑战,究竟是一直不停推送以满足用户某些不太高的趣味,还是有人工的选择?

一点资讯认为现阶段需要为算法加入人工干预的因素。“每个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无止境的。但是,在科技尚未发展到真正可以让价值观和技术融为一体前,一定要加入人工干预”,金治总结,在各类信息流产品中,一点资讯强调的机器算法+人工编辑的“人机结合”模式,这不仅让一点资讯实现了海量内容的有效分发,也克服了机器分发的盲目性,实现了内容到用户的精准连接。

BAT的竞争并不可怕

实际上,经过各个AI公司两三年的探索,“技术可实现+大赛道+用户需求大”等因素驱动下,不少公司从事的领域正在趋近。如云知声等语音识别和语言处理公司都在物联网、汽车等同领域深耕;旷视、商汤、云从、依图四大计算机视觉公司都已深入到安防、金融等领域。在外界看来,竞争在所难免。

但付英波认为创业公司之间的竞争“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竞争在单点项目上的确存在,也要分出行业的一二三名,但相互之间把行业共同做大的合作要高于竞争。

不重要的是,旷视等创业公司面对的最大竞争对手来自行业传统巨头,诸如安防领域的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等。付英波担心的是,如果不能用AI、算法、产品化能力“迈过这些山”,一旦技术门槛越来越低,这些传统巨头就可能再度抢占先机,“对于所有AI公司而言都将是灭顶之灾”。

相反之下付英波并不担心BAT带来的压力。虽然BAT在平台上拥有巨大的能力,但旷视更多从事的是To B,在安防等领域甚至不曾遇到过来自BAT的竞争。“BAT在To B细分行业的落地上其实做的都不好。”付英波表示。

同样主打to B的戴文渊对于巨头的竞争同样乐观。尽管据他透露不久前的一个与BAT面对面的竞标中,BAT直接给了一个超低价,却最终输掉了项目。

戴文渊觉得,to B的核心并不完全是低价,流量也不再重要,AI公司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技术壁垒,以产品为先。

黄伟也认为,AI领域的to B项目更碎片化,BAT并不擅长在细分场景领域打通打透,而且BAT的高人力成本也决定了它们做竞标项目时,会出现入不敷出。

黄伟提出云知声的挑战也来自自身。成立六年后,是不是可以形成更好的突破,将算法和工程化相结合做出更好的产品将非常关键。

而第三个层面竞争则更多来自于社会。AI公司一方面要面临行业的低价竞争,另一方面也要与客户竞争,他曾听到一家市值几百亿美元的公司,愿意为AI服务支付的费用只相当于一个普通员工一年的社保工资,他认为这对技术没有“最基本的尊重”。重要的是让整个社会重视科技,愿意为科技投入。

“做to B一家独大挺难,更多的都是多家共存。”郑勇判断,to B项目需要一个一个投标、谈判,遇到的不仅仅是技术竞争,还有价格与商务关系处理,这对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挑战。此前采访时他透露,也曾有巨头向极智嘉抛来橄榄枝,郑勇最终决定独立发展。

在一个更加明确的场景,郑勇认为短期内要获得竞争优势靠的是技术,这也是最明显、最需要保持的优势;中期竞争来自于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这需要不断的商业模式创新,思考如何快速改变行业;而长期的竞争来自于共同的愿景、价值观等企业文化。

“究竟是做to G(政府)、to VC(风险投资)为主导的公司,还是to B,to Value(价值)的公司,会影响到公司长远的发展。”郑勇说。

而在智能金融领域,2017年开始,多家外资资管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不久前,世界著名基金桥水基金完成在中国登记,曾经封闭的市场逐渐被打开。

互联网公司也给金融公司带来不小的压力。简毅透露,国内一家老牌公募基金董事长为了让蚂蚁金服给自己公司发行的ETF基金留一个流量入口,亲自拜访蚂蚁的一个总监,这给行业带来了震动。但好在“监管并不会让BAT在金融领域拿更多牌照”。简毅对于竞争、并购都准备好了开放心态。

简毅说:“现在我们看到了几个现象,世界最大的公募基金未来有可能进入到中国市场,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刚开了北京的办公室。最近的新闻,瑞银集团在控股一家券商的情况下,又要控股一家1000亿的头部公募基金。所以在这个行业里面目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是一个封闭竞争的市场,现在就要彻底打开了,这是被迫打开的。这里面会有巨大的机会,这个行业的玩法将会完全不一样。”

从入场先后来看,一点资讯与主要竞品起步时间差不多。分歧产生在对流量获取的克制与否。当一点资讯强调算法应有价值观时,行业对手选择用户爱看什么就推送什么。在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有些非常规手段的确有效。

在to B领域这样的逻辑正发生转变。金治在一点资讯负责的一个重要业务是渠道用户发展,包括与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的战略合作,包括在这些手机中预装一点资讯APP,以及为其浏览器提供信息流服务。目前,一点资讯的日活达到7000万。

事实上,手机渠道的流量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些巨头为何要选择一点资讯?金治认为有四点原因:第一,一点资讯算法+人工的模式,为手机厂商提供了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选择;第二,从技术层面来讲,一点资讯对于ToB服务的算法非常先进,获得了四大手机厂商的认可;第三,ToB的业务比拼的核心还是技术,而不是价格。第四,一点资讯是首家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的民营移动互联网企业。

新突破

金治透露,一点资讯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准备在C端加大投入,同时也将与更多B端手机厂商和信息流服务APP加强合作。

戴文渊希望提升“库存与效率”。就是让更多人能够参与AI落地,而后者则是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推动落地,这也是他的“先知”系统努力的目标。

在2018年增加了10%人力的云知声,营收增加了3倍。黄伟计划在明年再增加10-15%的资源,营收再增加2-3倍。因此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如何实现组织效率的升级。

这同样也是郑勇关注的焦点。极智嘉开始从10到N进军,郑勇觉得最大的挑战是“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搭建更强的业务团队”,在这一基础上向海外市场扩张。

简毅还表示,金融行业更要讲究原则,更要讲究道德边界、法律边界,作为一个创业公司一定要有最高的敬畏,这可能跟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略微有一点差别。在中国做这个行业很简单,不论你多大,一个红牌就让你破产,一个黄牌一定会让你元气大伤,所以这也是竞争里面最大的红线。

具体的战略上,铂诺是比较清晰的,铂诺现在最重要的是不断推进产品化,去争取更多的行业资源的合作。未来铂诺肯定要连通国内大型的国营企业、国资企业去做这件事情,跟本土行业头部的资管公司竞争,铂诺更多希望能够在机制上取胜。

员工人数近2000人的旷视科技同样把修炼内功作为来年的重要目标。“我们急需要关注的是整个组织和团队。”付英波表示,他希望能在未来一两年,不仅仅提升科学家、研发人员的数量和水平,也打造一支可以攻城拔寨的市场“铁军”。

在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之外,据付英波透露,旷视“最大的计划是在未来两到三年里面,能够大开大合地整合资源,对得起AI这波浪潮和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原标题:人工智能不惧BA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