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周鸿祎研究(上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周鸿祎研究(上篇)

如果我们要给周鸿祎来个全面评价:他有点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

作者:李方

这次贺岁篇选了奇虎360的周鸿祎?应该有几个原因:

一是近来360的发展有些大变化,也有些新看点;

二是360虽然不是最大几家互联网企业之一,可是老周互联网意识是最强的;

三是360老周也是业内有名的红衣斗士,有一定争议性。有争议就有看点;

四是我经常抱怨研究企业家时资料缺胳膊断腿,老周的材料是企业家中最完整的,他出过多部书,所有情况都交代的清清楚楚,资料多到不知选哪个好!

五是笔者的“企业家研究”计划一直在调整,周鸿祎正好排到了年尾,他的“量级”也够得上贺岁篇的份量。

如果我们要给周鸿祎来个全面评价:他有点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

从他的绝顶聪明程度他本应该非常成功的!

他对互联网的理解我认为在所有互联网大佬之上,可是他最终选择的那个切入点却是最得罪人的领域,他不仅得罪了安全领域的同行,还得罪了很多互联网大佬(堵了他们生财路),他在很多方面与崔永元类似,他们不是为了自己,只是想让这个社会更纯净更美好一点。

但就因为这些,他犯了“大忌”,破坏了很多潜规则,其代价可能是自己的企业达不成主流社会公认的那个“成功标准”。

但这就是独一无二“红衣大炮”周鸿祎!

为什么周鸿祎绝顶聪明可走的路却极为坎坷?瓜众们一定想知道这个中端倪,那我们就来看看他在这几个重要节点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吧:

创业试水的失败VS二次创业的成功

从老板到打工者再从打工者辞掉老板

360再创业到3Q大战后的升华

美国上市的风光与退市私有化的风险

他的天秤男性格到底怎么了? 

创业试水的失败VS二次创业的成功

学生时代的周鸿祎从来就没有安分守己过,学习那点事对于他聪明的大脑来说是小儿科了,从小学初中高中他从来就没有把学习当回事,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到高考时期他也不用为考试发愁,基本上可以保证他100%能上大学,唯一需要的就是选择哪个好大学以及好专业。虽然在最后阶段出了点小状况,他还是被保送到了西安交大计算机系。

上大学后依然延续了前面的过程,学习仍然是“副业”,他脑子里转的都是未来的事!

那个年代出现了一本书《硅谷热》,他说:

埃弗雷特·M.罗杰斯的这本著作荡气回肠,回顾了硅谷兴起的过程、描述了硅谷当前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这本书如同一场饕餮盛宴,让我如痴如醉。这次阅读给了我丰富的精神滋养,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里他第一次知道了乔布斯,可以说这个人的创业故事影响了他一生!

大四毕业后他被保送进交大研究生院,此时他对读学位已经彻底没兴趣了,打定主意要开始创业。

做什么呢?当时第一个试水目标看中的就是反病毒领域。其时社会上已经有诸多成熟的杀毒软件,他觉得杀毒软件虽然都很成熟了,可是国人不太认识软件的价值,盗版横行,他要做就做硬件杀毒产品,这个领域还没什么竞争。

这个认识当时还是挺独到的,不知是否受到联想汉卡的启示?在此前也是有不少软字库充斥市场同时盗版横行,联想首创了做在硬件上的“汉卡”大获成功。

说干就干!周鸿祎拉了几个伙伴就开练了,技术上没有什么太难的,很快他的反病毒卡问世了。

可真正让初出茅庐的他尝到苦头的是技术之外的事。市场给他上的第一课就是销售课。

他们兴冲冲生产出第一批反病毒卡后开始考虑销售,价值299一块的反病毒卡要卖出去,周鸿祎没有任何概念,按照他心里的小九九,他想象代理商进货肯定要挣钱嘛,30%-40%的空间总可以了吧?就算最坏情况50%也到头了吧?谁知到市场上跟人一谈,人家一看东西说可以来卖,说到价格人家很轻描淡写地说到:“99块进货”!

周鸿祎以为听错了,说我们进货硬成本就是50,还没算人工成本,你啥都没干就拿200?人家振振有词地说,对呀,我进货后要去宣传、做广告,还要担着卖不出去砸手里的风险,要这个价很正常啊。

周鸿祎心里彻底透心凉,才知道什么叫市场。

周鸿祎也只能硬着头皮按照人家的价格供货,但是心里头已经是哇凉哇凉的了。第一次试水经商已经没有任何喜悦感,有的只是无情的打击!再加上硬件反病毒卡难以更新,做了没多久只能放弃了。

第二次创业试水周鸿祎瞄上的是广告平面创意系统,过程不多赘述,反正历尽艰辛做出来了,还有一个“天使投资人”出了几万元跟他们一起干。也实现了销售,可是在竞争压力与技术门槛不高的情况下,另一个没想到的问题出现了!

下面人居然做“黑单”低价卖给了客户。这个问题太大了,严重涣散了军心。

人心散了,投资人也露出“真面目”,要把所以设备收为己有。周鸿祎和伙伴信心彻底破灭,只能趁夜拿着自己电脑落荒而逃。

他事后总结两次试水经历说:

两次创业失败的经历,给了我沉重的打击。到了今天,很多人会向我抛来这样的问题——你赞成不赞成大学生创业?我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以我自身的经验来说,大学生也好,研究生也好,我已经算是比一般的学生更接近社会三教九流的人了,但是当我真正走出去的时候,我还是感觉离真正的市场太远太远了。

创业试水失败之后的周鸿祎暂时收掉了张狂,像绝大多数学生一样开始进入职场打工了。他进的是北大方正过了三年平静的日子。混的挺好的他三年后坐上了事业部总经理。

可是国有体制下的企业更多的是束缚与缓慢,不甘寂寞的周鸿祎实在是忍受不了那个节奏,狂野的心又开始活动了。他认为“稳定的工作”“待遇与头衔”不是他追求的目标,他渴望尽快汇入互联网大潮,真正在大浪里去历练。

“裸辞”的他成立了第一个公司——因特国风软件有限公司,宣传的口号他都想好了——因特网上中国风。

做什么呢?当时上网域名都是英文,他要做的就是“中文域名”。起名字受联邦软件8848启发,不管三七二十一?那就叫3721如何?好!不管3721,中国人上网真容易。

1999年6月,千呼万唤的3721客户端终于发布了。就在他们准备推广时发现市场上已经有两个竞争产品,一个是南京的“龙脉”,另一个是清华的“步行”。三个产品都开始要融资推广。

此时周鸿祎还知道清华先动手了,已经找了联想,他们也赶紧托人找到联想。

周鸿祎不知道的事是:清华找联想就是找的我(笔者)!

我是技术发展部负责人,虽然不负责投资,但是确实是负责技术合作的。我看了他们的产品,觉得挺不错的。“步行”的人还特别跟我谈到方正出来的周鸿祎,说他们也开发了类似系统,技术上没他们好,但周很会做市场。

那时是我第一次听说周鸿祎这个人。

当时联想也大张旗鼓地进军互联网,专门成立了互联网事业部,负责人是刘晓林。我很快把这个项目介绍给他,希望他能将此作为联想进入互联网的一个切口。此时3721的周鸿祎也找到了刘晓林,想让联想投资支持他们。

但最终结果是联想谁也没投,此事说明几个问题:

一是联想进入互联网是被形势逼迫,但骨子里并不知道互联网的精髓在哪里?

二是他们认为互联网就是建一网站,在网上卖联想的东西,他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就是原来在线下卖货现在搬到了线上。所以当时一门心思开发一个包罗万象的网站(学新浪搜狐),后来又跟美国在线(AOL)谈合作。

三是刘晓林也是赶鸭子上架负责了互联网业务,应该怎么发展真是不懂。

反正联想是错过了一个小投资,真正插入互联网核心的大机会。

后来真投3721的是IDG,IDG人问周鸿祎要多少钱?周狠狠心,按照他们资产20万的10倍喊了个200万。IDG人的回应是200万够吗?

周鸿祎觉得已经喊了个“天价”不好意思再喊了。实际上,IDG在后一轮融资时又投了两倍不止,但是也告诉周鸿祎18个月后上市!

当时在周同学脑子里别说上市,商业模式都没想清楚呢。比如“中文域名”与“搜索”是什么区别,很长一段时间周同学都没想清楚,别人一听他们介绍就说着不是搜索吗?他们还拼命解释不是。

从技术角度讲“中文域名”与“搜索”确实不一回事,可是在互联网领域的潜在价值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直到后来周鸿祎在跟百度李彦宏谈合作才突然如梦初醒!

当周鸿祎大谈特谈3721的好处时,李彦宏一言不发听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周希望听一下李的意见时,李冷冷地抛下一句话走了:我们不能跟你们合作,这两个软件是竞争关系!

周同学听完这话差点坐地下,虽然没完全明白,只是震的回不过神来,几天后才想明白。他意识到可能犯了创业以来最大的错误,与一个真正互联网业务失之交臂!

如果那时就直接做“搜索”,或者在“中文域名”旗号下做搜索,那跟百度还有一争呢。不管怎样,周鸿祎的3721在当年算是成功了。一方面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肯定,一方面也得到了互联网界的认可,唯一有点遗憾的就是业务方向没有进入到更核心的搜索领域。

这也使周鸿祎认识到:企业领导人对战略方向的把握有多么重要!

从老板到打工者再从打工者辞掉老板

3721在中国跨入21世纪时已经是拥有巨大流量的互联网公司了。在“流量为王”时代,谁拥有了它,就可在此之上做更多的事。可是此时的周鸿祎不知为何变得有点“不自信”,他似乎没有太多信心把这个公司带向更高的境界。

他说:

在经历了和RealNames、CNNIC这些机构持续不断的商战之后,我心力交瘁,隐隐产生了几分退意。而在我本身对3721的未来举棋不定之时,一些公司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地找上门来和3721谈出售了。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被各方力量推上了变卖3721之路。

那几个月对周鸿祎来说就是灵魂煎熬,他不断地问自己,出售公司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坏处?这种思考,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是一种折磨。

思前想后,想拿下搜索市场的心理和一种日渐浮现的虚荣心,促使我下了最后的决心——卖掉我亲手建立的3721。

卖给谁呢?新浪开价2000万美元,搜狐加到3500万。阿里巴巴开价最高达到6000万美元。最后雅虎出面了,开价1.2亿美元。雅虎不仅出价高到难以拒绝,当时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也没有超过1亿美元的,还有它的品牌知名度,它的技术团队等等原因,使周鸿祎只能卖给雅虎了。

2003年11月,雅虎公司宣布并购了3721公司;2004年第一季度完成实质出资;2004年3月,周鸿袆就任雅虎中国总裁,全面负责雅虎及3721公司的战略制定与执行。

就这样,周鸿祎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二次重要转折——企业掌门人变成了职业经理人。

与之前那次不同的是,那次是两次创业试水不成功,抖抖身上的土,麻利儿去给人家打工去;这次可是做成了一个价值1.2亿美元的企业老板,再去做职业经理人,这个弯子还是比较大的。

特别是此时他对互联网的认识已经今非昔比,他的管理能力与企业家的方向感也是不在一个层次了。这不,他在雅虎中国干了18个月就功成身退,正是说明了他已经不是菜鸟而是年轻雄鹰了。

周鸿祎统领雅虎中国后给公司定下了三个明确的战略方向:

一个是充分发挥3721的渠道和流量优势,优先发展搜索;

二是着力发展雅虎邮箱,推动雅虎的电子邮箱在中国取得与之相匹配的优势地位;

三是瘦身门户,着力打造几个重点频道,不和三大门户网站正面交手。

应该说这几个战略方向还是非常准确的,一方面扬长避短,避开了雅虎原来的短处,发挥他的长处;另一方面也是最大限度地把3721原有的优势也发挥出来了,把雅虎并购他们的优势也发挥到了极致。

可是想法在没实现前那就只是想法,当老周刚一出手就遇到了巨大障碍。

雅虎的人认为:雅虎做得好好的,当然要用雅虎的品牌,我们毕竟是全球第一的互联网公司。他们不希望打破原有的“阵仗”,从头去做什么“搜索”“邮箱改造”。他们只希望利用3721流量优势帮助雅虎稳稳地发展,而不是“推倒重来”。

按周鸿祎的话说:我们之间是一场场“土鳖”与“高帅富”之间的鸡同鸭讲。

讲不通怎么整?老周只好用原3721的钱做“搜索”,雅虎的总部在不给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终于默许了这个项目。这样,老周在雅虎第一个搞出了“一搜”,而且开始定位不是什么都搜,只搜MP3有关内容,这样也有了差异化。

这一炮是打响了,在那之后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搜索产品。新浪推出了搜索叫爱问,搜狐推出了搜狗,腾讯最终使用了搜搜。

而MSN是在这方面觉醒得最晚的一个,刚开始微软绑定的搜索品牌叫MSN Search,后来这个策略并不成功,微软的用户被搞晕了。后来微软改变了方向,在浏览器右上方推出了Windows LiveSearch,这下用户更是晕头转向。一直到最后必应(bing)的出炉,微软才迷途知返,从弯路上绕了回来。

这个时候,微软再奋起直追已经非常费劲,Google已经将搜索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人们心中。

第二个方向是“邮箱改造”。

雅虎邮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子邮箱提供商,拥有1.25亿用户。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品牌,但是一段时期之内在中国却没有什么发展,用户数几乎没有增长,员工们似乎还浑然不觉。

雅虎邮箱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注册。雅虎坚持全球统一的ID注册,这让很多用户打算注册的ID已经被其他国家的用户捷足先登。如果不改进,雅虎邮箱根本不可能吸引中国用户。

在总部不想改变原则的前提下,我提出可否用“加一点”的方式来解决注册难的问题。比如,如果Hongyizhou@yahoo.com.cn不能注册,可否让用户在用户名那里加一个点,变成Hongyi.zhou@yahoo.com.cn解决这个问题。总部终于妥协了。

老周在雅虎中国极力推动着业务进展,在他强力坚持下,居然也冲破重重阻力,做成了两件事。可是这似乎不是周鸿祎所期望的那个效果,他原本希望在这个国际互联网平台上能做一些更大的事,但显然这个平台不是他那个风格。

比如雅虎充满了“外企风范的会议”他就很难受:

员工们提着电脑,播放着PPT,然后讲着充满逻辑的官方语言。总体的风格,先是一大堆眼花缭乱的数据,然后说我们要在哪里进行Market Campaign(市场推广),最后是几个广告创意。你要是人在现场,很容易被这些流程洗脑,甚至被这个范儿给唬住,觉得这些计划天衣无缝。

但是我一听这些天花乱坠的数字和广告计划,唯一的感受就是气不打一处来!

再比如在雅虎开策略讨论会,参会的都是雅虎的中高层干部,周发现每个人都拿着笔记本电脑,一边在噼里啪啦地打字,一边开会。每个人都不知道在干吗。也许这里并没有不尊重的意思,但是这可能是雅虎长期以来形成的氛围和习惯。周很不能容忍,因为我完全看不出一种冲锋陷阵的气势。

他不耐烦地对大家说:“雅虎公司确实很伟大,但那是在美国。大家都看到了,雅虎中国做得很烂。以后开会我们就是要非常有效率地讨论战略。你们能不能把笔记本合上,谁要是不想合上,我就把笔记本扔到窗子外面去。”

周的领导风格就是这样。虽然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我希望是最有效的。员工纷纷把笔记本合上了,开始向前看。会议开始真正地讨论事情了。

还有一些“更要命的事”:

周在新的一年希望总部能投入一些费用,把“搜索”和“邮箱”做的再好一些,可是预算提上去就是石沉大海。去总部与人沟通,没人愿意跟你沟通,找财务谈,就一个口径:就按照合同来,绝不可能通融。

周鸿祎有时感觉他就是一个人在战斗,没有任何人的支持,也没有人愿意听他的想法。他觉得太累了,开始萌生了退意。

2005年5月,周鸿祎在美国提出了辞职。他对雅虎的评价是:2005年的雅虎中国,需要的不是一个耳听八方、野心勃勃的将士,而是一枚言听计从的棋子。他不想做这个棋子了!

(未完待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周鸿祎

  • 周鸿祎透露将开源360智脑7B模型,支持50万字长文本输入
  • 周鸿祎建议哪吒汽车多向小米学习,还质疑车型用字母命名的方式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周鸿祎研究(上篇)

如果我们要给周鸿祎来个全面评价:他有点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

作者:李方

这次贺岁篇选了奇虎360的周鸿祎?应该有几个原因:

一是近来360的发展有些大变化,也有些新看点;

二是360虽然不是最大几家互联网企业之一,可是老周互联网意识是最强的;

三是360老周也是业内有名的红衣斗士,有一定争议性。有争议就有看点;

四是我经常抱怨研究企业家时资料缺胳膊断腿,老周的材料是企业家中最完整的,他出过多部书,所有情况都交代的清清楚楚,资料多到不知选哪个好!

五是笔者的“企业家研究”计划一直在调整,周鸿祎正好排到了年尾,他的“量级”也够得上贺岁篇的份量。

如果我们要给周鸿祎来个全面评价:他有点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

从他的绝顶聪明程度他本应该非常成功的!

他对互联网的理解我认为在所有互联网大佬之上,可是他最终选择的那个切入点却是最得罪人的领域,他不仅得罪了安全领域的同行,还得罪了很多互联网大佬(堵了他们生财路),他在很多方面与崔永元类似,他们不是为了自己,只是想让这个社会更纯净更美好一点。

但就因为这些,他犯了“大忌”,破坏了很多潜规则,其代价可能是自己的企业达不成主流社会公认的那个“成功标准”。

但这就是独一无二“红衣大炮”周鸿祎!

为什么周鸿祎绝顶聪明可走的路却极为坎坷?瓜众们一定想知道这个中端倪,那我们就来看看他在这几个重要节点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吧:

创业试水的失败VS二次创业的成功

从老板到打工者再从打工者辞掉老板

360再创业到3Q大战后的升华

美国上市的风光与退市私有化的风险

他的天秤男性格到底怎么了? 

创业试水的失败VS二次创业的成功

学生时代的周鸿祎从来就没有安分守己过,学习那点事对于他聪明的大脑来说是小儿科了,从小学初中高中他从来就没有把学习当回事,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到高考时期他也不用为考试发愁,基本上可以保证他100%能上大学,唯一需要的就是选择哪个好大学以及好专业。虽然在最后阶段出了点小状况,他还是被保送到了西安交大计算机系。

上大学后依然延续了前面的过程,学习仍然是“副业”,他脑子里转的都是未来的事!

那个年代出现了一本书《硅谷热》,他说:

埃弗雷特·M.罗杰斯的这本著作荡气回肠,回顾了硅谷兴起的过程、描述了硅谷当前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这本书如同一场饕餮盛宴,让我如痴如醉。这次阅读给了我丰富的精神滋养,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里他第一次知道了乔布斯,可以说这个人的创业故事影响了他一生!

大四毕业后他被保送进交大研究生院,此时他对读学位已经彻底没兴趣了,打定主意要开始创业。

做什么呢?当时第一个试水目标看中的就是反病毒领域。其时社会上已经有诸多成熟的杀毒软件,他觉得杀毒软件虽然都很成熟了,可是国人不太认识软件的价值,盗版横行,他要做就做硬件杀毒产品,这个领域还没什么竞争。

这个认识当时还是挺独到的,不知是否受到联想汉卡的启示?在此前也是有不少软字库充斥市场同时盗版横行,联想首创了做在硬件上的“汉卡”大获成功。

说干就干!周鸿祎拉了几个伙伴就开练了,技术上没有什么太难的,很快他的反病毒卡问世了。

可真正让初出茅庐的他尝到苦头的是技术之外的事。市场给他上的第一课就是销售课。

他们兴冲冲生产出第一批反病毒卡后开始考虑销售,价值299一块的反病毒卡要卖出去,周鸿祎没有任何概念,按照他心里的小九九,他想象代理商进货肯定要挣钱嘛,30%-40%的空间总可以了吧?就算最坏情况50%也到头了吧?谁知到市场上跟人一谈,人家一看东西说可以来卖,说到价格人家很轻描淡写地说到:“99块进货”!

周鸿祎以为听错了,说我们进货硬成本就是50,还没算人工成本,你啥都没干就拿200?人家振振有词地说,对呀,我进货后要去宣传、做广告,还要担着卖不出去砸手里的风险,要这个价很正常啊。

周鸿祎心里彻底透心凉,才知道什么叫市场。

周鸿祎也只能硬着头皮按照人家的价格供货,但是心里头已经是哇凉哇凉的了。第一次试水经商已经没有任何喜悦感,有的只是无情的打击!再加上硬件反病毒卡难以更新,做了没多久只能放弃了。

第二次创业试水周鸿祎瞄上的是广告平面创意系统,过程不多赘述,反正历尽艰辛做出来了,还有一个“天使投资人”出了几万元跟他们一起干。也实现了销售,可是在竞争压力与技术门槛不高的情况下,另一个没想到的问题出现了!

下面人居然做“黑单”低价卖给了客户。这个问题太大了,严重涣散了军心。

人心散了,投资人也露出“真面目”,要把所以设备收为己有。周鸿祎和伙伴信心彻底破灭,只能趁夜拿着自己电脑落荒而逃。

他事后总结两次试水经历说:

两次创业失败的经历,给了我沉重的打击。到了今天,很多人会向我抛来这样的问题——你赞成不赞成大学生创业?我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以我自身的经验来说,大学生也好,研究生也好,我已经算是比一般的学生更接近社会三教九流的人了,但是当我真正走出去的时候,我还是感觉离真正的市场太远太远了。

创业试水失败之后的周鸿祎暂时收掉了张狂,像绝大多数学生一样开始进入职场打工了。他进的是北大方正过了三年平静的日子。混的挺好的他三年后坐上了事业部总经理。

可是国有体制下的企业更多的是束缚与缓慢,不甘寂寞的周鸿祎实在是忍受不了那个节奏,狂野的心又开始活动了。他认为“稳定的工作”“待遇与头衔”不是他追求的目标,他渴望尽快汇入互联网大潮,真正在大浪里去历练。

“裸辞”的他成立了第一个公司——因特国风软件有限公司,宣传的口号他都想好了——因特网上中国风。

做什么呢?当时上网域名都是英文,他要做的就是“中文域名”。起名字受联邦软件8848启发,不管三七二十一?那就叫3721如何?好!不管3721,中国人上网真容易。

1999年6月,千呼万唤的3721客户端终于发布了。就在他们准备推广时发现市场上已经有两个竞争产品,一个是南京的“龙脉”,另一个是清华的“步行”。三个产品都开始要融资推广。

此时周鸿祎还知道清华先动手了,已经找了联想,他们也赶紧托人找到联想。

周鸿祎不知道的事是:清华找联想就是找的我(笔者)!

我是技术发展部负责人,虽然不负责投资,但是确实是负责技术合作的。我看了他们的产品,觉得挺不错的。“步行”的人还特别跟我谈到方正出来的周鸿祎,说他们也开发了类似系统,技术上没他们好,但周很会做市场。

那时是我第一次听说周鸿祎这个人。

当时联想也大张旗鼓地进军互联网,专门成立了互联网事业部,负责人是刘晓林。我很快把这个项目介绍给他,希望他能将此作为联想进入互联网的一个切口。此时3721的周鸿祎也找到了刘晓林,想让联想投资支持他们。

但最终结果是联想谁也没投,此事说明几个问题:

一是联想进入互联网是被形势逼迫,但骨子里并不知道互联网的精髓在哪里?

二是他们认为互联网就是建一网站,在网上卖联想的东西,他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就是原来在线下卖货现在搬到了线上。所以当时一门心思开发一个包罗万象的网站(学新浪搜狐),后来又跟美国在线(AOL)谈合作。

三是刘晓林也是赶鸭子上架负责了互联网业务,应该怎么发展真是不懂。

反正联想是错过了一个小投资,真正插入互联网核心的大机会。

后来真投3721的是IDG,IDG人问周鸿祎要多少钱?周狠狠心,按照他们资产20万的10倍喊了个200万。IDG人的回应是200万够吗?

周鸿祎觉得已经喊了个“天价”不好意思再喊了。实际上,IDG在后一轮融资时又投了两倍不止,但是也告诉周鸿祎18个月后上市!

当时在周同学脑子里别说上市,商业模式都没想清楚呢。比如“中文域名”与“搜索”是什么区别,很长一段时间周同学都没想清楚,别人一听他们介绍就说着不是搜索吗?他们还拼命解释不是。

从技术角度讲“中文域名”与“搜索”确实不一回事,可是在互联网领域的潜在价值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直到后来周鸿祎在跟百度李彦宏谈合作才突然如梦初醒!

当周鸿祎大谈特谈3721的好处时,李彦宏一言不发听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周希望听一下李的意见时,李冷冷地抛下一句话走了:我们不能跟你们合作,这两个软件是竞争关系!

周同学听完这话差点坐地下,虽然没完全明白,只是震的回不过神来,几天后才想明白。他意识到可能犯了创业以来最大的错误,与一个真正互联网业务失之交臂!

如果那时就直接做“搜索”,或者在“中文域名”旗号下做搜索,那跟百度还有一争呢。不管怎样,周鸿祎的3721在当年算是成功了。一方面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肯定,一方面也得到了互联网界的认可,唯一有点遗憾的就是业务方向没有进入到更核心的搜索领域。

这也使周鸿祎认识到:企业领导人对战略方向的把握有多么重要!

从老板到打工者再从打工者辞掉老板

3721在中国跨入21世纪时已经是拥有巨大流量的互联网公司了。在“流量为王”时代,谁拥有了它,就可在此之上做更多的事。可是此时的周鸿祎不知为何变得有点“不自信”,他似乎没有太多信心把这个公司带向更高的境界。

他说:

在经历了和RealNames、CNNIC这些机构持续不断的商战之后,我心力交瘁,隐隐产生了几分退意。而在我本身对3721的未来举棋不定之时,一些公司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地找上门来和3721谈出售了。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被各方力量推上了变卖3721之路。

那几个月对周鸿祎来说就是灵魂煎熬,他不断地问自己,出售公司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坏处?这种思考,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是一种折磨。

思前想后,想拿下搜索市场的心理和一种日渐浮现的虚荣心,促使我下了最后的决心——卖掉我亲手建立的3721。

卖给谁呢?新浪开价2000万美元,搜狐加到3500万。阿里巴巴开价最高达到6000万美元。最后雅虎出面了,开价1.2亿美元。雅虎不仅出价高到难以拒绝,当时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也没有超过1亿美元的,还有它的品牌知名度,它的技术团队等等原因,使周鸿祎只能卖给雅虎了。

2003年11月,雅虎公司宣布并购了3721公司;2004年第一季度完成实质出资;2004年3月,周鸿袆就任雅虎中国总裁,全面负责雅虎及3721公司的战略制定与执行。

就这样,周鸿祎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二次重要转折——企业掌门人变成了职业经理人。

与之前那次不同的是,那次是两次创业试水不成功,抖抖身上的土,麻利儿去给人家打工去;这次可是做成了一个价值1.2亿美元的企业老板,再去做职业经理人,这个弯子还是比较大的。

特别是此时他对互联网的认识已经今非昔比,他的管理能力与企业家的方向感也是不在一个层次了。这不,他在雅虎中国干了18个月就功成身退,正是说明了他已经不是菜鸟而是年轻雄鹰了。

周鸿祎统领雅虎中国后给公司定下了三个明确的战略方向:

一个是充分发挥3721的渠道和流量优势,优先发展搜索;

二是着力发展雅虎邮箱,推动雅虎的电子邮箱在中国取得与之相匹配的优势地位;

三是瘦身门户,着力打造几个重点频道,不和三大门户网站正面交手。

应该说这几个战略方向还是非常准确的,一方面扬长避短,避开了雅虎原来的短处,发挥他的长处;另一方面也是最大限度地把3721原有的优势也发挥出来了,把雅虎并购他们的优势也发挥到了极致。

可是想法在没实现前那就只是想法,当老周刚一出手就遇到了巨大障碍。

雅虎的人认为:雅虎做得好好的,当然要用雅虎的品牌,我们毕竟是全球第一的互联网公司。他们不希望打破原有的“阵仗”,从头去做什么“搜索”“邮箱改造”。他们只希望利用3721流量优势帮助雅虎稳稳地发展,而不是“推倒重来”。

按周鸿祎的话说:我们之间是一场场“土鳖”与“高帅富”之间的鸡同鸭讲。

讲不通怎么整?老周只好用原3721的钱做“搜索”,雅虎的总部在不给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终于默许了这个项目。这样,老周在雅虎第一个搞出了“一搜”,而且开始定位不是什么都搜,只搜MP3有关内容,这样也有了差异化。

这一炮是打响了,在那之后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搜索产品。新浪推出了搜索叫爱问,搜狐推出了搜狗,腾讯最终使用了搜搜。

而MSN是在这方面觉醒得最晚的一个,刚开始微软绑定的搜索品牌叫MSN Search,后来这个策略并不成功,微软的用户被搞晕了。后来微软改变了方向,在浏览器右上方推出了Windows LiveSearch,这下用户更是晕头转向。一直到最后必应(bing)的出炉,微软才迷途知返,从弯路上绕了回来。

这个时候,微软再奋起直追已经非常费劲,Google已经将搜索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人们心中。

第二个方向是“邮箱改造”。

雅虎邮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子邮箱提供商,拥有1.25亿用户。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品牌,但是一段时期之内在中国却没有什么发展,用户数几乎没有增长,员工们似乎还浑然不觉。

雅虎邮箱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注册。雅虎坚持全球统一的ID注册,这让很多用户打算注册的ID已经被其他国家的用户捷足先登。如果不改进,雅虎邮箱根本不可能吸引中国用户。

在总部不想改变原则的前提下,我提出可否用“加一点”的方式来解决注册难的问题。比如,如果Hongyizhou@yahoo.com.cn不能注册,可否让用户在用户名那里加一个点,变成Hongyi.zhou@yahoo.com.cn解决这个问题。总部终于妥协了。

老周在雅虎中国极力推动着业务进展,在他强力坚持下,居然也冲破重重阻力,做成了两件事。可是这似乎不是周鸿祎所期望的那个效果,他原本希望在这个国际互联网平台上能做一些更大的事,但显然这个平台不是他那个风格。

比如雅虎充满了“外企风范的会议”他就很难受:

员工们提着电脑,播放着PPT,然后讲着充满逻辑的官方语言。总体的风格,先是一大堆眼花缭乱的数据,然后说我们要在哪里进行Market Campaign(市场推广),最后是几个广告创意。你要是人在现场,很容易被这些流程洗脑,甚至被这个范儿给唬住,觉得这些计划天衣无缝。

但是我一听这些天花乱坠的数字和广告计划,唯一的感受就是气不打一处来!

再比如在雅虎开策略讨论会,参会的都是雅虎的中高层干部,周发现每个人都拿着笔记本电脑,一边在噼里啪啦地打字,一边开会。每个人都不知道在干吗。也许这里并没有不尊重的意思,但是这可能是雅虎长期以来形成的氛围和习惯。周很不能容忍,因为我完全看不出一种冲锋陷阵的气势。

他不耐烦地对大家说:“雅虎公司确实很伟大,但那是在美国。大家都看到了,雅虎中国做得很烂。以后开会我们就是要非常有效率地讨论战略。你们能不能把笔记本合上,谁要是不想合上,我就把笔记本扔到窗子外面去。”

周的领导风格就是这样。虽然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我希望是最有效的。员工纷纷把笔记本合上了,开始向前看。会议开始真正地讨论事情了。

还有一些“更要命的事”:

周在新的一年希望总部能投入一些费用,把“搜索”和“邮箱”做的再好一些,可是预算提上去就是石沉大海。去总部与人沟通,没人愿意跟你沟通,找财务谈,就一个口径:就按照合同来,绝不可能通融。

周鸿祎有时感觉他就是一个人在战斗,没有任何人的支持,也没有人愿意听他的想法。他觉得太累了,开始萌生了退意。

2005年5月,周鸿祎在美国提出了辞职。他对雅虎的评价是:2005年的雅虎中国,需要的不是一个耳听八方、野心勃勃的将士,而是一枚言听计从的棋子。他不想做这个棋子了!

(未完待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