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高通「天价罚单」背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高通「天价罚单」背后

通信技术的专利是核心知识产权,大陆通信企业都在加强专业建设,已是国际共识。但专利收费如何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才是重点。

高通「天价罚单」背后 构筑知识产权围墙 小心被判垄断吃罚单

案例重现

3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指出,对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依法作出处理,责令后者停止相关违法行为,并处2013年大陆市场销售额8%的罚款,计60.88亿元(人民币,下同)。随后不久,高通公司将被罚的60.88亿元已全额上交至中国中央财政的指定账户,这一罚单创下了大陆反垄断史新高。

正文

众所周知,高通是一个典型靠收取专利权许可费来盈利的公司,2013财年,高通收入高达248.7亿美元,其中78.8亿元来自于技术许可。与此同时,在其80亿美元的利润中,来自技术许可创造的利润占据了全部利润的七成左右。尽管此次的「天价罚单」刷新了大陆反垄断调查案件罚款金额的纪录,然而,对于一家年收入高达248.7亿美元的公司来说,区区10亿美元的罚款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业内人士更为关注的则是,这一处罚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撼动了高通原有的商业模式?又将如何影响国内手机厂商的利益格局?本质来看,这是一次大陆政府与高通就通信垄断的博弈,对通信行业的未来发展都有深远影响:尽管通信行业的基础技术都离不开CDMA,但所有开发的通信相关网络和产品都需要给高通交一笔「过路费」,这一已经存在多年的事实,开始被大陆政府改写。

处罚高通的三大原因

国家发改委在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子站上公布了针对美国高通公司反垄断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下称《处罚决定书》)。《处罚决定书》主要包含三个重要部分:当事人在无线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市场和基带芯片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当事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行政处罚依据和决定。

《处罚决定书》中涉及整改核心商业模式的第三部分指出,本机关责令当事人停止上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违法行为,并指出,要求高通整改的主要方面包括:对大陆境内销售手机,由整机售价收取专利费改成收取整机售价65%专利许可费 ;向购买高通专利产品的大陆企业提供专利清单,不再对过期专利收取许可费;不再要求大陆手机生产企业将专利进行免费反向许可;不再搭售非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销售基带芯片时不再要求签订不合理协议。

高通的整改

在通信行业内,一直存在着「高通税」的说法,因为除去CDMA上的基础技术专利、正常的芯片收费之外,高通还会收取5%的专利授权费,业内称之为「高通税」。比如,高通是按照整机出厂价的5%收取专利费,而芯片只占总成本的4%~10%之间,显示屏、电池、内存、摄像头等众多与高通专利无关的部件也都被包含在收费范围之内。虽然很多手机企业认为这个收费明显不合理,但他们只能忍气吞声。因为高端手机的芯片市场,高通有发言权,甚至高端手机芯片还是竞争激烈的「抢手货」。

高通的财务数据显示,专利授权收入几乎占到了30%,专利所产生的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甚至高于80%。高通专利获利比例之高,在整个通信行业内绝无仅有,而这种模式必然也会引发垄断的质疑。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的消息显示,「在反垄断调查过程中,高通公司能够配合调查,主动提出了一揽子整改措施。」除了「按整机批发净售价的65%收取专利许可费」、「不要求中国被许可人将专利进行免费反向许可」、「不得没有正当理由搭售非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等三项比较重要的改变,高通配合发改委调查主动提出的整改措施还包括另外两项:一项是「向中国被许可人进行专利许可时,将提供专利清单,不得对过期专利收取许可费」;另一项则是「销售基带芯片时不要求中国被许可人签订包含不合理条件的许可协议,不将不挑战专利许可协议作为向中国被许可人供应基带芯片的条件」。

表面的「和局」

随着悬在头上长达15个月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地,未来大陆市场依然是高通最大的市场,不确定性消除,案结之日高通股价甚至出现上扬;而来自高通的内部人士面带微笑,乐见这样的一个结果。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高通成为全球芯片市场的「新王者」,其市值已经超过老牌芯片厂商英特尔。来自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如果按照出货量算,2013年第二季度的全球蜂窝基带芯片市场上,高通市场份额占到63%,而联发科和英特尔仅为13%和7%。在大陆手机芯片市场高通占40%,核心专利更是覆盖了3G和4G领域,在4G领域优势尤其明显。大陆本土运营商与厂商也离不开高通的芯片和技术支持。中兴、华为、酷派、联想、TCL、小米、魅族、OPPO等手机厂商,成为高通手机芯片的主要采购商,占据高通芯片销售的三成以上。2013年,高通中国大陆市场收入占据了全球总收入的49%。但同时,也将高通与本土手机生态从业者的矛盾推上了尖峰时刻。

在直指其核心商业模式的调查终局中,高通虽然被迫放弃专利的「反向授权」,以及对非标专利的「搭售」,但是,最终保住了按整机收费的模式,根本的利益格局并未发生改变,高通并不是输家。

而国家发改委也没输。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日本、韩国和欧盟相继对高通提起反垄断调查,但在这几次调查中,高通均表现得很强硬。2009年,韩国对高通开出了2.08亿美元的罚单,但高通对此提出上诉,并同时宣布在韩国设立研发中心,之后此事便没有了下文。紧接着,欧盟也因投诉企业与高通达成了和解,「主动撤销了调查」,而日本的处罚意见现在还处在复议阶段。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反垄断法博士、英国鸿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照峰在公开写给客户的法律速递(Alert)中提到,由于有效地决定了高通的许可费水平,中国国家发改委已经比其他国家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走得更远。

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局长卢延纯对于这次处罚表示:「罚款是实现纠正违法行为的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手段,但它不是个根本的目的。对这个案子的查处表明,中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同时坚决反对任何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高通总裁德里克•阿伯利在公布结果当日谈到了高通的想法:「尽管最终达成的解决方案中,也有一些让我们感觉失望的方面;但发改委接受了我们的整改计划,高通接下来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谋求更好的发展。」

对大陆本土大型智能手机品牌厂商来说,此次迫于反垄断调查,高通降低了部分许可费,对于这些手机品牌厂商的成本降低会起一定作用。同时,相对于部分没有交纳专利费的中小手机厂商,生产成本中的差异有所降低,有利于市场公平。看起来是一盘多方共赢的和局,但事实又会如何呢?高通虽然进行了整改,但在整改措施之外,是否还会筑起新的知识产权围墙呢?

通信技术的专利是核心知识产权,大陆通信企业都在加强专业建设,已是国际共识。但专利收费如何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才是重点。

大陆政府针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是在认可专利技术之上的一次「回归正常」的产业生态调整。与此同时,也给企业再次提了醒:一流的公司做标准,二流的公司卖技术,三流的公司卖产品。高通依靠专利赚钱的背后,是长期高额的技术研发投入。高通每年将收入的20%投入到研发上,仅2013财年研发投入就高达50亿美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高通

4.5k
  • 高通第二财季营收93.9亿美元
  • 高通推出骁龙X Plus平台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高通「天价罚单」背后

通信技术的专利是核心知识产权,大陆通信企业都在加强专业建设,已是国际共识。但专利收费如何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才是重点。

高通「天价罚单」背后 构筑知识产权围墙 小心被判垄断吃罚单

案例重现

3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指出,对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依法作出处理,责令后者停止相关违法行为,并处2013年大陆市场销售额8%的罚款,计60.88亿元(人民币,下同)。随后不久,高通公司将被罚的60.88亿元已全额上交至中国中央财政的指定账户,这一罚单创下了大陆反垄断史新高。

正文

众所周知,高通是一个典型靠收取专利权许可费来盈利的公司,2013财年,高通收入高达248.7亿美元,其中78.8亿元来自于技术许可。与此同时,在其80亿美元的利润中,来自技术许可创造的利润占据了全部利润的七成左右。尽管此次的「天价罚单」刷新了大陆反垄断调查案件罚款金额的纪录,然而,对于一家年收入高达248.7亿美元的公司来说,区区10亿美元的罚款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业内人士更为关注的则是,这一处罚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撼动了高通原有的商业模式?又将如何影响国内手机厂商的利益格局?本质来看,这是一次大陆政府与高通就通信垄断的博弈,对通信行业的未来发展都有深远影响:尽管通信行业的基础技术都离不开CDMA,但所有开发的通信相关网络和产品都需要给高通交一笔「过路费」,这一已经存在多年的事实,开始被大陆政府改写。

处罚高通的三大原因

国家发改委在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子站上公布了针对美国高通公司反垄断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下称《处罚决定书》)。《处罚决定书》主要包含三个重要部分:当事人在无线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市场和基带芯片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当事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行政处罚依据和决定。

《处罚决定书》中涉及整改核心商业模式的第三部分指出,本机关责令当事人停止上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违法行为,并指出,要求高通整改的主要方面包括:对大陆境内销售手机,由整机售价收取专利费改成收取整机售价65%专利许可费 ;向购买高通专利产品的大陆企业提供专利清单,不再对过期专利收取许可费;不再要求大陆手机生产企业将专利进行免费反向许可;不再搭售非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销售基带芯片时不再要求签订不合理协议。

高通的整改

在通信行业内,一直存在着「高通税」的说法,因为除去CDMA上的基础技术专利、正常的芯片收费之外,高通还会收取5%的专利授权费,业内称之为「高通税」。比如,高通是按照整机出厂价的5%收取专利费,而芯片只占总成本的4%~10%之间,显示屏、电池、内存、摄像头等众多与高通专利无关的部件也都被包含在收费范围之内。虽然很多手机企业认为这个收费明显不合理,但他们只能忍气吞声。因为高端手机的芯片市场,高通有发言权,甚至高端手机芯片还是竞争激烈的「抢手货」。

高通的财务数据显示,专利授权收入几乎占到了30%,专利所产生的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甚至高于80%。高通专利获利比例之高,在整个通信行业内绝无仅有,而这种模式必然也会引发垄断的质疑。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的消息显示,「在反垄断调查过程中,高通公司能够配合调查,主动提出了一揽子整改措施。」除了「按整机批发净售价的65%收取专利许可费」、「不要求中国被许可人将专利进行免费反向许可」、「不得没有正当理由搭售非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等三项比较重要的改变,高通配合发改委调查主动提出的整改措施还包括另外两项:一项是「向中国被许可人进行专利许可时,将提供专利清单,不得对过期专利收取许可费」;另一项则是「销售基带芯片时不要求中国被许可人签订包含不合理条件的许可协议,不将不挑战专利许可协议作为向中国被许可人供应基带芯片的条件」。

表面的「和局」

随着悬在头上长达15个月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地,未来大陆市场依然是高通最大的市场,不确定性消除,案结之日高通股价甚至出现上扬;而来自高通的内部人士面带微笑,乐见这样的一个结果。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高通成为全球芯片市场的「新王者」,其市值已经超过老牌芯片厂商英特尔。来自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如果按照出货量算,2013年第二季度的全球蜂窝基带芯片市场上,高通市场份额占到63%,而联发科和英特尔仅为13%和7%。在大陆手机芯片市场高通占40%,核心专利更是覆盖了3G和4G领域,在4G领域优势尤其明显。大陆本土运营商与厂商也离不开高通的芯片和技术支持。中兴、华为、酷派、联想、TCL、小米、魅族、OPPO等手机厂商,成为高通手机芯片的主要采购商,占据高通芯片销售的三成以上。2013年,高通中国大陆市场收入占据了全球总收入的49%。但同时,也将高通与本土手机生态从业者的矛盾推上了尖峰时刻。

在直指其核心商业模式的调查终局中,高通虽然被迫放弃专利的「反向授权」,以及对非标专利的「搭售」,但是,最终保住了按整机收费的模式,根本的利益格局并未发生改变,高通并不是输家。

而国家发改委也没输。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日本、韩国和欧盟相继对高通提起反垄断调查,但在这几次调查中,高通均表现得很强硬。2009年,韩国对高通开出了2.08亿美元的罚单,但高通对此提出上诉,并同时宣布在韩国设立研发中心,之后此事便没有了下文。紧接着,欧盟也因投诉企业与高通达成了和解,「主动撤销了调查」,而日本的处罚意见现在还处在复议阶段。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反垄断法博士、英国鸿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照峰在公开写给客户的法律速递(Alert)中提到,由于有效地决定了高通的许可费水平,中国国家发改委已经比其他国家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走得更远。

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局长卢延纯对于这次处罚表示:「罚款是实现纠正违法行为的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手段,但它不是个根本的目的。对这个案子的查处表明,中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同时坚决反对任何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高通总裁德里克•阿伯利在公布结果当日谈到了高通的想法:「尽管最终达成的解决方案中,也有一些让我们感觉失望的方面;但发改委接受了我们的整改计划,高通接下来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谋求更好的发展。」

对大陆本土大型智能手机品牌厂商来说,此次迫于反垄断调查,高通降低了部分许可费,对于这些手机品牌厂商的成本降低会起一定作用。同时,相对于部分没有交纳专利费的中小手机厂商,生产成本中的差异有所降低,有利于市场公平。看起来是一盘多方共赢的和局,但事实又会如何呢?高通虽然进行了整改,但在整改措施之外,是否还会筑起新的知识产权围墙呢?

通信技术的专利是核心知识产权,大陆通信企业都在加强专业建设,已是国际共识。但专利收费如何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才是重点。

大陆政府针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是在认可专利技术之上的一次「回归正常」的产业生态调整。与此同时,也给企业再次提了醒:一流的公司做标准,二流的公司卖技术,三流的公司卖产品。高通依靠专利赚钱的背后,是长期高额的技术研发投入。高通每年将收入的20%投入到研发上,仅2013财年研发投入就高达50亿美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