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跨界艺术家郭承辉:游走在艺术和商业之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跨界艺术家郭承辉:游走在艺术和商业之间

郭承辉走进来,身材削瘦,穿着牛仔裤和帆布鞋,清爽利落的造型和外在特立独行的艺术家相去甚远。他对记者讲起自己的艺术思想和商业与艺术的关系等话题,语气谦和,思维缜密。

提要:郭承辉自创了一套艺术通过嫁接创意打通“财脉”的做法,缔造了一个由邮品、钱币和彩票等组成的设计帝国,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游走……

郭承辉:艺术家,中国著名有价证券设计师,广东天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曾荣获“全国优秀设计师”、“世界之星”等奖项,代表作有邮票《木兰从军》、《珠江风韵·广州》、《 庚辰年》(龙年生肖票)和中国“新千年纪念金币”、《岭南钩沉》印花税票等。

地上铺着一张巨大的画布,郭承辉蹲在画布前,手里端着一杯威斯忌。他审视了一会画布,仰起头猛喝了几口威斯忌,然后放下酒杯,拿起一只白瓷大菜盘,用刷子在盘子上调好色,之后光着脚丫,卷起裤脚,在微醺的状态下挥毫。

郭承辉即是艺术家,也是我国首位集邮票、钱币、彩票、印花税票四种国家票券设计于一身的设计师,设计了耳熟能详的邮票名品《香港经济建设》、《世纪交替千年更始——20世纪回顾 》、《 庚辰年》(龙年生肖票)等,并为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设计了第一套主题福利彩票,为中国人民银行设计了向全球发行的《中国新千年纪念金币》等。

多年来,郭承辉坚持用文化推动设计,创立了广东天一文化有限公司,缔造了一个由邮票、邮品、钱币、彩票和礼品、包装、出版物等组成的设计帝国,在国内首创了产值上亿的邮品产业。

近年来,他的油画、装置、漆艺等作品逐渐受到国际艺术界瞩目,被各种机构及私人收藏家收藏。

2015年3月9日,广州天美汇工作室,《粤商》记者望着墙上挂着的郭承辉设计的邮票作品《珠江风韵·广州》,五羊雕塑、广州歌剧院等广州标志性建筑跃然画面。

郭承辉走进来,身材削瘦,穿着牛仔裤和帆布鞋,清爽利落的造型和外在特立独行的艺术家相去甚远。他对记者讲起自己的艺术思想和商业与艺术的关系等话题,语气谦和,思维缜密。

以设计成就事业

郭承辉3岁开始学习美术。那时他妈妈是电话接线员,每次上夜班时带着他,往地上扔一堆彩色粉笔,他就蹲在地上画画,从此喜欢上美术。为了学画,父亲带着他拜访了县城里所有会画画的人,比如在街边画玻璃画的老画匠和画炭画的人。

读中学时,父亲带着他到广州美院求教,他跟着迟柯和沈军老师学习艺术理论和绘画技法,正式步入学院派教育。

之后,他考入广州美院附中,1984年进入广州美院李正天老师主导的教学改革试点班,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熏陶。毕业后,他在广州大学从事美术教育,后在花城出版社做了几年美术编辑。那时,他感到自己“没钱没理想”,于是租了一个10平方米的小屋开始创业,从事平面设计和广告策划。

1993年,他创立了天一文化有限公司。彼时,邮品业是尚未被开发的蓝海,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他在集邮品单一的形态中看到了机会:“能不能开发出另一个载体,从邮票里演变出新的产品?”

十几年前,这是个大胆的设想,因为当时市场上没有同类产品。于是,他根据每套邮票的主题,设计出既可阅读又可收藏的邮册、首日封和明信片等。

至今他还记得自己的邮品设计处女秀,那是为邮票《昆虫》设计邮品。一般邮局发行邮票,在邮票外面加个透明的袋子即可。郭承辉化简为繁,针对不同收藏者,设计了50多个版本的包装。当他把这些设计展示给广东邮政总局的工作人员看时,他们看傻了眼,惊叹道:“原来这个东西可以这样做!”。

渐渐地,他创造出了一套艺术通过嫁接创意打通“财脉”的做法。几年后,他们成为国内最大的邮品设计和供应商,每年出品上千件作品,并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流程管理,设计工序细化到56道,哪怕是一张名片,也要经过56道工序,各工序间紧密衔接,高效运转。

这期间,他设计了《岭南庭园》、《庚辰年2000年》、《木兰从军》等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以及《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中国邮政《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等纪念邮资明信片。

同时,他开始向书刊、钱币、彩票、珠宝首饰等领域拓展,经常进行跨界设计。2000年对他而言,是个载入个人史册的年份。这一年,他的两件大作问世——龙票和《中国新千年纪念金币》。

生肖票在邮票设计里一向是热门,除了具有象征意义,同时还有历久弥新的商业流通作用。更何况龙年是生肖大年,2000又是新世纪开门年。

1999年,在上百套的参选设计中,郭承辉和黄里合作设计的世纪龙票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这套生肖整版票由两组邮票组成,一组金底印龙,一组白底书龙。金底印龙是将龙形图腾印于金底之上,白底书龙选用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草书“龙”字,一笔写就的龙字仿佛蛟龙腾空。龙票一经问世,便成为收藏宠儿,现整版票价值上万元。

同年,中国金币总公司在全国征集“千年纪念”金银币设计图稿,世界钱币协会出的题目是“下个千年的人类”。离截止时间只有一周时,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差人找到郭承辉,让他担纲设计。

一周时间里,郭承辉几乎没睡过觉,设计了几十个方案,有一天他困倦难耐,昏睡过去,“做梦时梦到一个方案,立刻画下来。”这就是著名的“独眼币”。

千禧纪念币由黄金打制,重5公斤,中间是一只巨大的眼睛,象征新的千年人类审视地球,旁边是一圈人类必需的12个元素构成的时间刻度,比如天、地、DNA、太空等。国际设计界认为他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国界设计,上升到人类层面。千禧币发行价是127万元,现价值超千万,被誉为“币王”。

艺术地生活

午后的阳光照射在墙上挂着的郭承辉的巨幅油画《拉什海的苹果》上,浓郁的蓝色侵占了整个画面,恣意生长的树木像电影《阿凡达》里的潘多拉星球,一位裸女在空中飞舞,仿佛在做梦。

望着自己的画作,郭承辉有些恍惚。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游走,身上有着商人的“猫性”,“猫性就是闻到那股味道,总会想办法找到那条鱼。”

白天,他的身份是设计师。夜深人静时,他用画笔跟自己对话,“画无定规,艺术更不能预谋”。游走于两种状态之间,他从来没有觉得分裂,而是“期待与神仙约会的那一刻”。

2008年,他在云南丽江建了一座房子,待了两个月,创作了很多作品。长期以来,绘画界遵循着郑板桥的“胸有成竹”原则,郭承辉则探索着另一种可能性,“创作时去掉杂质,使自己空白,在视觉上不要有实物的样子。”

于是,他把画布从画架上取下来,铺到地上,他要打破几十年来形成的“控制”,寻找“不控制”。几天后,画作被竖起来,给了他“一种超乎想象的惊喜。”

经过20年多年的商业洗礼,原本内向沉默的郭承辉变成了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设计就是要了解别人的需求。”他还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的幸福、痛苦、自我都有一个度,都是在方寸间生存。”

他的很多设计作品带着浓郁的中国风,他认为:“品位=老派 + 一点前卫,正如一个成熟的男人,同时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接受新生事物,老而不‘朽’是关键。”

近年来,他的画作中经常出现女人、树和酒瓶,他在三者中寻找生命的灵性。2012年,由艺术批评家吕澎策划的“郭承辉2012”作品展,在深圳华·美术馆展出,展示了郭承辉近年创作的百余件布面、纸本的丙烯作品,包括《人物S》、《蒙花布》等。

从画作中不难看出,郭承辉将书写性、抽象性和写实主义巧妙地结合起来,从恣纵挥横的笔意中,探讨当下个体心灵的迷离、困惑和摇摆不定。

生活中,郭承辉是个“酒客”。他的祖上是客家人,擅长酿糯米酒,他的奶奶活到95岁,每天都饮酒。小时候,他每天早上都吃糯米酒煮鸡蛋,上学的路上,脸总是涨得红彤彤的。

现在每当闲暇时,他便挑上几本书或几部电影,倒上一大杯威士忌,两三口喝掉,“让酒渗透自己,产生一种非常态,然后去看东西和思考。”

除了酒,郭承辉还是美食控。他认为美食是一种生活艺术,“吃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果腹变成艺术。”他和朋友开了家私房菜馆,经常和大厨一起创造菜式,他把颜色、形态等艺术形式用到菜肴中。比如他们自创的“山盟海誓”,把青藏高原生长的青稞用牛油焗,再和生长在深海的海参混合起来小火煨,青稞吸足了海参的鲜味。

郭承辉还热衷农家菜,尤其是开平、恩平和新会等地的农家菜,他喜欢农家菜新鲜的食材和朴素的烹饪手法。至今,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在恩平农家吃的一道芋头煲。这道菜用豆腐乳汁煲芋头、猪大肠和芋头苗,他第一次吃芋头苗,“看起来像青茄子,与猪大肠搭配回味无穷。”

(郭承辉画作《刹时花开 . 双红瓶》纸本丙烯180x240cm(四拼)2015)

出差或旅行时,他不忘四处寻觅美食。比如和朋友去海岛游玩时,他们驾着游艇出海,向渔民买海鲜自己做。他说一定要买刺网的鱼而不是拉网的鱼,“刺网的鱼挂到渔网上,没有被鞭打过,比较愉悦。”拉网的鱼相互挤压、拖拽,“被虐过,肉质不理想。”

然后,他们架起一只大铁锅,把海鱼竖着密密麻麻地排列在锅中用火烤,先洒一把盐,烤一会后再倒点油,待鱼烤熟后起锅,焦香扑鼻。“外脆里嫩,鲜的舌头都融化了。”

Q&A:这个时代,商业与艺术无缝联接

《粤商》:你觉得新时期,艺术和商业之间是什么关系?

郭承辉:这个时代,艺术与商业无缝联接,商业以创新为命脉,如果做不到,就会被市场淘汰。一方面,艺术在创新上要向商业学习,商业革命比艺术更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业已经成为艺术。另一方面,商业需要艺术的精神,需要借鉴艺术,艺术给了商业很多可能性,为人们开启了更多的思维模式。

《粤商》:你怎么看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郭承辉:艺术不只在博物馆里,生活到处都是艺术,它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即所谓“艺术地生活”,比如人的衣食起居都可以很艺术。

《粤商》:艺术上,你怎么做到创新?

郭承辉:学会归零。我认为一切现存的作品都是过去,都不存在了,最重要的是创造出新的作品。

《粤商》:你最欣赏哪位艺术家?

郭承辉:我欣赏莫迪里阿尼、梵高、高更、毕加索等,莫迪里阿尼36岁去世,可谓英才早逝,他有一句经典的话:我要雕塑一个酒杯,盛满我一生的激情。他的话给了艺术家另外一个注解:独立意志、自由思想,就是人活着一定要有自己。

《粤商》:身为知名设计师,你怎么看设计和生活的关系?

郭承辉:设计应该成为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当年日本把欧洲的设计搬到自己国家,设计出很多产品,比如日本汽车遍布全球,走得就是设计兴国的道路。如今,设计在世界上已经成为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意经济无本万利,蕴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粤商》:你认为,一个艺术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郭承辉:一定要有理性思维,一个艺术家如果缺乏逻辑性,绝对不能成为大师。因为他不能驾驭自己和驾驭所有的材料,达利有一句名言:我跟疯子的区别就是我还没有疯。

《粤商》:你喜欢什么类型的艺术家?

郭承辉:我喜欢庄重和严谨的艺术家,比如穿着礼服画画,睡觉前把袜子洗干净,干干净净做事,这种行为是我崇尚的。我认为人的思想可以开放甚至放空,但是行为要有限度。

《粤商》:你觉得企业家懂艺术,是否会对他的事业和生活有帮助?

郭承辉:艺术是跨国界、跨领域的人类审美修为,倘若一个企业家具有这些精神修养,就拥有了一个“成功+美丽”的人生。学习艺术有两个途径,一是阅读艺术史,系统地学习艺术的脉络,多参观美术馆。二是收藏艺术品,多和艺术家接触。

文/彭军燕 摄影/姬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跨界艺术家郭承辉:游走在艺术和商业之间

郭承辉走进来,身材削瘦,穿着牛仔裤和帆布鞋,清爽利落的造型和外在特立独行的艺术家相去甚远。他对记者讲起自己的艺术思想和商业与艺术的关系等话题,语气谦和,思维缜密。

提要:郭承辉自创了一套艺术通过嫁接创意打通“财脉”的做法,缔造了一个由邮品、钱币和彩票等组成的设计帝国,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游走……

郭承辉:艺术家,中国著名有价证券设计师,广东天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曾荣获“全国优秀设计师”、“世界之星”等奖项,代表作有邮票《木兰从军》、《珠江风韵·广州》、《 庚辰年》(龙年生肖票)和中国“新千年纪念金币”、《岭南钩沉》印花税票等。

地上铺着一张巨大的画布,郭承辉蹲在画布前,手里端着一杯威斯忌。他审视了一会画布,仰起头猛喝了几口威斯忌,然后放下酒杯,拿起一只白瓷大菜盘,用刷子在盘子上调好色,之后光着脚丫,卷起裤脚,在微醺的状态下挥毫。

郭承辉即是艺术家,也是我国首位集邮票、钱币、彩票、印花税票四种国家票券设计于一身的设计师,设计了耳熟能详的邮票名品《香港经济建设》、《世纪交替千年更始——20世纪回顾 》、《 庚辰年》(龙年生肖票)等,并为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设计了第一套主题福利彩票,为中国人民银行设计了向全球发行的《中国新千年纪念金币》等。

多年来,郭承辉坚持用文化推动设计,创立了广东天一文化有限公司,缔造了一个由邮票、邮品、钱币、彩票和礼品、包装、出版物等组成的设计帝国,在国内首创了产值上亿的邮品产业。

近年来,他的油画、装置、漆艺等作品逐渐受到国际艺术界瞩目,被各种机构及私人收藏家收藏。

2015年3月9日,广州天美汇工作室,《粤商》记者望着墙上挂着的郭承辉设计的邮票作品《珠江风韵·广州》,五羊雕塑、广州歌剧院等广州标志性建筑跃然画面。

郭承辉走进来,身材削瘦,穿着牛仔裤和帆布鞋,清爽利落的造型和外在特立独行的艺术家相去甚远。他对记者讲起自己的艺术思想和商业与艺术的关系等话题,语气谦和,思维缜密。

以设计成就事业

郭承辉3岁开始学习美术。那时他妈妈是电话接线员,每次上夜班时带着他,往地上扔一堆彩色粉笔,他就蹲在地上画画,从此喜欢上美术。为了学画,父亲带着他拜访了县城里所有会画画的人,比如在街边画玻璃画的老画匠和画炭画的人。

读中学时,父亲带着他到广州美院求教,他跟着迟柯和沈军老师学习艺术理论和绘画技法,正式步入学院派教育。

之后,他考入广州美院附中,1984年进入广州美院李正天老师主导的教学改革试点班,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熏陶。毕业后,他在广州大学从事美术教育,后在花城出版社做了几年美术编辑。那时,他感到自己“没钱没理想”,于是租了一个10平方米的小屋开始创业,从事平面设计和广告策划。

1993年,他创立了天一文化有限公司。彼时,邮品业是尚未被开发的蓝海,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他在集邮品单一的形态中看到了机会:“能不能开发出另一个载体,从邮票里演变出新的产品?”

十几年前,这是个大胆的设想,因为当时市场上没有同类产品。于是,他根据每套邮票的主题,设计出既可阅读又可收藏的邮册、首日封和明信片等。

至今他还记得自己的邮品设计处女秀,那是为邮票《昆虫》设计邮品。一般邮局发行邮票,在邮票外面加个透明的袋子即可。郭承辉化简为繁,针对不同收藏者,设计了50多个版本的包装。当他把这些设计展示给广东邮政总局的工作人员看时,他们看傻了眼,惊叹道:“原来这个东西可以这样做!”。

渐渐地,他创造出了一套艺术通过嫁接创意打通“财脉”的做法。几年后,他们成为国内最大的邮品设计和供应商,每年出品上千件作品,并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流程管理,设计工序细化到56道,哪怕是一张名片,也要经过56道工序,各工序间紧密衔接,高效运转。

这期间,他设计了《岭南庭园》、《庚辰年2000年》、《木兰从军》等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以及《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中国邮政《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等纪念邮资明信片。

同时,他开始向书刊、钱币、彩票、珠宝首饰等领域拓展,经常进行跨界设计。2000年对他而言,是个载入个人史册的年份。这一年,他的两件大作问世——龙票和《中国新千年纪念金币》。

生肖票在邮票设计里一向是热门,除了具有象征意义,同时还有历久弥新的商业流通作用。更何况龙年是生肖大年,2000又是新世纪开门年。

1999年,在上百套的参选设计中,郭承辉和黄里合作设计的世纪龙票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这套生肖整版票由两组邮票组成,一组金底印龙,一组白底书龙。金底印龙是将龙形图腾印于金底之上,白底书龙选用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草书“龙”字,一笔写就的龙字仿佛蛟龙腾空。龙票一经问世,便成为收藏宠儿,现整版票价值上万元。

同年,中国金币总公司在全国征集“千年纪念”金银币设计图稿,世界钱币协会出的题目是“下个千年的人类”。离截止时间只有一周时,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差人找到郭承辉,让他担纲设计。

一周时间里,郭承辉几乎没睡过觉,设计了几十个方案,有一天他困倦难耐,昏睡过去,“做梦时梦到一个方案,立刻画下来。”这就是著名的“独眼币”。

千禧纪念币由黄金打制,重5公斤,中间是一只巨大的眼睛,象征新的千年人类审视地球,旁边是一圈人类必需的12个元素构成的时间刻度,比如天、地、DNA、太空等。国际设计界认为他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国界设计,上升到人类层面。千禧币发行价是127万元,现价值超千万,被誉为“币王”。

艺术地生活

午后的阳光照射在墙上挂着的郭承辉的巨幅油画《拉什海的苹果》上,浓郁的蓝色侵占了整个画面,恣意生长的树木像电影《阿凡达》里的潘多拉星球,一位裸女在空中飞舞,仿佛在做梦。

望着自己的画作,郭承辉有些恍惚。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游走,身上有着商人的“猫性”,“猫性就是闻到那股味道,总会想办法找到那条鱼。”

白天,他的身份是设计师。夜深人静时,他用画笔跟自己对话,“画无定规,艺术更不能预谋”。游走于两种状态之间,他从来没有觉得分裂,而是“期待与神仙约会的那一刻”。

2008年,他在云南丽江建了一座房子,待了两个月,创作了很多作品。长期以来,绘画界遵循着郑板桥的“胸有成竹”原则,郭承辉则探索着另一种可能性,“创作时去掉杂质,使自己空白,在视觉上不要有实物的样子。”

于是,他把画布从画架上取下来,铺到地上,他要打破几十年来形成的“控制”,寻找“不控制”。几天后,画作被竖起来,给了他“一种超乎想象的惊喜。”

经过20年多年的商业洗礼,原本内向沉默的郭承辉变成了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设计就是要了解别人的需求。”他还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的幸福、痛苦、自我都有一个度,都是在方寸间生存。”

他的很多设计作品带着浓郁的中国风,他认为:“品位=老派 + 一点前卫,正如一个成熟的男人,同时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接受新生事物,老而不‘朽’是关键。”

近年来,他的画作中经常出现女人、树和酒瓶,他在三者中寻找生命的灵性。2012年,由艺术批评家吕澎策划的“郭承辉2012”作品展,在深圳华·美术馆展出,展示了郭承辉近年创作的百余件布面、纸本的丙烯作品,包括《人物S》、《蒙花布》等。

从画作中不难看出,郭承辉将书写性、抽象性和写实主义巧妙地结合起来,从恣纵挥横的笔意中,探讨当下个体心灵的迷离、困惑和摇摆不定。

生活中,郭承辉是个“酒客”。他的祖上是客家人,擅长酿糯米酒,他的奶奶活到95岁,每天都饮酒。小时候,他每天早上都吃糯米酒煮鸡蛋,上学的路上,脸总是涨得红彤彤的。

现在每当闲暇时,他便挑上几本书或几部电影,倒上一大杯威士忌,两三口喝掉,“让酒渗透自己,产生一种非常态,然后去看东西和思考。”

除了酒,郭承辉还是美食控。他认为美食是一种生活艺术,“吃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果腹变成艺术。”他和朋友开了家私房菜馆,经常和大厨一起创造菜式,他把颜色、形态等艺术形式用到菜肴中。比如他们自创的“山盟海誓”,把青藏高原生长的青稞用牛油焗,再和生长在深海的海参混合起来小火煨,青稞吸足了海参的鲜味。

郭承辉还热衷农家菜,尤其是开平、恩平和新会等地的农家菜,他喜欢农家菜新鲜的食材和朴素的烹饪手法。至今,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在恩平农家吃的一道芋头煲。这道菜用豆腐乳汁煲芋头、猪大肠和芋头苗,他第一次吃芋头苗,“看起来像青茄子,与猪大肠搭配回味无穷。”

(郭承辉画作《刹时花开 . 双红瓶》纸本丙烯180x240cm(四拼)2015)

出差或旅行时,他不忘四处寻觅美食。比如和朋友去海岛游玩时,他们驾着游艇出海,向渔民买海鲜自己做。他说一定要买刺网的鱼而不是拉网的鱼,“刺网的鱼挂到渔网上,没有被鞭打过,比较愉悦。”拉网的鱼相互挤压、拖拽,“被虐过,肉质不理想。”

然后,他们架起一只大铁锅,把海鱼竖着密密麻麻地排列在锅中用火烤,先洒一把盐,烤一会后再倒点油,待鱼烤熟后起锅,焦香扑鼻。“外脆里嫩,鲜的舌头都融化了。”

Q&A:这个时代,商业与艺术无缝联接

《粤商》:你觉得新时期,艺术和商业之间是什么关系?

郭承辉:这个时代,艺术与商业无缝联接,商业以创新为命脉,如果做不到,就会被市场淘汰。一方面,艺术在创新上要向商业学习,商业革命比艺术更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业已经成为艺术。另一方面,商业需要艺术的精神,需要借鉴艺术,艺术给了商业很多可能性,为人们开启了更多的思维模式。

《粤商》:你怎么看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郭承辉:艺术不只在博物馆里,生活到处都是艺术,它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即所谓“艺术地生活”,比如人的衣食起居都可以很艺术。

《粤商》:艺术上,你怎么做到创新?

郭承辉:学会归零。我认为一切现存的作品都是过去,都不存在了,最重要的是创造出新的作品。

《粤商》:你最欣赏哪位艺术家?

郭承辉:我欣赏莫迪里阿尼、梵高、高更、毕加索等,莫迪里阿尼36岁去世,可谓英才早逝,他有一句经典的话:我要雕塑一个酒杯,盛满我一生的激情。他的话给了艺术家另外一个注解:独立意志、自由思想,就是人活着一定要有自己。

《粤商》:身为知名设计师,你怎么看设计和生活的关系?

郭承辉:设计应该成为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当年日本把欧洲的设计搬到自己国家,设计出很多产品,比如日本汽车遍布全球,走得就是设计兴国的道路。如今,设计在世界上已经成为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意经济无本万利,蕴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粤商》:你认为,一个艺术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郭承辉:一定要有理性思维,一个艺术家如果缺乏逻辑性,绝对不能成为大师。因为他不能驾驭自己和驾驭所有的材料,达利有一句名言:我跟疯子的区别就是我还没有疯。

《粤商》:你喜欢什么类型的艺术家?

郭承辉:我喜欢庄重和严谨的艺术家,比如穿着礼服画画,睡觉前把袜子洗干净,干干净净做事,这种行为是我崇尚的。我认为人的思想可以开放甚至放空,但是行为要有限度。

《粤商》:你觉得企业家懂艺术,是否会对他的事业和生活有帮助?

郭承辉:艺术是跨国界、跨领域的人类审美修为,倘若一个企业家具有这些精神修养,就拥有了一个“成功+美丽”的人生。学习艺术有两个途径,一是阅读艺术史,系统地学习艺术的脉络,多参观美术馆。二是收藏艺术品,多和艺术家接触。

文/彭军燕 摄影/姬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