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对话关颍珊:运动员的身份标识成为过去之后,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尝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对话关颍珊:运动员的身份标识成为过去之后,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尝试

“人需要不断成长,将自己推到舒适区外。”

来源:视觉中国

2006年2月12日,关颖珊做出了人生最艰难的决定。由于在赛前一次训练中严重拉伤,她不得已退出了当年的都灵冬奥会。

这位五届花滑世界冠军和两届奥运会奖牌获得者出现在都灵的唯一目的,就是冲击冠军。而在那天之后,她成了一名职业生涯中没有奥运金牌的滑冰运动员。她拭泪走出新闻发布会的身影成了那届冬奥会的戏剧性注脚——彼时,这个女孩已经25岁,当《纽约时报》不无动情地写下,“她依旧是我们史上最伟大的花滑选手之一”时,言下已是盖棺之意。

关颖珊匆匆退役,她立在职业的终点上,“巨大的身份危机朝自己袭来”。即便在多年之后,她对于这段往事的回忆仍然表露出困境姿态。25岁那年,她不得不频繁地思考一些此前罕有的问题:在花滑之外,自己对什么是真正有热情的,想深究什么,要如何抵达那里。“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自我叩问。我知道大多数时候,运动员们不愿意多谈这个时期,但我经历过,我太知道那是什么感觉了。”

而让所有人惊叹的是,关颖珊其后的转型不仅相当成功,而且极为迅速。就在同一年秋天,她入读丹佛大学,修习政治学及国际关系。其时,她被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任命为美国史上第一位公共外交大使。

2015年,关颖珊加入希拉里·克林顿的总统竞选团队,负责纽约布鲁克林的选民联络工作。曾被媒体语带诙谐地称作:给简陋寒碜的布鲁克林竞选总部带来不小的名人效应。

从冰坛退出12年之久,关颖珊早已不再是那个发髻高扎,装束鲜艳的“冰上皇后”。近日,她作客上海纽约大学,与上纽大常务副校长雷蒙在报告厅对谈,分享其成长经历,以及从冰场投身公共外交领域的职业转变。借此机会,界面职场采访了关颖珊。即便过去多时,那段转折期依旧是她言语中不断返回的所在,“那种日子并不好过,而且比外界想象的都要长久,我能做的就是不停歇的尝试,适时地推自己一把,并对失败保有勇气”。

如果将视角拉远,就会发现这种叙述贯穿在关颖珊的一生:她诞生于美国加州,父母是上世纪“为追寻更好生活”而来的香港移民。自5岁开始练习滑冰,一路挫败无数,也斩牌无数。

这个亚裔女性的存在因而富有某种象征意味,它描画着关于励志片的所有想象:通过自身的勤奋、勇气和不惧失败的决心,人们甚至可以从底层打拼至世界舞台中心。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接受关颖珊赠送队服。她在该年日本长野冬奥会夺得银牌。

界面职场:你从5岁开始练习滑冰。据说每天早上3点起床,练习3-4个小时,直到上学时间,放学后又立刻回冰场报到。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关颖珊:对我而言,只是平衡训练和睡觉时间的问题。事情远比现在简单的多,那会儿没有太多让我分心的东西。好比我不需要在上场前发推特,或是来张自拍传到网上,说“我现在就在奥运会的现场!正准备要登台了!”这些都会制造大量的额外工作。

界面职场:这期间有想过放弃吗?

关颖珊:1998年我头一次参加奥运会选拔赛,结果我的腿摔伤了。医生告诉我,你仍有机会参加国内花滑选拔赛,前提是停止训练三周,这意味着我的状态会迅速退化。那会我是真的产生了退赛念头。我用这个例子是想说,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这时候永远有两条路:及时止损,然后到此为止;或者说,我接受这个现实,并试图从中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而在那时候,我很清楚的知道,我想要的就是锦标赛冠军,我要参加奥运。

界面职场:所以更多的是一种目标导向。你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期间会出现各种困难,但你都会尽力去抵达?

关颖珊:我觉得是两方面。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我得到冠军,回到家,就要开始思考下一年夺冠的事情,要长期维持这种动能并不容易。因此我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很多斗争,告诉自己不能放弃,不断找到新灵感。这件事有时很困难,有时候也很容易,因为我只要专注当下,不需要思考太长远的事情。此外,我一直提醒自己进入花滑的初衷是不变的。不是单纯为了奖牌而来,而是这项运动本身带来的兴奋感。我5岁开始滑冰时,可从来没想过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在于得到冠军。

界面职场:运动员大多是完美主义者。在花滑项目中,6.0分正是这样的极致象征。于你而言,对这项运动本身的追逐来自于外在的评分标准,还是内在动因,还是说两者皆有?

关颖珊:对,更多的是两者结合。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如果你有像我哥哥那样的家庭成员存在(注:关颖珊哥哥是一名冰上曲棍球的球员),你就必须加紧学习。我记得小时候他拉着我,在冰面上高呼“我们走!”,一口气冲出好几英里,我在后面吓得半死。那会儿我还不懂得滑冰,只能拼命去学。所以我也不清楚应该称之为追求完美还是努力不掉队。

但随着我越练越好,滑冰就变成了真正要去学习的事情。跳跃时,先从一周跳开始,然后再去挑战双周跳、三周跳;参加比赛,也是从初级组、少年组、青少成年组、高级组开始,直至参加世锦赛和奥运会,试图去触及那个金灿灿的6.0分。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总有下一个台阶在等着你。

另一方面,同样是个人长进的内在需求。整个运动生涯中,我无需和任何人竞争,而是要不断构建新的自己。这也是我永远对下一个赛事充满热诚的原因。6.0分很重要,但与此同时,我会在脑海里搭建另一套评价体系:找到不足点,知晓原因,找到解决办法。直到现在,我依旧自认为是生活的学生:并非事事完美,而是不断成长。

界面职场:1996-1997赛季,你首次在比赛中上演“变刃燕式”,这随后成了你的招牌动作。在那之前,从来没有花滑运动员尝试过这套动作。我很好奇这个想法是怎么产生的,你何以认为它是可行的,并最终决定将它变成现实?

关颖珊:我特别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我独自在冰面滑行,没有教练、工作人员,只是单纯地享受快乐。有时候你就需要这样的空间不是吗?从所有的规章、程序以及日复一日的练习中走出来,然后忽然之间,这个想法就出现了。

但这真的不是一夜间就能发生的。为了完成这套动作,我摔了无数次。相信我,做这个动作时你的脸和冰面并不是那么远(大笑)。

界面职场:我特别喜欢你说在冰场上滑行,脑子里想着我需要一个新的东西。忽然之间,这个想法就向你袭来了。

关颖珊:正是这样。谁知道呢?艺术家和建筑师们也都有类似的感知。我将自己视为运动员,但同时,整片的白色冰面也是我的画布,我可以在其上创作、设计、在某一刻完全的放任灵感。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会有诸多限制,因而人们需要寻找另外的空间,它能使你发挥创造性,充满探索的欲望。很多人在长大后会说,我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因为我肩负着责任,这是借口。人需要不断成长,将自己推到舒适区外。

界面职场:2006年都灵冬奥会,你在最后一刻宣布因伤退赛,可以想见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

关颖珊:那大概是我一生中最困难的决定。此前我向国家队承诺,必须拿出最佳的竞技状态,因而那一刻我必须退出。那会儿真的很是伤感,但我知道,我的人生该翻篇了。

都灵冬奥会首日,关颖珊出席新闻发布会,宣布因腹股沟伤势问题,退出冬奥会。

界面职场:你提到了翻篇,我想更多的来聊聊职业转型。从5岁到25岁,这20年间你一直专注于同一件事情上,之后决定要翻开人生的新篇章了。你会感到困惑或恐惧吗?事实上,你可以选择一条更简单的道路,那就是去当教练、体育评论员,但你没有这么做。

关颖珊:对于转变期的问题我一直很坦诚。许多运动员会回避这件事情,但我觉得它需要被更加重视。此前的20年时间,我人生的头等大事就是参加奥运会,但在2006年,这个唯一的身份标识成了过去,我突然面临许多“心灵叩问”。幸运的是,我回到了学校,用三年时间不断自我探索,寻找运动以外的兴趣。这种日子并不好过,何况持续了很久,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尝试,将自己推到新领域。

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把手头的机会利用好。2006年,我参加了胡锦涛主席的访美宴会,当时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我在赖斯女士面前做了自我介绍,随后我就被任命为公共外交大使了。有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人生会发生什么,只有在回头看时,你可以条分缕析的道出你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因此,紧跟机遇,向他人学习,适时地推自己一把。还有就是,对失败永远怀有勇气。

界面职场:你一直在提及自我探索,这固然重要。但在社会既定语境下,探索无疑是受限的。限制可能来自于家庭、社会范式、对你而言可能还有更大的外界舆论,很多时候它会内化成某种自我局限。

关颖珊:这个问题真的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头一个想到的是,不要让旁人定义你。这的确很难,譬如在运动场上,你注定得去思考如何打动评委,但做你自己就意味着,在依循这些条条框框的同时你得跳出来。另外一方面,你不能去定义自己。离开冰坛那会儿,有很多人告诉我,你是一个运动员,但我告诉自己必须翻篇。我当然可以去当教练,做一切我熟知领域内的事情,但我想去其他地方走走。

与此同时,我生长在一个传统的中国式家庭环境里。在我离开冰坛那年,父亲不断在我耳边唠叨,“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安定下来?”但这个问题真是太不公平了,我当时就在想,“天啊你是谁?”(大笑)但他改变了很多,我也改变了他很多。

界面职场:正如我们刚刚聊到的,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任命你为公共外交大使,其后,你又加入了希拉里的竞选团队。两位都是政坛的杰出女性,她们对你产生过哪些重要影响?

关颖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我被赖斯女士任命为公共外交大使,这使我有机会代表国家和全世界的年轻人对话,谈论社会议题。这是一件非常开眼界的事情。与希拉里的共事同样让人兴奋。她是第一位争取当上美国女总统的人,我永远不会忘记她在竞选时说,她希望所有的小女孩都可以想她们所想,包括担任总统。

我一直告诫年轻人,一定要和优秀的人待在一起。很显然,这是两位我非常崇拜的人物,我特别庆幸能与她们共事,并在过程中不断学习。

2011年年5月9日,美国华盛顿,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邀请军人家庭在白宫参加健身活动,并请来关颖珊助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对话关颍珊:运动员的身份标识成为过去之后,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尝试

“人需要不断成长,将自己推到舒适区外。”

来源:视觉中国

2006年2月12日,关颖珊做出了人生最艰难的决定。由于在赛前一次训练中严重拉伤,她不得已退出了当年的都灵冬奥会。

这位五届花滑世界冠军和两届奥运会奖牌获得者出现在都灵的唯一目的,就是冲击冠军。而在那天之后,她成了一名职业生涯中没有奥运金牌的滑冰运动员。她拭泪走出新闻发布会的身影成了那届冬奥会的戏剧性注脚——彼时,这个女孩已经25岁,当《纽约时报》不无动情地写下,“她依旧是我们史上最伟大的花滑选手之一”时,言下已是盖棺之意。

关颖珊匆匆退役,她立在职业的终点上,“巨大的身份危机朝自己袭来”。即便在多年之后,她对于这段往事的回忆仍然表露出困境姿态。25岁那年,她不得不频繁地思考一些此前罕有的问题:在花滑之外,自己对什么是真正有热情的,想深究什么,要如何抵达那里。“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自我叩问。我知道大多数时候,运动员们不愿意多谈这个时期,但我经历过,我太知道那是什么感觉了。”

而让所有人惊叹的是,关颖珊其后的转型不仅相当成功,而且极为迅速。就在同一年秋天,她入读丹佛大学,修习政治学及国际关系。其时,她被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任命为美国史上第一位公共外交大使。

2015年,关颖珊加入希拉里·克林顿的总统竞选团队,负责纽约布鲁克林的选民联络工作。曾被媒体语带诙谐地称作:给简陋寒碜的布鲁克林竞选总部带来不小的名人效应。

从冰坛退出12年之久,关颖珊早已不再是那个发髻高扎,装束鲜艳的“冰上皇后”。近日,她作客上海纽约大学,与上纽大常务副校长雷蒙在报告厅对谈,分享其成长经历,以及从冰场投身公共外交领域的职业转变。借此机会,界面职场采访了关颖珊。即便过去多时,那段转折期依旧是她言语中不断返回的所在,“那种日子并不好过,而且比外界想象的都要长久,我能做的就是不停歇的尝试,适时地推自己一把,并对失败保有勇气”。

如果将视角拉远,就会发现这种叙述贯穿在关颖珊的一生:她诞生于美国加州,父母是上世纪“为追寻更好生活”而来的香港移民。自5岁开始练习滑冰,一路挫败无数,也斩牌无数。

这个亚裔女性的存在因而富有某种象征意味,它描画着关于励志片的所有想象:通过自身的勤奋、勇气和不惧失败的决心,人们甚至可以从底层打拼至世界舞台中心。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接受关颖珊赠送队服。她在该年日本长野冬奥会夺得银牌。

界面职场:你从5岁开始练习滑冰。据说每天早上3点起床,练习3-4个小时,直到上学时间,放学后又立刻回冰场报到。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关颖珊:对我而言,只是平衡训练和睡觉时间的问题。事情远比现在简单的多,那会儿没有太多让我分心的东西。好比我不需要在上场前发推特,或是来张自拍传到网上,说“我现在就在奥运会的现场!正准备要登台了!”这些都会制造大量的额外工作。

界面职场:这期间有想过放弃吗?

关颖珊:1998年我头一次参加奥运会选拔赛,结果我的腿摔伤了。医生告诉我,你仍有机会参加国内花滑选拔赛,前提是停止训练三周,这意味着我的状态会迅速退化。那会我是真的产生了退赛念头。我用这个例子是想说,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这时候永远有两条路:及时止损,然后到此为止;或者说,我接受这个现实,并试图从中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而在那时候,我很清楚的知道,我想要的就是锦标赛冠军,我要参加奥运。

界面职场:所以更多的是一种目标导向。你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期间会出现各种困难,但你都会尽力去抵达?

关颖珊:我觉得是两方面。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我得到冠军,回到家,就要开始思考下一年夺冠的事情,要长期维持这种动能并不容易。因此我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很多斗争,告诉自己不能放弃,不断找到新灵感。这件事有时很困难,有时候也很容易,因为我只要专注当下,不需要思考太长远的事情。此外,我一直提醒自己进入花滑的初衷是不变的。不是单纯为了奖牌而来,而是这项运动本身带来的兴奋感。我5岁开始滑冰时,可从来没想过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在于得到冠军。

界面职场:运动员大多是完美主义者。在花滑项目中,6.0分正是这样的极致象征。于你而言,对这项运动本身的追逐来自于外在的评分标准,还是内在动因,还是说两者皆有?

关颖珊:对,更多的是两者结合。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如果你有像我哥哥那样的家庭成员存在(注:关颖珊哥哥是一名冰上曲棍球的球员),你就必须加紧学习。我记得小时候他拉着我,在冰面上高呼“我们走!”,一口气冲出好几英里,我在后面吓得半死。那会儿我还不懂得滑冰,只能拼命去学。所以我也不清楚应该称之为追求完美还是努力不掉队。

但随着我越练越好,滑冰就变成了真正要去学习的事情。跳跃时,先从一周跳开始,然后再去挑战双周跳、三周跳;参加比赛,也是从初级组、少年组、青少成年组、高级组开始,直至参加世锦赛和奥运会,试图去触及那个金灿灿的6.0分。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总有下一个台阶在等着你。

另一方面,同样是个人长进的内在需求。整个运动生涯中,我无需和任何人竞争,而是要不断构建新的自己。这也是我永远对下一个赛事充满热诚的原因。6.0分很重要,但与此同时,我会在脑海里搭建另一套评价体系:找到不足点,知晓原因,找到解决办法。直到现在,我依旧自认为是生活的学生:并非事事完美,而是不断成长。

界面职场:1996-1997赛季,你首次在比赛中上演“变刃燕式”,这随后成了你的招牌动作。在那之前,从来没有花滑运动员尝试过这套动作。我很好奇这个想法是怎么产生的,你何以认为它是可行的,并最终决定将它变成现实?

关颖珊:我特别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我独自在冰面滑行,没有教练、工作人员,只是单纯地享受快乐。有时候你就需要这样的空间不是吗?从所有的规章、程序以及日复一日的练习中走出来,然后忽然之间,这个想法就出现了。

但这真的不是一夜间就能发生的。为了完成这套动作,我摔了无数次。相信我,做这个动作时你的脸和冰面并不是那么远(大笑)。

界面职场:我特别喜欢你说在冰场上滑行,脑子里想着我需要一个新的东西。忽然之间,这个想法就向你袭来了。

关颖珊:正是这样。谁知道呢?艺术家和建筑师们也都有类似的感知。我将自己视为运动员,但同时,整片的白色冰面也是我的画布,我可以在其上创作、设计、在某一刻完全的放任灵感。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会有诸多限制,因而人们需要寻找另外的空间,它能使你发挥创造性,充满探索的欲望。很多人在长大后会说,我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因为我肩负着责任,这是借口。人需要不断成长,将自己推到舒适区外。

界面职场:2006年都灵冬奥会,你在最后一刻宣布因伤退赛,可以想见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

关颖珊:那大概是我一生中最困难的决定。此前我向国家队承诺,必须拿出最佳的竞技状态,因而那一刻我必须退出。那会儿真的很是伤感,但我知道,我的人生该翻篇了。

都灵冬奥会首日,关颖珊出席新闻发布会,宣布因腹股沟伤势问题,退出冬奥会。

界面职场:你提到了翻篇,我想更多的来聊聊职业转型。从5岁到25岁,这20年间你一直专注于同一件事情上,之后决定要翻开人生的新篇章了。你会感到困惑或恐惧吗?事实上,你可以选择一条更简单的道路,那就是去当教练、体育评论员,但你没有这么做。

关颖珊:对于转变期的问题我一直很坦诚。许多运动员会回避这件事情,但我觉得它需要被更加重视。此前的20年时间,我人生的头等大事就是参加奥运会,但在2006年,这个唯一的身份标识成了过去,我突然面临许多“心灵叩问”。幸运的是,我回到了学校,用三年时间不断自我探索,寻找运动以外的兴趣。这种日子并不好过,何况持续了很久,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尝试,将自己推到新领域。

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把手头的机会利用好。2006年,我参加了胡锦涛主席的访美宴会,当时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我在赖斯女士面前做了自我介绍,随后我就被任命为公共外交大使了。有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人生会发生什么,只有在回头看时,你可以条分缕析的道出你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因此,紧跟机遇,向他人学习,适时地推自己一把。还有就是,对失败永远怀有勇气。

界面职场:你一直在提及自我探索,这固然重要。但在社会既定语境下,探索无疑是受限的。限制可能来自于家庭、社会范式、对你而言可能还有更大的外界舆论,很多时候它会内化成某种自我局限。

关颖珊:这个问题真的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头一个想到的是,不要让旁人定义你。这的确很难,譬如在运动场上,你注定得去思考如何打动评委,但做你自己就意味着,在依循这些条条框框的同时你得跳出来。另外一方面,你不能去定义自己。离开冰坛那会儿,有很多人告诉我,你是一个运动员,但我告诉自己必须翻篇。我当然可以去当教练,做一切我熟知领域内的事情,但我想去其他地方走走。

与此同时,我生长在一个传统的中国式家庭环境里。在我离开冰坛那年,父亲不断在我耳边唠叨,“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安定下来?”但这个问题真是太不公平了,我当时就在想,“天啊你是谁?”(大笑)但他改变了很多,我也改变了他很多。

界面职场:正如我们刚刚聊到的,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任命你为公共外交大使,其后,你又加入了希拉里的竞选团队。两位都是政坛的杰出女性,她们对你产生过哪些重要影响?

关颖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我被赖斯女士任命为公共外交大使,这使我有机会代表国家和全世界的年轻人对话,谈论社会议题。这是一件非常开眼界的事情。与希拉里的共事同样让人兴奋。她是第一位争取当上美国女总统的人,我永远不会忘记她在竞选时说,她希望所有的小女孩都可以想她们所想,包括担任总统。

我一直告诫年轻人,一定要和优秀的人待在一起。很显然,这是两位我非常崇拜的人物,我特别庆幸能与她们共事,并在过程中不断学习。

2011年年5月9日,美国华盛顿,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邀请军人家庭在白宫参加健身活动,并请来关颖珊助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