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图片社交在中国总是暴热暴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图片社交在中国总是暴热暴冷

技术壁垒低、同质化现象严重、图片工具类APP的功能扩展,都阻碍了中国图片社交应用的商业化。

图片来源:网络

从脸萌到足记,时间进化了,但中国图片社交APP始终未能摆脱爆红爆冷的宿命。

不论是把头像照片变成漫画的脸萌,还是可以把普通照片做成电影大片截图的足记,相比其他类型的APP,中国的图片社交类的APP总是可以短时间内刷爆你的朋友圈。而且蹿红速度越来越快,可能连图片社交的鼻祖Instagram都汗颜。

但随着一波又一波的图片社交APP的更新迭代,能和Instagram一样长久保持热度的APP却寥寥无几,经常是火了几周后就在朋友圈或者微博没了踪影。以脸萌为例,根据手机软件调研机构AppAnnie的统计,去年6月脸萌就登顶App Store下载榜首位,并保持了该记录两周。同年7月排名开始下滑,4月21日在App Store下载榜的排名是第1379位。而脸萌在App Store最近的一次更新是去年10月17日。

脸萌既不是第一个爆红爆冷的图片社交APP,也不是最后一个。如果一个图片社交APP无法认识国内市场特点,照搬Instagram到国内很难复制它在美国和国际市场上的成功。

“2010年Instagram推出,2011年的上半年就有很多人在复制它的模式了,但到现在没有一家是靠通过复制Instagram的模式做出来的。”在经纬创投合伙人王华东看来,如果要在国内做一款图片社交APP,需要把图片和用户的兴趣点结合起来做才有出路。在这个领域,经纬创投投资了Nice和槽厂。

单纯的拍照分享已经被Instagram挖掘到了,怎样能在图片分享上继续构建新的玩法,并且持续更新,是国内图片社交APP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去年12月完成36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后,图片社交软件Nice的创始人周守曾表示,将把这笔资金继续用在完善软件的社交体验上,既要更好帮用户通过“晒”图体现情绪,也要提升平台的社交属性和对用户的粘性。

从2013年10月上线至今,Nice一直主打它的标签功能。用户不仅可以像Instagram一样在平台上“晒”图,而且还能在图上打标签。标签的内容用户可以自定,可以是物品的品牌名,也可以是用户当时的心情。

Nice做的并不是简单的分享图片,而是把文字标签和图片结合起来一起分享在平台上,比纯图片式的表达更加细致精确。据Nice公司自己透露,上线一周年,Nice的日活跃用户为总数的14%。截止到C轮,Nice已经得到了来自经纬创投、晨兴等共计6400万美元的融资。在每天打开Nice的用户中,有38.7%的人会上传图片。

Nice做的是把短标签加到图中,槽厂则是把用户的吐槽做成弹幕放到照片上。当一个用户把照片上传到槽厂的APP后,其他用户对照片的留言就成了图片上一闪即过的吐槽,用户经常能在一张图上的各个方位看到其他用户的实名吐槽。槽厂创始人唐宜青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吐槽虽说更像是“95后”的兴趣点,但槽厂这款APP设计之初并没有设定特定的用户群体,而且实际情况是“用户年龄跨度很大”。截止到目前,槽厂获得了来自经纬中国和真格基金共5000万元的融资,唐宜青拒绝透露用户量和日活跃用户率。

除了标签和吐槽,把贴纸放到图片上也是当下流行的一种玩儿法。图片社交APP疯贴Fun的创始人之一周林盛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之所以把有各种流行语的贴纸和照片结合,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用户表达想法,让“赞”更加生动和具体。这款APP目前才上线4个月。

尽管国内的图片社交APP都一致认识到国内用户对图片社交的需求更加复杂,但有一个问题是这些图片社交APP都需面对的:技术壁垒低。不论是标签、弹幕式吐槽还是贴纸,这些兴趣点更多是源自创始人的想法,而非某项特定的技术。以Nice为例,尽管“标签+图片”的分享模式是Nice主推的一个卖点,但国内另一家发展迅速、针对女性的图片社交APP IN也有加标签的功能。

不同于Nice主打“晒”男性潮牌的标签,IN做的则是针对女性品味和时尚的“标签+图片”的分享。公开资料显示,IN 2014年夏天上线,半年后用户数量超过1000万,现在或已突破3000万。IN创始人之一的谢旭曾对媒体表示,自己从一开始就是围绕“女性+图片”做产品,在IN功能的设置上也是要测试对象的现场反应。“如果看IN的新功能女孩表情呆滞了,这样的功能就不能要。”谢旭说。去年8月,IN获得由中科院的国科基金领投的千万级美元的A轮融资,目前正进行B轮融资。

图片社交APP中领域较低的技术壁垒,在一定程度抑制了某款APP能短时间内独占鳌头。互相模仿的结果就是整个图片设计类APP的同质化发展。

除了技术壁垒偏低,其他社交类或图片类APP的功能扩展也让中国出现Instagram的可能性降低。比如,新浪微博APP已经加入滤镜、裁剪等一些基本的图片编辑功能,用户不再需要一个单一功能的图片分享APP。而且一些图片编辑软件比如美图秀秀、相机360等,都可以在修图完成后跳转到微博、微信。以文字和修图为主的APP也开始向图片传播的方向扩展。

此外,Instagram能持续火下去,也跟平台本身属性与用户的匹配度相关。在Instagram上,得“赞”较多的图片大多来自摄影师、图片编辑等专业人员之手。盖蒂图片社、马格南图片社、路透社、美联社等机构的一些专业摄影人员都在Instagram上开个人账号上传作品。而恰巧欧美用户也确实很喜欢分享美图,所以Instagram能很快火起来。

在织图APP的创始人黄浩看来,现在的用户不再像此前一样兴趣单一而且固定,比如过去喜欢去猫扑、天涯的用户就肯定不爱去文艺清新的豆瓣社区,现在则不一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国内的用户对美图和“无节操”的自嘲图或者恶搞图有着浓厚兴趣,所以设计出一款风靡的图片社交APP更加困难。织图APP主打的是画中画的设计,用户在点击主图上的圆点后就可以在同一页面打开另一张图,这样的设计方便用户在一张图里讲完一个故事。目前织图已经完成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

尽管还有很多阻碍中国版Instagram出现的问题,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槽厂创始人唐宜青说,图片社交APP穷尽各种功能和滤镜不是出路,一个图片社交APP要快速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才是胜出之策。

Nice目前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在Nice的最新版本中,图片成为软件的基本单位,新添加的私聊和小圈应用都是基于一张图片展开。用户认同某个用户的图片时,他或她可以点击图片下面的私聊按钮展开对话;小圈则是指熟人之间建立一个朋友圈相互晒图,图片成为用户之间交流的纽带。

Instagram的出现只是图片社交从0到1的过程,而从1之后还会如何发展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想要让一款图片社交APP呈现新的形态,肯定不能受限于Instagram这个原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图片社交在中国总是暴热暴冷

技术壁垒低、同质化现象严重、图片工具类APP的功能扩展,都阻碍了中国图片社交应用的商业化。

图片来源:网络

从脸萌到足记,时间进化了,但中国图片社交APP始终未能摆脱爆红爆冷的宿命。

不论是把头像照片变成漫画的脸萌,还是可以把普通照片做成电影大片截图的足记,相比其他类型的APP,中国的图片社交类的APP总是可以短时间内刷爆你的朋友圈。而且蹿红速度越来越快,可能连图片社交的鼻祖Instagram都汗颜。

但随着一波又一波的图片社交APP的更新迭代,能和Instagram一样长久保持热度的APP却寥寥无几,经常是火了几周后就在朋友圈或者微博没了踪影。以脸萌为例,根据手机软件调研机构AppAnnie的统计,去年6月脸萌就登顶App Store下载榜首位,并保持了该记录两周。同年7月排名开始下滑,4月21日在App Store下载榜的排名是第1379位。而脸萌在App Store最近的一次更新是去年10月17日。

脸萌既不是第一个爆红爆冷的图片社交APP,也不是最后一个。如果一个图片社交APP无法认识国内市场特点,照搬Instagram到国内很难复制它在美国和国际市场上的成功。

“2010年Instagram推出,2011年的上半年就有很多人在复制它的模式了,但到现在没有一家是靠通过复制Instagram的模式做出来的。”在经纬创投合伙人王华东看来,如果要在国内做一款图片社交APP,需要把图片和用户的兴趣点结合起来做才有出路。在这个领域,经纬创投投资了Nice和槽厂。

单纯的拍照分享已经被Instagram挖掘到了,怎样能在图片分享上继续构建新的玩法,并且持续更新,是国内图片社交APP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去年12月完成36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后,图片社交软件Nice的创始人周守曾表示,将把这笔资金继续用在完善软件的社交体验上,既要更好帮用户通过“晒”图体现情绪,也要提升平台的社交属性和对用户的粘性。

从2013年10月上线至今,Nice一直主打它的标签功能。用户不仅可以像Instagram一样在平台上“晒”图,而且还能在图上打标签。标签的内容用户可以自定,可以是物品的品牌名,也可以是用户当时的心情。

Nice做的并不是简单的分享图片,而是把文字标签和图片结合起来一起分享在平台上,比纯图片式的表达更加细致精确。据Nice公司自己透露,上线一周年,Nice的日活跃用户为总数的14%。截止到C轮,Nice已经得到了来自经纬创投、晨兴等共计6400万美元的融资。在每天打开Nice的用户中,有38.7%的人会上传图片。

Nice做的是把短标签加到图中,槽厂则是把用户的吐槽做成弹幕放到照片上。当一个用户把照片上传到槽厂的APP后,其他用户对照片的留言就成了图片上一闪即过的吐槽,用户经常能在一张图上的各个方位看到其他用户的实名吐槽。槽厂创始人唐宜青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吐槽虽说更像是“95后”的兴趣点,但槽厂这款APP设计之初并没有设定特定的用户群体,而且实际情况是“用户年龄跨度很大”。截止到目前,槽厂获得了来自经纬中国和真格基金共5000万元的融资,唐宜青拒绝透露用户量和日活跃用户率。

除了标签和吐槽,把贴纸放到图片上也是当下流行的一种玩儿法。图片社交APP疯贴Fun的创始人之一周林盛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之所以把有各种流行语的贴纸和照片结合,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用户表达想法,让“赞”更加生动和具体。这款APP目前才上线4个月。

尽管国内的图片社交APP都一致认识到国内用户对图片社交的需求更加复杂,但有一个问题是这些图片社交APP都需面对的:技术壁垒低。不论是标签、弹幕式吐槽还是贴纸,这些兴趣点更多是源自创始人的想法,而非某项特定的技术。以Nice为例,尽管“标签+图片”的分享模式是Nice主推的一个卖点,但国内另一家发展迅速、针对女性的图片社交APP IN也有加标签的功能。

不同于Nice主打“晒”男性潮牌的标签,IN做的则是针对女性品味和时尚的“标签+图片”的分享。公开资料显示,IN 2014年夏天上线,半年后用户数量超过1000万,现在或已突破3000万。IN创始人之一的谢旭曾对媒体表示,自己从一开始就是围绕“女性+图片”做产品,在IN功能的设置上也是要测试对象的现场反应。“如果看IN的新功能女孩表情呆滞了,这样的功能就不能要。”谢旭说。去年8月,IN获得由中科院的国科基金领投的千万级美元的A轮融资,目前正进行B轮融资。

图片社交APP中领域较低的技术壁垒,在一定程度抑制了某款APP能短时间内独占鳌头。互相模仿的结果就是整个图片设计类APP的同质化发展。

除了技术壁垒偏低,其他社交类或图片类APP的功能扩展也让中国出现Instagram的可能性降低。比如,新浪微博APP已经加入滤镜、裁剪等一些基本的图片编辑功能,用户不再需要一个单一功能的图片分享APP。而且一些图片编辑软件比如美图秀秀、相机360等,都可以在修图完成后跳转到微博、微信。以文字和修图为主的APP也开始向图片传播的方向扩展。

此外,Instagram能持续火下去,也跟平台本身属性与用户的匹配度相关。在Instagram上,得“赞”较多的图片大多来自摄影师、图片编辑等专业人员之手。盖蒂图片社、马格南图片社、路透社、美联社等机构的一些专业摄影人员都在Instagram上开个人账号上传作品。而恰巧欧美用户也确实很喜欢分享美图,所以Instagram能很快火起来。

在织图APP的创始人黄浩看来,现在的用户不再像此前一样兴趣单一而且固定,比如过去喜欢去猫扑、天涯的用户就肯定不爱去文艺清新的豆瓣社区,现在则不一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国内的用户对美图和“无节操”的自嘲图或者恶搞图有着浓厚兴趣,所以设计出一款风靡的图片社交APP更加困难。织图APP主打的是画中画的设计,用户在点击主图上的圆点后就可以在同一页面打开另一张图,这样的设计方便用户在一张图里讲完一个故事。目前织图已经完成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

尽管还有很多阻碍中国版Instagram出现的问题,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槽厂创始人唐宜青说,图片社交APP穷尽各种功能和滤镜不是出路,一个图片社交APP要快速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才是胜出之策。

Nice目前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在Nice的最新版本中,图片成为软件的基本单位,新添加的私聊和小圈应用都是基于一张图片展开。用户认同某个用户的图片时,他或她可以点击图片下面的私聊按钮展开对话;小圈则是指熟人之间建立一个朋友圈相互晒图,图片成为用户之间交流的纽带。

Instagram的出现只是图片社交从0到1的过程,而从1之后还会如何发展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想要让一款图片社交APP呈现新的形态,肯定不能受限于Instagram这个原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