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周新书推荐】孩子的出生将女人和男人区分开来,也将女人和女人区分开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周新书推荐】孩子的出生将女人和男人区分开来,也将女人和女人区分开来

本周关键词:母职、苏联、黄国峻、寺庙、罗斯福、长效设计、猫咪、外星人……

《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

[英]蕾切尔·卡斯克(Rachel Cusk) 著 黄建树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1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套书,描写年轻、美貌和独立的那一卷完结后,接着便是描写为人母的那一卷,比起前一卷来,这本书从第一页起便呈现出更长且更难读的迹象了。”曾经在2003年被《格兰塔》选为“20名最佳英国小说家”的作家蕾切尔·卡斯克看到,过去已经有很多对如何做母亲的分析、论战、史学和社会研究,在这些严肃的讨论当中,人们将常常把做母亲放进阶级、地理、政治、种族以及心理话题的大背景之下。但在真正做了母亲之后,她才感受到,过去的作品中,其实还没有人告诉过自己,为人父母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成为母亲》一书里,卡斯克并没有研究母性,也不打算教导读者如何去做母亲,只是讲述了作为一名知识女性初为人母的经历,坦言自己对生孩子经历的看法,道出了身为女人的焦虑。在她看来,孩子的出生不仅将女人和男人区分开来,也将女人和女人区分开来。在拥有了孩子之后,女性对于存在意义的理解就会发生巨变。女性放弃了自己的公众价值,以换取一系列私人意义。与此同时,孩子谁来照顾这个问题也已经和性别政治产生了关系。在卡斯克的观察中,孩子的出生让原本基本平等的夫妻关系产生了变化。孩子父亲和母亲的生活从最开始便相互对立,此后,男性的统治地位会越来越牢固:父亲逐渐得到了外界、金钱、权威和名望,而母亲的职权范围则扩展到整个家庭领域……如果你是一位想要寻找共鸣的母亲,或者想要了解“成为母亲”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萨申卡》

[英]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 著 吴亚敏 译
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11

在剑桥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的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曾经当过银行家、开过公司,在苏联解体时,曾经读过很多关于苏联著作的他决定去苏联亲眼看一看。他在那里见证了历史,结识了一些总统和军阀,还爱上了很多美女。他说自己那时做过最疯狂的一件事,是和当地军阀开着奔驰车穿越高加索山脉,车外是这位军阀的8个保镖,车里播放着平克·弗洛伊德的《月之暗面》。

此后,蒙蒂菲奥里完成了《叶卡捷琳娜大帝与波将金》,俄罗斯政府对这本书评价很高,并向他开放了一些机密档案。在这些档案的基础之上,蒙蒂菲奥里又完成了《青年斯大林》。在他看来,俄罗斯的档案馆很奇怪,设在防核打击的地堡中,档案保管员常年生活在地下,面色苍白,档案馆的读者多是老人,他们在那里阅读,进行深奥的意识形态斗争。在他的非虚构创作之后,蒙蒂菲奥里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性”而开始创作小说,写出了“莫斯科三部曲”,依次为《萨申卡》《正午的红色天空》和《冬夜》。其中第一部《萨申卡》就与他的档案馆经历息息相关。

1916年冬天,在处于革命边缘的圣彼得堡,美丽而任性的16岁女孩萨申卡参与到了一场充满着引诱和秘密的危险游戏当中。二十年以后,她和一位苏联高官成家,并将要开始一段禁忌之爱。关于萨申卡的一切一直深埋在档案当中,她经受的背叛、救赎、残酷、心碎,都要到半个世纪之后才被一位年轻历史学家挖掘出来……在俄罗斯研读了多年档案后,蒙蒂菲奥里称,自己已经目睹了无数报告与供词,其中涉及各类私密情节,他也不断见到档案中那些美丽女性的照片,对她们的命运心生同情。于是,他决定要以小说为这些“历经革命、战争与巨变”的女性立传,同时也通过小说,让那些即使不读历史书籍的读者,也能了解到俄罗斯那段奇特而悲惨的历史。

《度外》

黄国峻 著
后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12

因为不喜欢升学体制,1971年出生的黄国峻在高中毕业之后,就开始了自学生涯。1997年,他凭借短篇小说《留白》获得联合文学小说新人推荐奖,大奖揭晓之后,评审才知道黄国峻的父亲是台湾当代小说家黄春明。

作家黄锦树曾在《内在的风景》一文当中,提出台湾文学“内向世代”的概念:他们的作品“不响应社会政治议题,不反思历史,而是从自我出发,绕一圈又巍颤颤回到自我”,“内向,向内崩塌,甚至对死亡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迷恋。”黄国峻即为现代主义内向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中常常蔓延着一股忧郁的气息,不少读者认为他的作品是“苦闷中夹杂着黑色幽默”。

《度外》是黄国峻的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了包括《留白》《度外》《泛音》在内的11篇短篇小说。作家郭强生认为,黄国峻的小说“非常英国”,有弗吉尼亚·伍尔夫和石黑一雄《长日将尽》的味道,例如在《度外》这篇小说中,黄国峻不着痕迹地捉住东西方的线索,抓住小资产阶级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作者没有深究故事到底是什么,也不去关注最后故事有没有结局,却让人感受到意念的流传和弥漫的氛围。作家骆以军也发出感叹:“国峻是未来的小说家!”但是,令人惋惜的是,黄国峻在世人尚未完全认识到他的才华之前,就选择离开了人世。写完《度外》时,他称自己买的非洲堇开了三十二朵酒红色的花,如同巧合,他的生命也永恒地停留在了32岁。

《香火新缘: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寺庙与市民》

[法]吕敏 / [法]陆康 主编 /[美]韩书瑞(Susan Naquin)等 著
新思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2018-11

本书是2009年法国远东学院(EFEO)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寺庙与市民”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的精选结集。全书分为三章,分别是“寺庙与城市的社会格局”、“皇家的宗教生活”以及“一座庙的命运”。

在“寺庙与城市的社会格局”当中,魏丕信(Pierre-Etienne Will)研究了寺庙碑刻资料中的清代士人官员;高万桑(Vincent Goossaert)探讨的是组织城隍祭典时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关系变化;邱仲麟分析了北方民众以控制疫病为目的的痘神崇拜;巩涛(Jérme Bourgon)则探讨了栩栩如生的地狱景象与宗教正义观念;刘小萌研究了某座观音寺在僧道内部的转让过程;陆康(Luca Gabbiani)也同样关注寺庙的产权问题,他试图研究民国初年北京寺庙产权的性质。

“皇家的宗教生活”这一部分讨论的是皇帝、皇家以及太监对寺庙的修建与维持。罗文华研究了乾隆帝在中正殿建筑群(禁城西北)内的日常祭拜活动;赖惠敏则注意到乾隆帝为其母亲孝圣贤皇后举行的生日庆典促进了汉传佛教寺庙的发展;王微(Franoise Wang-Toutain)试图梳理出数位藏地高僧在北京藏传佛教发展中的作用;碑刻学专家赵超核查了明代太监在北京创建或重修寺庙时所立碑刻,重新评估他们的宗教性捐赠行为;张莉研究了皇家对东岳庙的捐赠。在“一座庙的命运”中,吕敏(Marianne Bujard)研究了景山背后的专营丧葬仪式的小寺庙庆云寺,张恒艳研究了北京后海岸边的广化寺,展示出居士群体如何在僧侣和普通信众之间扮演中介者的角色。

书中的大部分论文聚焦于中国北方的城市,尤其是北京。阅读本书,我们仿佛穿越回了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大小小的寺庙庵香火旺盛,信众络绎不绝。寺庙不仅是神明和僧道的居所,也是城市社会的公共空间。如今我们也可以流连在此,焚一支香火,添一段新缘。

《1944:罗斯福与改变历史的一年》

[美]杰伊·温尼克 著 李迎春、张园园、钱雨葭 译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2

“罗斯福是20世纪或任何世纪以来都难得一见的政治家。”以赛亚·柏林曾作出这样的评判。在战争期间,罗斯福驾驭了美国的孤立主义情感潮流,他的租借法案成为了英国和苏联日后的救生索。他还在国内建立起了军事工业,让军事资源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反纳粹机制当中。对于普通人来说,罗斯福的炉边谈话让美国人在战争当中获得了信念,人们被他的人格打动,他成为了在美国国内自林肯以后最能打动国家、让人毫无保留地追随的总统。

美国历史学家杰伊·温尼克认为,一位历史学家应该尽可能地忠实还原关键事件,活在历史人们的头脑和心灵当中,倾听他们的声音,衡量他们的恐惧、担忧、希望和梦想。本书以罗斯福在1944年的经历出发,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方方面面的历史,包括的人物不仅有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国家元首,也有美国军方和政府的工作人员,甚至还利用二战的新闻报道讲述了士兵和平民视角的观察与经历,同时,作者也没有忘记将欧洲犹太人的痛苦写入其中。他利用无数的细节编织出了遥远的1944年的生活场景,在广阔的跨度当中捕捉了历史的转折。

1944年是改变世界的一年。首先,这是一段令人振奋的战争史,伴随着诺曼底登陆、巴黎解放等军事胜利,面对纳粹的独裁体系,民主大获全胜。当然,它也讲述了杰出总统罗斯福的连任,达到了战时领导力的巅峰,振奋了美国人民和西方世界,带来了意义非凡的胜利。但同时,这一年也令全世界喜忧参半,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同时,纳粹正在加快对犹太人的屠杀,反犹主义思潮占据主流的美国国会本可以拯救无数无辜生命,却错失良机。作者温尼克提醒我们,1944年奠定了二战的伟大胜利,但是,我们也必须反思犯下的错误——对犹太大屠杀的犹豫和迟钝。

《另一种设计:长冈贤明的工作》

[日]长冈贤明 著 王勇萍 译
新经典·新星出版社 2018-10

什么叫做“另一种设计”?在日本的二手商店D&DEPARTMENT创始人长冈贤明看来,“另一种设计”就是“不新做”。在消费主义时代,很少有人会大声呼吁不要再制作新的东西——毕竟,制作新的物品与产业和经济直接相关,可是,地球却由于这种不断的”创新”,消耗着越来越多的资源,逐渐变得贫瘠。​

长冈贤明观察到,在大学的产品设计类学科教育当中,虽然理论上也会谈到可持续性,但是实际操作上,还是要把“创新”的观念灌输给学生,即使他们告诉了学生创新的弊端,也并没有教授学生既然是这样该怎么进行设计。在长冈贤明看来,未来的设计会更加贴合生态系统,没有牵强的形式以及过度的人工雕琢,他喜爱那种更加贴近自然的设计——Long Life Design,“长效设计”。“它不为流行而诞生,也无须成为众人的焦点,只要能慢慢地传播开来就好。”长冈贤明曾经以本田汽车的一个废弃坐垫为原型,用简单的金属支架进行组装,重新做出了一把舒适耐用且颇有现代设计感的椅子,大受好评。他也由此决定要开一家商店,出售可以被永远用下去的商品,于是在2000年,二手设计品店D&DEPARTMENT诞生了,旨在发掘旧物的价值和利用空间。本书用300余张照片展现了D&DEPARTMENT的经典产品,向我们证实了“长效设计”的魅力,也带领读者一同反思设计与当今的消费方式。

《画中有猫》

[英] 德斯蒙德·莫里斯 著 金莉 译
读库·新星出版社 2018-11-5

动物行为学博士德斯蒙德·莫里斯不仅是“裸猿三部曲”的作者,还是一位曾经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在《画中有猫》一书中,他列举出了猫在艺术史当中的出场表演: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猫咪打架,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利比亚人在岩石上的雕刻;几百年前,人们认为猫与魔鬼结盟,是女巫的伙伴;如今,人们用关于猫的街头绘画作品反对战争、激发保护动物意识。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不论是现代艺术家还是街头艺术家,不论是西方大师还是东方匠人或部落艺术家,人们都对猫咪青睐有加。

莫里斯不仅选择了139幅从七千年前跨越至二十一世纪的画作,还将画作完成时的社会风俗、宗教状况、外交关系和思潮融入其中。并且,在历代艺术家对猫进行呈现的同时,绵延数千年的“人猫关系史”也显现了出来——人类想要驯化猫,却屡屡失败。本书编辑黄薇兮看到,古埃及人试图让猫狩猎、屠蛇,古罗马人让猫表演杂技,但无一成功。即便是作为宠物,很多猫也显得并不乐意合作,几乎要挠向画家的脸。莫里斯曾说,“艺术家像猫,士兵像狗,”艺术家和猫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联系,或许身为画家的作者本人对猫咪也有着惺惺相惜之感吧。

《外星生命简史:人类400年地外生命探索与想象全记录》

[美]罗恩·米勒 著 罗妍莉 译
未读·探索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10

“有时我认为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有时则不然。无论上述哪种情况,都是相当令人惊愕的。”科幻作家亚瑟·查尔斯·克拉克曾这样说到。几乎每个人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地球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吗,还是说宇宙空间中还有其他物种?我们一直以来都乐于向外太空探索,思考外星生命。近年来,这种兴趣体现在科幻小说当中,体现在《阿凡达》《星球大战》这样的影视作品当中,更加体现在各国耗费巨资对外星生命进行严肃探索的太空计划当中。

雨果奖得主、科幻作家、太空美术家罗恩·米勒曾经出版过50多部天文和科学主题的作品,这一次,他创作了《外星生命简史》,用240多张漫画、电影海报、UFO照片和太空艺术作品,展现出了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外星生命概念的发展,不仅有人类早期对于宇宙的发现、关于外星人的神话传说和流行文化中的外星人形象,也包括我们正在对太空进行的科学探索。这趟时间跨度长达400年的旅程,满足我们对外星人的好奇和想象。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周新书推荐】孩子的出生将女人和男人区分开来,也将女人和女人区分开来

本周关键词:母职、苏联、黄国峻、寺庙、罗斯福、长效设计、猫咪、外星人……

《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

[英]蕾切尔·卡斯克(Rachel Cusk) 著 黄建树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1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套书,描写年轻、美貌和独立的那一卷完结后,接着便是描写为人母的那一卷,比起前一卷来,这本书从第一页起便呈现出更长且更难读的迹象了。”曾经在2003年被《格兰塔》选为“20名最佳英国小说家”的作家蕾切尔·卡斯克看到,过去已经有很多对如何做母亲的分析、论战、史学和社会研究,在这些严肃的讨论当中,人们将常常把做母亲放进阶级、地理、政治、种族以及心理话题的大背景之下。但在真正做了母亲之后,她才感受到,过去的作品中,其实还没有人告诉过自己,为人父母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成为母亲》一书里,卡斯克并没有研究母性,也不打算教导读者如何去做母亲,只是讲述了作为一名知识女性初为人母的经历,坦言自己对生孩子经历的看法,道出了身为女人的焦虑。在她看来,孩子的出生不仅将女人和男人区分开来,也将女人和女人区分开来。在拥有了孩子之后,女性对于存在意义的理解就会发生巨变。女性放弃了自己的公众价值,以换取一系列私人意义。与此同时,孩子谁来照顾这个问题也已经和性别政治产生了关系。在卡斯克的观察中,孩子的出生让原本基本平等的夫妻关系产生了变化。孩子父亲和母亲的生活从最开始便相互对立,此后,男性的统治地位会越来越牢固:父亲逐渐得到了外界、金钱、权威和名望,而母亲的职权范围则扩展到整个家庭领域……如果你是一位想要寻找共鸣的母亲,或者想要了解“成为母亲”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萨申卡》

[英]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 著 吴亚敏 译
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11

在剑桥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的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曾经当过银行家、开过公司,在苏联解体时,曾经读过很多关于苏联著作的他决定去苏联亲眼看一看。他在那里见证了历史,结识了一些总统和军阀,还爱上了很多美女。他说自己那时做过最疯狂的一件事,是和当地军阀开着奔驰车穿越高加索山脉,车外是这位军阀的8个保镖,车里播放着平克·弗洛伊德的《月之暗面》。

此后,蒙蒂菲奥里完成了《叶卡捷琳娜大帝与波将金》,俄罗斯政府对这本书评价很高,并向他开放了一些机密档案。在这些档案的基础之上,蒙蒂菲奥里又完成了《青年斯大林》。在他看来,俄罗斯的档案馆很奇怪,设在防核打击的地堡中,档案保管员常年生活在地下,面色苍白,档案馆的读者多是老人,他们在那里阅读,进行深奥的意识形态斗争。在他的非虚构创作之后,蒙蒂菲奥里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性”而开始创作小说,写出了“莫斯科三部曲”,依次为《萨申卡》《正午的红色天空》和《冬夜》。其中第一部《萨申卡》就与他的档案馆经历息息相关。

1916年冬天,在处于革命边缘的圣彼得堡,美丽而任性的16岁女孩萨申卡参与到了一场充满着引诱和秘密的危险游戏当中。二十年以后,她和一位苏联高官成家,并将要开始一段禁忌之爱。关于萨申卡的一切一直深埋在档案当中,她经受的背叛、救赎、残酷、心碎,都要到半个世纪之后才被一位年轻历史学家挖掘出来……在俄罗斯研读了多年档案后,蒙蒂菲奥里称,自己已经目睹了无数报告与供词,其中涉及各类私密情节,他也不断见到档案中那些美丽女性的照片,对她们的命运心生同情。于是,他决定要以小说为这些“历经革命、战争与巨变”的女性立传,同时也通过小说,让那些即使不读历史书籍的读者,也能了解到俄罗斯那段奇特而悲惨的历史。

《度外》

黄国峻 著
后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12

因为不喜欢升学体制,1971年出生的黄国峻在高中毕业之后,就开始了自学生涯。1997年,他凭借短篇小说《留白》获得联合文学小说新人推荐奖,大奖揭晓之后,评审才知道黄国峻的父亲是台湾当代小说家黄春明。

作家黄锦树曾在《内在的风景》一文当中,提出台湾文学“内向世代”的概念:他们的作品“不响应社会政治议题,不反思历史,而是从自我出发,绕一圈又巍颤颤回到自我”,“内向,向内崩塌,甚至对死亡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迷恋。”黄国峻即为现代主义内向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中常常蔓延着一股忧郁的气息,不少读者认为他的作品是“苦闷中夹杂着黑色幽默”。

《度外》是黄国峻的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了包括《留白》《度外》《泛音》在内的11篇短篇小说。作家郭强生认为,黄国峻的小说“非常英国”,有弗吉尼亚·伍尔夫和石黑一雄《长日将尽》的味道,例如在《度外》这篇小说中,黄国峻不着痕迹地捉住东西方的线索,抓住小资产阶级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作者没有深究故事到底是什么,也不去关注最后故事有没有结局,却让人感受到意念的流传和弥漫的氛围。作家骆以军也发出感叹:“国峻是未来的小说家!”但是,令人惋惜的是,黄国峻在世人尚未完全认识到他的才华之前,就选择离开了人世。写完《度外》时,他称自己买的非洲堇开了三十二朵酒红色的花,如同巧合,他的生命也永恒地停留在了32岁。

《香火新缘: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寺庙与市民》

[法]吕敏 / [法]陆康 主编 /[美]韩书瑞(Susan Naquin)等 著
新思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2018-11

本书是2009年法国远东学院(EFEO)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寺庙与市民”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的精选结集。全书分为三章,分别是“寺庙与城市的社会格局”、“皇家的宗教生活”以及“一座庙的命运”。

在“寺庙与城市的社会格局”当中,魏丕信(Pierre-Etienne Will)研究了寺庙碑刻资料中的清代士人官员;高万桑(Vincent Goossaert)探讨的是组织城隍祭典时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关系变化;邱仲麟分析了北方民众以控制疫病为目的的痘神崇拜;巩涛(Jérme Bourgon)则探讨了栩栩如生的地狱景象与宗教正义观念;刘小萌研究了某座观音寺在僧道内部的转让过程;陆康(Luca Gabbiani)也同样关注寺庙的产权问题,他试图研究民国初年北京寺庙产权的性质。

“皇家的宗教生活”这一部分讨论的是皇帝、皇家以及太监对寺庙的修建与维持。罗文华研究了乾隆帝在中正殿建筑群(禁城西北)内的日常祭拜活动;赖惠敏则注意到乾隆帝为其母亲孝圣贤皇后举行的生日庆典促进了汉传佛教寺庙的发展;王微(Franoise Wang-Toutain)试图梳理出数位藏地高僧在北京藏传佛教发展中的作用;碑刻学专家赵超核查了明代太监在北京创建或重修寺庙时所立碑刻,重新评估他们的宗教性捐赠行为;张莉研究了皇家对东岳庙的捐赠。在“一座庙的命运”中,吕敏(Marianne Bujard)研究了景山背后的专营丧葬仪式的小寺庙庆云寺,张恒艳研究了北京后海岸边的广化寺,展示出居士群体如何在僧侣和普通信众之间扮演中介者的角色。

书中的大部分论文聚焦于中国北方的城市,尤其是北京。阅读本书,我们仿佛穿越回了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大小小的寺庙庵香火旺盛,信众络绎不绝。寺庙不仅是神明和僧道的居所,也是城市社会的公共空间。如今我们也可以流连在此,焚一支香火,添一段新缘。

《1944:罗斯福与改变历史的一年》

[美]杰伊·温尼克 著 李迎春、张园园、钱雨葭 译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2

“罗斯福是20世纪或任何世纪以来都难得一见的政治家。”以赛亚·柏林曾作出这样的评判。在战争期间,罗斯福驾驭了美国的孤立主义情感潮流,他的租借法案成为了英国和苏联日后的救生索。他还在国内建立起了军事工业,让军事资源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反纳粹机制当中。对于普通人来说,罗斯福的炉边谈话让美国人在战争当中获得了信念,人们被他的人格打动,他成为了在美国国内自林肯以后最能打动国家、让人毫无保留地追随的总统。

美国历史学家杰伊·温尼克认为,一位历史学家应该尽可能地忠实还原关键事件,活在历史人们的头脑和心灵当中,倾听他们的声音,衡量他们的恐惧、担忧、希望和梦想。本书以罗斯福在1944年的经历出发,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方方面面的历史,包括的人物不仅有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国家元首,也有美国军方和政府的工作人员,甚至还利用二战的新闻报道讲述了士兵和平民视角的观察与经历,同时,作者也没有忘记将欧洲犹太人的痛苦写入其中。他利用无数的细节编织出了遥远的1944年的生活场景,在广阔的跨度当中捕捉了历史的转折。

1944年是改变世界的一年。首先,这是一段令人振奋的战争史,伴随着诺曼底登陆、巴黎解放等军事胜利,面对纳粹的独裁体系,民主大获全胜。当然,它也讲述了杰出总统罗斯福的连任,达到了战时领导力的巅峰,振奋了美国人民和西方世界,带来了意义非凡的胜利。但同时,这一年也令全世界喜忧参半,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同时,纳粹正在加快对犹太人的屠杀,反犹主义思潮占据主流的美国国会本可以拯救无数无辜生命,却错失良机。作者温尼克提醒我们,1944年奠定了二战的伟大胜利,但是,我们也必须反思犯下的错误——对犹太大屠杀的犹豫和迟钝。

《另一种设计:长冈贤明的工作》

[日]长冈贤明 著 王勇萍 译
新经典·新星出版社 2018-10

什么叫做“另一种设计”?在日本的二手商店D&DEPARTMENT创始人长冈贤明看来,“另一种设计”就是“不新做”。在消费主义时代,很少有人会大声呼吁不要再制作新的东西——毕竟,制作新的物品与产业和经济直接相关,可是,地球却由于这种不断的”创新”,消耗着越来越多的资源,逐渐变得贫瘠。​

长冈贤明观察到,在大学的产品设计类学科教育当中,虽然理论上也会谈到可持续性,但是实际操作上,还是要把“创新”的观念灌输给学生,即使他们告诉了学生创新的弊端,也并没有教授学生既然是这样该怎么进行设计。在长冈贤明看来,未来的设计会更加贴合生态系统,没有牵强的形式以及过度的人工雕琢,他喜爱那种更加贴近自然的设计——Long Life Design,“长效设计”。“它不为流行而诞生,也无须成为众人的焦点,只要能慢慢地传播开来就好。”长冈贤明曾经以本田汽车的一个废弃坐垫为原型,用简单的金属支架进行组装,重新做出了一把舒适耐用且颇有现代设计感的椅子,大受好评。他也由此决定要开一家商店,出售可以被永远用下去的商品,于是在2000年,二手设计品店D&DEPARTMENT诞生了,旨在发掘旧物的价值和利用空间。本书用300余张照片展现了D&DEPARTMENT的经典产品,向我们证实了“长效设计”的魅力,也带领读者一同反思设计与当今的消费方式。

《画中有猫》

[英] 德斯蒙德·莫里斯 著 金莉 译
读库·新星出版社 2018-11-5

动物行为学博士德斯蒙德·莫里斯不仅是“裸猿三部曲”的作者,还是一位曾经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在《画中有猫》一书中,他列举出了猫在艺术史当中的出场表演: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猫咪打架,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利比亚人在岩石上的雕刻;几百年前,人们认为猫与魔鬼结盟,是女巫的伙伴;如今,人们用关于猫的街头绘画作品反对战争、激发保护动物意识。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不论是现代艺术家还是街头艺术家,不论是西方大师还是东方匠人或部落艺术家,人们都对猫咪青睐有加。

莫里斯不仅选择了139幅从七千年前跨越至二十一世纪的画作,还将画作完成时的社会风俗、宗教状况、外交关系和思潮融入其中。并且,在历代艺术家对猫进行呈现的同时,绵延数千年的“人猫关系史”也显现了出来——人类想要驯化猫,却屡屡失败。本书编辑黄薇兮看到,古埃及人试图让猫狩猎、屠蛇,古罗马人让猫表演杂技,但无一成功。即便是作为宠物,很多猫也显得并不乐意合作,几乎要挠向画家的脸。莫里斯曾说,“艺术家像猫,士兵像狗,”艺术家和猫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联系,或许身为画家的作者本人对猫咪也有着惺惺相惜之感吧。

《外星生命简史:人类400年地外生命探索与想象全记录》

[美]罗恩·米勒 著 罗妍莉 译
未读·探索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10

“有时我认为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有时则不然。无论上述哪种情况,都是相当令人惊愕的。”科幻作家亚瑟·查尔斯·克拉克曾这样说到。几乎每个人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地球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吗,还是说宇宙空间中还有其他物种?我们一直以来都乐于向外太空探索,思考外星生命。近年来,这种兴趣体现在科幻小说当中,体现在《阿凡达》《星球大战》这样的影视作品当中,更加体现在各国耗费巨资对外星生命进行严肃探索的太空计划当中。

雨果奖得主、科幻作家、太空美术家罗恩·米勒曾经出版过50多部天文和科学主题的作品,这一次,他创作了《外星生命简史》,用240多张漫画、电影海报、UFO照片和太空艺术作品,展现出了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外星生命概念的发展,不仅有人类早期对于宇宙的发现、关于外星人的神话传说和流行文化中的外星人形象,也包括我们正在对太空进行的科学探索。这趟时间跨度长达400年的旅程,满足我们对外星人的好奇和想象。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