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做猫,是反思社会的一种方式|一周新书推荐

当我们凝视猫的慵懒、独立、无视权威时,是否也在反观自身:我们为何不愿放松?不敢任性?不能拒绝服从?

工作和生活平衡只是意识形态的诡计,错不在你 | 一周新书推荐

关键词:《初步举证》、明末外交、东亚内卷、工作伦理、侯麦的古典乐歌单......

地铁里的段子、效率与沉默

在地铁里,人们不再遵守原来的阶序与位置,而是共享同一种身份——乘客。临时的乘客身份、挤地铁带来的密切感受,为人与人的关系赋予了不确定性,让他们介于陌生与熟悉之间,自由与谨慎之间。

教育系统难以改变,情感与心理如何成为当代育儿新主题?| 专访

是做随和的父母,让孩子发挥潜能、获得快乐,还是当高度警觉的家长,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国妈妈总是处在焦虑和不确定性之中。

学者罗新:历史不必成为选择新生活方式的负担

“大家都谈历史,这不大对劲,这意味着人们对现实产生了某种焦虑,从过去寻找某种答案。”

跳出胜负束缚之后的路,该怎么走?|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日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家庭、性资本、善与恶的发明、秘密缪斯、双药记、职场……

将美好的生活弃置不顾,会带来一种狂喜|一周新书推荐

一周关键词:残雪、气候、爱尔兰、生育、法律、德国、仿生、人工智能……

无法确定方向的时候,做所有年代都值得做的事情 | 一周新书推荐

像是锻炼身体、阅读、写作和思考、关心公共事务、像匠人一样耐心磨炼自己的技能等等。

抑郁症蔓延,与“一切皆有可能”有关

《疲于做自己》一书提出,抑郁症流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整个社会机制的变化催生,由富足而非经济危机引起。

一切都会过去,失眠也会过去 | 一周新书推荐

关键词:网络暴力、失眠、死亡、公共领域、女性卫生用品、《红楼梦》、电影、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