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除了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起《蓝、白、红》三部曲时还必须提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除了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起《蓝、白、红》三部曲时还必须提他

“我喜欢查理·卓别林的风格,而他的风格就是对人类的喜爱。”

12月3日至7日,上海师范大学世界电影研究中心主办了“电影学堂·电影编剧工作坊”,74岁高龄的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茨前来上海担任本次电影学堂的导师。期间,皮耶谢维茨还回忆了与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的合作,分享了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和从事编剧30多年来的一些感触。

《三色:蓝、白、红》

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茨是波兰当代重要编剧,他是“奥斯卡奖”的终身评委,他的名字也许不为大家所熟知,但其笔下作品却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中包括获得第5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蓝》、获得第4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的《白》和获得第4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的《红》。

他的编剧风格更是影响了众多电影人,此次上海行中,皮耶谢维茨分享了一个趣闻,当年《红》获得了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的提名,他与基耶斯洛夫斯基一同去参加了颁奖典礼,“当天,是《低俗小说》的导演昆汀得了奖(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他就坐在我的旁边,上台领奖前他拍了拍我说,别担心,我就是从你的《十诫之十》开始学编剧的。”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是波兰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其作品曾获得众多奖项,他也因执导《白》和《红》分别获得第4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提名,1996年3月13日,刚完成《三色:蓝、白、红》没多久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因心脏衰竭在波兰华沙去世,享年54岁。皮耶谢维茨表示,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去世后,他仍参与了7部电影的编剧,合作的导演也都很优秀,但是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合作是大不相同的。

皮耶谢维茨(左)和基耶斯洛夫斯基

皮耶谢维茨的编剧生涯中,最绚烂的一段可能就是与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的合作,短短8年左右的时间,两人共合作17部影片(分别是《无休无止》、《十诫》系列的十部、《杀人短片》、《爱情短片》、《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和三部曲作品《三色:蓝、白、红》)。

两人的相识要回溯到1982年,当时基耶斯洛夫斯基正在拍摄一部法庭纪录片,经人介绍认识了已是著名律师的皮耶谢维茨。初次见面,两人之间就发生了“化学反应”,他说:“我们发现我们家庭教育背景相似,都不是特别富有,都不受到体系的尊重,而且我们都希望通过艺术表达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

因为无法拿到当时只有政府才有权分配的胶片,这部纪录片未能完成,但后经二人改编拍成了故事片。皮耶谢维茨回忆道:“在给这部影片起名字时,基耶斯洛夫斯基最初想要起名为《委婉的待续》,但最后听了我的意见,用了《No End》(《无休无止》)这个名字。”

遗憾的是,《无休无止》未能获得公映的机会,并且遭到了来自政府、反对派和教会的多方批评。各方批评的理由都不相同,但皮耶谢维茨认为,如果所有人都对这部影片有意见的话,那么这部影片从艺术上讲是成功的,“这是艺术方面的收获,因为影片描述了社会上大家看不到的一面。”

《无休无止》剧照

电影学堂上,皮耶谢维茨也向学员们讲:“艺术家的观察能力强,他们的职责就是给大家介绍平常看不到的东西。”编剧要足够敏感,他认为中国学员们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他们能够描述人类的痛苦和困难,他们敏感性很强,能看出最关键性的东西。”皮耶谢维茨还强调“但这种艺术是简单的描述而已,要给观众自己做判断。”

当年也是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皮耶谢维茨才有了拍摄《十诫》的想法,他也说服了基耶斯洛夫斯基。于是时隔三年,两人再次共同编写剧本,并最终由基耶斯洛夫斯基一人执导10部影片,每部时长约1小时。

《十诫》剧照

很多观众试图从《十诫》中寻找《圣经》上的起源,但皮耶谢维茨本人的设想并不是针对《旧约》中的教条,而是针对波兰的社会经验,他和基耶斯洛夫斯基想探讨的是当时波兰人的道德困境。美国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在研究《十诫》后也表示,10部短片并不构成对戒律的图解,这里呈现的是真实的人面对现实复杂问题时发生的故事。

在本次电影学堂期间,皮耶谢维茨也会建议学院们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述故事,他的电影理念是“要通过个人的小问题来讲人类的本性,通过微小的事件来合成整个世界”。基耶斯洛夫斯基也很赞同这一点,所以在他的镜头下充满了对个体的命运的关注。

正在授课的皮耶谢维茨

皮耶谢维茨回忆道:他和基耶斯洛夫斯基虽然会在一些细节上有分歧,但在大方向上的意见都是一致的,他们没有矛盾或者争吵,他们尊重彼此,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接受荣誉时也都会拉团队一起去。

他们二人不仅是合作关系,更是彼此的挚友,皮耶谢维茨说:“我们还交换过自己的书单,他还和我开玩笑说我们都是记录生活的人,因为他拍纪录片,而我是得处理法律案件。”在拍摄《蓝、白、红》三部曲的三年中,二人甚至住在一起,是对方最亲密的朋友。

《三色:蓝》剧照

在三部曲中,皮耶谢维茨也贯彻了他“通过个人问题讲述人类本性”的艺术理念,他和基耶斯洛夫斯基都把电影的重心放在人的情感与本性上,“我们要讲述的是人的本性,与时空无关,羞辱、贫穷等情感,在世界上都是共通的,我们会给故事一个固定的背景,但是会避免圈定固定的角度。”在拍摄过程中,为了让故事被更多观众所接受,他和基耶斯洛夫斯基会把非波兰观众难以理解的部分去掉。正是因此,虽然三部曲是关于波兰政治制度的影片,我们也能对其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皮耶谢维茨认为,创作和制作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不喜欢“电影行业”一词,因为“行业”就意味着制作,他坦言:“在现在的电影行业里,现在通常都是编剧写好剧本后就交给制片人、制片人再交给导演、导演再去找演员,这样的制作是没有艺术价值的,现在很少有导演会邀请编剧参与编剪片子的过程。”但他们创作《蓝》的时候,从导演到编剧再到作曲的团队整个过程都会在一起思考,因为作曲家普瑞斯纳的全程参与,音乐才得以成为《蓝》中具有生命力的一部分。

《三色:白》剧照

编剧应有敏锐的观察力,还应具备有趣地讲述所观察到的东西的能力。皮耶谢维茨对电影学堂的学员说:“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进行讲述,但绝不是嘲笑,而是温暖的、具有人情味的幽默。”就比如《白》这部影片,虽然是在批评男主角与波兰,但是是带着一种喜爱。这部电影是对卓别林的致敬,有卓别林的风格。”在皮耶谢维茨看来,卓别林的风格就是对人类的喜爱。

皮耶谢维茨还向学员们讲道:“《白》的背景其实是波兰转型的时候,人们需要自己决定是否去做生意之类的。男主角除了追名逐利外,还是善良的,他会去帮助别人,他还很浪漫,我们只是去用温暖的视角观察他,但是该批评的时候也得批评。”

《三色:红》剧照

《蓝、白、红》三部曲的内容都离不开爱情,皮耶谢维茨认为,艺术家应该有一种神秘主义的特质,或者是绝望的特质,他说:“我更倾向于绝望,而克服绝望的方式就是爱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除了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起《蓝、白、红》三部曲时还必须提他

“我喜欢查理·卓别林的风格,而他的风格就是对人类的喜爱。”

12月3日至7日,上海师范大学世界电影研究中心主办了“电影学堂·电影编剧工作坊”,74岁高龄的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茨前来上海担任本次电影学堂的导师。期间,皮耶谢维茨还回忆了与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的合作,分享了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和从事编剧30多年来的一些感触。

《三色:蓝、白、红》

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茨是波兰当代重要编剧,他是“奥斯卡奖”的终身评委,他的名字也许不为大家所熟知,但其笔下作品却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中包括获得第5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蓝》、获得第4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的《白》和获得第4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的《红》。

他的编剧风格更是影响了众多电影人,此次上海行中,皮耶谢维茨分享了一个趣闻,当年《红》获得了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的提名,他与基耶斯洛夫斯基一同去参加了颁奖典礼,“当天,是《低俗小说》的导演昆汀得了奖(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他就坐在我的旁边,上台领奖前他拍了拍我说,别担心,我就是从你的《十诫之十》开始学编剧的。”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是波兰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其作品曾获得众多奖项,他也因执导《白》和《红》分别获得第4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提名,1996年3月13日,刚完成《三色:蓝、白、红》没多久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因心脏衰竭在波兰华沙去世,享年54岁。皮耶谢维茨表示,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去世后,他仍参与了7部电影的编剧,合作的导演也都很优秀,但是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合作是大不相同的。

皮耶谢维茨(左)和基耶斯洛夫斯基

皮耶谢维茨的编剧生涯中,最绚烂的一段可能就是与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的合作,短短8年左右的时间,两人共合作17部影片(分别是《无休无止》、《十诫》系列的十部、《杀人短片》、《爱情短片》、《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和三部曲作品《三色:蓝、白、红》)。

两人的相识要回溯到1982年,当时基耶斯洛夫斯基正在拍摄一部法庭纪录片,经人介绍认识了已是著名律师的皮耶谢维茨。初次见面,两人之间就发生了“化学反应”,他说:“我们发现我们家庭教育背景相似,都不是特别富有,都不受到体系的尊重,而且我们都希望通过艺术表达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

因为无法拿到当时只有政府才有权分配的胶片,这部纪录片未能完成,但后经二人改编拍成了故事片。皮耶谢维茨回忆道:“在给这部影片起名字时,基耶斯洛夫斯基最初想要起名为《委婉的待续》,但最后听了我的意见,用了《No End》(《无休无止》)这个名字。”

遗憾的是,《无休无止》未能获得公映的机会,并且遭到了来自政府、反对派和教会的多方批评。各方批评的理由都不相同,但皮耶谢维茨认为,如果所有人都对这部影片有意见的话,那么这部影片从艺术上讲是成功的,“这是艺术方面的收获,因为影片描述了社会上大家看不到的一面。”

《无休无止》剧照

电影学堂上,皮耶谢维茨也向学员们讲:“艺术家的观察能力强,他们的职责就是给大家介绍平常看不到的东西。”编剧要足够敏感,他认为中国学员们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他们能够描述人类的痛苦和困难,他们敏感性很强,能看出最关键性的东西。”皮耶谢维茨还强调“但这种艺术是简单的描述而已,要给观众自己做判断。”

当年也是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皮耶谢维茨才有了拍摄《十诫》的想法,他也说服了基耶斯洛夫斯基。于是时隔三年,两人再次共同编写剧本,并最终由基耶斯洛夫斯基一人执导10部影片,每部时长约1小时。

《十诫》剧照

很多观众试图从《十诫》中寻找《圣经》上的起源,但皮耶谢维茨本人的设想并不是针对《旧约》中的教条,而是针对波兰的社会经验,他和基耶斯洛夫斯基想探讨的是当时波兰人的道德困境。美国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在研究《十诫》后也表示,10部短片并不构成对戒律的图解,这里呈现的是真实的人面对现实复杂问题时发生的故事。

在本次电影学堂期间,皮耶谢维茨也会建议学院们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述故事,他的电影理念是“要通过个人的小问题来讲人类的本性,通过微小的事件来合成整个世界”。基耶斯洛夫斯基也很赞同这一点,所以在他的镜头下充满了对个体的命运的关注。

正在授课的皮耶谢维茨

皮耶谢维茨回忆道:他和基耶斯洛夫斯基虽然会在一些细节上有分歧,但在大方向上的意见都是一致的,他们没有矛盾或者争吵,他们尊重彼此,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接受荣誉时也都会拉团队一起去。

他们二人不仅是合作关系,更是彼此的挚友,皮耶谢维茨说:“我们还交换过自己的书单,他还和我开玩笑说我们都是记录生活的人,因为他拍纪录片,而我是得处理法律案件。”在拍摄《蓝、白、红》三部曲的三年中,二人甚至住在一起,是对方最亲密的朋友。

《三色:蓝》剧照

在三部曲中,皮耶谢维茨也贯彻了他“通过个人问题讲述人类本性”的艺术理念,他和基耶斯洛夫斯基都把电影的重心放在人的情感与本性上,“我们要讲述的是人的本性,与时空无关,羞辱、贫穷等情感,在世界上都是共通的,我们会给故事一个固定的背景,但是会避免圈定固定的角度。”在拍摄过程中,为了让故事被更多观众所接受,他和基耶斯洛夫斯基会把非波兰观众难以理解的部分去掉。正是因此,虽然三部曲是关于波兰政治制度的影片,我们也能对其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皮耶谢维茨认为,创作和制作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不喜欢“电影行业”一词,因为“行业”就意味着制作,他坦言:“在现在的电影行业里,现在通常都是编剧写好剧本后就交给制片人、制片人再交给导演、导演再去找演员,这样的制作是没有艺术价值的,现在很少有导演会邀请编剧参与编剪片子的过程。”但他们创作《蓝》的时候,从导演到编剧再到作曲的团队整个过程都会在一起思考,因为作曲家普瑞斯纳的全程参与,音乐才得以成为《蓝》中具有生命力的一部分。

《三色:白》剧照

编剧应有敏锐的观察力,还应具备有趣地讲述所观察到的东西的能力。皮耶谢维茨对电影学堂的学员说:“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进行讲述,但绝不是嘲笑,而是温暖的、具有人情味的幽默。”就比如《白》这部影片,虽然是在批评男主角与波兰,但是是带着一种喜爱。这部电影是对卓别林的致敬,有卓别林的风格。”在皮耶谢维茨看来,卓别林的风格就是对人类的喜爱。

皮耶谢维茨还向学员们讲道:“《白》的背景其实是波兰转型的时候,人们需要自己决定是否去做生意之类的。男主角除了追名逐利外,还是善良的,他会去帮助别人,他还很浪漫,我们只是去用温暖的视角观察他,但是该批评的时候也得批评。”

《三色:红》剧照

《蓝、白、红》三部曲的内容都离不开爱情,皮耶谢维茨认为,艺术家应该有一种神秘主义的特质,或者是绝望的特质,他说:“我更倾向于绝望,而克服绝望的方式就是爱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