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京都某居酒屋的一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京都某居酒屋的一餐

吃到夜深了,店家在座位下提供了小毯子,很是贴心。

文|食味艺文志 魏水华

有人说,公共场合里,中国人的嗓门比日本人大几倍,那么到了居酒屋里,日本人就会把输掉的场子给赢回来。

这话有点夸张,但在居酒屋里,日本人确实会一反白天彬彬有礼的造型,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使劲地碰杯,甚至不乏几个忘形纵歌的醉鬼。这也许会让很多初访的外国人吃惊,但更多人的则会为居酒屋提供的温馨氛围,以及日本人展现出的另一面而会心一笑。

更重要的是,居酒屋提供的食品和一本正经的日料不同,更多时候,它们是为了迎合流行口味而生的小食,和中国街头排挡中的安徽料理是一个意思。

最显著的一点是,经典意义上的日料是分餐制的,一人一份,但居酒屋提供的各类食物却是上桌后大家一齐上的合餐制。个中区别,就好比正统中餐馆讲究烹饪技法多样性,煎炒蒸煮溜熬炖样样齐全,才能证明厨师的水准和在此请客者的周到;而排挡菜大抵做好了油炸、爆炒、烧烤,就足以称霸夜宵江湖。

所以,尝试居酒屋,大可不必千里迢迢打卡某家网红铺子,隐藏在日本街头巷尾的各色无名居酒屋,或许就有着出人意料的好味道。而不经意间遇到这样的味道,也是尝试居酒屋乐趣的一部分。

比如我这次来到的这家。

店名是“喜乐亭”,相当普通的名字,我猜国内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里,或许都有着好几家同样名字的日餐馆。但进门第一眼看到的,供客人脱鞋、放鞋的鞋柜,就让人惊讶:店主细心地亲笔写了鞋柜编号,防止客人弄错。鞋柜一看就是有年头的了,但被主人擦得一尘不染,有淡淡的光泽。

店面不大,装修朴实无华,照明不暗不亮。配上很有年代感的招贴画,让人一下子愉悦起来。

客人一个个喝得面若红霞,聊得眉飞色舞,清晰感受到大家借着酒劲卸下面具的轻松和畅快。

点菜。小朋友好奇地往厨房里张望,居酒屋的厨房大都很干净简约,没有油烟,一两个人就能弄得井井有条。不像中餐厨房,主厨副厨切配洗汰跑菜,恨不得配备一个集团军。有人说中餐做的是加法,日餐做的是减法,原因就在这里。可惜日本人重视肖像权,我提出拍一拍厨房操作的照片,被主人婉拒了。

先上来的小菜。是一种有淡淡咸味、质地劲道有嚼头的鱼肉块。其实它不是我点的,是店家有偿配送的。这种菜叫做「お通し」(Otoshi),相当于欧美国家的服务费或座位费,也可以理解为店家表示欢迎的一种方式。小菜一般费用为300-800日元,但别小看它,通常是店家使用当季或是当天推荐的食材做成,有时味道比自己点的菜还好吃。我们拿到的这道鱼肉就特别适合下酒。

中餐大多习惯先点菜、后再点饮品,但居酒屋的潜规则是先点喝的。先点杯酒,一边喝一边看,为点菜争取点时间。在店家忙着端上飮料之前的这段时间,就可以问清楚同行人的喜好、有的放矢的点菜。吧台上的酒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每种都想试试。

最终在店家的推荐下选了产自新泻越山的一款吟酿,后来上网查了查,是本季(十月)的限定款。

按照风俗,酒端上来的时候,下面附个小碟子,酒水要溢满小碟子为止。这是为了体现店家好客,请客人多喝一些。酒是冰镇的,口感清冽不涩,有大米的微甜。

冷奴就是凉拌豆腐,加了青葱和木鱼花。惜物是日本的重要文化传统,吃什么都寻求食物本来的味道。不施油盐的豆腐,仔细抿一口,真的能尝到豆香味。

但毕竟是味蕾被各种椒麻红油破坏过的中国人,我还是决定在豆腐里加些味道。店家提供的调料也很简单,无非酱油、七味粉和盐。国内的七味粉其实就是辣椒粉加白芝麻,最多再加点陈皮花椒,因为其他几味较少见不易得,而且滋味较淡,所以大多省略了。但这里的七味,真的还有肉眼可见的火麻仁、紫苏和青海苔,尝一口,酸甜苦辣鲜味俱全,和豆腐绝配。

山椒烧鸡其实是表面撒上绿花椒末的烤鸡,填肚子用的。

太刀鱼一本扬是挂在店里醒目处的本季限定,尝尝看除了天妇罗之外的日式炸物是什么滋味,也点一份。

上来的太刀鱼被盘成漂亮的环形,配一碗加了葱花的浓酱油。

其实没有蘸料,挤上点青柠檬汁就很好。

看我们家小朋友的吃相。其实居酒屋里绝少有小孩出没,大概日本人觉得这种放浪形骸的地方不适合小孩的教育。久不见小客人上门的店主倒是给了我家小朋友足够的友善和关注。

烤串是这一餐的绝对亮点,鸡肉、鸡皮、牛肉、猪肉,还有种不知名的肉,刷了满满的照烧酱,外焦里嫩,汁水丰盈。

店家提供了三种配料,蘸山椒粉最好吃。

吃到夜深了,店家在座位下提供了小毯子,很是贴心。

一碗明太子茶泡饭是这一餐最漂亮的句点,加了海苔丝和一小撮白芝麻,热气腾腾的样子很讨喜。

光盘是必然的。

喊店家来结账的是这个小东西。

嗯,总共才5000日元,比国内吃这么一顿日料便宜,相对于日本的消费水平,真的等同于排挡价了。结账时候我已经微醺了,相机的焦距都对不准了,大家别介意,大致看看就好。

干杯!沙扬娜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京都某居酒屋的一餐

吃到夜深了,店家在座位下提供了小毯子,很是贴心。

文|食味艺文志 魏水华

有人说,公共场合里,中国人的嗓门比日本人大几倍,那么到了居酒屋里,日本人就会把输掉的场子给赢回来。

这话有点夸张,但在居酒屋里,日本人确实会一反白天彬彬有礼的造型,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使劲地碰杯,甚至不乏几个忘形纵歌的醉鬼。这也许会让很多初访的外国人吃惊,但更多人的则会为居酒屋提供的温馨氛围,以及日本人展现出的另一面而会心一笑。

更重要的是,居酒屋提供的食品和一本正经的日料不同,更多时候,它们是为了迎合流行口味而生的小食,和中国街头排挡中的安徽料理是一个意思。

最显著的一点是,经典意义上的日料是分餐制的,一人一份,但居酒屋提供的各类食物却是上桌后大家一齐上的合餐制。个中区别,就好比正统中餐馆讲究烹饪技法多样性,煎炒蒸煮溜熬炖样样齐全,才能证明厨师的水准和在此请客者的周到;而排挡菜大抵做好了油炸、爆炒、烧烤,就足以称霸夜宵江湖。

所以,尝试居酒屋,大可不必千里迢迢打卡某家网红铺子,隐藏在日本街头巷尾的各色无名居酒屋,或许就有着出人意料的好味道。而不经意间遇到这样的味道,也是尝试居酒屋乐趣的一部分。

比如我这次来到的这家。

店名是“喜乐亭”,相当普通的名字,我猜国内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里,或许都有着好几家同样名字的日餐馆。但进门第一眼看到的,供客人脱鞋、放鞋的鞋柜,就让人惊讶:店主细心地亲笔写了鞋柜编号,防止客人弄错。鞋柜一看就是有年头的了,但被主人擦得一尘不染,有淡淡的光泽。

店面不大,装修朴实无华,照明不暗不亮。配上很有年代感的招贴画,让人一下子愉悦起来。

客人一个个喝得面若红霞,聊得眉飞色舞,清晰感受到大家借着酒劲卸下面具的轻松和畅快。

点菜。小朋友好奇地往厨房里张望,居酒屋的厨房大都很干净简约,没有油烟,一两个人就能弄得井井有条。不像中餐厨房,主厨副厨切配洗汰跑菜,恨不得配备一个集团军。有人说中餐做的是加法,日餐做的是减法,原因就在这里。可惜日本人重视肖像权,我提出拍一拍厨房操作的照片,被主人婉拒了。

先上来的小菜。是一种有淡淡咸味、质地劲道有嚼头的鱼肉块。其实它不是我点的,是店家有偿配送的。这种菜叫做「お通し」(Otoshi),相当于欧美国家的服务费或座位费,也可以理解为店家表示欢迎的一种方式。小菜一般费用为300-800日元,但别小看它,通常是店家使用当季或是当天推荐的食材做成,有时味道比自己点的菜还好吃。我们拿到的这道鱼肉就特别适合下酒。

中餐大多习惯先点菜、后再点饮品,但居酒屋的潜规则是先点喝的。先点杯酒,一边喝一边看,为点菜争取点时间。在店家忙着端上飮料之前的这段时间,就可以问清楚同行人的喜好、有的放矢的点菜。吧台上的酒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每种都想试试。

最终在店家的推荐下选了产自新泻越山的一款吟酿,后来上网查了查,是本季(十月)的限定款。

按照风俗,酒端上来的时候,下面附个小碟子,酒水要溢满小碟子为止。这是为了体现店家好客,请客人多喝一些。酒是冰镇的,口感清冽不涩,有大米的微甜。

冷奴就是凉拌豆腐,加了青葱和木鱼花。惜物是日本的重要文化传统,吃什么都寻求食物本来的味道。不施油盐的豆腐,仔细抿一口,真的能尝到豆香味。

但毕竟是味蕾被各种椒麻红油破坏过的中国人,我还是决定在豆腐里加些味道。店家提供的调料也很简单,无非酱油、七味粉和盐。国内的七味粉其实就是辣椒粉加白芝麻,最多再加点陈皮花椒,因为其他几味较少见不易得,而且滋味较淡,所以大多省略了。但这里的七味,真的还有肉眼可见的火麻仁、紫苏和青海苔,尝一口,酸甜苦辣鲜味俱全,和豆腐绝配。

山椒烧鸡其实是表面撒上绿花椒末的烤鸡,填肚子用的。

太刀鱼一本扬是挂在店里醒目处的本季限定,尝尝看除了天妇罗之外的日式炸物是什么滋味,也点一份。

上来的太刀鱼被盘成漂亮的环形,配一碗加了葱花的浓酱油。

其实没有蘸料,挤上点青柠檬汁就很好。

看我们家小朋友的吃相。其实居酒屋里绝少有小孩出没,大概日本人觉得这种放浪形骸的地方不适合小孩的教育。久不见小客人上门的店主倒是给了我家小朋友足够的友善和关注。

烤串是这一餐的绝对亮点,鸡肉、鸡皮、牛肉、猪肉,还有种不知名的肉,刷了满满的照烧酱,外焦里嫩,汁水丰盈。

店家提供了三种配料,蘸山椒粉最好吃。

吃到夜深了,店家在座位下提供了小毯子,很是贴心。

一碗明太子茶泡饭是这一餐最漂亮的句点,加了海苔丝和一小撮白芝麻,热气腾腾的样子很讨喜。

光盘是必然的。

喊店家来结账的是这个小东西。

嗯,总共才5000日元,比国内吃这么一顿日料便宜,相对于日本的消费水平,真的等同于排挡价了。结账时候我已经微醺了,相机的焦距都对不准了,大家别介意,大致看看就好。

干杯!沙扬娜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