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做家务给零用钱”会扼杀小朋友主动帮忙的积极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做家务给零用钱”会扼杀小朋友主动帮忙的积极性

无论这种方法在短期内是否具有明显的效果,它都会对家庭、社会以及个人责任产生意料之外的副作用。

图片来源:CONSTANCE BANNISTER CORP / GETTY

大约100年前,父母开始给孩子零花钱。“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史蒂芬·明茨(Steven Mintz)说道,他是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一名儿童历史学家,“首先,孩子们即将参与到商业文化当中,而这能为孩子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钱——让他们能够购买糖果、便宜的玩具以及其他不昂贵的东西。第二,这可以让他们知道金钱的价值。”

根据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统计,如今,美国儿童平均每年可以收到800美元的零花钱。但是,他们并不是平白无故地拿到这些钱的——大部分美国父母都会将零花钱与家务活相挂钩。

父母们倾向于通过这种方式来给孩子零花钱,这也催生了一大批APP。当孩子完成家务之后,父母可以通过APP来给孩子零花钱,甚至每一个家务活都会单独发放零花钱。Homey便是其中之一。这个APP上面拥有电子家务活表格。父母在看到孩子完成家务活之后,可以通过这个APP来发放零花钱。如今已经有十万个家庭在使用这个APP。另外一个相似的APP名叫BusyKid。这个APP于2018年推出,如今已经有2.5万个家庭在使用。这个APP可以让孩子用零花钱来投资股票市场(最近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电子工具,这些APP只是其中两个。其他的还有RoosterMoney、Current,以及goHenry等。这些APP也都能够帮助孩子们管理资金,教会他们如何进行个人理财。)

最近,一位作者在《华盛顿邮报》上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我付钱去让孩子穿衣服、做作业等等。这是我做过的最好决定》。作者是一位母亲,她的两个孩子都患有多动症(ADD)。她发现,她只需要用10美分,或者25美分,便能够让孩子认真写作业。她建议其他父母也可以尝试类似的方法。“在行为心理学上,这被称为阳性强化法,”她写道,“这种方法很有效。”

这种方法真的有效吗?我咨询了许多专家。他们都表达了对零花钱与家务紧密挂钩的担忧。无论这种方法在短期内是否具有明显的效果,它都会对家庭、社会以及个人责任产生意料之外的副作用。事实上,世界上的许多家庭都并没有采用这种方式。相反,这些家庭当中的孩子们会更早地开始承担家务,他们会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并且不需要金钱来作为诱饵。

“你收拾自己的东西是别人欠你的吗?”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苏妮娅·卢塔尔(Suniya Luthar)的研究重心便是家庭。他对通过给零花钱来督促孩子做家务的方式表示怀疑。“每次孩子把衣服从地上捡起来,你都给他10美分,这种状态如何能持续下去呢?”她说道,“你在说什么啊?你收拾自己的东西是别人欠你的吗?”

卢塔尔并不反对给孩子零花钱,但是她认为,我们需要告诉孩子,做家务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因为这能够使得整个家庭正常运转下去。“这是你作为家庭一份子应该做的事情,”卢塔尔说道,“在一个家庭中,没有人会因为你给自己系鞋带,或者是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而给你付钱。”她补充道,无论方式是什么,孩子们都应该认识到,为人父母是一项杂乱无章、任务繁重的工作,而且,我们无法通过贿赂等方式来安排家务劳动协议。

《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罗恩·利伯(Ron Lieber)曾在自己的《溺爱的对立面:培养全面发展、慷慨大方、善于理财的孩子》(The Opposite of Spoiled: Raising Kids Who Are Grounded, Generous,and Smart About Money)一书中提出一种方法。卢塔尔认为,我们可以将书中所提到的方式和给零花钱的方法结合起来。利伯建议,家长可以通过零花钱,向孩子展示如何储蓄、如何给别人,以及如何为自己所爱的东西花钱等等。他写道,孩子们应该做家务,“其中的原因和我们做家务的原因是一样的——因为这些家务需要有人去做,而不是说希望得到回报……我们应该将零花钱作为一种教育工具,而不是工资。”

也有人对这种观点持反对态度。如果在不做家务的情况下直接给孩子零花钱的话,这可能会告诉孩子,天上是会掉馅饼的,所以许多父母会对此嗤之以鼻。在非中上层阶级和非富裕家庭当中,这种观点可能会不受欢迎。利伯在书中曾提到这一点。他认为,反对这个方法的父母或许可以考虑这样做:如果孩子在家中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或者是定期做诸如洗车、粉刷房间等一次性工作的话,那么父母可以给孩子零花钱。

希瑟·贝丝·约翰逊(Heather Beth Johnson)是理海大学的社会学家,其研究内容是家庭和贫富差距。她非常同意利伯对于家务活与零花钱的看法。“人们作为社会和家庭的一份子,都会去做一些事情,如果我们因为孩子做了这些事情,就给孩子钱,”她说道,“这会让他们觉得,他们应该因为做了这些事情而得到补偿。”而不会让他们觉得,他们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应该做出相应的贡献。

约翰逊认为,在中上层阶级的家庭中,如果孩子在学校表现良好,或者是把弟弟妹妹照顾地很好,那么家长可能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惯例,而以家务换零花钱的协议则属于这种惯例中的一部分。她说道,这种补偿会让孩子认为,在完成这些基本的责任之后,他们理应获得奖励。“而这并不会发生在贫穷家庭中,”她说道,“他们不会有这种想法,‘如果你照顾好你的堂弟,我就会给你一些钱’。他们会认为,如果你的堂弟需要人来照看,那么你就要去照看他们。”

约翰逊有一对14岁的双胞胎孩子,还有一个10岁的孩子。他的孩子们从来都不会得到零花钱。但是,他们需要钱的时候,可以从妈妈那里拿钱。他们还会经常讨论家庭运转所需要做的事情。“或许我的孩子特别奇怪,”她说道,“但是有些事情我真的不用去说第二遍——如果我说,‘把垃圾倒了’,那么他们就会立马去做。”

但是,如果想一想世界上的孩子做家务的方式,那么,通过家务活来赚零花钱的方式才是比较奇怪的。大卫·兰西(David Lancy)曾经是犹太州立大学的教授。他研究了世界上的家庭处理家务活的方式。他发现,不富裕社会中的家庭责任完全不同于美国。

兰西向我解释道,在出生18个月之后,全世界的孩子们几乎都变得希望能够帮助他们的父母。在许多文化当中,他们都会参与到做家务的过程当中。他们可能无法去做一些小事情,但是他们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快速地学会如何去做。“孩子们很少因此而受到表扬,”兰西说道,“因为其中最主要的奖励是父母欢迎孩子们参与到家庭活动当中本身。”逐渐地,随着孩子能力和力量的增长,他们的责任也逐渐加大;他们最开始或许是要传递口信或者是搬小东西,准备食物、照顾兄弟姐妹。“事实上,他们会在没有被要求去做的情况下,参加到日常的家务活当中。”兰西说道。而且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会因此而获得零花钱。

在邮件当中,他说道,这与美国的家庭惯例非常不同:“在我们的社会当中——以及在大多数现代的、后工业时代的国家当中,我们其实是不让我们的孩子去帮助父母。当他们在睡觉的时候,我们在做家务(准备饭菜)。我们其实是在告诉他们,‘帮忙’是一种负担,所以,毫不奇怪的是,帮助的本能如今正在日渐绝迹。因此,在孩子6、7岁时,当我们觉得他们已经可以开始做家务了,或者至少可以照顾自己以及自己的东西时,他们其实已经失去了帮忙的兴趣。”

本文作者Joe Pinsker是《大西洋月刊》健康与家庭记者

(翻译:尉艳华)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The Way American Parents Think About ChoresIs Bizarre

最新更新时间:01/05 12:1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做家务给零用钱”会扼杀小朋友主动帮忙的积极性

无论这种方法在短期内是否具有明显的效果,它都会对家庭、社会以及个人责任产生意料之外的副作用。

图片来源:CONSTANCE BANNISTER CORP / GETTY

大约100年前,父母开始给孩子零花钱。“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史蒂芬·明茨(Steven Mintz)说道,他是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一名儿童历史学家,“首先,孩子们即将参与到商业文化当中,而这能为孩子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钱——让他们能够购买糖果、便宜的玩具以及其他不昂贵的东西。第二,这可以让他们知道金钱的价值。”

根据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统计,如今,美国儿童平均每年可以收到800美元的零花钱。但是,他们并不是平白无故地拿到这些钱的——大部分美国父母都会将零花钱与家务活相挂钩。

父母们倾向于通过这种方式来给孩子零花钱,这也催生了一大批APP。当孩子完成家务之后,父母可以通过APP来给孩子零花钱,甚至每一个家务活都会单独发放零花钱。Homey便是其中之一。这个APP上面拥有电子家务活表格。父母在看到孩子完成家务活之后,可以通过这个APP来发放零花钱。如今已经有十万个家庭在使用这个APP。另外一个相似的APP名叫BusyKid。这个APP于2018年推出,如今已经有2.5万个家庭在使用。这个APP可以让孩子用零花钱来投资股票市场(最近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电子工具,这些APP只是其中两个。其他的还有RoosterMoney、Current,以及goHenry等。这些APP也都能够帮助孩子们管理资金,教会他们如何进行个人理财。)

最近,一位作者在《华盛顿邮报》上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我付钱去让孩子穿衣服、做作业等等。这是我做过的最好决定》。作者是一位母亲,她的两个孩子都患有多动症(ADD)。她发现,她只需要用10美分,或者25美分,便能够让孩子认真写作业。她建议其他父母也可以尝试类似的方法。“在行为心理学上,这被称为阳性强化法,”她写道,“这种方法很有效。”

这种方法真的有效吗?我咨询了许多专家。他们都表达了对零花钱与家务紧密挂钩的担忧。无论这种方法在短期内是否具有明显的效果,它都会对家庭、社会以及个人责任产生意料之外的副作用。事实上,世界上的许多家庭都并没有采用这种方式。相反,这些家庭当中的孩子们会更早地开始承担家务,他们会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并且不需要金钱来作为诱饵。

“你收拾自己的东西是别人欠你的吗?”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苏妮娅·卢塔尔(Suniya Luthar)的研究重心便是家庭。他对通过给零花钱来督促孩子做家务的方式表示怀疑。“每次孩子把衣服从地上捡起来,你都给他10美分,这种状态如何能持续下去呢?”她说道,“你在说什么啊?你收拾自己的东西是别人欠你的吗?”

卢塔尔并不反对给孩子零花钱,但是她认为,我们需要告诉孩子,做家务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因为这能够使得整个家庭正常运转下去。“这是你作为家庭一份子应该做的事情,”卢塔尔说道,“在一个家庭中,没有人会因为你给自己系鞋带,或者是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而给你付钱。”她补充道,无论方式是什么,孩子们都应该认识到,为人父母是一项杂乱无章、任务繁重的工作,而且,我们无法通过贿赂等方式来安排家务劳动协议。

《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罗恩·利伯(Ron Lieber)曾在自己的《溺爱的对立面:培养全面发展、慷慨大方、善于理财的孩子》(The Opposite of Spoiled: Raising Kids Who Are Grounded, Generous,and Smart About Money)一书中提出一种方法。卢塔尔认为,我们可以将书中所提到的方式和给零花钱的方法结合起来。利伯建议,家长可以通过零花钱,向孩子展示如何储蓄、如何给别人,以及如何为自己所爱的东西花钱等等。他写道,孩子们应该做家务,“其中的原因和我们做家务的原因是一样的——因为这些家务需要有人去做,而不是说希望得到回报……我们应该将零花钱作为一种教育工具,而不是工资。”

也有人对这种观点持反对态度。如果在不做家务的情况下直接给孩子零花钱的话,这可能会告诉孩子,天上是会掉馅饼的,所以许多父母会对此嗤之以鼻。在非中上层阶级和非富裕家庭当中,这种观点可能会不受欢迎。利伯在书中曾提到这一点。他认为,反对这个方法的父母或许可以考虑这样做:如果孩子在家中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或者是定期做诸如洗车、粉刷房间等一次性工作的话,那么父母可以给孩子零花钱。

希瑟·贝丝·约翰逊(Heather Beth Johnson)是理海大学的社会学家,其研究内容是家庭和贫富差距。她非常同意利伯对于家务活与零花钱的看法。“人们作为社会和家庭的一份子,都会去做一些事情,如果我们因为孩子做了这些事情,就给孩子钱,”她说道,“这会让他们觉得,他们应该因为做了这些事情而得到补偿。”而不会让他们觉得,他们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应该做出相应的贡献。

约翰逊认为,在中上层阶级的家庭中,如果孩子在学校表现良好,或者是把弟弟妹妹照顾地很好,那么家长可能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惯例,而以家务换零花钱的协议则属于这种惯例中的一部分。她说道,这种补偿会让孩子认为,在完成这些基本的责任之后,他们理应获得奖励。“而这并不会发生在贫穷家庭中,”她说道,“他们不会有这种想法,‘如果你照顾好你的堂弟,我就会给你一些钱’。他们会认为,如果你的堂弟需要人来照看,那么你就要去照看他们。”

约翰逊有一对14岁的双胞胎孩子,还有一个10岁的孩子。他的孩子们从来都不会得到零花钱。但是,他们需要钱的时候,可以从妈妈那里拿钱。他们还会经常讨论家庭运转所需要做的事情。“或许我的孩子特别奇怪,”她说道,“但是有些事情我真的不用去说第二遍——如果我说,‘把垃圾倒了’,那么他们就会立马去做。”

但是,如果想一想世界上的孩子做家务的方式,那么,通过家务活来赚零花钱的方式才是比较奇怪的。大卫·兰西(David Lancy)曾经是犹太州立大学的教授。他研究了世界上的家庭处理家务活的方式。他发现,不富裕社会中的家庭责任完全不同于美国。

兰西向我解释道,在出生18个月之后,全世界的孩子们几乎都变得希望能够帮助他们的父母。在许多文化当中,他们都会参与到做家务的过程当中。他们可能无法去做一些小事情,但是他们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快速地学会如何去做。“孩子们很少因此而受到表扬,”兰西说道,“因为其中最主要的奖励是父母欢迎孩子们参与到家庭活动当中本身。”逐渐地,随着孩子能力和力量的增长,他们的责任也逐渐加大;他们最开始或许是要传递口信或者是搬小东西,准备食物、照顾兄弟姐妹。“事实上,他们会在没有被要求去做的情况下,参加到日常的家务活当中。”兰西说道。而且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会因此而获得零花钱。

在邮件当中,他说道,这与美国的家庭惯例非常不同:“在我们的社会当中——以及在大多数现代的、后工业时代的国家当中,我们其实是不让我们的孩子去帮助父母。当他们在睡觉的时候,我们在做家务(准备饭菜)。我们其实是在告诉他们,‘帮忙’是一种负担,所以,毫不奇怪的是,帮助的本能如今正在日渐绝迹。因此,在孩子6、7岁时,当我们觉得他们已经可以开始做家务了,或者至少可以照顾自己以及自己的东西时,他们其实已经失去了帮忙的兴趣。”

本文作者Joe Pinsker是《大西洋月刊》健康与家庭记者

(翻译:尉艳华)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The Way American Parents Think About ChoresIs Bizarre

最新更新时间:01/05 12:1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