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关于鹿先森,经纪人推心置腹地说了这些话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关于鹿先森,经纪人推心置腹地说了这些话

三年前,一支“非专业选手”组成的乐队横空出世,一首《春风十里》,让鹿先森乐队的名字留在了无数人的记忆中。

文| 民谣故事 朝嘉

编| 故事君

三年前,一支“非专业选手”组成的乐队横空出世,一首《春风十里》,让鹿先森乐队的名字留在了无数人的记忆中。

三年来,从单位联欢会舞台到livehouse专场,从全国巡演到大大小小的音乐节,如今,鹿先森乐队又即将登上一个更加意义非凡的舞台——1月5日,他们就要在北京工体开唱了!

看似不可能做到的目标,为什么在鹿先森的世界里会变得这么容易?

其实,他们恰恰要告诉你:生活永远不易,永远需要继续努力,再继续努力。

今天让我们从经纪人朝嘉的视角,来感受一下鹿先森成军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原来在那些成绩的背后,还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Start here:

我是朝嘉,鹿先森乐队经纪人。关于鹿先森的这几位,有些记忆,时常在脑海里翻涌;有些言语,当着面肯定说不出来,所以就随便写写吧,写到哪算哪。

01

摄影:杨小麦

第一次见到倍倍大概是10年前,好像是在北京林业大学地下排练厅。那时的我刚刚加入倍倍创立的绿方程电声乐团。可没想到的是,这个当年我很仰慕的微胖界鼓手和学长,后来成为了影响我一生、亲如兄长的人。

认识的这10年里,我们一起创业前后加起来有4年,一起组建鹿先森有3年,成为室友已有6年。青春年岁里我大多喝得烂醉的时候他都在场,他连续一年半摞得高高的酒瓶我有见证。

如果要我说倍倍这10年的变与不变,我觉得他真诚又动人的话唠没变,对这个世界的淳淳善意没变,内心笃定又倔强的真我没变,就连他忽胖忽瘦的身材,也已经保持4年不变。变化的,只是越来越成熟而强大的内心。

差不多也是在10年前,我第一次听到倍倍写的歌,除了觉得好听,我真觉得还有几分骚柔与别致,直到现在我几乎还记得很多他写过的未发表的旋律。终于在2015年,在有了鹿先森以后,我们有机会一起把其中的一部分歌曲发表出来,算是圆了彼此青春里的一个可能很不起眼的小梦想吧。

02

摄影:杨小麦

第一次见到李斯大概也是10年前,白净微胖长发飞扬的李斯是我在绿方程乐团的隔代会长。直到这几年通过李斯口述我才得知,当年我的上一任会长张也驰把衣钵传给我的时候,由于我一上任就把仅剩下的几百块乐团经费用于装修改造排练室这件事,张师兄忧心忡忡的找到了李斯商量道,“这让人心慌啊,没了经费一年一度的专场演出可怎么办。”李斯而后竟然笃定的答曰,“没事,不破不立,也许只有像朝嘉他这样大胆变革方能让社团撑过这段灰暗时刻。”

回想后来发生的事果真更让我钦佩李斯的深知远见,总能把问题看得很透彻。直至今日如果鹿先森里没有这样一位深谋远虑的李政委的话,第一个心慌或者栽跟斗的应该是我吧。

毕业后的李斯去了南无乐队做贝斯手,再后来听说做了三年职业乐手之后他考上了研究生,再后来,陆续听说了他研究生毕业的事迹、幸福又难忘的婚礼事迹等等。直到我们再次在鹿先森里相遇,一起经历了这三年多的风风雨雨,我想说,这位传奇师兄真是很值得品味和交谈,无论是谈话还是谈心,都足够有趣,有爱。

03

摄影:杨小麦

第一次见到冰冰大概是八九年前的时候吧。真是忘了哪个局面里有师兄向我介绍道这是咱们绿方程的传奇师姐,曾经林大蝉联三届校歌赛冠军、传奇原创组合幽蓝的键盘手,由于研究生阶段忙于画图而退出了乐团。

除了敬佩,我当时唯二的印象就是这位师姐一来长得漂亮,二来平易近人笑容暖心了。之后陆续见过几次面打过几次交道,不知咋的就在冰冰美丽姻缘一线牵的鬼斧神工下,鹿先森的几位陆续走到了一起,才让我们这师姐弟情谊得以完美延续至今。

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冰冰总是在关键时刻给我们贡献了她家的大house,鹿先森成立前夕的动员会是在她家开的,《春风十里》第一个视频是在她家拍的,就连现在鹿先森的微博头像,也是在她家阳台“大炕”上拍的。那温情的画面,足够我们彼此铭记一生。冰冰师姐对我无穷无尽的支持认可与鼓励,对大家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督促,对整个鹿团队无条件的默默付出,一如她笑容般温暖。

04

摄影:王骁明

第一次见到PP,大概还是在10年前。只记得那时在倍倍和我等几个好友组织经营的高校摇滚夜固定演出当中,时常会有一支名叫Point 8的流行朋克乐队前来参演,中文名叫“点儿八”。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乐队里有一位短发话少眼镜很大、身材很瘦打起鼓来却毫不含糊的女鼓手,快速激进的鼓点听着尤其舒服,演出前后独自拖着硕大的镲片小推车穿梭在围观的观众当中,这人就是PP没错了。

后来我们慢慢成为了人人网好友、QQ好友、微博好友,直到鹿先森成立才再次互相走出银屏。彼时的PP已是一头长发,留英回来后加入了很多乐队做过一阵职业鼓手,我们有点害羞的把PP“骗”过来参加排练和演出,在小一两个月逐渐的“攻心计”之下PP终于正式加入了鹿。

在这之前,我们非常生怕这样一位省心懂事鼓艺了得的小美女因为种种原因跑掉了,所幸并没有。这三年来我们互相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也见证了PP在数次关键时刻瘦小的身躯下爆发出来的坚强与能量。

05

摄影:王骁明

第一次见到杨博士,是在大约三四年前某一个醒来的周末早晨,博士和倍倍头一晚上好像是喝大了。那时这两位“老男孩”的人生都经历了一些小曲折,有点相依为命的意思,常常聚在一起喝酒兜风。

面对面前这个眉清目秀飘逸中分的帅气男士,倍倍给我介绍说他就是那位他经常提起的真正的博士,当时瞬间颠覆了我对博士的认知,心想这世界上竟然真有如此有颜有才有趣还会弹吉他的博士!当然后来才慢慢发现被杨博士这俊朗的外表所欺骗了。博士永远是乐队中最稳重的一位,平时话不多,一说话时常能够直指稳重周全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面。

博士专业是学结构工程的,又是以“稳”为重的节奏吉他手,真可谓琴如其人,人如其专业,专业如其学历,怎一个稳字了得。杨博士也曾很多次帮助过年轻的我,让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在大风大浪面前稳步前行。即便在甲方满是高度白酒以凶狠闻名的酒桌上,博士除了酒后爱发自拍、爱发一大堆英文到乐队群里之外,喝再多仍然岿然不倒。害得我不得不夸赞一句,做结构的就一个原则,不能倒。楼不能倒,人也不能。

06

摄影:王骁明

第一次见到董二胖董老师,也是在大约三四年前乐队成立的第一次聚餐上。在多次听闻久仰当中终于见到了这位身材倒三角发型一丝不苟的青年建筑师。董老师健硕的身材之下却藏着一颗细腻谦卑的内心,真可谓铁汉柔情。“冷静,还是专心回到音乐上”这句被奉为乐队第一金句的警世名言就出自他口。此金句也曾无数次并将终生提醒着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音乐永远是鹿先森唯一的通行证,是乐队不可出卖的灵魂。

除此之外,董老师还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在任何场下合都能够平静如水谈笑风生,深谙一手自谦自嘲自我激励的董氏幽默。即便偶尔在舞台机智“加戏”,也总能让人感受到其真诚与努力。

董老师在音乐和技术上的时刻督促,在团队和为人中的冷静严谨,才促成了鹿先森音乐上的流动和凝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流动与凝固,感性与理性在这位青年建筑师和吉他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07

摄影:王骁明

第一次见到李卓,大约还是在10年前。同样组乐队、相近的音乐喜好,李卓却比我优秀一万个档次。吉他贝斯键盘样样来得,一曲《小桥流水》深得我心,当年同是EMO Punk爱好者,舞台上活蹦乱跳,台下安静如水。李卓比我大一两届,犹记得大学毕业前后他迷上了偏幕后的录音与制作,并毅然决然一头扎进了这条不归路。

再后来这个学会展的毕业生没干过一天本职,却一步步成为了国内无比优秀的录混音师和制作人,享受着各大音乐节目御用、流量歌手钦点的待遇,却仍然整天把“还不够,还要学,差得远”挂嘴边,把高压的幕后工作深藏身后,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升级打怪。无论多忙压力多大,李卓在我们面前永远是满面春风平静如水。

他不但极大提高了鹿的音乐水准和美感,推动着鹿的进步和成长,默默承受了很多音乐制作和品质把关的压力,还经常鼓舞着鹿的士气,鞭策着鹿的问题。卓神,下一个10年,下下个10年……咱得一起经历心中山海的翻涌,一起谱写咱们小团体的大气恢弘。

08

第一次见到王军鹏王老师,是在三年前DDC某个演出过后,倍倍向我介绍眼前这位瘦得出奇、样貌与年龄非常不符的音响师,只记得“王老师是个特别好的人”这一句恰如其分。

再次见面就是鹿的第一个音乐节演出了,秦皇岛6789音乐节,我们厚着脸皮邀请王老师过来帮忙调音,美其名曰一起来玩来吃海鲜(实际上是付不起调音费)。后来才得知王老师因为各种问题只能悄悄从广东一路卧铺回京,再转乘火车周折到达秦皇岛与我们汇合。

这三年来很多次他都是这样,瞒着我们放着大好的机会和钱财不挣,成天跟着我们这个小乐队一路走南闯北,还一路帮我们解决各种演出和技术问题,走到哪都有王老师认识的演出同行。加上他常年在全球各地跑演出时都要向各路大咖力荐一下鹿先森,神通广大的“国际王”可谓实至名归。

最近的北京工体馆演出,王老师又一次一肩挑统筹各个制作部门稳步推进操碎了心。我想这几年他从鹿身上唯一赚到的可能就是这几份真挚的情谊了吧。王老师啊,下次来喝酒别开车了,认识我们之后你在代驾身上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

09

第一次演出是在小小的江湖酒吧,100多号同事朋友的捧场让我们心生暖意开心至极;第一张专辑众筹的时候,我跟大家说咱目标筹10万块吧,不然不够做专辑,大家的反应都是“不可能吧”;

第一个专场我跟大家说咱去糖果三层演吧,大家又说“不太可能吧,那么大一场地”;第一轮巡演我说咱北京站就放在北展剧场吧,大家慢慢开始说“行……吧”;第一个体育馆演出我说咱放工体馆吧,大家终于说“行!没问题”。

一次次的挑战,一点一滴信心和能量的积累,才终于有机会步履坚定地走向更大的舞台。其实每一个彼此的承诺背后,每个人都肩负着全方位的压力,却又都心照不宣把压力藏在身后,把轻松和鼓励放置身前。

而面对一次次即便售罄也会亏损的北京专场高标准制作预算时,大家却又空前统一地支持,极尽这个小团体最大所能,力图呈现更高标准和规格的演出;

面对一次次周六周日背靠背的演出时,一天三城飞机火车甚至卧铺都要赶回北京不耽误周一早上去上班,面对所有来自工作、音乐、家庭等生活各方面的重压之下,咱们都一起扛了过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才真正让人感到无比幸福。

虽然这些一点都不值得骄傲,毕竟都是些天经地义应该做到的分内的事,但也正因为在这样颇为艰辛的经历之下咱们团结依旧、互相包容与扶持,正因为对彼此爱得深沉,对音乐爱得深沉,才充实了咱们的人生,丰满了咱们的羽翼,才能够越过这满是荆棘的万水千山,去赴每一个从因为相逢而开始的千里迢迢。

生活永远不易,未来永远不易,也唯有继续努力,努力去热爱,努力去寻找和突破灵魂深处的自我,才是在这所有不易中获取幸福和意义的唯一方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关于鹿先森,经纪人推心置腹地说了这些话

三年前,一支“非专业选手”组成的乐队横空出世,一首《春风十里》,让鹿先森乐队的名字留在了无数人的记忆中。

文| 民谣故事 朝嘉

编| 故事君

三年前,一支“非专业选手”组成的乐队横空出世,一首《春风十里》,让鹿先森乐队的名字留在了无数人的记忆中。

三年来,从单位联欢会舞台到livehouse专场,从全国巡演到大大小小的音乐节,如今,鹿先森乐队又即将登上一个更加意义非凡的舞台——1月5日,他们就要在北京工体开唱了!

看似不可能做到的目标,为什么在鹿先森的世界里会变得这么容易?

其实,他们恰恰要告诉你:生活永远不易,永远需要继续努力,再继续努力。

今天让我们从经纪人朝嘉的视角,来感受一下鹿先森成军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原来在那些成绩的背后,还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Start here:

我是朝嘉,鹿先森乐队经纪人。关于鹿先森的这几位,有些记忆,时常在脑海里翻涌;有些言语,当着面肯定说不出来,所以就随便写写吧,写到哪算哪。

01

摄影:杨小麦

第一次见到倍倍大概是10年前,好像是在北京林业大学地下排练厅。那时的我刚刚加入倍倍创立的绿方程电声乐团。可没想到的是,这个当年我很仰慕的微胖界鼓手和学长,后来成为了影响我一生、亲如兄长的人。

认识的这10年里,我们一起创业前后加起来有4年,一起组建鹿先森有3年,成为室友已有6年。青春年岁里我大多喝得烂醉的时候他都在场,他连续一年半摞得高高的酒瓶我有见证。

如果要我说倍倍这10年的变与不变,我觉得他真诚又动人的话唠没变,对这个世界的淳淳善意没变,内心笃定又倔强的真我没变,就连他忽胖忽瘦的身材,也已经保持4年不变。变化的,只是越来越成熟而强大的内心。

差不多也是在10年前,我第一次听到倍倍写的歌,除了觉得好听,我真觉得还有几分骚柔与别致,直到现在我几乎还记得很多他写过的未发表的旋律。终于在2015年,在有了鹿先森以后,我们有机会一起把其中的一部分歌曲发表出来,算是圆了彼此青春里的一个可能很不起眼的小梦想吧。

02

摄影:杨小麦

第一次见到李斯大概也是10年前,白净微胖长发飞扬的李斯是我在绿方程乐团的隔代会长。直到这几年通过李斯口述我才得知,当年我的上一任会长张也驰把衣钵传给我的时候,由于我一上任就把仅剩下的几百块乐团经费用于装修改造排练室这件事,张师兄忧心忡忡的找到了李斯商量道,“这让人心慌啊,没了经费一年一度的专场演出可怎么办。”李斯而后竟然笃定的答曰,“没事,不破不立,也许只有像朝嘉他这样大胆变革方能让社团撑过这段灰暗时刻。”

回想后来发生的事果真更让我钦佩李斯的深知远见,总能把问题看得很透彻。直至今日如果鹿先森里没有这样一位深谋远虑的李政委的话,第一个心慌或者栽跟斗的应该是我吧。

毕业后的李斯去了南无乐队做贝斯手,再后来听说做了三年职业乐手之后他考上了研究生,再后来,陆续听说了他研究生毕业的事迹、幸福又难忘的婚礼事迹等等。直到我们再次在鹿先森里相遇,一起经历了这三年多的风风雨雨,我想说,这位传奇师兄真是很值得品味和交谈,无论是谈话还是谈心,都足够有趣,有爱。

03

摄影:杨小麦

第一次见到冰冰大概是八九年前的时候吧。真是忘了哪个局面里有师兄向我介绍道这是咱们绿方程的传奇师姐,曾经林大蝉联三届校歌赛冠军、传奇原创组合幽蓝的键盘手,由于研究生阶段忙于画图而退出了乐团。

除了敬佩,我当时唯二的印象就是这位师姐一来长得漂亮,二来平易近人笑容暖心了。之后陆续见过几次面打过几次交道,不知咋的就在冰冰美丽姻缘一线牵的鬼斧神工下,鹿先森的几位陆续走到了一起,才让我们这师姐弟情谊得以完美延续至今。

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冰冰总是在关键时刻给我们贡献了她家的大house,鹿先森成立前夕的动员会是在她家开的,《春风十里》第一个视频是在她家拍的,就连现在鹿先森的微博头像,也是在她家阳台“大炕”上拍的。那温情的画面,足够我们彼此铭记一生。冰冰师姐对我无穷无尽的支持认可与鼓励,对大家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督促,对整个鹿团队无条件的默默付出,一如她笑容般温暖。

04

摄影:王骁明

第一次见到PP,大概还是在10年前。只记得那时在倍倍和我等几个好友组织经营的高校摇滚夜固定演出当中,时常会有一支名叫Point 8的流行朋克乐队前来参演,中文名叫“点儿八”。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乐队里有一位短发话少眼镜很大、身材很瘦打起鼓来却毫不含糊的女鼓手,快速激进的鼓点听着尤其舒服,演出前后独自拖着硕大的镲片小推车穿梭在围观的观众当中,这人就是PP没错了。

后来我们慢慢成为了人人网好友、QQ好友、微博好友,直到鹿先森成立才再次互相走出银屏。彼时的PP已是一头长发,留英回来后加入了很多乐队做过一阵职业鼓手,我们有点害羞的把PP“骗”过来参加排练和演出,在小一两个月逐渐的“攻心计”之下PP终于正式加入了鹿。

在这之前,我们非常生怕这样一位省心懂事鼓艺了得的小美女因为种种原因跑掉了,所幸并没有。这三年来我们互相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也见证了PP在数次关键时刻瘦小的身躯下爆发出来的坚强与能量。

05

摄影:王骁明

第一次见到杨博士,是在大约三四年前某一个醒来的周末早晨,博士和倍倍头一晚上好像是喝大了。那时这两位“老男孩”的人生都经历了一些小曲折,有点相依为命的意思,常常聚在一起喝酒兜风。

面对面前这个眉清目秀飘逸中分的帅气男士,倍倍给我介绍说他就是那位他经常提起的真正的博士,当时瞬间颠覆了我对博士的认知,心想这世界上竟然真有如此有颜有才有趣还会弹吉他的博士!当然后来才慢慢发现被杨博士这俊朗的外表所欺骗了。博士永远是乐队中最稳重的一位,平时话不多,一说话时常能够直指稳重周全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面。

博士专业是学结构工程的,又是以“稳”为重的节奏吉他手,真可谓琴如其人,人如其专业,专业如其学历,怎一个稳字了得。杨博士也曾很多次帮助过年轻的我,让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在大风大浪面前稳步前行。即便在甲方满是高度白酒以凶狠闻名的酒桌上,博士除了酒后爱发自拍、爱发一大堆英文到乐队群里之外,喝再多仍然岿然不倒。害得我不得不夸赞一句,做结构的就一个原则,不能倒。楼不能倒,人也不能。

06

摄影:王骁明

第一次见到董二胖董老师,也是在大约三四年前乐队成立的第一次聚餐上。在多次听闻久仰当中终于见到了这位身材倒三角发型一丝不苟的青年建筑师。董老师健硕的身材之下却藏着一颗细腻谦卑的内心,真可谓铁汉柔情。“冷静,还是专心回到音乐上”这句被奉为乐队第一金句的警世名言就出自他口。此金句也曾无数次并将终生提醒着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音乐永远是鹿先森唯一的通行证,是乐队不可出卖的灵魂。

除此之外,董老师还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在任何场下合都能够平静如水谈笑风生,深谙一手自谦自嘲自我激励的董氏幽默。即便偶尔在舞台机智“加戏”,也总能让人感受到其真诚与努力。

董老师在音乐和技术上的时刻督促,在团队和为人中的冷静严谨,才促成了鹿先森音乐上的流动和凝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流动与凝固,感性与理性在这位青年建筑师和吉他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07

摄影:王骁明

第一次见到李卓,大约还是在10年前。同样组乐队、相近的音乐喜好,李卓却比我优秀一万个档次。吉他贝斯键盘样样来得,一曲《小桥流水》深得我心,当年同是EMO Punk爱好者,舞台上活蹦乱跳,台下安静如水。李卓比我大一两届,犹记得大学毕业前后他迷上了偏幕后的录音与制作,并毅然决然一头扎进了这条不归路。

再后来这个学会展的毕业生没干过一天本职,却一步步成为了国内无比优秀的录混音师和制作人,享受着各大音乐节目御用、流量歌手钦点的待遇,却仍然整天把“还不够,还要学,差得远”挂嘴边,把高压的幕后工作深藏身后,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升级打怪。无论多忙压力多大,李卓在我们面前永远是满面春风平静如水。

他不但极大提高了鹿的音乐水准和美感,推动着鹿的进步和成长,默默承受了很多音乐制作和品质把关的压力,还经常鼓舞着鹿的士气,鞭策着鹿的问题。卓神,下一个10年,下下个10年……咱得一起经历心中山海的翻涌,一起谱写咱们小团体的大气恢弘。

08

第一次见到王军鹏王老师,是在三年前DDC某个演出过后,倍倍向我介绍眼前这位瘦得出奇、样貌与年龄非常不符的音响师,只记得“王老师是个特别好的人”这一句恰如其分。

再次见面就是鹿的第一个音乐节演出了,秦皇岛6789音乐节,我们厚着脸皮邀请王老师过来帮忙调音,美其名曰一起来玩来吃海鲜(实际上是付不起调音费)。后来才得知王老师因为各种问题只能悄悄从广东一路卧铺回京,再转乘火车周折到达秦皇岛与我们汇合。

这三年来很多次他都是这样,瞒着我们放着大好的机会和钱财不挣,成天跟着我们这个小乐队一路走南闯北,还一路帮我们解决各种演出和技术问题,走到哪都有王老师认识的演出同行。加上他常年在全球各地跑演出时都要向各路大咖力荐一下鹿先森,神通广大的“国际王”可谓实至名归。

最近的北京工体馆演出,王老师又一次一肩挑统筹各个制作部门稳步推进操碎了心。我想这几年他从鹿身上唯一赚到的可能就是这几份真挚的情谊了吧。王老师啊,下次来喝酒别开车了,认识我们之后你在代驾身上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

09

第一次演出是在小小的江湖酒吧,100多号同事朋友的捧场让我们心生暖意开心至极;第一张专辑众筹的时候,我跟大家说咱目标筹10万块吧,不然不够做专辑,大家的反应都是“不可能吧”;

第一个专场我跟大家说咱去糖果三层演吧,大家又说“不太可能吧,那么大一场地”;第一轮巡演我说咱北京站就放在北展剧场吧,大家慢慢开始说“行……吧”;第一个体育馆演出我说咱放工体馆吧,大家终于说“行!没问题”。

一次次的挑战,一点一滴信心和能量的积累,才终于有机会步履坚定地走向更大的舞台。其实每一个彼此的承诺背后,每个人都肩负着全方位的压力,却又都心照不宣把压力藏在身后,把轻松和鼓励放置身前。

而面对一次次即便售罄也会亏损的北京专场高标准制作预算时,大家却又空前统一地支持,极尽这个小团体最大所能,力图呈现更高标准和规格的演出;

面对一次次周六周日背靠背的演出时,一天三城飞机火车甚至卧铺都要赶回北京不耽误周一早上去上班,面对所有来自工作、音乐、家庭等生活各方面的重压之下,咱们都一起扛了过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才真正让人感到无比幸福。

虽然这些一点都不值得骄傲,毕竟都是些天经地义应该做到的分内的事,但也正因为在这样颇为艰辛的经历之下咱们团结依旧、互相包容与扶持,正因为对彼此爱得深沉,对音乐爱得深沉,才充实了咱们的人生,丰满了咱们的羽翼,才能够越过这满是荆棘的万水千山,去赴每一个从因为相逢而开始的千里迢迢。

生活永远不易,未来永远不易,也唯有继续努力,努力去热爱,努力去寻找和突破灵魂深处的自我,才是在这所有不易中获取幸福和意义的唯一方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