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买车问问 袁梦泉
如果你留意过这些年的国内外车展,会发现一个现象,概念车现在很喜欢以接近量产的形式来吊消费者的胃口。传递出的信号是“概念车如果不能很快量产,那还不如不做概念设计呢”。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不过长期以来概念车的作用是展示汽车品牌在设计、技术和性能方面可能实现但目前还无法实现的东西,高于现实恰恰是概念车魅力所在,过于接地气,反而令许多概念车丢掉了这种吸引力。
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那些曾经一时惊艳,被寄予厚望的概念车彻底没了量产希望,被悄悄放在汽车制造商的产品规划目录里吃灰。
捷豹C-X75(2010)
作为一款2010年就对外展示的混动超跑,C-X75的技术极具创新性,本来它很有可能将捷豹品牌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当时捷豹还自豪地宣布未来这款混动超跑将限量生产250台,售价高达110万美元。然后便没了然后,捷豹后来以全球经济衰退为由取消了C-X75项目。即便如此,捷豹还是制作了7台C-X75,并在2015年电影《007:幽灵党》中大出风头。
大众BlueSport(2009)
BlueSport概念车的定位是一台两座、中置引擎的敞篷跑车,其投产的可能性一度非常高,甚至被认为是“工薪阶层的保时捷Boxster”。它的技术应用非常成熟:基于MQB平台打造,与高尔夫和Polo共享动力总成,并且价格实惠,也有利于推动VW品牌进入一个全新细分市场。
大众声称内部对这台的车全球销量预期为4万-5万台/年,否则便没有量产的意义。在长时间的犹豫之后,管理层在2010年初叫停了这个车型项目,理由是市场需求不足。
布加迪16C Galibier(2009)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现在的布加迪销售展厅里的威龙旁边有这样一台风格化十足的四门跑车,布加迪品牌的买家群体至少会扩大好几倍。这并不是说16C Galibier会淡化布加迪超跑品牌的形象或者放低身段,它依然会是一台旷世稀有、性能强劲且价格昂贵的车型,并且可以容纳四名乘员。
好在这款车并没有彻底断绝量产火苗,布加迪对于未来是否推出四门车型也保持着开放态度。
铃木LC(2005)
铃木这台在2005年东京车展上发布的LC概念车十分可爱,它的造型设计也符合日本K-Car法规。可惜铃木最后并没有将其投产,反而错失了一个潜在爆款,如果LC的尺寸再稍微大一点,菲亚特500恐怕都要紧张。
雪佛兰Nomad(2004)
Nomad是一台相当出彩的概念车,定位基于科迈罗平台而来的猎装版车型,它在设计上借鉴了上世纪50年代Bel Air Nomad的造型风格,2004年的概念版本更是非常受欢迎。雪佛兰曾一度打算将其投产,助力其在当时的汽车行业复古浪潮中乘风破浪,而且Nomad可以与庞蒂亚克Solstice共享机械部件,不过最终雪佛兰因为无法提供后驱系统而取消了计划。
别克Velite(2004)
别克在本世纪初的产品阵容上并没有星光熠熠的车型,不过2004年推出的Velite成功吸引了市场的注意,其敞篷造型和富有攻击性的设计风格,让它看起来不像是出自被贴上“适合退休人士”标签的别克作品。
但因为通用汽车摇摆不定的财务状况,即使有了Velite,也难以扭转别克北美客户群体老化的事实,况且Velite自此就一直停在了概念阶段,直到2016年别克推出Cascada,才算是宣告重回敞篷车细分市场。
斯巴鲁 B9 Scrambler(2003)
要知道,当年斯巴鲁在东京车展上拿出B9 Scrambler时,马自达顿时陷入了沉默。这台造型优美的跑车暗示了马自达MX-5 Miata并非不可替代,而且它将配备斯巴鲁的招牌全时四驱和混合动力系统。同时,B9 Scrambler也成为了斯巴鲁随后阶段新车的设计语言前瞻,只是它本身的量产计划却遥遥无期。
阿尔法罗密欧Kamal(2003)
阿尔法罗密欧在2003年日瓦车展发布的Kamal,展现出了关于运动型SUV的惊人远见,很难说不是受了保时捷卡宴和宝马X5的启发。
Kamal后来很有机会进入量产流程,甚至可以率先抢占豪华SUV市场,不过它最后并没有通过设计调研。直到十多年后的2016年,阿尔法罗密欧才借由Stelvio回到这一细分市场。
林肯大陆(2002)
大陆是林肯在本世纪初引入的几台重点概念车之一,以证明它在豪华车领域功力尚存,这些理念都被大陆概念车上宽大的格栅、圆形的头灯、对开式车门以具体表达,其整体设计令人不禁回味20世纪的60年代,那时林肯还是政要们的不二之选。
按照一般眼光来看,这台大陆概念车明显会是林肯新的旗舰车型,却从来没有正式投产计划。直到2015年纽约车展林肯拿出了新的大陆概念车,并演变成为现在我们熟知的林肯大陆,Continental车系才得以回归。
道奇Razor(2002)
为了吸引年轻买家,道奇选择和摩托车制造商Razor合作开发了这样一台类似马自达MX-5的双座运动跑车,并为之配备了一台250马力的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而直到今天,道奇依旧不敢入侵MX-5的地盘。
福特021C(1999)
“如果让孩子们画出一辆车,也许就是这辆车的样子。”福特021C的设计师Marc Newson在1999年东京车展后如是说道。
021C在那个年代向公众展示了汽车简化到极致时的模样,但它并不显得廉价,反倒富有时尚气息,这款车没能量产,福特或许错过一个在汽车行业树立极简主义标杆的机会。
雷诺Fiftie(1996)
当时雷诺只是想用这台概念车致敬4CV的50周年庆典。如果量产,它也许会成为大众甲壳虫的强劲对手,Fiftie可以将引擎布置在前端,并且和Clio共享平台很动总,一切若得以实现的话,德国对手未必能招架得住。
奥迪Quattro Spyder(1991)
全轮驱动和中置引擎,奥迪Quattro Spyder就像是90年代未见天日的R8,尽管它不像R8那么冲劲十足,不过因为车身尺寸更小,它的车身灵活性很棒。就差那么一点,Quattro Spyder就能加入到奥迪的产品目录中去,但后来因为无法达到产品规划团队设置的销量目标,量产只能被迫取消。
克莱斯勒Portofino(1987)
克莱斯勒打造这台概念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炫耀对兰博基尼的收购。它搭载了3.5L兰博基尼V8发动机,其流线型设计是“前置式驾驶室设计”的先驱,同时这辆车是在Jalpa平台上打造的,为了能放进四个座椅还进行了加长,并安上了一对奇怪的对开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