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大江大河》遇《知否》,“爱”又把正午绊倒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大江大河》遇《知否》,“爱”又把正午绊倒了?

电视观众老龄化的问题在2018年越发明显,《娘道》《正阳门下的小女人》《幸福一家人》等剧集能在2018年后半段占领卫视收视一位,相比政策原因,剧集本身迎合了老年人群的生活成长经历、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才是关键。

文|文娱商业观察 富贵

《大江大河》让正午阳光重回国剧制作的金字塔顶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却让在塔尖上的它有些飘摇。

《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三部剧的接连大热,让正午阳光成了“业界良心”、“国剧门面”,“正午出品,必属精品”也似乎成了一种定律。

但2017年,正午阳光却被“爱”绊倒了,两部女性情爱向剧集《外科风云》《欢乐颂2》先后折戟,再加上早前被爆请水军黑《孤芳不自赏》《人民的名义》的事件,正午阳光走下了神坛。

同年,反思过后的正午阳光砍掉了艺人经纪业务板块,宣布将集中优势资源专心内容制作,而重整旗鼓的回归首作《大江大河》,也确实再现了正午阳光在内容制作上的高水准,豆瓣评分一直保持在开画的8.9,收视率不断攀升,并连续多日盘踞卫视第一。

可回到塔尖还没站稳的正午阳光,却似乎又将被“爱”羁绊。另一部备受期待的女性向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下文简称《知否》),开播一个礼拜后收视虽破了1,豆瓣评分却从8.1下滑至7.6,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的观众评论也是毁誉参半。

被捧起的“江河”,被争议的《知否》

或许,《知否》和《大江大河》当下的局面,早在开播前就定好了。

电视观众老龄化的问题在2018年越发明显,《娘道》《正阳门下的小女人》《幸福一家人》等剧集能在2018年后半段占领卫视收视一位,相比政策原因,剧集本身迎合了老年人群的生活成长经历、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才是关键。

服化道还原真实,连黑板报上的字都严格还原那个时期才有的特殊简体字;故事融合年代的特殊节点,饱含了人情味,又带着热血感;演员演技扎实,连群演都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符合观众的口味,又把内容制作做到极致,《大江大河》口碑收视双丰收,情理之中。

而《大江大河》被捧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知否》被争议的原因。

画面自然真实、道具极具质感、演员演技在线,正午阳光的制作优势在《知否》身上同样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它的内容却与观众的口味不合。

让偏老龄化的卫视观众去消化古代家庭宅斗的故事,很难。而对网络端的年轻观众而言,《知否》又太慢了。缓顿的故事节奏、女主前半程的隐忍、角色一字一句的说话调调,都很难让被《延禧攻略》浸淫的观众,看“爽”。

此外,与切实遵照原著的《大江大河》相比,《知否》的改编也过大,不仅变了原著的人物人设,让盛长柏成了“话痨”、华兰成了“傻大姐”,还把整个故事变成了复仇庶女情陷三角恋,原著粉自然不买账。

细节把控不足,也是《知否》被争议的原因之一,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台词上。“你以后独个儿一个人”、“手上的掌上明珠”、“就听过一些耳闻”、“款待不周啊”……这些病句台词还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被网友吐“编剧的语文应该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虽说这些问题都是《知否》被受争议的原因,但根因还要归结到正午阳光自身对女性题材的把控力不成熟上。

懂“男人”,搞不定“女人”

从独门立户到现在,正午阳光出品的已播作品有12部。

但从评分和评分人数来看,正午阳光的出彩点都集中在《琅琊榜》《伪装者》《琅琊榜2》《大江大河》等男性向剧集,偏女性向剧集几乎都是正午阳光的暗点,除去《欢乐颂》第一部。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正午阳光的“出身”密切相关。出品过《大运河》《钢铁年代》《闯关东》等多部口碑剧作的山东影视,偏重男人大剧、群像正剧风,制作的故事里,女性角色及情感路线往往起辅助作用。

正因如此,脱胎于山影的正午阳光虽然懂“男人”,却一直难搞定“女人”,在女性情爱向剧集上频频失手,迟迟无法收获大量女性和低年龄段观众的心。

《知否》虽然被归类到了古代家庭社会题材,实际上却一部大女主戏,整个故事以庶女明兰为主,大家族的生活和宅斗都服务于明兰的成长、爱情和婚姻,故事的结局也是明兰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从闺阁少女蜕变成为侯门主母。

侯鸿亮在《知否》发布会上说,“《知否》是正午阳光在古装剧上做的一次审美突破”,而它或也是正午阳光加大对女性市场发力的一种开始。

只可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知否》慢热成跨年爆款,差了火候。

正午阳光想要想实现观众平衡,从根本上突破自己在女性向剧集上的短板,后续待播的《都挺好》《尉官正年轻》或许能成为依仗。

除去对女性题材的把控问题,观众对正午阳光过高的期望值,或也是《知否》口碑下滑的一大原因。

被捧起来爱,正午更需多点努力

对正午阳光来说,被贴上“业界良心”是一件美事,但绝不是好事。

被用高品质给下了定义,就意味着正午阳光只能不断生产更高品质的内容。因为在被贴上“业界良心”后,相比其他剧集,观众对“正午剧”会更加严苛,观剧时会带着放大镜仔细看每段内容、每处细节,稍有瑕疵就会被放大,正因如此,《知否》的病句台词才会上了热搜。

其次,老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早前于正、克顿、《人民的名义》剧组先后或明指或暗讽正午阳光雇水军黑自家作品,使其一度陷入负面,与正午阳关当时风头太盛有一定原因。

说到这有一点不得不提,正午阳光能接连产出爆款,与同行的衬托也有一定关系。

《伪装者》《琅琊榜》播出期间,剧集市场上多是《克拉恋人》《冰与火的青春》之类的现言、现偶剧,主角多为流量担任、故事内容俗套狗血、制作上也有明显的不足;《如果蜗牛有爱情》的同期竞品是《美人为馅》,而《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播出期间,与其对撞的大剧则为《孤芳不自赏》。

此外,正午阳光四两拨千斤的营销神技,也是其爆款诞生的原因之一。

2015年9月20日《琅琊榜》首播第二日,北京和东方的双台收视率都在0.4%以下,同时段排名10以后,在市场上没有掀起丝毫水花。

但十一国庆左右,在多家微博大V、公众号的宣传助推,再加上早期剧集“自来水”的口耳相传,《琅琊榜》收视和网络热度都开始明显上涨。

此后的《欢乐颂》《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能掀起全网热度,同样与正午阳光的营销神技密不可分。

所以说,正午阳光的品牌被认可,自身实力是主因,但不是全部。

而且在《他来了、请闭眼》《外科风云》《欢乐颂2》几部剧接连发挥失常后,不少观众都已经把“正午出品,必属精品”的口号,换成了“孔笙出品,必属精品”,由此也能看出,除去孔笙,正午阳光的其他导演在观众心里的认可度不高,这对正午阳光来说,同样不是一件好事。

都说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正午想要在观众的高期望下守住“国剧门面”的招牌,长久走下去,势必要在故事内核的精美性、“孔笙”们的培养以及“女人”心的把控上,下更多功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大江大河》遇《知否》,“爱”又把正午绊倒了?

电视观众老龄化的问题在2018年越发明显,《娘道》《正阳门下的小女人》《幸福一家人》等剧集能在2018年后半段占领卫视收视一位,相比政策原因,剧集本身迎合了老年人群的生活成长经历、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才是关键。

文|文娱商业观察 富贵

《大江大河》让正午阳光重回国剧制作的金字塔顶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却让在塔尖上的它有些飘摇。

《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三部剧的接连大热,让正午阳光成了“业界良心”、“国剧门面”,“正午出品,必属精品”也似乎成了一种定律。

但2017年,正午阳光却被“爱”绊倒了,两部女性情爱向剧集《外科风云》《欢乐颂2》先后折戟,再加上早前被爆请水军黑《孤芳不自赏》《人民的名义》的事件,正午阳光走下了神坛。

同年,反思过后的正午阳光砍掉了艺人经纪业务板块,宣布将集中优势资源专心内容制作,而重整旗鼓的回归首作《大江大河》,也确实再现了正午阳光在内容制作上的高水准,豆瓣评分一直保持在开画的8.9,收视率不断攀升,并连续多日盘踞卫视第一。

可回到塔尖还没站稳的正午阳光,却似乎又将被“爱”羁绊。另一部备受期待的女性向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下文简称《知否》),开播一个礼拜后收视虽破了1,豆瓣评分却从8.1下滑至7.6,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的观众评论也是毁誉参半。

被捧起的“江河”,被争议的《知否》

或许,《知否》和《大江大河》当下的局面,早在开播前就定好了。

电视观众老龄化的问题在2018年越发明显,《娘道》《正阳门下的小女人》《幸福一家人》等剧集能在2018年后半段占领卫视收视一位,相比政策原因,剧集本身迎合了老年人群的生活成长经历、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才是关键。

服化道还原真实,连黑板报上的字都严格还原那个时期才有的特殊简体字;故事融合年代的特殊节点,饱含了人情味,又带着热血感;演员演技扎实,连群演都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符合观众的口味,又把内容制作做到极致,《大江大河》口碑收视双丰收,情理之中。

而《大江大河》被捧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知否》被争议的原因。

画面自然真实、道具极具质感、演员演技在线,正午阳光的制作优势在《知否》身上同样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它的内容却与观众的口味不合。

让偏老龄化的卫视观众去消化古代家庭宅斗的故事,很难。而对网络端的年轻观众而言,《知否》又太慢了。缓顿的故事节奏、女主前半程的隐忍、角色一字一句的说话调调,都很难让被《延禧攻略》浸淫的观众,看“爽”。

此外,与切实遵照原著的《大江大河》相比,《知否》的改编也过大,不仅变了原著的人物人设,让盛长柏成了“话痨”、华兰成了“傻大姐”,还把整个故事变成了复仇庶女情陷三角恋,原著粉自然不买账。

细节把控不足,也是《知否》被争议的原因之一,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台词上。“你以后独个儿一个人”、“手上的掌上明珠”、“就听过一些耳闻”、“款待不周啊”……这些病句台词还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被网友吐“编剧的语文应该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虽说这些问题都是《知否》被受争议的原因,但根因还要归结到正午阳光自身对女性题材的把控力不成熟上。

懂“男人”,搞不定“女人”

从独门立户到现在,正午阳光出品的已播作品有12部。

但从评分和评分人数来看,正午阳光的出彩点都集中在《琅琊榜》《伪装者》《琅琊榜2》《大江大河》等男性向剧集,偏女性向剧集几乎都是正午阳光的暗点,除去《欢乐颂》第一部。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正午阳光的“出身”密切相关。出品过《大运河》《钢铁年代》《闯关东》等多部口碑剧作的山东影视,偏重男人大剧、群像正剧风,制作的故事里,女性角色及情感路线往往起辅助作用。

正因如此,脱胎于山影的正午阳光虽然懂“男人”,却一直难搞定“女人”,在女性情爱向剧集上频频失手,迟迟无法收获大量女性和低年龄段观众的心。

《知否》虽然被归类到了古代家庭社会题材,实际上却一部大女主戏,整个故事以庶女明兰为主,大家族的生活和宅斗都服务于明兰的成长、爱情和婚姻,故事的结局也是明兰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从闺阁少女蜕变成为侯门主母。

侯鸿亮在《知否》发布会上说,“《知否》是正午阳光在古装剧上做的一次审美突破”,而它或也是正午阳光加大对女性市场发力的一种开始。

只可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知否》慢热成跨年爆款,差了火候。

正午阳光想要想实现观众平衡,从根本上突破自己在女性向剧集上的短板,后续待播的《都挺好》《尉官正年轻》或许能成为依仗。

除去对女性题材的把控问题,观众对正午阳光过高的期望值,或也是《知否》口碑下滑的一大原因。

被捧起来爱,正午更需多点努力

对正午阳光来说,被贴上“业界良心”是一件美事,但绝不是好事。

被用高品质给下了定义,就意味着正午阳光只能不断生产更高品质的内容。因为在被贴上“业界良心”后,相比其他剧集,观众对“正午剧”会更加严苛,观剧时会带着放大镜仔细看每段内容、每处细节,稍有瑕疵就会被放大,正因如此,《知否》的病句台词才会上了热搜。

其次,老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早前于正、克顿、《人民的名义》剧组先后或明指或暗讽正午阳光雇水军黑自家作品,使其一度陷入负面,与正午阳关当时风头太盛有一定原因。

说到这有一点不得不提,正午阳光能接连产出爆款,与同行的衬托也有一定关系。

《伪装者》《琅琊榜》播出期间,剧集市场上多是《克拉恋人》《冰与火的青春》之类的现言、现偶剧,主角多为流量担任、故事内容俗套狗血、制作上也有明显的不足;《如果蜗牛有爱情》的同期竞品是《美人为馅》,而《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播出期间,与其对撞的大剧则为《孤芳不自赏》。

此外,正午阳光四两拨千斤的营销神技,也是其爆款诞生的原因之一。

2015年9月20日《琅琊榜》首播第二日,北京和东方的双台收视率都在0.4%以下,同时段排名10以后,在市场上没有掀起丝毫水花。

但十一国庆左右,在多家微博大V、公众号的宣传助推,再加上早期剧集“自来水”的口耳相传,《琅琊榜》收视和网络热度都开始明显上涨。

此后的《欢乐颂》《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能掀起全网热度,同样与正午阳光的营销神技密不可分。

所以说,正午阳光的品牌被认可,自身实力是主因,但不是全部。

而且在《他来了、请闭眼》《外科风云》《欢乐颂2》几部剧接连发挥失常后,不少观众都已经把“正午出品,必属精品”的口号,换成了“孔笙出品,必属精品”,由此也能看出,除去孔笙,正午阳光的其他导演在观众心里的认可度不高,这对正午阳光来说,同样不是一件好事。

都说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正午想要在观众的高期望下守住“国剧门面”的招牌,长久走下去,势必要在故事内核的精美性、“孔笙”们的培养以及“女人”心的把控上,下更多功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