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阿里系的蚂蚁金服在主线业务上趋于雷同的京东金融,正寄希望借“众筹”业务实现反扑。
尽管在支付及理财这两大块基础业务上,京东金融丧失后发优势,但在消费类金融产品领域,京东白条和蚂蚁金服的花呗尚未分出伯仲;京东金融更是把反击筹码押在了“众筹”领域。
向来成熟稳重的京东“大叔”,今天(5月7号)“凹”出新风格,在上海电影广场举行了众筹Bigger大会,高调宣布进军设计师圈子,试图描绘一个以众筹的方式让更多设计师实现“匠心”梦的故事。
用京东权益类众筹负责人高洪偲的说法是,“设计师的痛处在于资金、市场定位、供应链、市场营销、版权,产品由构想到实现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让产品流失,京东众筹希望能尽可能弥补设计师在这些环节的短板。”
自去年7月上线以来,京东权益类众筹总募集资金超过4亿元,一跃成为国内第一大权益类众筹平台。项目募集成功率超过90%,其中募集百万级项目超过88个,千万级别项目已有9个。该平台主要细分为四大板块,分别为智能硬件、流行文化、生活美学以及公益。
另一方面,京东股权众筹平台——“东家”也刚迎来“满月”,据京东金融提供的数据,截至4月底,“东家”平台各类股权融资项目融资额已经达到1.19亿元,按照30天计算,平均每天超400万元,全月融资额创下行业历史新高。
据京东内部员工透露,众筹现在在京东内部风头正猛。“京东那么多新项目,不是每一个都能像众筹那样一下子做起来。”
从京东上市时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最有可能帮京东实现收入增长的就是京东金融。而在2014年以前,京东金融还只是粗放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即利用账期赚取利息收益,在运营目标的倒逼下,京东金融事业部开始了全面撒网。
众筹一直是个小众市场。在京东介入以前,这个领域最著名的公司是2011年成立的点名时间,以及众筹网、追梦网这样的小型创业公司。今年1月的京东年会上,刘强东还重点谈及京东的创新产品——当时上线半年的众筹业务。他表示,在2014年底,京东众筹已经占据市场60%以上的份额,“成为行业绝对的第一名”。
对于京东来说,众筹是业务的重要延伸。刘强东自创了“十节甘蔗”理论,他认为零售和消费品行业的价值链可以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10个环节,“就好像甘蔗的十节”。
要想在零售的价值链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京东就必须吃掉更多的甘蔗节数。此前,京东在做交易平台的同时,已经将自己的业务向后端延伸到了仓储、配送、售后等环节。如今通过众筹,京东可将业务触角延伸到设计、研发、营销等重要的前端环节。
现阶段京东众筹要做的是在现有权益类的几大板块不断深化。这次的Bigger大会,京东金融CEO陈生强透露已经着手推进“产品+”计划,试图帮助“匠人”对接资金、生产、营销、销售、法务等一整个生态,计划投资上亿元打造“100+”个设计品牌,孵化“1000+”个设计产品。
反观阿里主要的众筹项目——淘宝众筹,是从原来的淘宝类众筹网站淘宝星愿转型的产物,科技、设计、农业、工艺和娱乐是其发展的五大方向,其中众筹项目以小额、多款为主,发布众筹和参与众筹的门槛相对较低,非投资目的居多。
目前,在众筹这个没有强大对手的领域,京东的市场份额已经绝对领先。但与京东金额数百亿元规模的小额信贷业务相比,这个业务的成长还需要很长时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