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商誉减值或改摊销?商誉这颗“雷”没这么容易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商誉减值或改摊销?商誉这颗“雷”没这么容易拆

A股商誉规模在2018年站上了历史最高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2018年财报披露期的悄然而至,商誉这个“雷区”随时有引爆的可能。

1月4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官网披露的《企业会计准则动态(2018年第9期)》提到,大部分咨询委员同意随着企业合并利益的消耗将外购商誉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这一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方法。大部分咨询委员认为,相较于商誉减值,商誉摊销能够更好地实现将商誉账面价值减记至零的目标,因为商誉摊销能够更加及时、恰当地反映商誉的消耗过程。

若商誉减值改为摊销,意味着上市公司商誉以逐步摊销的形式替代一次性归零,这极大减轻了公司业绩波动的风险,并降低商誉“爆雷”的可能性。

然而根据四大人士的介绍,目前只是出于讨论阶段,真正落地应该还很远,对2018年的公司业绩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A股商誉规模在2018年站上了历史最高位。Wind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沪深两市全体上市公司的商誉共计达到1.45万亿元,为A股历史上首度突破1.4万亿元;而在2014年-2017年,这一数据分别是3331亿元、6542亿元、1.05万亿元、1.3万亿元。

商誉的膨胀源自近年来近乎疯狂的高溢价并购。一些公司热衷于“画大饼”,以高于自身利润数倍的代价收购资产,并豪言对赌业绩增长,盲目乐观致使账面形成巨额商誉。而天价商誉犹如定时炸弹,一旦业绩变脸,商誉大幅减值之后必然引起股价滑坡。

界面新闻整理发现,2018年12月,合计有4家上市公司公告了商誉减值准备。智慧能源(600869.SH)和江南化工(002226.SZ)分别公布了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情况,而常铝股份(002160.SZ)和焦点科技(002315.SZ)在2018年报业绩预告中表明了商誉减值迹象。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整理

智慧能源公告,对公司2012年至2017年收购的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圣达电气有限公司等7个事项所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合计金额为1.35亿元。计提后,公司商誉由19.26亿元降至17.91亿元。智慧能源曾叫“远东电缆”。2014年-2017年,公司先后斥巨资跨界并购,以此进入新能源产业的各个条线,包括锂电池、智慧机场等。由于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的营业收入仍倚赖“老本行”电缆业务,并购而来的新能源业务板块贡献平平,还带来了商誉减值的风险。

商誉减值的主要原因在于收购方无法实现业绩承诺;商誉占总资产比重越大,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对业绩造成的冲击就越大。界面新闻整理了在2018年报业绩预告中提到公司可能面临商誉减值的个股,其中约有81%的个股业绩表现不佳,被标记为“略减”、“首亏”、“续亏”、“预减”或“不确定”。可以预见,这些个股中将产生2018年财报商誉“爆雷”的重灾区。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整理

超万亿商誉也引起监管层的重视。早在去年11月,证监会就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强调,上市公司必须定期或及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与商誉减值相关的所有关键信息。

截至记者发稿,“商誉减值改摊销”也传来最新动态。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一名咨询委员对媒体说,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是非政府组织,其观点不代表财政部看法;即使真的要推动商誉会计准则变更,也不可能在短期实现,“2至3年都不可能落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远东股份

292
  • 远东股份(600869.SH):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4593.45万元
  • 远东股份(600869.SH):乘“风”破浪,助力海洋经济蓬勃发展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商誉减值或改摊销?商誉这颗“雷”没这么容易拆

A股商誉规模在2018年站上了历史最高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2018年财报披露期的悄然而至,商誉这个“雷区”随时有引爆的可能。

1月4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官网披露的《企业会计准则动态(2018年第9期)》提到,大部分咨询委员同意随着企业合并利益的消耗将外购商誉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这一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方法。大部分咨询委员认为,相较于商誉减值,商誉摊销能够更好地实现将商誉账面价值减记至零的目标,因为商誉摊销能够更加及时、恰当地反映商誉的消耗过程。

若商誉减值改为摊销,意味着上市公司商誉以逐步摊销的形式替代一次性归零,这极大减轻了公司业绩波动的风险,并降低商誉“爆雷”的可能性。

然而根据四大人士的介绍,目前只是出于讨论阶段,真正落地应该还很远,对2018年的公司业绩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A股商誉规模在2018年站上了历史最高位。Wind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沪深两市全体上市公司的商誉共计达到1.45万亿元,为A股历史上首度突破1.4万亿元;而在2014年-2017年,这一数据分别是3331亿元、6542亿元、1.05万亿元、1.3万亿元。

商誉的膨胀源自近年来近乎疯狂的高溢价并购。一些公司热衷于“画大饼”,以高于自身利润数倍的代价收购资产,并豪言对赌业绩增长,盲目乐观致使账面形成巨额商誉。而天价商誉犹如定时炸弹,一旦业绩变脸,商誉大幅减值之后必然引起股价滑坡。

界面新闻整理发现,2018年12月,合计有4家上市公司公告了商誉减值准备。智慧能源(600869.SH)和江南化工(002226.SZ)分别公布了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情况,而常铝股份(002160.SZ)和焦点科技(002315.SZ)在2018年报业绩预告中表明了商誉减值迹象。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整理

智慧能源公告,对公司2012年至2017年收购的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圣达电气有限公司等7个事项所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合计金额为1.35亿元。计提后,公司商誉由19.26亿元降至17.91亿元。智慧能源曾叫“远东电缆”。2014年-2017年,公司先后斥巨资跨界并购,以此进入新能源产业的各个条线,包括锂电池、智慧机场等。由于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的营业收入仍倚赖“老本行”电缆业务,并购而来的新能源业务板块贡献平平,还带来了商誉减值的风险。

商誉减值的主要原因在于收购方无法实现业绩承诺;商誉占总资产比重越大,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对业绩造成的冲击就越大。界面新闻整理了在2018年报业绩预告中提到公司可能面临商誉减值的个股,其中约有81%的个股业绩表现不佳,被标记为“略减”、“首亏”、“续亏”、“预减”或“不确定”。可以预见,这些个股中将产生2018年财报商誉“爆雷”的重灾区。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整理

超万亿商誉也引起监管层的重视。早在去年11月,证监会就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强调,上市公司必须定期或及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与商誉减值相关的所有关键信息。

截至记者发稿,“商誉减值改摊销”也传来最新动态。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一名咨询委员对媒体说,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是非政府组织,其观点不代表财政部看法;即使真的要推动商誉会计准则变更,也不可能在短期实现,“2至3年都不可能落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