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卜
黑格尔有言:“存在即是合理”,这句话也可以用在汽车上。如今的汽车产业已经十分成熟,市场上存在着各种风格的车型和繁多的功能配置。而在过去几十年中,也曾经涌现过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汽车技术,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普及。
车聚君之前曾写过一篇名为《细数汽车史上七大逗比发明》的文章,里面列举了发光轮胎、宠物袋、车载迷你酒吧、火箭刹车器等看上去很美,但并不现实的汽车功能。今天车聚君就再为大家盘点那些昙花一现、令人十分惋惜的偏门儿汽车技术。
一、无轮毂车轮
在我们印象中,车轮首先肯定是圆的,其次必须要有轮毂。你能想象出没有轮毂和轮辐的“空心”车轮么?1989年的日内瓦车展,来自瑞士的非著名汽车厂商Sbarro展出了一台配备无轮毂车轮的概念车——Osmos。
这车能跑么?不但能,而且较普通车轮还有诸多好处:减轻重量、降低扭矩反作用力、减少轴向应变和径向应变等等。有点看不懂?但有一点你肯定和车聚君感同身受——这车轮太TM炫酷了!
为什么没量产?估计需要技术大拿来解释了。其实原因无非是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过高,或许未来某个极具创新力的车企会将无轮毂车轮技术投入量产,或许大家可以期待一下苹果汽车。
二、转子发动机
看过《头文字D》动漫的人肯定记得那辆马自达RX-7,主角之一的高桥启介正是靠着这辆车,与藤原拓海的AE86一路过关斩将,完成了艰难的D计划。这款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装配了一台世上罕见的转子发动机。
转子发动机起源于德国,而真正执着于这项技术,投入巨大精力的只有马自达。早些时候,转子发动机确实有诸多优势,例如运转安静顺畅、结构紧凑轻巧。但它还有着油耗大、耐久性低等缺陷。
2012年,马自达因研发成本过高、回报太少也停产了转子发动机。不过后来又有消息称,马自达已经重启RX系列跑车的开发,并有可能在2020年马自达诞生100周年之际复活这款搭载转子发动机的车型。
三、可变型模块化汽车
注意,这里说的是模块化汽车,而不是某些厂商经常挂在嘴边的模块化生产平台。生产平台是不是模块化,消费者感知并不明显。但像搭积木一样,可以变形的模块化汽车,它的好处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产曾生产过一款可以更换后部车身的车型——Pulsar NX Sportbak。如图所示,通过“变形”,这款车可以是一辆双门硬顶轿跑、旅行车、皮卡,拿掉车顶,则变成了敞篷轿跑、敞篷旅行车甚至敞篷皮卡。
是不是想问,为啥这么好的创意现在却看不到呢?具体原因车聚君也说不清楚,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要实现这种可以轻松转换车身结构的功能,对车型外观必然有较大的局限。平心而论,Pulsar NX Sportbak这款车很难算得上漂亮,如果现在有得卖,你会买么?
四、敞篷MPV
比起打的,车聚君到一个新城市,有时更喜欢叫上一辆没有车顶的电三轮。原因不只是图便宜,而是喜欢类似坐在敞篷车里吹风的那种感觉,可以更好地欣赏沿途的景色。
敞篷跑车不算稀罕,你可能还见过敞篷SUV,但敞篷的MPV你应该没见过吧?意大利一家名为Giovanni Vernagallo对日产NV200进行了改装,推出这款别具一格的敞篷MPV,名为Evalia C,专门用于搭载那些在卡碧岛(Capri)上游玩的乘客。
看到这,你是不是动心了?先别急,看看这款车的价格再说。据外媒称,这款经过改装的Evalia C售价高达6.2万美元,比普通版NV200贵了4万美元!真卖到国内,价格还指不定涨多少呢。真想要一辆?还不如买辆五菱宏光自己试着改改。
五、设在中间的驾驶座
第一次知道驾驶座可以设在中间,还是玩《真实赛车》时看到的那辆迈凯轮F1,前方的视野几乎没有任何阻挡,左右两边还各设一个车内后视镜。这种敞亮感,怎一个爽字了得!
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这款车,才知道它采用了单排三座设计。这种设计十分罕见,只有部分跑车制造商采用过,除了迈凯轮F1,还有法拉利365P Berlinetta Speciale和法国的Matra Murena。
把驾驶座设在中间最明显的优点是带来广阔的视野,但在日常使用时却不利于超车。此外,要在前排设置三个座椅的话,一般家用轿车就很难实现车内宽敞的空间。平时后排坐三个人挤挤还OK,如果连驾驶员的空间也受限,那它换来的视野上的提升就得不偿失了。
六、外露式车侧排气管
或许是从哈雷摩托身上获得了灵感,雪佛兰在1965年推出了配备外露式车侧排气管的Stingray跑车。别问这种设计有什么用处,它就是单纯为了炫耀力量感的。
不过,这种配置没几年就被雪佛兰舍弃了。别问为什么,去百度上搜一下“被摩托排气管烫伤”,马上你就懂了。但如果有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车聚君肯定会考虑选装一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