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8年,那些扑面而来的网络谣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8年,那些扑面而来的网络谣言

在真相没有尘埃落定时,不妨少一些速度与激情,让事实多“飞”一会儿。

文|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蔡斐 崔柯

编|马蓉蓉

近日,新浪辟谣栏目《捉谣记》发布2018年十大网络谣言,“高铁霸座男子在社科院工作”“重庆大巴坠江系因女司机逆行”等10则喧嚣一时的网络谣言共同上榜。

有分析人士指出,当网络谣言成为日常现象时,一个不正常的网络生态所表现出的传播伦理,绝不仅仅只是和网络媒体有关,而是一个与所有人紧密联系的全民性话题。

无需时间成本的谣言

谣言,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几乎与人类历史同龄,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古今中外,都有谣言的身影。西方绘画中,还有一个“谣言女神”的形象,她手握两支小号,一支散布谣言,一支传播事实。

仔细梳理2018年十大网络谣言,不难发现它们的共性。首先是第一落点传播。以“高铁霸座男子在社科院工作”“重庆大巴坠江系因女司机逆行”为例,谣言几乎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就出现了,官方甚至来不及辟谣,“社科院”和“女司机”就成为了网民争相抨击的“靶子”。可以发现,尽管官方调查越来越认真,辟谣越来越及时,但很难跟得上谣言,因为谣言无需时间成本。

与此同时,图片成为“帮凶”。“有图有真相”是很多网络的信条。“傅恒、乾隆和弘昼三人照片网络热传”“深交所前牛雕塑被台风山竹吹倒”恰好契合了这样的心理。经官方辟谣,前者“网传照片是19世纪英国‘挑战者号’远征队拍摄的清朝普通男子的照片”;后者真相是“深交所大楼门前的牛雕塑并没有被吹倒,只是照片拍摄角度使牛雕塑看起来像倒了一样”。

谣言还引爆网民情绪。公众情绪的表达是谣言传播的“加速器”。“贪官家中墙内抠出1.4亿元现金”“全国严查棋牌室60岁以下拘留”“小偷偷电动车被电死获赔5万元”等谣言中,“抠出1.4亿元现金”“60岁以下拘留”“获赔5万”等关键词对应的是全社会对贪污腐败、公权力滥用、司法不公的痛恨情绪。一旦网民的情绪被调动,谣言很容易传播。

最后一个共性就是“碎片化”篡改。“日本球员世界杯赛后亲自打扫更衣室”“北京动物园丢失一头大象”“莫言将诺奖奖金投金融平台损失惨重”等谣言中,有着碎片化的事实——世界杯赛后日本球员更衣室确实很干净,北京动物园也有大象,莫言也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但是,更衣室不是球员打扫的,大象没有丢,莫言也没有投资金融平台。以众所周知的事实基础来拼凑谣言、混淆视听,谣言也就似乎更加可信。

网络空间的“后真相时代”

学者张昆指出,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体不仅是大众获知新闻的主渠道,更是传承文明、社会教化、秩序维护的重要工具,媒体的表达关系到公众利益、族群和谐、社会延续。然而,丰满的理想并不总是能够落地到网络空间。

在网络谣言的指引下,粗暴的标题、冲突的框架、敏感的标签、煽情的文字、奔腾的情绪、肆意的辱骂……人们想相信什么就相信什么,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真相已然不是重要的认知基础。

讲事实、讲证据、讲理性的讨论并不会产生大量关注,而不顾真相和是非,挑起情绪宣泄和价值判断的煽动性文章则更能引起舆论风暴,产生大量舆论泡沫。毫不夸张地说,网络空间已经进入了不折不扣的“后真相时代”。直白来说,就是人们更容易受情绪和主观认知影响,而不是客观事实,或者人们不太关心客观事实。

的确,当网络谣言取代事实核查、刻板认知打开情绪阀门、亢奋情绪淹没审慎表达时,碎片传播、观点泛滥、情绪亢奋跑在了时代的前头,事实的更新却被远远地落在了后头,成为稀缺资源。这样的传播悖论,既不是网络清朗空间呈现的美好愿景,更有可能引发全社会的信任危机。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刻的转型期和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谣言很容易成为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的直接因素。某些矛盾,比如,贪污腐败、资源分配、公权私用、霸凌欺诈、司法不公等,往往会成为网络谣言议题设置的重点,激发网民内心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引发社会危机。

研究发现,越是在重大的变革和转型时期,越容易催生谣言。比如,2018年9月10日,马云宣布传承计划,称一年后将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并回归教育。很快,一篇名为《阿里员工透露:马总早移走1200亿人民币!网友:不愧是老师》的文章被有组织地进行恶意传播。这样的网络谣言,不止是对马云的个人攻击、恶意诽谤,可怕的是渲染了2018年民营经济表现出来的信心不足,更是与国家壮大民营经济的政策导向背道而驰。

在2018年9月20日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马云回应说:“如果你每天去应付这些(谣言)的时候,你会很累,是朋友,你不解释他们也理解;不是朋友,你越描越黑。所以我自己觉得需要学会在口水中游泳。”

媒体要担负起调查的责任

“在口水中游泳”是马云应付网络谣言的对策。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是马云,也不是“在口水中游泳”就能破解网络谣言“顽疾”。从现有的经验来看,消除网络谣言,需要综合施策、多维发力。

首先,需要事件相关方要主动发声。主动发声,不仅能够占据舆论上的主动,引导舆论的动向,而且能够借助事件相关方的身份,迅速澄清事实,或者展开有效的对话。以重庆大巴坠江事件为例,一开始有网民从现场一张女司机惊魂未定的照片断定事故由逆行引发,但是,随着公安调查、现场视频、公交车黑匣子的曝光,可以逐渐发现事故源于乘客刘某和驾驶员冉某的争吵、互殴,在各界的努力下,真相一点一点浮现,事实也一点一点厘清。

其次,媒体要担负起调查的责任。《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要求,“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

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基于身份的专业性和职责的天然性,传媒从业者与媒体机构不应当成为争议事件的旁观者,更不能成为迷信、盲从、炒作的跟风者,而应当成为恪守媒体伦理准则的首要主体,遵循真相、事实、客观、公正、关爱、平衡等原则,成为真相的探寻者,成为事实的把关人。新闻在,记者应该在;记者在,真相就应该在。

研究发现,虚假新闻在网络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上传播的速度比真实新闻往往更快速、更深入、更广泛。基于流量经济的追求,不少网络媒体对于网络谣言,包括介入真实与虚假之间的“后真相新闻”,往往放松监管,放任传播,甚至还会运用算法推送将它们塑造为舆论热点。

长期以往,不但媒体平台自身的公信力会消解,而且还会引发相关法律责任。事实上,依法惩治社交媒体在防堵网络谣言的无所作为,已经成为各国的法治共识。目前,许多网络媒体都开启了事实核查机制,处理不靠谱的新闻源,有效控制网络谣言的传播。

最后,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水平。在自媒体时代,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传受一体化的角色,自然要求受众的媒介素养水平与时俱进。不过,在信息纷繁芜杂的语境下,信息背后的生成机制是什么,往往是不得而知的,更不用说相关信息究竟离真实有多远了。

因此,对广大受众来说,一定要增强信息的鉴别能力,不要轻信谣言,不要盲目评论、不要随意转发,更不要以感性来替代理性。在真相没有尘埃落定时,不妨少一些速度与激情,让事实多“飞”一会儿。

(蔡斐系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崔柯系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链接

新浪辟谣栏目《捉谣记》发布2018年十大网络谣言

谣言一:2018年8月21日,在G334次列车上,一名男子霸占其他乘客座位,此举在网络被曝光后引发众怒,男子遭到网友“人肉”。网传该乘客名为孙赫,在中国社科院工作。

谣言二: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区一辆大巴车行驶至万州长江二桥桥上时,与一辆私家车相撞,大巴车失控冲破护栏坠入长江。网上有消息称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女司机穿着高跟鞋开车,而且还在桥上逆行,才导致公交车躲闪不及而坠入江中。

谣言三: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一条“日本队球员在赛后清扫更衣室并留下感谢字条”的消息在网上流传。

谣言四:2018年的夏天,一部《延禧攻略》火遍了大江南北,剧中的傅恒、乾隆皇帝等人物形象让众多女粉丝为之着迷。该剧热播期间,网上流传一张据称傅恒、乾隆、弘昼合影的清代时期的人物照片更是引发热议。

谣言五:2018年1月13日,网络开始流传一段视频,在一个被砸开的墙壁之中出现摞得一人多高的人民币。不少消息称“哈尔滨一大姐买了一套二手房,砸墙的时候,在墙壁中发现1.4亿元的现金”。

谣言六:2018年2月,网上大量流传一则通知:央视新闻报道,从2月25日新规定开始大检查,所有麻将馆都将查处(包括小区之内)。

谣言七:2018年10月10日,网络上出现关于“北京市海淀区动物园象馆管理员发现园区丢失一头两吨重的成年雄象”的“警情通报”,引发网民关注。

谣言八:2018年9月,网传消息称“莫言将380万元诺贝尔奖金放进某金融公司,结果被骗血本无归,正在维权”,同时还有一张一张“莫言将奖金投资到善林金融,亏的渣都不剩”的图片。

谣言九:2018年9月16日,第22号台风“山竹”在广东沿海登陆,大量树木、房屋被吹倒,一片狼藉。当日,有网友爆料称,深交所门前的“牛雕塑”也被台风“吹倒”,并附上了现场图片。

谣言十:2018年12月,有媒体报道称,武汉一个小偷企图盗窃一辆停放在楼下充电的电动车,不料意外触电身亡。“小偷家属”向车主索赔20万元赔偿金;经法院调解,车主赔偿了5万元精神损失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8年,那些扑面而来的网络谣言

在真相没有尘埃落定时,不妨少一些速度与激情,让事实多“飞”一会儿。

文|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蔡斐 崔柯

编|马蓉蓉

近日,新浪辟谣栏目《捉谣记》发布2018年十大网络谣言,“高铁霸座男子在社科院工作”“重庆大巴坠江系因女司机逆行”等10则喧嚣一时的网络谣言共同上榜。

有分析人士指出,当网络谣言成为日常现象时,一个不正常的网络生态所表现出的传播伦理,绝不仅仅只是和网络媒体有关,而是一个与所有人紧密联系的全民性话题。

无需时间成本的谣言

谣言,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几乎与人类历史同龄,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古今中外,都有谣言的身影。西方绘画中,还有一个“谣言女神”的形象,她手握两支小号,一支散布谣言,一支传播事实。

仔细梳理2018年十大网络谣言,不难发现它们的共性。首先是第一落点传播。以“高铁霸座男子在社科院工作”“重庆大巴坠江系因女司机逆行”为例,谣言几乎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就出现了,官方甚至来不及辟谣,“社科院”和“女司机”就成为了网民争相抨击的“靶子”。可以发现,尽管官方调查越来越认真,辟谣越来越及时,但很难跟得上谣言,因为谣言无需时间成本。

与此同时,图片成为“帮凶”。“有图有真相”是很多网络的信条。“傅恒、乾隆和弘昼三人照片网络热传”“深交所前牛雕塑被台风山竹吹倒”恰好契合了这样的心理。经官方辟谣,前者“网传照片是19世纪英国‘挑战者号’远征队拍摄的清朝普通男子的照片”;后者真相是“深交所大楼门前的牛雕塑并没有被吹倒,只是照片拍摄角度使牛雕塑看起来像倒了一样”。

谣言还引爆网民情绪。公众情绪的表达是谣言传播的“加速器”。“贪官家中墙内抠出1.4亿元现金”“全国严查棋牌室60岁以下拘留”“小偷偷电动车被电死获赔5万元”等谣言中,“抠出1.4亿元现金”“60岁以下拘留”“获赔5万”等关键词对应的是全社会对贪污腐败、公权力滥用、司法不公的痛恨情绪。一旦网民的情绪被调动,谣言很容易传播。

最后一个共性就是“碎片化”篡改。“日本球员世界杯赛后亲自打扫更衣室”“北京动物园丢失一头大象”“莫言将诺奖奖金投金融平台损失惨重”等谣言中,有着碎片化的事实——世界杯赛后日本球员更衣室确实很干净,北京动物园也有大象,莫言也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但是,更衣室不是球员打扫的,大象没有丢,莫言也没有投资金融平台。以众所周知的事实基础来拼凑谣言、混淆视听,谣言也就似乎更加可信。

网络空间的“后真相时代”

学者张昆指出,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体不仅是大众获知新闻的主渠道,更是传承文明、社会教化、秩序维护的重要工具,媒体的表达关系到公众利益、族群和谐、社会延续。然而,丰满的理想并不总是能够落地到网络空间。

在网络谣言的指引下,粗暴的标题、冲突的框架、敏感的标签、煽情的文字、奔腾的情绪、肆意的辱骂……人们想相信什么就相信什么,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真相已然不是重要的认知基础。

讲事实、讲证据、讲理性的讨论并不会产生大量关注,而不顾真相和是非,挑起情绪宣泄和价值判断的煽动性文章则更能引起舆论风暴,产生大量舆论泡沫。毫不夸张地说,网络空间已经进入了不折不扣的“后真相时代”。直白来说,就是人们更容易受情绪和主观认知影响,而不是客观事实,或者人们不太关心客观事实。

的确,当网络谣言取代事实核查、刻板认知打开情绪阀门、亢奋情绪淹没审慎表达时,碎片传播、观点泛滥、情绪亢奋跑在了时代的前头,事实的更新却被远远地落在了后头,成为稀缺资源。这样的传播悖论,既不是网络清朗空间呈现的美好愿景,更有可能引发全社会的信任危机。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刻的转型期和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谣言很容易成为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的直接因素。某些矛盾,比如,贪污腐败、资源分配、公权私用、霸凌欺诈、司法不公等,往往会成为网络谣言议题设置的重点,激发网民内心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引发社会危机。

研究发现,越是在重大的变革和转型时期,越容易催生谣言。比如,2018年9月10日,马云宣布传承计划,称一年后将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并回归教育。很快,一篇名为《阿里员工透露:马总早移走1200亿人民币!网友:不愧是老师》的文章被有组织地进行恶意传播。这样的网络谣言,不止是对马云的个人攻击、恶意诽谤,可怕的是渲染了2018年民营经济表现出来的信心不足,更是与国家壮大民营经济的政策导向背道而驰。

在2018年9月20日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马云回应说:“如果你每天去应付这些(谣言)的时候,你会很累,是朋友,你不解释他们也理解;不是朋友,你越描越黑。所以我自己觉得需要学会在口水中游泳。”

媒体要担负起调查的责任

“在口水中游泳”是马云应付网络谣言的对策。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是马云,也不是“在口水中游泳”就能破解网络谣言“顽疾”。从现有的经验来看,消除网络谣言,需要综合施策、多维发力。

首先,需要事件相关方要主动发声。主动发声,不仅能够占据舆论上的主动,引导舆论的动向,而且能够借助事件相关方的身份,迅速澄清事实,或者展开有效的对话。以重庆大巴坠江事件为例,一开始有网民从现场一张女司机惊魂未定的照片断定事故由逆行引发,但是,随着公安调查、现场视频、公交车黑匣子的曝光,可以逐渐发现事故源于乘客刘某和驾驶员冉某的争吵、互殴,在各界的努力下,真相一点一点浮现,事实也一点一点厘清。

其次,媒体要担负起调查的责任。《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要求,“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

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基于身份的专业性和职责的天然性,传媒从业者与媒体机构不应当成为争议事件的旁观者,更不能成为迷信、盲从、炒作的跟风者,而应当成为恪守媒体伦理准则的首要主体,遵循真相、事实、客观、公正、关爱、平衡等原则,成为真相的探寻者,成为事实的把关人。新闻在,记者应该在;记者在,真相就应该在。

研究发现,虚假新闻在网络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上传播的速度比真实新闻往往更快速、更深入、更广泛。基于流量经济的追求,不少网络媒体对于网络谣言,包括介入真实与虚假之间的“后真相新闻”,往往放松监管,放任传播,甚至还会运用算法推送将它们塑造为舆论热点。

长期以往,不但媒体平台自身的公信力会消解,而且还会引发相关法律责任。事实上,依法惩治社交媒体在防堵网络谣言的无所作为,已经成为各国的法治共识。目前,许多网络媒体都开启了事实核查机制,处理不靠谱的新闻源,有效控制网络谣言的传播。

最后,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水平。在自媒体时代,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传受一体化的角色,自然要求受众的媒介素养水平与时俱进。不过,在信息纷繁芜杂的语境下,信息背后的生成机制是什么,往往是不得而知的,更不用说相关信息究竟离真实有多远了。

因此,对广大受众来说,一定要增强信息的鉴别能力,不要轻信谣言,不要盲目评论、不要随意转发,更不要以感性来替代理性。在真相没有尘埃落定时,不妨少一些速度与激情,让事实多“飞”一会儿。

(蔡斐系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崔柯系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链接

新浪辟谣栏目《捉谣记》发布2018年十大网络谣言

谣言一:2018年8月21日,在G334次列车上,一名男子霸占其他乘客座位,此举在网络被曝光后引发众怒,男子遭到网友“人肉”。网传该乘客名为孙赫,在中国社科院工作。

谣言二: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区一辆大巴车行驶至万州长江二桥桥上时,与一辆私家车相撞,大巴车失控冲破护栏坠入长江。网上有消息称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女司机穿着高跟鞋开车,而且还在桥上逆行,才导致公交车躲闪不及而坠入江中。

谣言三: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一条“日本队球员在赛后清扫更衣室并留下感谢字条”的消息在网上流传。

谣言四:2018年的夏天,一部《延禧攻略》火遍了大江南北,剧中的傅恒、乾隆皇帝等人物形象让众多女粉丝为之着迷。该剧热播期间,网上流传一张据称傅恒、乾隆、弘昼合影的清代时期的人物照片更是引发热议。

谣言五:2018年1月13日,网络开始流传一段视频,在一个被砸开的墙壁之中出现摞得一人多高的人民币。不少消息称“哈尔滨一大姐买了一套二手房,砸墙的时候,在墙壁中发现1.4亿元的现金”。

谣言六:2018年2月,网上大量流传一则通知:央视新闻报道,从2月25日新规定开始大检查,所有麻将馆都将查处(包括小区之内)。

谣言七:2018年10月10日,网络上出现关于“北京市海淀区动物园象馆管理员发现园区丢失一头两吨重的成年雄象”的“警情通报”,引发网民关注。

谣言八:2018年9月,网传消息称“莫言将380万元诺贝尔奖金放进某金融公司,结果被骗血本无归,正在维权”,同时还有一张一张“莫言将奖金投资到善林金融,亏的渣都不剩”的图片。

谣言九:2018年9月16日,第22号台风“山竹”在广东沿海登陆,大量树木、房屋被吹倒,一片狼藉。当日,有网友爆料称,深交所门前的“牛雕塑”也被台风“吹倒”,并附上了现场图片。

谣言十:2018年12月,有媒体报道称,武汉一个小偷企图盗窃一辆停放在楼下充电的电动车,不料意外触电身亡。“小偷家属”向车主索赔20万元赔偿金;经法院调解,车主赔偿了5万元精神损失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