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深响 秦玲
就像有几亿人想教张小龙如何做微信,也有很多人想教王微如何做动画。
在追光第一部作品《小门神》上映之后,从观众到身边的人,无数人“教导”王微,建议他不要自己当编剧也不要自己当导演。
“每个人都这么跟我说,多推荐几个编剧,这说起来都是废话。问我你为什么不多找几个编剧,多积累一些年轻人才,这不是废话吗?”王微在追光的第二部作品《阿唐奇遇》上映时,发起了“牢骚”——“一家制片厂的动画公司从外面请来导演是不靠谱的,因为团队对他没有信心,我们不会将五年的生命交给一个外来的导演。”
如今,追光动画的第四部作品《白蛇:缘起》上映了,这部导演不再是王微的作品,一举在猫眼上获得了9.4的评分,也是国漫史上最高分。
根据公开信息,追光动画此前的《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无一盈利,这部《白蛇》会是追光的一束新光亮吗?
《白蛇》对追光意味着什么?
尽管导演不是王微,但也是“自己人”。
《白蛇:缘起》的导演之一黄家康正是追光动画的动画总监,加入追光前先后就职于意马动画和西基动画,担任动画总监及副动画导演职位,参与作品包括《阿童木》《忍者神龟》《绿灯侠》等好莱坞电影动画系列。
他拥有超过 17年的三维动画制作和指导管理经验,对他影响特别深的动画大师是格兰·基恩,当然王微对他的影响也非常大。
在一次公开采访中,黄家康说:“老板王微对我的影响更是巨大的,他给我启发及影响是另一方面的,从故事开发到公司管理,以及怎么协调和尊重两百位艺术家,发挥他们最大的能力去共同创作一部动画作品,这些都是我来追光前没有碰过的。”
虽然不是导演了,王微对这部动画投入的心力也是很大。他不是一个爱发朋友圈的人,但最近,每天都会看到王微发很多关于《白蛇》的宣传物料。
这似乎打破了追光一直以来的一个争议——是不是王微在玩票。
王微
2005年1月王微创立土豆网,成为中国视频界鼻祖一般的人物。土豆与优酷合并后,2012年,王微发了这样一条微博:“七夕夜晚,七年土豆,下一个有趣的梦里再见”,宣布正式从土豆网退休。
一年后追光动画成立并完成了来自IDG的A轮融资。之后的2014年6月,追光动画完成B轮2,000万美元融资,B轮融资由纪源资本(GGV)和成为基金领投,高瓴资本和A轮投资方IDG参与跟投。
“投人”是一级市场的重要决策因素。有了这些资金,追光也有了底气。
根据公开报道,《小门神》仅制作费就有7000万元,总投资达1.3亿,是截止到2015年投资最高的国产动画片。《阿唐奇遇》成本为8500万,《猫与桃花源》7500万,3部动画投资近3亿,制作时长分别为2年、5年,4年。
这在王微过去所在的互联网行业是不可想象的。互联网产品要求快速迭代。但动画电影需要耐心。王微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同时需要平衡的还有情怀与商业利益。
此前王微集“导演”、“编剧”、“CEO”与一身的模式势必导致追光成为一家线性内容生产公司。就像马东之于米未传媒,一家内容公司能打造多少的爆款?一个厉害的人能有多少的内容生产能力?内容行业变数太多,即使各个环节都做到最佳,爆款也是可遇不可求,对于追光及追光的投资人,还有可以等待多少部作品的耐心?
终于,在《白蛇》两轮大规模点映之后,王微阶段性地达到了某种平衡。一是证明了追光能生产商业作品的能力,二是开始出现非王微本人的其他关键人物。
还差多少?
在之前的一些公开采访中,追光透露了一些内部机制,比如产品化,将动画当成产品来做,以往动画电影公司中艺术人才和技术人才占比为15:1或20:1,追光希望做到1:1,减轻创作流程,加快产品迭代。
事实证明,追光的技术已经基本达到国际一线水平,《猫与桃花源》已经采用行业最高精度的CG解算,一只猫的毛发做到了600万根。
但对于追光或者中国动画工业化的角度来说,道路还很长。
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是2016年年底,王微参加了一次去迪士尼的参观学习活动。“迪士尼从导演到编剧,设计每个环节都倾囊相授,因为他们觉得教给你们,你们也学不会”
《疯狂动物城》被行业认为是“合家欢”的典范
真的学不会吗?
中国动漫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受二次元审美影响的消费者将在未来10年进入社会,这十年被看作动漫产业的黄金十年。
只是动画电影方面,从《大圣归来》后持续降温,2018年8月上映,斩获1亿票房的《风语咒》一度找不到融资方,投资方对动画电影的态度收缩明显。
除了奥飞动漫、光线传媒(彩条屋)这样的龙头,国产动画电影的第二梯队并不明显,若森数字、玄机动画、绘梦动画、十月数码、华强数字都是出过爆款的制作公司,甚至完美世界这类老牌游戏公司或者华策影视均有动画电影代表作,只是目前并看不到持续输出爆款的可能性。
制作周期长、劳动力密集、科技含量高决定了动画电影的高成本,动画公司一边拿不到融资,另一边面临高成本,很难保证质量。资金不足也导致成本更低的低幼向动画在行业里占上风。据一位接近追光的投资人透露,过去投资人和追光之间没少“争吵”。
显然,投资人更希望看到可规模化、可持续化的量产好内容。
至于迪士尼擅长的“合家欢”,即成年人和小朋友都能从动画电影里看到自己有共鸣的东西,中国动画电影一直都很不擅长。在中国,低幼动画仍然是主流。
而这一次的《白蛇》也不再是王微之前坚持的“合家欢”,更多偏向“年轻向”。
在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之后,更多的差距就聚焦在了内容层面。
而产量层面,皮克斯平均每两年3部,每5年完成一部动画长片,每部电影第一年时只有不到10名员工参与,到了第五年,参与电影的人数通常超过200人。
差距摆在那里。
对于追光动画来说,从诞生之日起就因为王微享受着一般创业公司没有的光环,承担着比一般公司多出好几倍的质疑与指摘,而最终也将担负一般公司不需要担负的行业期望与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