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周新书推荐】无论多么努力,人对于生命中最黯淡的时刻永远无法忘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周新书推荐】无论多么努力,人对于生命中最黯淡的时刻永远无法忘怀

本周关键词:黑塞、犯罪、东欧、成都、时尚、博物学、启蒙……

撰文 | 潘文捷

编辑 | 黄月

《黑塞童话集》

[德] 赫尔曼·黑塞 著  黄霄翎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12

赫尔曼·黑塞写下的第一篇小说是童话《两兄弟》,黑塞在创作时年仅十岁,文本中带着《格林童话》的影子;而他写的最后一篇小说是《中国传说》,当时黑塞已经年逾八旬,他利用这篇传说对先锋派文学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文化活动进行回应,其中运用了庄子的譬喻风格。

黑塞从27岁开始就追踪和评论几乎一切可以收集到的东方图书的译著,不论是哲学经典还是诗词小说,他都乐于阅读。在他获得诺奖的《玻璃球游戏》中,中国音乐、竹林七贤、《易经》和《吕氏春秋》等符号就屡屡出现。在《黑塞童话集》的童话当中,他也熟练运用了中国元素。除了《中国传说》以外,本书中的《周幽王——中国古代故事一则》是根据中国历史故事写成的童话,《皮克托变形记》中使用了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阴阳二元论,而《诗人》《笛梦》和《爱丽丝》则受到了中国古代寓言集《列子》的影响。

黑塞童话的特色不仅是将中国文化融入写作当中,本书后记指出,黑塞在多篇童话当中表现出了对他所处时代议题的关注。《外星异讯》从一个热爱和平的星球看一个好战的星球,把战争看作“人类无过失的自然灾害”来接受。在《欧洲人》和《帝国》当中,黑塞则谈到了战争的起因:技术完美化、殖民政策的傲慢和贪婪、“欧洲人”用军备来保卫新得利益的智识和工业优越感,因为“富人就是爱用铁墙来守护自己的钱”;“帝国”则是德国历史的缩影:从割据状态、俾斯麦建立帝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投降。黑塞不仅营造着一个个童话世界,也在其中展现出了时代巨变之下个人的思索。

《只有他知道一切》

[爱尔兰]利兹·纽金特  著  赵莹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1

本月,在北京某小学暴力事件之后,六神磊磊的一篇文章《对小孩下手的人渣,不用听他背后的故事》在朋友圈流传甚广。在今天,了解“人渣”背后的苦衷,似乎常常指向着同情、原谅、宽恕,而与愤怒、控诉、惩罚相违背。

获得爱尔兰图书最佳犯罪奖的小说《只有他知道一切》,或许会为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提供一个角度。在小说中,作家奥利弗与妻子相爱多年,共同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儿童书籍。可是,就在一次愉快的晚餐之后,奥利弗毫无征兆地把妻子打倒在地。他甚至透露了自己的心声:“第一次打她的时候,我期待她有更多反应……”突如其来的家暴成为了通往奥利弗往昔生活的钥匙,随后,一个个与奥利弗相关的人——同学、弟弟、情妇、情敌开始述说往事,揭开了奥利弗的身世,他们口中的奥利弗彼此相似,却又各有不同。这些主人公生命中的过客,从不同的视角展示出了他的阴暗秘密,以及这些秘密背后的童年阴影。过去,奥利弗是一个永远得不到父亲认可和爱的男孩;如今,他一步一步变成了玩弄女性的高手、骗子、偷窃者、杀人犯。一次次的受伤磨灭了他的人性,他受困于面具之下,一次次地逃避责任,甚至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无论你多么努力,人对于自己人生中最黯淡的时刻是永远无法忘怀的。这么多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希望能改变曾经发生的事。”但是,过去犯下的错已经无法挽回,只有对女儿的爱让他免于沉沦,完成自我救赎。

《无辜的人:一个美国小镇上的谋杀与冤案》

[美] 约翰·格里森姆 著  于霄 译
译林出版社 2018-12

一个错误的判决可以毁灭一个人的12年,或者一生。

美国作家约翰·格里森姆拥有近十年执业律师经验,专长于刑事辩护和人身伤害诉讼。他在写作的瓶颈期,关注了发生在俄克拉荷马小镇上的一起谋杀和冤屈事件。罗恩·威廉森本是前途无量的棒球明星,因棒球事业受挫而不得不回到家乡。1982年,一个年轻女孩遇害,在缺少证据的情况下,检察官和警方联手将他定罪。而且,威廉森是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对现实缺乏正确的认知,但即便在失去理智的时候,他也在监狱不停地叫喊着自己无罪。

约翰·格里森姆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访问威廉森的家人、教练、狱友,以及本案涉及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每次拜访,每次谈话,都会让故事发生新的转折。”他试图揭示出无辜的威廉森为何蒙冤,并且通过这个误判的案例指出,在美国,每个州每个月都在发生误判:刑事技术专家的工作量都是惊人的,这导致他们难以维持程序和行为的职业水准。而在小镇上,警察未经培训,不受制约。人们需要正义,并且需要正义马上实现。人们相信政府会依法行事。而当政府没有这样做时,就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侦查工作不当、失误的科学、说谎的目击证人、不负责任的辩护律师、傲慢的检察官……一步一步将无辜的人推入了深渊。

《客居己乡:一段匈牙利生活》

[匈]哲尔吉·康拉德 著 徐芳园 译
三辉图书·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9-1

匈牙利作家、犹太人哲尔吉·康拉德历经了两个政权和一场大革命的冒险。在他6岁时,“二战”爆发;在他12岁时,德军占领匈牙利,他和姐姐去布达佩斯投奔亲人,就在走后的第二天,他的同学全部被送往集中营被杀;在他24岁那年,苏联军队进入布达佩斯,身为学生的他则参加了匈牙利革命。大学毕业后,康拉德从事过各种各样的职业:教师、编辑、翻译、工厂工人、儿童福利督导……这些经历也成为了他日后写作的素材。随后,他又开始从事城市社会学研究。有评论者把他的文章与米兰·昆德拉、瓦茨拉夫·哈维尔、切斯瓦夫·米沃什和丹尼洛·契斯等人的作品进行比较。作为匈牙利民主转型的重要铺路者,在1989年之前,康拉德的著作在匈牙利还属于地下出版物。

在《客居己乡》当中,他以自身经验串联起了20世纪东欧的关键事件,再现了动荡年代一个早熟孩子如何在贫困和欢乐中成长,如何在重压之下带着尊严逃亡,如何面对审查与监禁,又如何思考个人身份和民族身份。全书分为“离去与归来”、“日食时分,独立山丘”两个部分,以时间为序,还原战火纷飞与革命的年代,讲述了自己的离去与归来。这本书的引进也是继丹尼洛·契斯、米克洛什·哈拉兹蒂之后,三辉图书在东欧经验上新的关注。

《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

王笛 著
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1

就成都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社会文化发展,澳门大学教授、历史学家王笛已经出版过多部著作。在《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一书中,王笛探讨了从洋务运动到国民党统一这半个世纪里的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互动形成的街头文化。在《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一书中,他从茶馆这个微观世界出发,探讨了国家文化怎样影响到地方文化,以及以茶馆为代表的地方文化怎样抵制和反抗国家文化的侵入和渗透。《消失的古城》依然是从微观史的角度入手,讲述的是在百年来的现代化和城市革命当中,成都这座城市如何从传统生活到进入现代。

“我喜欢过去大慈寺后面的和尚街的味道,但是现在那里变成太古里了。太古里没有成都的味道,但年轻人喜欢。正是这样的新东西正在蚕食传统,但是它也可能是青年人眼中成都的味道。”他这样写道。他看到,阶级、教育、经济地位、地域、族群、年龄都可能造成人们对同一个城市“味道”的不同感受。而在王笛这里,他回味着过去成都的味道,感到一丝怀旧与惆怅。在他的笔下,清末民初的成都生机勃勃,庙会、节日庆典、街头政治、改良与革命在这里轮番上演,乞丐、妓女、苦力、算命先生、剃头匠等三教九流在这里谋生,处在历史转折中的城市也迎来了革新与巨变。

《太时髦了!》

[法]马克·博热 著  刘宇彤 译
后浪·台海出版社 2019-1

太时尚了!太做作了!太过时了!在Society杂志主编、服装搭配专栏作家马克·博热看来,是魔鬼身材还是臃肿不堪,是花很多钱或者花很少的钱,一个人都可以穿得很优雅或者很土。人人都可能犯穿搭上的错误,那些广受欢迎的造型,也可能是我们本不应该触碰的雷区;一些十分流行的穿搭方式,或许体现着糟糕的审美。你的朋友可能就穿着做旧的牛仔裤,用运动鞋搭配西装、穿戴着荧光色衣物,而你也可能觉得把polo衫领子立着还挺潮。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家会这样穿搭,这样穿搭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在《太时髦了!》一书中,作者博热不仅以诙谐的文字和丰富的插图说明了那些颇具时代特色的50种错误穿搭,还分析了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与逻辑。作者称,在每一个穿搭提示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一种技巧、一个心理暗示,这也可能是一种社会产物或是一次市场引导。而每一个错误品位的背后,人们都可以理解错误的品味从何而来,并以此为线索回顾近五十年的时尚历程中的片段。

《奇想博物志:我的普林尼》

[日] 涩泽龙彦 著  黄怡轶 译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1

古罗马作家、科学家加伊乌斯·普林尼·塞坤杜斯(也称老普林尼)所著的《博物志》和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一起,被普遍认为是西方博物学的滥觞。《博物志》是老普林尼创作的一部涵盖整个自然的百科全书,内容从整个宇宙到地球,从地球到其产物——从动物、植物和矿物,再到人类活动产生的农林园艺、语言文字、政治管理,无所不包。但由于内容庞杂,观察有限,加上老普林尼自己也喜欢在内容中加上一些想象和戏谑的成分,《博物志》在今天的读者看来确实有很多明显的错误。

有“暗黑美学大师”之称的日本作家涩泽龙彦曾经向日本读者引介萨德侯爵、巴塔耶、阿尔托等作家,本身也热爱写作充满暗黑色彩的幻想文学作品。在本书当中,他从《博物志》这本“经典中的经典”出发,选取了迷宫与日晷、埃塞俄比亚的怪兽、性与横隔膜、海兔与海里的动物、药草与毒草、变色龙与沙拉曼蛇等二十多个主题,以其旁征博引和幽默风趣呈现出了老普林尼的形象,也带领读者进入到了一个风格诡谲的奇想世界。他自称是用引文加上评论的方式,“对普林尼的连篇谎话指点一番。”看似严厉,实际上内心却对老普林尼的笔下粗糙而神秘的世界充满着向往,称“弄清楚他是否在胡说八道也是我的趣味所在”。甚至,涩泽龙彦也羡慕老普林尼本人的死亡方式——在观察维苏威火山喷发时,吸进毒性火山气体而去世。而豆瓣网友yahiko指出,事实上,涩泽龙彦自己也是在病床上写了《高丘亲王航海记》以及构想新书《玉虫物语》,并在读书时因颈动脉破裂逝世。两人都学识渊博、奇思妙想,也都以“适合”自己的方式结束了一生,或许这就是遥远的知音吧。

《当下的启蒙: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辩护》

[美] 史迪芬·平克 著  侯新智、欧阳明亮、魏薇 译
湛庐·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12

曾经担任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的史蒂芬· 平克引用2015年底的一项民意调查指出,当今世界大多数人都感觉世界正在走下坡路,“越来越糟糕”、“大不如前”。但是他认为,这种对世界状况的悲观看法是错误的。实际上,如今,一个人活到七八十岁不再稀奇,各种药物能为我们消除疾病的痛苦,男孩儿不必都被送上战场,女孩儿可以走在安全的街道上……这一切都是启蒙运动留给我们的辉煌胜利,只是,如今的我们常常把这些进步视为理所当然。

什么是启蒙?1784年,康德写道:启蒙是指“人类从自己加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中解脱出来”,从因“懒惰和怯懦”而服从于宗教或政治权威的“条规戒律”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通常来说,启蒙运动指的是18世纪的后60年,不过它可以上溯自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理性时代,也可以下延至19世纪上半叶古典自由主义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成为了主题。在平克看来,由于启蒙运动的胜利一直无人传颂,其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的内在精神也因此不受重视。可是,这些似乎是已经陈旧的真理实际上远没有成为人人皆知的普遍常识,而且,今天的知识分子也对它们漠不关心或将信将疑。在本书中,平克用75幅图表,论证了启蒙运动为何能够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又能为全世界人类带来怎样的福祉,吟唱了一首令人振奋的、关于人类进步的颂歌。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周新书推荐】无论多么努力,人对于生命中最黯淡的时刻永远无法忘怀

本周关键词:黑塞、犯罪、东欧、成都、时尚、博物学、启蒙……

撰文 | 潘文捷

编辑 | 黄月

《黑塞童话集》

[德] 赫尔曼·黑塞 著  黄霄翎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12

赫尔曼·黑塞写下的第一篇小说是童话《两兄弟》,黑塞在创作时年仅十岁,文本中带着《格林童话》的影子;而他写的最后一篇小说是《中国传说》,当时黑塞已经年逾八旬,他利用这篇传说对先锋派文学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文化活动进行回应,其中运用了庄子的譬喻风格。

黑塞从27岁开始就追踪和评论几乎一切可以收集到的东方图书的译著,不论是哲学经典还是诗词小说,他都乐于阅读。在他获得诺奖的《玻璃球游戏》中,中国音乐、竹林七贤、《易经》和《吕氏春秋》等符号就屡屡出现。在《黑塞童话集》的童话当中,他也熟练运用了中国元素。除了《中国传说》以外,本书中的《周幽王——中国古代故事一则》是根据中国历史故事写成的童话,《皮克托变形记》中使用了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阴阳二元论,而《诗人》《笛梦》和《爱丽丝》则受到了中国古代寓言集《列子》的影响。

黑塞童话的特色不仅是将中国文化融入写作当中,本书后记指出,黑塞在多篇童话当中表现出了对他所处时代议题的关注。《外星异讯》从一个热爱和平的星球看一个好战的星球,把战争看作“人类无过失的自然灾害”来接受。在《欧洲人》和《帝国》当中,黑塞则谈到了战争的起因:技术完美化、殖民政策的傲慢和贪婪、“欧洲人”用军备来保卫新得利益的智识和工业优越感,因为“富人就是爱用铁墙来守护自己的钱”;“帝国”则是德国历史的缩影:从割据状态、俾斯麦建立帝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投降。黑塞不仅营造着一个个童话世界,也在其中展现出了时代巨变之下个人的思索。

《只有他知道一切》

[爱尔兰]利兹·纽金特  著  赵莹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1

本月,在北京某小学暴力事件之后,六神磊磊的一篇文章《对小孩下手的人渣,不用听他背后的故事》在朋友圈流传甚广。在今天,了解“人渣”背后的苦衷,似乎常常指向着同情、原谅、宽恕,而与愤怒、控诉、惩罚相违背。

获得爱尔兰图书最佳犯罪奖的小说《只有他知道一切》,或许会为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提供一个角度。在小说中,作家奥利弗与妻子相爱多年,共同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儿童书籍。可是,就在一次愉快的晚餐之后,奥利弗毫无征兆地把妻子打倒在地。他甚至透露了自己的心声:“第一次打她的时候,我期待她有更多反应……”突如其来的家暴成为了通往奥利弗往昔生活的钥匙,随后,一个个与奥利弗相关的人——同学、弟弟、情妇、情敌开始述说往事,揭开了奥利弗的身世,他们口中的奥利弗彼此相似,却又各有不同。这些主人公生命中的过客,从不同的视角展示出了他的阴暗秘密,以及这些秘密背后的童年阴影。过去,奥利弗是一个永远得不到父亲认可和爱的男孩;如今,他一步一步变成了玩弄女性的高手、骗子、偷窃者、杀人犯。一次次的受伤磨灭了他的人性,他受困于面具之下,一次次地逃避责任,甚至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无论你多么努力,人对于自己人生中最黯淡的时刻是永远无法忘怀的。这么多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希望能改变曾经发生的事。”但是,过去犯下的错已经无法挽回,只有对女儿的爱让他免于沉沦,完成自我救赎。

《无辜的人:一个美国小镇上的谋杀与冤案》

[美] 约翰·格里森姆 著  于霄 译
译林出版社 2018-12

一个错误的判决可以毁灭一个人的12年,或者一生。

美国作家约翰·格里森姆拥有近十年执业律师经验,专长于刑事辩护和人身伤害诉讼。他在写作的瓶颈期,关注了发生在俄克拉荷马小镇上的一起谋杀和冤屈事件。罗恩·威廉森本是前途无量的棒球明星,因棒球事业受挫而不得不回到家乡。1982年,一个年轻女孩遇害,在缺少证据的情况下,检察官和警方联手将他定罪。而且,威廉森是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对现实缺乏正确的认知,但即便在失去理智的时候,他也在监狱不停地叫喊着自己无罪。

约翰·格里森姆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访问威廉森的家人、教练、狱友,以及本案涉及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每次拜访,每次谈话,都会让故事发生新的转折。”他试图揭示出无辜的威廉森为何蒙冤,并且通过这个误判的案例指出,在美国,每个州每个月都在发生误判:刑事技术专家的工作量都是惊人的,这导致他们难以维持程序和行为的职业水准。而在小镇上,警察未经培训,不受制约。人们需要正义,并且需要正义马上实现。人们相信政府会依法行事。而当政府没有这样做时,就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侦查工作不当、失误的科学、说谎的目击证人、不负责任的辩护律师、傲慢的检察官……一步一步将无辜的人推入了深渊。

《客居己乡:一段匈牙利生活》

[匈]哲尔吉·康拉德 著 徐芳园 译
三辉图书·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9-1

匈牙利作家、犹太人哲尔吉·康拉德历经了两个政权和一场大革命的冒险。在他6岁时,“二战”爆发;在他12岁时,德军占领匈牙利,他和姐姐去布达佩斯投奔亲人,就在走后的第二天,他的同学全部被送往集中营被杀;在他24岁那年,苏联军队进入布达佩斯,身为学生的他则参加了匈牙利革命。大学毕业后,康拉德从事过各种各样的职业:教师、编辑、翻译、工厂工人、儿童福利督导……这些经历也成为了他日后写作的素材。随后,他又开始从事城市社会学研究。有评论者把他的文章与米兰·昆德拉、瓦茨拉夫·哈维尔、切斯瓦夫·米沃什和丹尼洛·契斯等人的作品进行比较。作为匈牙利民主转型的重要铺路者,在1989年之前,康拉德的著作在匈牙利还属于地下出版物。

在《客居己乡》当中,他以自身经验串联起了20世纪东欧的关键事件,再现了动荡年代一个早熟孩子如何在贫困和欢乐中成长,如何在重压之下带着尊严逃亡,如何面对审查与监禁,又如何思考个人身份和民族身份。全书分为“离去与归来”、“日食时分,独立山丘”两个部分,以时间为序,还原战火纷飞与革命的年代,讲述了自己的离去与归来。这本书的引进也是继丹尼洛·契斯、米克洛什·哈拉兹蒂之后,三辉图书在东欧经验上新的关注。

《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

王笛 著
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1

就成都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社会文化发展,澳门大学教授、历史学家王笛已经出版过多部著作。在《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一书中,王笛探讨了从洋务运动到国民党统一这半个世纪里的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互动形成的街头文化。在《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一书中,他从茶馆这个微观世界出发,探讨了国家文化怎样影响到地方文化,以及以茶馆为代表的地方文化怎样抵制和反抗国家文化的侵入和渗透。《消失的古城》依然是从微观史的角度入手,讲述的是在百年来的现代化和城市革命当中,成都这座城市如何从传统生活到进入现代。

“我喜欢过去大慈寺后面的和尚街的味道,但是现在那里变成太古里了。太古里没有成都的味道,但年轻人喜欢。正是这样的新东西正在蚕食传统,但是它也可能是青年人眼中成都的味道。”他这样写道。他看到,阶级、教育、经济地位、地域、族群、年龄都可能造成人们对同一个城市“味道”的不同感受。而在王笛这里,他回味着过去成都的味道,感到一丝怀旧与惆怅。在他的笔下,清末民初的成都生机勃勃,庙会、节日庆典、街头政治、改良与革命在这里轮番上演,乞丐、妓女、苦力、算命先生、剃头匠等三教九流在这里谋生,处在历史转折中的城市也迎来了革新与巨变。

《太时髦了!》

[法]马克·博热 著  刘宇彤 译
后浪·台海出版社 2019-1

太时尚了!太做作了!太过时了!在Society杂志主编、服装搭配专栏作家马克·博热看来,是魔鬼身材还是臃肿不堪,是花很多钱或者花很少的钱,一个人都可以穿得很优雅或者很土。人人都可能犯穿搭上的错误,那些广受欢迎的造型,也可能是我们本不应该触碰的雷区;一些十分流行的穿搭方式,或许体现着糟糕的审美。你的朋友可能就穿着做旧的牛仔裤,用运动鞋搭配西装、穿戴着荧光色衣物,而你也可能觉得把polo衫领子立着还挺潮。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家会这样穿搭,这样穿搭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在《太时髦了!》一书中,作者博热不仅以诙谐的文字和丰富的插图说明了那些颇具时代特色的50种错误穿搭,还分析了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与逻辑。作者称,在每一个穿搭提示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一种技巧、一个心理暗示,这也可能是一种社会产物或是一次市场引导。而每一个错误品位的背后,人们都可以理解错误的品味从何而来,并以此为线索回顾近五十年的时尚历程中的片段。

《奇想博物志:我的普林尼》

[日] 涩泽龙彦 著  黄怡轶 译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1

古罗马作家、科学家加伊乌斯·普林尼·塞坤杜斯(也称老普林尼)所著的《博物志》和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一起,被普遍认为是西方博物学的滥觞。《博物志》是老普林尼创作的一部涵盖整个自然的百科全书,内容从整个宇宙到地球,从地球到其产物——从动物、植物和矿物,再到人类活动产生的农林园艺、语言文字、政治管理,无所不包。但由于内容庞杂,观察有限,加上老普林尼自己也喜欢在内容中加上一些想象和戏谑的成分,《博物志》在今天的读者看来确实有很多明显的错误。

有“暗黑美学大师”之称的日本作家涩泽龙彦曾经向日本读者引介萨德侯爵、巴塔耶、阿尔托等作家,本身也热爱写作充满暗黑色彩的幻想文学作品。在本书当中,他从《博物志》这本“经典中的经典”出发,选取了迷宫与日晷、埃塞俄比亚的怪兽、性与横隔膜、海兔与海里的动物、药草与毒草、变色龙与沙拉曼蛇等二十多个主题,以其旁征博引和幽默风趣呈现出了老普林尼的形象,也带领读者进入到了一个风格诡谲的奇想世界。他自称是用引文加上评论的方式,“对普林尼的连篇谎话指点一番。”看似严厉,实际上内心却对老普林尼的笔下粗糙而神秘的世界充满着向往,称“弄清楚他是否在胡说八道也是我的趣味所在”。甚至,涩泽龙彦也羡慕老普林尼本人的死亡方式——在观察维苏威火山喷发时,吸进毒性火山气体而去世。而豆瓣网友yahiko指出,事实上,涩泽龙彦自己也是在病床上写了《高丘亲王航海记》以及构想新书《玉虫物语》,并在读书时因颈动脉破裂逝世。两人都学识渊博、奇思妙想,也都以“适合”自己的方式结束了一生,或许这就是遥远的知音吧。

《当下的启蒙: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辩护》

[美] 史迪芬·平克 著  侯新智、欧阳明亮、魏薇 译
湛庐·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12

曾经担任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的史蒂芬· 平克引用2015年底的一项民意调查指出,当今世界大多数人都感觉世界正在走下坡路,“越来越糟糕”、“大不如前”。但是他认为,这种对世界状况的悲观看法是错误的。实际上,如今,一个人活到七八十岁不再稀奇,各种药物能为我们消除疾病的痛苦,男孩儿不必都被送上战场,女孩儿可以走在安全的街道上……这一切都是启蒙运动留给我们的辉煌胜利,只是,如今的我们常常把这些进步视为理所当然。

什么是启蒙?1784年,康德写道:启蒙是指“人类从自己加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中解脱出来”,从因“懒惰和怯懦”而服从于宗教或政治权威的“条规戒律”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通常来说,启蒙运动指的是18世纪的后60年,不过它可以上溯自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理性时代,也可以下延至19世纪上半叶古典自由主义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成为了主题。在平克看来,由于启蒙运动的胜利一直无人传颂,其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的内在精神也因此不受重视。可是,这些似乎是已经陈旧的真理实际上远没有成为人人皆知的普遍常识,而且,今天的知识分子也对它们漠不关心或将信将疑。在本书中,平克用75幅图表,论证了启蒙运动为何能够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又能为全世界人类带来怎样的福祉,吟唱了一首令人振奋的、关于人类进步的颂歌。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