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来自农村,就不配拥有爱情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来自农村,就不配拥有爱情吗?”

阶级认同与性别认同给打工女性带来负面的心理体验,例如自卑、边缘、不自信、无奈、放弃,也使她们反而向往和高估男性的性别身份。

插画师:Shing

文 | 橙雨伞公益

打工女性的身份认同

文中的小陈是一位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立住脚跟的“农村人”。

由于与上海人建立了恋爱关系,她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及其背后的规则认同进一步多元化。“农村人”与“城市人”的身份连接、“农村人”这一称谓隐含的偏见与歧视,让小陈心中模糊的阶级身份认同逐渐清晰化。

“打工妹”这个称呼暗含较低的社会地位,代表的是一种“深嵌于资本主义劳动关系与性别关系之中的次等劳动身份认同”。

阶级认同与性别认同给打工女性带来负面的心理体验,例如自卑、边缘、不自信、无奈、放弃,也使她们反而向往和高估男性的性别身份。

打工女性为“农村人”的身份认同感到羞耻和自卑的根源在于中国的户籍制度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均衡,这种羞耻和自卑可能会导致打工女性更难融入城市生活,为此改革户籍制度、缩小城乡差异就成为一种必然的期待。

近年来,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对打工女性身份认同的学术研究也逐渐兴起,这些研究大部分侧重于女工的自卑意识和树立身份认同的努力,潘毅的《中国女工——新兴打工阶级的呼唤》是其中的一部优秀作品。

在对打工女性身份认同研究的主题下,作者主要考察了打工女性的“阶级身份认同”和“性别身份认同”。作者认为,打工女性的阶级身份认同整体而言是模糊的,她们的阶级身份认同与户籍制度存在密切的关系,但同时她们又具有非常清晰的性别身份认同。

近十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例如取消农业税、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目标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发展。但是城乡身份认同的形成和消除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程。

P.S.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杨力超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来自农村,就不配拥有爱情吗?”

阶级认同与性别认同给打工女性带来负面的心理体验,例如自卑、边缘、不自信、无奈、放弃,也使她们反而向往和高估男性的性别身份。

插画师:Shing

文 | 橙雨伞公益

打工女性的身份认同

文中的小陈是一位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立住脚跟的“农村人”。

由于与上海人建立了恋爱关系,她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及其背后的规则认同进一步多元化。“农村人”与“城市人”的身份连接、“农村人”这一称谓隐含的偏见与歧视,让小陈心中模糊的阶级身份认同逐渐清晰化。

“打工妹”这个称呼暗含较低的社会地位,代表的是一种“深嵌于资本主义劳动关系与性别关系之中的次等劳动身份认同”。

阶级认同与性别认同给打工女性带来负面的心理体验,例如自卑、边缘、不自信、无奈、放弃,也使她们反而向往和高估男性的性别身份。

打工女性为“农村人”的身份认同感到羞耻和自卑的根源在于中国的户籍制度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均衡,这种羞耻和自卑可能会导致打工女性更难融入城市生活,为此改革户籍制度、缩小城乡差异就成为一种必然的期待。

近年来,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对打工女性身份认同的学术研究也逐渐兴起,这些研究大部分侧重于女工的自卑意识和树立身份认同的努力,潘毅的《中国女工——新兴打工阶级的呼唤》是其中的一部优秀作品。

在对打工女性身份认同研究的主题下,作者主要考察了打工女性的“阶级身份认同”和“性别身份认同”。作者认为,打工女性的阶级身份认同整体而言是模糊的,她们的阶级身份认同与户籍制度存在密切的关系,但同时她们又具有非常清晰的性别身份认同。

近十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例如取消农业税、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目标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发展。但是城乡身份认同的形成和消除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程。

P.S.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杨力超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